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体店崛起的 17 个信号,未来将比电商更疯狂!电商的成本越来越高。电商已经突飞猛进地发展了很多年,现在的电商成本之高已不低于实体店:人工 11%、天猫扣点 5.5%、推广成本 15%、快递 12%、售后 2%、财务成本 2%、水电房租 2%,加上税务,如果没有 50%以上的毛利率,电商根本没有办法持续经营。每当万物沉寂,必有强大的新生命在孕育,它会引领下一轮万物复苏。大萧条里必然藏着大机会。在这个充满着变数的时代,各种逆转都会随时发生。比如,在 PC 互联网时代,淘宝、京东革了实体店的命。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们却又被沦为了传统企业,而近期,关于实体店逆袭案例越来越多,比如 ZARA、7-
2、Eleven 以及下面将提到的“1973 二手车模式”等等,这说明实体店开始悄悄的崛起。我们一定要看到这种变化。如果我们现在将眼下实体店的萧条的原因,直接归结为整个经济形势的萧条,显然大错特错了。而实际上,实体经济不是被电商打败的,而是败给了自己。传统的一打品牌,线上销售越好,线下关店越狠。价格优势就是关键因素,所以,只要做不到线上线下同价,实体商家就会被自己打败。有媒体预测,经过了六年的洗牌,如今实体店确实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最关键时刻!请记住:最优秀的商业模式,一定诞生最兵荒马乱的时代!论真理里中有一句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人存在时万物存在,人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这说明未来万物唯一
3、的标准就是“人”,一切都因讨好了“人”而存在。你讨好“人”的程度,决定了你存在的价值。商品也是如此,必须体现对人的尊重与关注。商业本质是正在从“买卖关系”过度到“服务关系”。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惊喜的变化,实体店复苏的机会到了!反观几大电商平台,无论是阿里巴巴、京东,还是亚马逊等,他们无一例外的遭遇到了瓶颈,抬头就是天花板,利润增长趋于放缓,市场需求几近饱和。双 11 经济是典型的赔本赚吆喝,价格战导致中国零售走向无利润时代,电商在毁灭传统经济结构的同时,本身也陷入了沼泽无法自拔。电商的优势也正在消失,现在开一家“网店”的成本已经超过实体店房租了,比如对于淘宝来说,每引来一位顾客的成本大概在80
4、元上下,但是很多商品的售价都不到 80 元!而此时,由于大部分“实体店”不能清醒的认识自己,所以生意不断萧条,这导致“实体店”的房租不断降低。于是“网店”成本在不断攀升,而“实体店”成本在不断下降,两者最终达到了同一水平。直到现在,两者终于跑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一切归零,公平竞争。未来,商业争夺的是出生于 80、90 年代的消费群,这群人生下来就不缺物质、不缺产品,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关怀”,这种关怀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与触觉才能体现。而这恰恰就是“实体店”最大的机会!如果给我一个筹码,我一定赌实体店会赢。因为商业核心优势正在从“价格”变成“服务”,但是比拼起服务,“电商”又怎么可能是“实体店”的
5、对手?更何况再试想一下,当我们漫步在大街上,如果没有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店家,那是一种怎样的失落感?电商是用“价格”逆袭的实体店,现在实体店需要用“服务”扳回一局!日本也曾有过实体店衰退期,但几年的调整后,重新稳定崛起,当下的中国正如同当年的日本。星巴克曾经一度被 COSTA 和一打主题咖啡馆逆袭过,但经过设计全面变革,更情怀式更体验的主题店模式推出之后,再次占据了市场。再看看 ZARA,同样是买衣服,它却使服装店重新焕发了青春。现在众多实体店之所以还在徘徊,是因为他们还没有醒来。一直在拼价格、拼门面优势。未来那些同质化的产品将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唯有那些能为用户提供独有体验的实体店,将脱颖而出。在
