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自主知识创新机制与策略研究姓名:巩长坤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李军20080320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知识已成为一种战略性资产,知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创新也逐渐从传统方式转向以知识的创造和共享为主的知识创新方式。知识创新已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和获取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知识创新体系。在今天,企业逐渐向知识型转变,在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如何进行知识创新已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自主知识创
2、新体系,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证自主知识创新的重大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仅为现有的增长点提供发展保障,也为将来发展所需的知识进行前瞻性创新, 抢占知识创新制高点, 为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基础。文章从企业自主知识创新角度进行研究,以国内外知识创新理论为依托,对企业自主知识创新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探讨,并提出了适应企业自主知识创新的策略,以强化企业自主知识创新,促 进其健康成长。文章首先在提出当前我国企业需要自主知识创新的前提下,对知识创新理论进行了评述,进一步明晰了企业自主知识创新研究的意义,并对文章的创新点及研究思路进行了论述。其次,归纳了企业自主知识创新的总体目标及具体目标,并阐
3、明了企业知识创新的特征,总结了影响知识创新的内部与外部因素,为下文深入分析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自主知识创新现状进行了必要分析,着重分析了我国企业自主知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以汽车行业的典型企业上海大众与中国重汽集团为代表,研究了其自主知识创新的实践, 总结了知识创新实践的启示。文章重点构建了企业自主知识创新机制模型,并对机制模型的构成机制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进行了深入解析,论证了各机制的特点及内容,强调了各机制之间的协同,各机制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了自主知识创新的系统模型。其后,提出了企业自主知 识创新运行的总体思路,以及包括与本国的国情相融合的宏观层面、与企
4、业自身的知识储备及所处的竞争环境相适应微观层面在内的策略与相关建议,为企业进行系统创新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路径与手段。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关键词:知识知识创新自主知识创新机制与策略,曲,。,:;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章绪论研究问题的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更是企业乃至国家成长的引擎。当前,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国正迎来以“开放状态下的自主创新为特征的第三次创新浪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必须坚持的项基本原则,“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 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
5、吸收再创新能力。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对知识的创新和应用,知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且关键的资源之一,而知识创新则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并日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企 业知识创新能力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更成为企业永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从我国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实际所受到的压力来看,用自主知识创新推动发展是唯一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利用市场换技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获得技术。中国企业从发达国家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经济的整体技术水平并在一定时期满足了国内的需求需要。但随着激烈的国际竞争迅速国内化,大量引进技术的国内企业面对国外同行的竞争便表现出了自身的弱
6、点和不足,主要是核心技术和产业标准的缺失。 这一方面是我们以市场换技术,引进了产品生产的技术而没有提升产品设计开发的能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有技术开发能力;另一方面是技术的引进长期被锁定在外国技术轨道之上,我国企业创新在技术轨道上总是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之引进技术的同时缺乏相关的科技服务,从而导致我国企业的吸收、创新长期滞后。核心技术的缺失和外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控制把中国企业技术活动压在底端上,也把中国企业排挤在价值链的末端, 导致中国企业处于竞争劣势。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从核心技术缺乏和中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不断弱化两个方面考虑,自主创新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企业是一个个知
