1、地理教案模板导语:地理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地理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地理教案范文模板 土地资源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为三部分:首先从开
2、发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并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安排学生读图,最终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类型构成上的特点。第二部分是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来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其基础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同时通过联系气候、地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教材在第三部分的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存在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教材又提出了解决措施,包括制定法规、 “开源节流”和保护建设,尤其
3、介绍了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工程” ,这是对待土地资源破坏问题的最积极的方法,应该让学生对其有深刻的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土地基本国策的认识。教法建议由于初中地理不要求建立“土地资源”的完整概念,所以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图例中所列的土地利用类型都属于土地资源,从而消除学生习惯印象中土地即耕地的错误观念。在讲述“土地资源及其分布”时,应充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结构百分比图”
4、 ,将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结合起来,并联系到农业生产上,以认识其利弊。首先,农业用地所占比例小且分布不均,农业生产的发展缺少物质基础。其次,农业用地的人均占有量小。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需要结合前面的资源总特点以及一些数据资料使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因为此,再加上难以利用的土地所占比例大,所以农业生产的发展潜力受到了约束。第三,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又遭到严重的破坏,人为地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从利用的角度出发来认识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学设计方案 1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 ,这说明的是什么意思?说明土地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今天我们就
5、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第三节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指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结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百分比图” ,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土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非农业用地及未利用的土地等等),教师可进一步指出林地与森林、草地与草场、草原的区别。2.不同的地形分别以什么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会这样?3.我国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耕地和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占了多少?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略1992 年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
6、人均数量土地类型面积世界地位中国人均世界人均土地总面积9603810027762耕地48022501林地510857170草原326446235从这个表中,你还能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略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这是受国土面积、地形、气候、土壤等多种条件影响的结果。2.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小。世界上 26 个人口 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我国的人均耕地居倒数第三位,总量第四,是世界人均水平的 1/3。3.耕地和林地比重小,不易利用的土地面积大。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来看看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安排学生读图,思考:每种类型在干湿地区上是如何分
7、布的?在地形上如何分布?品种上有什么地区的差异?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丘陵(秦淮以北为旱地,秦淮以南为水田)。林地: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草地:西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土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读书上所给的资料,请你来概括一下,我国的土地资源都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略1.当前土地利用中的问题(1)土地资源相对减少 原因: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工矿、交通、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总量减少(2)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2.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
8、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3.采取的措施(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2)开源节流(合理规划各项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土地对我们这个人口将近 13 亿的国家来说,尤其显得重要。每年 6 月 25 日,是中国的土地日。大家都要爱护我们的土地。板书:第三节 土地资源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类型1.土地类型多样2.人均占有量小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二、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1.耕地的分布2.草地的分布3.林地的分布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利用中的问题2.解决对策教学设计方案 2教学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教学
9、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投影片、挂图教学过程: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呢?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通过演示课件,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演示包括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和景观图片)。最后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第一个特点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表格土地类型面 积世界地位中国人均世界人均土地总面积9603810027762耕地48022501林地510857170草原3
10、26446235通过阅读表格中的数据,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第二个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中国土地利用比重图。通过读图,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第三个特点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本别展示中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水田和旱田的图片、草原自西向东的变化示意图、森林的分布图(投影或计算机)、问题(计算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
11、差别?(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西向东是如何变化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图片和文字资料各三组,说明耕地、草地、林地的破坏
12、现状。漫画从漫画中你看到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派代表回答。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 、 草原法、 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防护林体系示意图、沙漠边缘的防护林带景观图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护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略
13、板书设计:第三节 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类型多样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二、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1.耕地的分布2.草地的分布3.林地的分布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2.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究活动活动内容: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为主题写一篇倡议书活动目的:通过学习土地资源一课,学生对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既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学生拓展思维,思考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真正投入到环保的
14、行动中来,不再做一个旁观者。活动要求:在学习土地资源一节之后,根据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有关土地资源的信息,写一篇关于“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倡议书。字数 500-800 字。拓展思维,写出自己的想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优秀的作品集中起来在全校展出,并给以适当的奖励。地理教案范文模板 气候特征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教
15、学建议知识结构:我国气候特征突出: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这三者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教材从最突出的特征入手,并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季风影响我国气候的突出表现。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同样受惠于季风气候,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难点: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气候特征的方法。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得出
16、的结论性特征。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规律而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它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分析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以雨热同期为特征的季风气候成为我国最显著的气候类型。在分析、归纳、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时,不要单纯的记忆结论,而是要学生学会这个过程。同时教材还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同纬度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清楚我国气候的独特性。教法建议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气候特征,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本节建议课
17、时 1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课时安排: 计划授课 1 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板书第四节
18、气候特征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57 页, “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1)1 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分别低C 和C。(2)7 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分别高C 和C(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C,北京比纽约大C。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
19、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 7-8 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读图提问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我国夏季普
20、遍高温,降水集中。总结这就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征:雨热同期。板书二、雨热同期启发提问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产有没有好处?请同学们思考回答。学生讨论、回答。概括总结正如同学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
21、国降水量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因此,高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一致,是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大优势。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西亚、北非在北纬 15-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学生讨论、回答。概括总结在世界上北纬 15-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数呈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
22、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或投影片展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复习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说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学生指图回答。讲述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的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又一显著特点。板书三、 气候复杂多样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课本第 38 页图, “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和第 59 页图, “秦岭南北” ,思考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