6、这个大趋势下,很多电商也被倒逼着从线上走到线下,开设实体店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体验的场所,弥补自己的短板。这就是“消费升级”的本质:零售业已从一个交易的时代,进入到一个关系的时代,商家可以在实体店上大动手脚,从而营造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消费场景,但是电商是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交易,所以很难向消费者提供独特体验,它们必须寻求突破!这就是“需求升级”的本质:消费者需要从对产品的满意感转型为精神层面的满足感。以前是人随物动,现在是物随人心。届时商家的文化、创新、体验及情怀,都将英雄有用武之地!而这 17 个信号,证明实体店会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1、政府推动创业潮,支撑实体店崛起近两年来,一系列关于支持“
7、双创”的政策陆续出台,大大激发了民间的创业热潮。据统计,2015 年中国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 11600 户,平均每分钟诞生 8 家公司,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创业潮了。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选择了经营实体店起步。2016 年创业浪潮会继续,因为本就是大势所趋。很多零售高管及经理人在这轮创业浪潮下选择开店创业,甚至刚毕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都能众筹投资开咖啡馆。商业地产创业潮正默默改变竞争及游戏规则,颠覆中更见商机。2、实体店崛起,标签变工匠精神、场景化、快时尚、情怀、细节、服务,成为实体店崛起标签。移动互联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喜好及追求,都实打实得体现在点击率上。今年实体店最热门的转型方向,
8、就是日本式的工匠精神,或趣味或情怀式的场景体验,满足大众需求的快时尚,以及细节及服务。这些元素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实体店开发体系中去,如今已成逆袭标签。实体店的体验优势被极大发觉出来。3、线上线下洗牌已接近尾声强调全球视野的大背景下,能学的标杆太多,已逆袭的也太多。日本也曾有过实体店衰退期,但几年的调整后,网点布局合理,价格透明,服务到位病重新稳定崛起,消费者对电商的需求自然不强。而这些恰恰是中国电商基本满足,现下实体店无法满足的。当下的中国正如同当年的日本。中国六年的实体店洗牌正接近尾声,关店的高潮期已过。连中国百货都已逆袭崛起,红遍中国的百盛优客城市广场就是转折点。4、商业地产商的竞争加剧更
9、多品牌发展商愿意为好品牌为人流降租金。中国商业地产,30 多家外资商业地产发展商及 40 多家内资商业地产发展商已有成熟运作的商管团队,这十年更是群雄并起的时代。2015 年全年商场有据考察的供应近 3500 万方,如今,越来越多的发展商在选择商家时,愿意用商家的人流带动效应及影响力换租金,以获得长远的商场成长空间及整体估值。5、线下商铺的展示价值愈加被本土商家看重实体店的展示体验的价值越来越被看重,已成为品牌突破发展瓶颈的有利武器。有商家直接开出体验店,只为培养下一代品牌消费及情感沟通,甚至有商家直接租下店面打造体验式的线下试衣体验店。天猫大户、三只松鼠、当当,都要开实体店,核心就是让消费者
10、体验更多的新产品,以促进线上销售。当当的书店首店长沙 1200 方,计划 3 年开 1000 家。说明对电商来说,线上客户增长很可能已达瓶颈,再不拼实体店市场,就真要落后了。6、好品牌正集团化崛起如今在中国,内资餐饮集团化已成实体店崛起新势力。比如,小南国的 6 家副牌,外婆家的 11 家副牌,推出的各具特色的餐饮副牌已打开市场,逐步赢得未来。零售领域诸多快时尚品牌,比如 Inditex(ZARA 母公司)的 9 个副牌、H&M 的 6 个副牌、针对细分市场的副牌也已打开局面,跨界合作赞更多人气,通过主品牌的渠道及影响力同样能获得更好发展契机。7、实体店发展的最好时期来临万达一年就开业了 26
11、 个场子,而今年要暴增至 55 家,更是深入三四线城市。譬如上海,2015 年开业近 30 个商场,而今年预计开业的量达到了 88 家。这是商业地产全面爆发增长的时代。政府爱扎堆运作商圈,如今商场越来越多,商家的选择余地就多,当然租金成本更有运作空间。8、外卖模式让实体店大大增收移动互联外卖模式正帮商家史无前例地增收,原本的店铺辐射范围大大扩大,业务量大增,甚至单店几倍增长。无论是路边小店,还是商场大牌,都站在同一起跑线,点击量就是口碑值。如今甚至有的商家 70%的利润来自移动外卖订单,譬如黄太吉。如今骑电车的外卖哥都满布各大城市,做的好的能有上万元月收入,可想而知,商家的利润增长。9、90、