7、识和能力的集合体,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资源的竞争转变为基于知识的获取、转化为途径的知识创新的竞争。知识创新,尤其是自主知 识创新,通过建立和运用知识创新管理系统,推 动知识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使知 识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成为企业的智力资本,成为企业获取持续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成为企业决策的科学支撑。企业唯有依靠知识创新才能扩大知识量,盘活企业知识资产存量,并实现知识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了创造价值,企 业需要知识来阐释不断变化的环境并采取正确的行动,但是问题在于企业可以购买、存储数据、信息,但这些数据、信息是显性资源,很难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知 识稀缺的我国企业,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内部资源、
8、吸收外部合作者和行动者的知识,利用所获取的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合理的进行高效的自主知识创新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正处在发展阶段,自主知识创新框架体系尚未形成。企业难以把创新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更不能利用这些知识与外界产生知识联盟,从而获取更多的新知识。根据自主创新的本质是自主性这一特征,从知识源和知识创新的角度,将传统的中国创新模式融入中国企业的自主知识创新的过程中,进而探索如何通过不断地进行自主知识创新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等涉及企业发展的一系列规律性问题,构建适合我国企业的自主知识创新机制,为企业创新的有效实施提供一个切合实际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9、研究意义 知识创新理论已经有多年历史,这些研究有着巨大的奠基作用,但是,这些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就企业的知识本身在谈知识创新管理,尚没有权威理论回答如何构筑一个有效的知识创新管理模式。而在企业界, 对知识创新管理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企业知识创新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鉴于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关于企业知识创新管理理论等方面,而从企业自主知识创新角度分析企业如何进行创新的研究较少,本文的研究对于弥补上述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不足,可以产生积极的意义。本文所提出的自主知识创新机制与相应的对策建议,有可能改变传统的企业创新发展战略思路(如内部资源竞争战略),并提出知识创新的基本模式及其与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关系,具有
10、一定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与此同时,本文通 过对企业知识创新视角的研究,把企 业知识作为一种企业的产品内生出来,尽可能详细地运用系统观点来分析阐述,使企业形成一种自主知识创新的系统思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从而为广大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施方法,为企业实施自主知识创新提供可选择的路径与手段。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曼曼鼍曼曼曼量曼曼舅曼鼍曼舅量文献综述最早提出创新概念并以此建立创新理论的是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他认为创新就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引入,这种创新被称为技术创新。熊彼特认为技术发明不是创新, 创新是技术发明的商业应用。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是企业创新,它开创了创新
11、经济学研究的先河。在熊彼特理论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对知识创新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创新研究的分支愈来愈多,很多以前隶属于技术创新或组织创新的创新内容被拿出来单独研究,出现了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很多新的创新研究方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创新中的地位日益加重,作为对各种创新的系统归纳和集成,“知识创新”这概念被正式提出来。当前对知识创新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创新概念知识创新概念由美国学者德伯拉艾米顿在年首次提出,他下的定义是:知识创新是指为了企业的成功、国民经济的活力和社会进步,创造、演化、交换和应用新思想,使其转变成市场化的产品和服务。艾米顿的“知识创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12、,可以包括技术创新、制度 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主要内容。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知识创新是指“赋予知识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按照这 个解释,知识创新的真正内涵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两个关键的含义:一知识是可以流动的;知识可以创造新的价值。因为创新既然是一种行为就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的创造财富的能力”意味着“创造新的价值”。我国学者陈云华对知识创新概念进行了定义,认为知识创新是指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发明、创造或应用某种新知识,它是以知 识学习 和知识应用为基础的,且发生在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各个阶段。知识创新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化,逐渐扩散到作为一切创新源泉知识本身上来。广义
