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脊轩志,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古文家。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其代表作。,本文选自震川先生集。归有光8岁丧母,由祖母抚育成人,29岁又丧妻,人生旅途颇为坎坷。写本文时年18岁(写补记部分已在35岁之后)。项脊轩是他的书斋名,这一命名有纪念先人的含义。,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
2、握文脉主旨,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5.明句式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判断句 (2)其制稍异于前 介词结构后置句 (3)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省略句,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1.文脉图解2.主旨归纳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对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任务一】 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文章的感情 1.课文第2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连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呢? 参考答案:这一段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
3、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而来问饥问寒的情景。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妪的回忆串联起来的。作者8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但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于母亲也怀有更深的眷恋之情。现在,曾服侍过母亲的老妪来到轩中,跟“我”说,“某所,而母立于兹”;有时,还绘形绘声地描写母亲当年对儿女如何关怀。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因此,话语未毕,作者不禁潸然泪下。至于老妪,一则因为“先妣抚之甚厚”,二则也有感于作者母亲的一片慈爱之心,所以也随之哭泣。这一笔明写老妪,实际上进一步赞美了母亲的品德。,问题导思,多
4、维探究,审美鉴赏,2.课文第4段是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段来抒写作者当年与其妻的亲密感情的? 参考答案:项脊轩原是作者一人独居,或“啸歌”,或“兀坐”,以诗书自娱。“后五年,吾妻来归”,这时的项脊轩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其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有问有答,有学有教。字里行间,我们似乎可以听见项脊轩中传来的欢声笑语。作者安贫乐道,他的妻子问的是古事,学的是书法,志趣既然相近,伉俪间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见。这一层从正面写。,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接着,“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表面看来,这一段话突然冒出,似与上文全不相关,然而细细体味,文脉似断而实连。“吾妻
5、”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那么“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时至轩中”那一句话就是答案。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而且还有阁子中的人,他们在阁子中亲密无间的生活。这一层从侧面写,对前一层既是补充,又是深化。,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代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句句记实,字字含情。项脊轩原先是既窄小又破旧,作者“稍加修葺”,再作美化,独居陋室,自有无穷乐趣。现在呢?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作者没有说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何怀念。但读者从前后的
6、对比中自能体会到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感情和深切怀念。下文写两年以后重修项脊轩等事。妻子亡故,已有时日,复葺旧室,全然不见当年的热情。这一段记叙,语言平实,而无限伤感溢于言外。,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任务二】 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感知文章的艺术魅力 1.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容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是永别!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的人,可如今
7、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两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课文中用了不少叠字,试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短短一篇课文,六用叠字来摹声、绘景、状物,以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又如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珊珊”;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用“亭亭”。用叠字,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而且诵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
8、美鉴赏,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往往不是纯客观地状物绘景,而是既写物貌,兼写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往往”一词,既强调门墙到处都是,话语中又流露出作者对分家后出现的杂乱现象的厌恶和不满。如“珊珊”一词,既写出树影晃动时轻盈舒缓的样子,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项脊轩无比深挚的感情。再如“亭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耸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这一笔,寄寓了作者对亡人的感慨和惆怅,读来富有余味。,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作者为什么会悲?怎样理解作者的喜与悲? 参考答案:作者以独处书斋的读书生活为乐,可见他高尚的志趣和恬淡的心境。当时他的家庭是和睦的,祖母也健在,家人相亲相爱;后来,家庭四分五裂
9、,祖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落空了,恩爱的妻子也离他而去。写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写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写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写亡妻生前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和轩以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情意。 面对年幼丧母、中年丧妻、功名仕途不顺,振兴家业的理想无法实现的现实,想到曾经愉快的书斋生活,作者颇为悲伤,“长号不自禁”,前文的“乐”为后文的“悲”作铺垫。,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典型的细节,真挚的情感 项脊轩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
10、,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描写,寥寥数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共鸣。 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细腻生动。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作者写来富有诗情,“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更添生活气息,写出了鸟与人相亲相和的情感。再如“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说作者关上窗户,刻苦攻读,久而久之,能凭借脚步声来判断往来的行人,这一细节就把他好静、安详、勤学、深思的性格和行为活现于纸上,既写人,又写环境,环境与性格高度统一。,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作者叙琐屑之事寄情,真切感人。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至
11、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亲切、多么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再如,对祖母的描写,一见面,老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又诙谐,贴切地传达出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之情。临去,一个轻轻关门的动作,几句自言自语,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切的期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之至,但感人至深。 此外,还有妻来轩中的往事、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都很感人。文章中所写的细节是人生之树上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河中最动人的浪花,是作者用心灵感受过的且感受最深的、历久不忘的情感。,我爱项脊轩 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
12、轩的门口。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 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让人心灵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
13、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美文品读,素材开发,美文品读,素材开发,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情,学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 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
14、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美文品读,素材开发,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 品读提示文学艺术作品魅力无穷,它可以滋养人的身心,牵扯人的灵魂。青年学子品美文,心灵为之感动,情操为之陶冶,想象为之激发,还成就了一篇考场美文,这不正是阅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对于抱怨缺乏直接生活的中学生来说,合理利用阅读得来的间接生活为文,不也是路径之一吗?,美文品读,素材开发,项脊轩志这篇散文以叙事的真实传神、抒情的诚挚感人著称,“读之使人欲涕”(黄宗羲评语)。细细品读便可发现,这篇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它触及我们人心中最为柔软的部分亲情。 亲情,是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亲情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运用方向这则材料可用在“亲情”“无私的爱”等话题的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