12、00 后消费大时代开启舒适的家庭环境让中国年轻一代金钱概念偏弱,偏好超前消费,新兴事物接受能力强,更加适应移动互联消费模式。衣:追求品牌个性,高度互联网化。食:注重特色和体验,偏向快时尚消费。行:外观与质量并重,具有品牌意识。游:向往自由,消费能力有限但热爱旅游。娱:超强娱乐能力,乐于接受新型娱乐方式。如今的 90 后、00 后,消费的喜好及习惯已大大不同,正是当下实体店逆袭崛起的最好时机。30.5%的 90 后认为自己很宅,62%的 90 后最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为宅在家里上网,位列 90 后自我评价中前三的还有独立和奋斗。10、新中产时代,文化、创新、体验和情怀与价格同样重要价格优势一直是电
13、商逆袭实体店的核心,但如今中产的家庭越来越多,互联网链接全球,曾经刷黄金的中国大妈都开始组图出国游了,消费者早已潜移默化巨变。这两年商业地产最热门的是太古里、新光天地、诚品及大悦城系列,玩的就是人文、创新、体验及情怀,这才是当下消费者真正需要的。11、开店开牛掰了也能当首富今年 ZARA 的老板,阿曼西奥奥特加一度登顶全球首富。Inditex 旗下一打品牌靠着 ZARA 就足够吸金。告诉全球投资人的是,商业地产零售依然能赚大钱,你不行只是你太 low。万达投影院、儿童游乐场;绿地投海淘进口超市;复星投资德国快时尚 Tom Tailor 及马来西亚食之秘,看中的就是中国的消费潜力及未来成长性,有
14、机会如阿曼西奥奥特加般赚更多。12、大批量关店背后,是本土新品牌的强势崛起众所周知,某几个老品牌在 2015 年关了过 10000 家店。但要知道,在关店的背后,则是更多新兴品牌正强势崛起。零售这块,本土快时尚热风、UR、MJstyle 在大举逆袭。本土的设计师品牌及新兴潮牌,同样吸引眼球,在不断挤占更多市场份额。餐饮这块,这几年是本土快时尚餐厅及明星店崛起之年,外婆家、小南国、苏浙汇、盘古餐饮、57 度湘、海底捞等十几家未来有机会成为百胜般的全球餐饮集团。都说诚品牛掰,但其实,方所、西西弗、猫的天空之城、初见书房、新华书店、单向街、字里行间等本土体验式书店都在深跨界情怀式大逆袭。13、全球人
15、气网商都在转型开实体店2015 年 11 月亚马逊在西雅图开出了首家实体店,位于购物中心University Village,占地约 511 方,摆放 5000-6000 本图书,这是 20 年来的首次,也是未来人气电商的大势所趋。如今,欧美几大靠电商崛起的人气电商都在转型开实体店。美国的 Nasty Gal、ModCloth、Warby Parker 和 Bonobos 都在线上积累完口碑及原始积累后在线下铺开实体体验店发展大战略。英伦诸多高街品牌电商同样如此。14、同款同价的全新 O2O 商业模式兴起实体经济不是被电商打败的,而是败给了自己。传统的一打品牌,线上销售越好,线下关店越狠。价格
16、优势就是关键因素,所以,只要做不到线上线下同价,实体商家就会被自己打败。如今线上线下同款同价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还是优衣库,如果说 2014 年优衣库在天猫的火爆促使一打快时尚进驻天猫,那2015 年优衣库的线上线下同价的 O2O 模式,将在明年被更多实体店商家采纳,促使实体零售商业模式转型。15、更多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的各大商场就拿国际快时尚品牌来说, 起步 02 年,逐步改变国人价值观、积累口碑,0708 年一大波来袭,逐步成颠覆行业式。真正大爆发是在 11-13 年,快速下沉二三线城市,海量开店占领市场。近几年进入的高竞争力的快时尚品牌,A&F、SPAO、Forever21、TOPSHOP
17、、Old Navy 正发力。全球诸多粉丝的 bebe、&Other Stories、Urban Outfitters、Victorias Secrect Pink、Miss Selfridge 也正打算攻入大陆市场。16、实体店正改变,在激烈竞争下不进则退星巴克曾经一度被 COSTA 和一打主题咖啡馆逆袭过,但改变就在当下,设计全面变革,更情怀式更体验的主题店模式推出,渐渐重新获得认可。名创优品你学不会,不仅仅是模仿和低价。目测其移动互联网营销、设计陈列商品选择、加盟模式、格局魄力才是核心竞争力。不到两年,已开出 1100 家门店,去年营收达 50 亿。看看如今的永辉精品超市 Bravo TH
18、,陈列够颜值,严格物流管控下的价格优势,外场的食代广场众餐饮商家不掉价,万达、龙湖及正大都大爱,已逆袭一打老牌不上进的卖场。17、越来越多明星开实体店早已席卷行业韩寒的很高兴遇见你餐厅、任泉开的四川香天下火锅、Angelabably 开的 baby cafe 咖啡店、舒淇开的 KIKI 餐厅、高圆圆开的蜜桃餐厅、薛之谦开的上上谦串串香、周杰伦开的法式、日料、西北风餐厅.正颠覆餐饮行业。陈冠希开的潮牌 JUICE、五月天开的 STAYREAL、周杰伦开的PHANTACI、罗志祥开的 STAGE、林俊杰开的 SMG、李晨及潘玮柏开的NPC、张震岳开的 WNP.正颠覆传统潮流服装店。这些年明星开的实体店正崛起商业地产界,上百位明星创业投资的店铺正在大陆强势崛起,成为商场重要聚客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