13、的知识创新概念其范围涵盖了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及其他知识创新,而狭义的知识创新概念是以科学知识创新为核心内容,以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 积累新知识为自身的根本目的。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 论对于利润、 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北京:商 务印书馆,伊一明,彼得德鲁克等著,杨开峰译知识管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云华企业最核心的创新形式:知识创新【】 经济体制改革,():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知识创新过程与模型的研究自世纪年代诺贝尔赫伯特西蒙等人着手研究知 识和学习理论以来,知识理论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知识创新是知识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在相关的研究中,
14、各学者用不同的模型解释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其中野中郁次郎提出的知识创造模型最为广泛,最有说服力。()模型野中郁次郎研究的重点在于企业知识的创造过程。野中将企业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他认为在企业管理与创新活动过程中,企业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知 识转化的过程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并依据交互的四种模式,即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提出了著名的模型(如图)。,。”、“”。”、:知识圈圈显性知:知识 圆圈显性品桦 年丌 调恩栉年丌 调图模型图表来源:, :,();第一种模式是社会化,即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 这是个人隐性知识的分享过程,是一个创造隐性知
15、识的过程。企 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隐性知识的创新,关键是员工如何积极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为组织所共享。第二种模式是外部化,即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 隐性知识通常难以表达,因此知识外部化借助于比喻、类比、概念和模型等方法,将隐性知识用显性化语言清晰的表达出来,这种模式对整个企业管理知识创新过程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种模式是组合化,即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 这个过程是将一些分散的显性知识整合成新的显性知识,是一个将各种显性化概念系统化和组合化的过程。这一模式加速了知识的系统化,提升了 现有知识的转换与传播速度。第四种模式是内部化,即从显性知识转化为企
16、业内部隐性知识。这是一个将显性知识运用于企业具体经营活动从而形成诀窍的过程。通过汇总组合产生的显性知识在组织内为全体成员所共享,并内化为他们的隐性知识。野中郁次郎还进一步指出,四个不同的知识创造模型是一个有机整体,都是知识创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任何一种知识创造模式忽视或者重视不够,都会造成整个组织知识创造过程的局部性和不完整性。迄今为止,野中郁次郎的模型堪称是对知识创造过程最为透彻的分析,在知识理论研究中有着重大价值。模型揭示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 对知识转化进行了分类细致的描述。虽然如此,该模型仍然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由于受日本哲学思想和实践的影响,野中主要考虑了隐性知识,而忽视了显
17、性知识的重要性;第二,模型以个人隐性知识作为知识循环的始发端,将模型视为一个自动生成的认知系统,新知识仅仅通过现有的知识产生,但就企业而言,外部知 识对企业知识产生也有非同寻常的价值;第三,模型没有揭示知识管理如何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微观机理。()“知识创新圈 ”模型提出了“知识创新圈”模型(见图),“知识创新圈”被定义为包括知识传送、知识采用、知识创造、知 识审核与修正的过 程。图知识创新圈图表来源:,():的“知识创新圈”模型具有如下突出特点:知识创新不仅仅指知识创,():耿新知识创造的模型对野中郁次郎“自我超越”模型的一个扩展【】南开管理 评论,:,():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造(如研发),而
18、且 还包含知识传送(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知识采用(将内部创造及外部引入的知识加以改造与应用)和知识审核与修正(根据环境的变化对知识进行评估、修正与重组)及四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复杂过程。该模式提供了与知识创新圈的各阶段相适应的组织知识战略的框架:在知识传送阶段,企业应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在公司里平等地得到检索与共享知识;在知识采用阶段,企业应全力获取知识,并将其加以标准化;在知识创造阶段,企业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探索和试验的机会;在知识审核与修正阶段,企业要鼓励倡导多样化的观点以确保组织学习的必要途径。()扩展的知识创 新模型国内外学者针对模型的不足之处,同 时考虑企业从外部吸收的个人与社会的显
19、性或隐性知识重要性,形成了扩展的知识创新模型。以模型为基础,通过修正与扩展,将完整的企业知识产生过程表达为:于企业而言,知识输入端为初始状态的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这部分知识对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技术特性来说是混乱无序、无法直接利用的。企业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对其进行识别和筛选,与业务流程无关联的知识被过滤掉,而与企业业务特征有着各种关联的知识则与企业的存量知识相结合,进入知识转化过程,最 终又形成新的组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不断形成的组织知识很快又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的产生过程(如图)。图扩展的企业知识转化模型图表来源:饶勇知识生产的动态过程与知识型企业的创建经济管理,():扩展的知识创造模型弥补了模型
