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沙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阿左旗境内有闻名于世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亚玛雷克四大沙漠,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境内分布天然梭梭林 580 万亩,白刺 1830 万亩,年产肉苁蓉 200吨,锁阳 3000 吨,甘草分布面积 63 万亩,年产量 680 吨,麻黄 1440 亩,年产 30 吨,苦豆子 60 万亩,年产 16 万吨;沙漠湖泊 500 多处,沙漠旅游景点近 10 处,其中月亮湖已成为全国 4A 级旅游景点,盛产沙葱、沙芥、沙米、沙蒿、等约 30 种沙生药用食用植物,具有发展沙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优势。 一、沙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旗沙产业开发主要有:野生药用、食用植物驯化栽培开发
2、利用、沙漠盐湖农业的开发利、沙漠旅游业。各类依托沙漠发展的特色产业正在蓬勃兴起,沙产业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科研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一是基地建设 6 处,总面积约 10 万亩,二是沙产业龙头企业 5 家,沙产业加工出食品、保健品 10 余种;三是成功申报沙生物种地理商标认证,通过努力,成功申报了苁蓉、锁阳、阿拉善双峰驼、阿拉善白绒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申报沙葱、沙芥、甘草地理标志认证;四是沙生物种人工驯化技术日趋成熟,目前已掌握梭梭栽培技术、肉苁蓉锁阳人工接种技术、沙葱沙芥反季节温棚种植技术,人工接种肉苁蓉 2.5 万亩,锁阳人工接种 1.8万亩,沙葱沙芥反季节种植
3、温棚达 120 座。五是沙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机遇不断,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内蒙古特种生产资源及沙产业 XX-XX 年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又好又快发展实施意见等出台为沙产业发展给出了积极的政策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的、有机的、原生态的被人们所崇尚,沙生食品供不应求,月亮湖、牧家游等原生态旅游日益火爆,沙雕、沙画、奇石等一批沙漠艺术品逐步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喜爱鉴赏,沙产业被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六是沙产业基础研究有了重大突破。我旗沙产业研究从 XX 年开始就开展了对沙生食用植物沙葱人工反季节栽培,沙芥人工驯化栽培,锁阳人工繁育及应用
4、等相关技术攻关研究,并于 XX 年获得重大突破,其中“锁阳人工繁育及应用”、“沙葱人工反季节栽培技术研究”、“沙芥人工栽培技术研究”三项成果先后获阿左旗优秀科技成果奖、阿盟科技进步奖等奖项,这些技术研究的成功突破为阿左旗大面积大规模开发沙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沙产业发展思路 (一)更新理念,实施产业化发展思路 将沙产业定位为我旗的阳光产业、新兴产业,按照国务院关于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精神要求,以发展环保、有机、特色为目标,开发打造原生态的有机绿色食品。将沙产业纳入全旗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提出切实可行的沙产业发展思路。重点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通过项目资金投入、
5、政策支持、招商引资等方式培育一批沙产业龙头企业和沙产品加工品牌,通过龙头带动形成产业链条。重视并充分发挥农牧民在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出“工牧”结合的有效机制;重视科技支撑在沙产业发展中的地位,理顺服务机构,强化沙研所的职能职责,充分发挥科研单位作用。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沙产业发展前景 发展目标:在遵循“生态优先、适度开发、科学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的基础上,建成两大产业、十大基地,即:沙漠旅游产业、沙生植物加工产业;一批基地即:腾格里沙漠旅游基地、梭梭封育区人工接种苁蓉基地、沙葱反季节种植基地、沙芥种植基地、甘草人工种植基地、麻黄人工种植基地、苦豆子人工种植基地、锁阳人工种植基地、温
6、室苦菜种植基地、吉兰太盐藻和卤虫养殖基地十大基地。扶持一批沙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稳步提升沙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终实现沙漠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 重点基地布局及发展方向:苁蓉生产基地:分布在中北部以巴彦浩特、吉兰太、乌力吉、诺尔公、敖伦布拉格为主的苏木镇,主要以保护围封天然梭梭林为重点,结合人工种植扩大面积。锁阳生产基地:分布于中北部的八个苏木镇,以围封天然白刺为重点实施人工栽培与繁育。苦豆籽基地:分布在以敖伦布拉格为重点的部分苏木镇,除天然围封外重点加强人工种植。沙葱生产基地:以巴彦浩特为中心的部分苏木镇,重点加强反季节人工种植。沙芥生产基地:巴彦浩特镇、腾格里镇为主的部分苏木镇,重点加强人工栽培,引进保鲜加工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扶持措施:一是依托退牧还草、公益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将符合条件的重点建设基地进行围栏封育;二是积极落实农牧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加大对沙产业链产加销各个环节的扶持,加大沙产业项目资金扶持力度,特别对具有自主品牌知名品牌产品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三是全面发挥农牧业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的作用,沙研所提供沙产业发展研究推广、科技咨询、技能培训等科技服务工作;四是协调农牧民与企业达成互惠互利协作关系,保护农牧民利益不受侵害,促进农牧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