20、的一些不足,把社会知识和个人知识同时视为知识循环的始发端,但是在解释知识如何从外部转化为内部,被组织吸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收容纳最后在组织内部积累下来的过程显得有些简单,忽视了知识在组织积累过程的复杂性。该模型把组织积累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简单的揭示了知识创新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微观机理,不能不说是一些进步。扩展的知识产生模型更多的在强调知识持续产生的机制,对如何利用这种不断产生的知识考虑的不多。在此基础上,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借用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模型的三个基本模块,识场、知 识创造过程和知识资产,提出了企 业知识创新模型。(如图)他把知识创新过程划分为个阶段,知 识获得、知识
21、选取、知识融合、知识创造、知 识扩散、知识共享,而不是模型的四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封 闭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既包含了隐性知识,也包含了显性知识。芮明杰在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扩展以后,企业创造知识过程就变成企业获取外部社会知识,在对外部知识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实施知识融合,接着是知识创造,然后在企业的各层面进行知识扩散,达到知 识共享的目的。知识场知识库的提升知识技术能力上竞争优势图企业知识创新模型图表来源:芮明杰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模式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 芮明杰教授从技术型企业角度进行研究,忽视了企业间的共性,而且把知识创新的六个阶段当作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在如今动态的和不可预测的企业经
22、营环境中,没有体现出企业对外部因素的能动作用。()企业知识创 新动态模型,徐瑞平、陈菊红等在芮明杰的知识创新模型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企业知识创饶勇知 识生产的动态过程与知识型企业的创建【】 经济管理,(): 芮明杰高技术 企业知识创新模式研究 【】夕国经济与管理,():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的动态模型。他们认为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循环,即知识创新模型是两个循环在持续不断的运行。循环从知识获得知识选取知识扩散一一知识共享知识获得,是创新过程的量的积累,能达到知识数量的提升,是知识创新的起始阶段,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循环从知识获得知识选取知识融合知识创造知识扩散知识共享知识获得,进行知
23、识的融合,不同层次及不同种类的知识的交融、合并是产生新知识的前提, 这种融合使得知识创新得到了升华,创造了新的知识, 这些新知识又进一步进行扩散、共享,完成整个循环过程。这两个循环是封闭的螺旋上升的循 环过程。当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作用从一个较低水平动态地上升到一个较高水平时,就形成了一个螺旋。知识螺旋随着个体知识的组织化而不断增大,形成一种螺旋上升。每一次的循环都会使创新过程得到一种提升,每一次的循环都会使企业知识库的知识数量增加,实现企业知识库的积累,同 时,知 识库 通过融入,影响知识场为企业的进一步动态创新提供了知识储备基础。外部知识的输入竞争优势图企业知识创新动态模型图表来源:徐瑞
24、平。陈菊红等,基于知识价值链的企业知识创 新动态模式研究科学管理研究,():企业知识创新动态模型把企业内知识的一系列的活动与企业的价值获得竞争优势联系在一起,使模型进一步接近企业的实践。()企业知识创 新链波特的价值链分析使得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活动都可以在利润目标下,进行统一的价值分析。并对业务单元的界定及其联系确立了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对企业知识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外有些学者按照波特的价值链模型提出了知识价值链徐瑞平,陈菊红等,基于知识价值链 的企业知识创新动态模式研究【 】科学管理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模型,以对企业内知识进行创新与管理。企 业知识价值链如图所示:图企业知识价值链图表
25、来源:转引自:雷宏震企业 知识创新过程中增进吸纳能力问题研究,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企业知识创新链是对一般企业的知识创新过程结构特征的总体描述。将企业的创新活动视同为企业的价值活动,由于在价值链分析模式下,企业的价值创造可以分解到企业价值创造的直接业务过程和间接业务过程,并通过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表现出来。根据这一思想,在知识创新的目标下,将企业的知识活动分为两大类:即直接知识创新活动和间接知识创新活动。直接知识创新活动包括企业知识的引进与后引进、建立企业知识库与知识管理、企业学习和企业、 产品创新和业务流程创新所带来的企业知识的整合与体现、销售与企业服务等。间接知识创新活动包括企业的一般培训活
26、动、观念创新和理念创新、企业治理、组织与企业文化知识的建立和传播、企业内部和外部后勤知识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的吸纳能力的创造过程。这两大类创新的目标都是企业的知识价值收益。基于系统论观点的知识创新研究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知识创新是一个系统的概念,认为集成性已经成为知识创新的系统特征,它强调创新主体的行为性和集成后的系统整体功能倍增性。只有通过集成知识创新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单元,才能提高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加快知识的经济化过程。国内学者在对创新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知识创新的各种要素的集成是保证知识创新效果的重要条件。蒋翠清等从系统的角度对企业知识创新过程的各要素实施集成,构建一个
27、以企业战略为总纲、以企 业知识愿景为框架、以企 业知识:,():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资产为核心、以企业知识创新空间为平台、以知 识创新过程为手段、以外部知 识源为整合对象、以商业运作模式为知识价值实现桥梁的基于集成框架的企业知识创新模型(如 图)知识转移图基于集成框架的企业知识创新模型图表来源:蒋翠清,杨善林,郭子伦基于集成框架的企业知识创新模式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的知识基础观、知识创新方向、知识创新模式,从而也就定义了企业的知识愿景。企业的知识愿景服务于企业战略,同时,知 识愿景在引导企业知识创新过程中,自身得到不断修正、完善、调整。这时,知识愿景反过来又会影响
28、企业战略的制定,甚至促成企业战略发生重大改变。因此,企业战略与知识愿景之间是相互促进、修正的交互关系。知识愿景发展和定义了企业的知识资产,指导知识创新空间的构建,引 导知识创新方向,以及定 义、识别企业外部知识并引导企业构建外部知识创新网络。知识愿景囊括了企业知识创新的框架,企业知识愿景与外部知识源、市 场、企 业知识资产 又是交互的双向关系。蒋翠清,杨善林,郭子伦基于集成框架的企 业知识创新模式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咱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知识资产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核心,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企业新知识的产生是通过知识创新过程实现的。知识创新的基础和原材料是企业的知识
29、资产,企业知识创新空间是知识创新的支持平台,通过吸收外部知识提高企业知识创新的效率、发挥企业内部知识的杠杆作用。知识创新结果一部分以知识资产的形式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一部分通过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化为商品、专利,以企业的有形资产形式出现。其他学者如蔡翔等通过对合作创新与企业创新体系的研究,提出知识创新是一个系绕的整合行为,知识创新在主体构成要素与动力机制上呈现出主导多维动态整合性。这就要求知识创新主体之间必须予以整合、协调、集成,即将知识创新共同体的各个主体之间的力量、方向、行 为等进行合理科学地匹配与组织,以实现知识创新系统的优化与提升竞争优势的特征。一些学者从系统学的角度来探究知识创新的动力源
30、,杨文明把知识创新系统看成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自组织开放系统,具有系统开放性、不平衡性、不可逆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知识创新系统在其内部起伏、涨落变化和外界扰动中不断从一种状态过渡到新的状态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过程,是 许多参与者之间一系列复杂的、 综合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天慧认为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过程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 时刻与外界环境保持信息交换。张振刚认为系统内的起伏涨落或外界的扰动是企业实施知识创新战略的源泉之一。企业知识创新的实施策略研究大多数知识管理研究论文中或多或少地都提出了实施措施。,分别阐述了发达国家企业知识创新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设立
31、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确立企业对知识的需求,对研究与开发活动做大量投资,把教育作 为提高企业素质的基础手段,建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机制,将人力资本结构化,了解客 户,与客户共同发展;将知识资本化进行直接运营:改变组织结构,实行水平管理。踊马洪海,梁冬梅提出企业知识创新的驱动模式主要有三种:行政命令型的创新蔡翔,韦 秀仙, 龚艳平关于知 识创 新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川。研究与发展管理,():杨文明, 韩文秀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与作用机制【 】科学管理研究,():尤天慧,杨理,樊治平浅析企业核心能力与知识创新【】科技 进步与对策,:张振刚论知识创新的动力源【】科学学研究,(): ,:,():
32、,():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模式、利益驱动型的创新模式和企业文化型的创新模式。其中营造一种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尤为重要。白清礼亦认为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的基础,企业知识创新的一般模式是在企业文化背景下,在制度的导向下、围绕知识创新的目标,广泛展开各种知识创新活动的复杂系统。杨溢从企业组织结构、企业设施与环境、企业文化和(首席知识官)制度四个方面对如何在企业内实现知识创新进行了探讨。, 认为为了促进知识管理的 实现, 须将(首席信息管)体制改造为体制,在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实现业务管理同知识管理的无缝结合,以知识管理的伦理再造企业文化,恰当 选择与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文献评述。由上述综述可知,知识创新及其管理是企业管理领域一个较新的课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虽然知识创新对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己经越来越受到管理实践人员的重视,但已见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知识创新理论方面以及软环境建设方面,对组织知识创新的具体实现技术与方法的研究较少,有效的技术实现手段也略显不足,实际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已有的研究为我们系统认识和探讨知识创新的内在规律奠定了基础,但是没有揭示企业自主知识创新的关键问题。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