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源审计相关知识能源审计:能源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和其他用能单位能源利用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检验、核查和分析评价。耗能工质: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那种不作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制取时又需要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并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等等。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主要有电力、焦炭、煤气、蒸汽、热水,以及汽油、柴油、重油等石油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余能、余热,如高温烟气、可燃气、蒸汽、热水、排放的有压流体等也属于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无论经过几次转
2、换所得到的另一种能源,都称做二次能源。等价热值:为了得到一个单位的二次能源(如汽油、柴油、煤油等石油制品,焦炭、煤气、电力、蒸汽等)或耗能工质(如压缩空气、氧气、各种水等)在工业上实际要消耗的一次能源量。当量热值:消耗的一次能源均按低(位)发热量换算成标准煤量(或标准油量),按这个单位折算的热量值称为当量热值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eneral principle of energy audit on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enterprise GB/T 17166-1997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能源审计的定义、内容、方
3、法、程序及报告的编写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企业和其它独立核算的用能单位。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2588-81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 2589-90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6422-86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 13234-91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 15587-1995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 16614-1996 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GB/T 16615-1996 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B/T 16616-1
4、996 企业能源网络图绘制方法GB/T 17167-1997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导则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能源审计 energy audit审计单位依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和其它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检验、核查和分析评价。32审计期 audit period指审计所考察的时间区段。一般考察期间为一年或其他特定的时间区段。4 企业能源审计的内容根据企业能源审计的目的和要求,可以选择下述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开展能源审计工作:a) 企业的能源管理概况;b) 企业的用能概况及能源流程;c) 企业的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d) 企业能源消费指标计算分析;e) 用
5、能设备运行效率计算分析;f) 产品综合能源消耗和产值能耗指标计算分析;g) 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h) 节能量计算;i) 评审节能技改项目的财务和经济分析。5 企业能源审计的方法51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主要是运用现场检查、数据审核、案例调查以及盘存查帐等手段,必要时辅助以现场测试。52能源审计的依据521 对企业能源管理的审计应按照GB/T 15587的有关规定进行。522 对企业用能概况及能源流程的审计应按照GB/T 16616的有关规定进行。523 对企业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的审计应按照GB/T 6422、GB/T 16614和GB/T 1716
6、7的有关规定进行。524 对用能设备运行效率的计算分析应按照GB/T 2588的有关规定计算。525 对企业能源消费指标的计算分析应按照GB/T 16615的有关规定进行。526对产品综合能源消耗和产值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应按照GB/T 2589的有关规定进行。527 对能源成本指标的计算分析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528对节能量的计算按照GB/T 13234的有关规定进行。6 企业能源审计的程序61 编制能源审计任务建议书根据能源审计的目的和要求,确定能源审计的目标与具体内容,编制能源审计方案和任务建议书。62 签订委托审计协议书审计单位与审计委托方签订委托进行能源审计的协议,作为审计单位开展能源
7、审计的依据。63 实施能源审计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核实;按照任务书要求进行相关的计算分析与评审;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必要的实地考查和检测。64 提出能源审计报告审计结束后,审计单位应在15日内向审计委托方提出审计报告。7 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的编写71 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分摘要与正文两部分。72 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的摘要放在正文前面,字数应在2000字以内。摘要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的简要说明:a) 企业能源审计的主要任务和内容;b) 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审计期内);c) 各种能耗指标;d) 能源成本与能源利用效果评价;e) 节能技改项目的财务分析与经济评估;f) 存在的问题及节能潜力分析;g) 审计结论和建
8、议。73 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的正文要详细编写,报告中应包括7.2所列各项内容的详细说明,此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a) 企业概况(包括企业的主要工艺特点、企业在国内及同行业中的地位);b) 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c) 企业用能分析(能源流程、能源实物量平衡、能源统计和计量情况、能源价格等)。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设 备 热 效 率计 算 通 则 The general principles for calculation of GB/T 2588-2000 thermal efficiency of equipment 代替GB 2589-8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热效率的计
9、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使用燃料和利用热量的热设备。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5871981 热设备能量平衡通则3 定义本标准除采用GB/T 2587中的有关术语外,还采用下列定义。3.1 设备热效率 thermal efficiency of equipment热设备为达到特定目的,供给能量的有效利用程度在数量上的表示,它等于有效能量占供给能量的百分数。3.2 供给能量 supply energy 外界供给体系的能量。3.3 有效
10、能量 effective energy 达到工艺要求时,理论上必须消耗的能量。3.4 损失能量 loss energy 供给能量中,未被体系利用的能量。4 热效率的计算4.1 计算设备热效率采用下列公式: =100 .(1) 或 =(1- )100 .(2)式中: 设备热效率,%;QGJ 供给能量,J;QYX有效能量,J;QSS损失能量,J。4.2 计算热效率时,必须明确划定设备的体系及计算基准,热平衡关系的建立必须满足热力学基本定律要求。4.3 对于连续工作的设备,设备热效率是指热稳定工况下的热效率;对于间歇式或周期工作的设备,设备热效率是指正常工作周期的热效率。4.4 特殊设备或设备在特殊
11、状态下运行的热效率的计算应加以说明。5 供给能量供给能量通常包括下列诸条中的一项或几项。5.1燃料燃烧所供给的能量。5.1.1 燃料带入能量,包括燃料应用基低(位)发热量和燃料由基准温度加热到体系入口温度的显热。5.1.2 空气带入热量,为体系入口处的焓与基准温度下的焓之差。计算中认为空气的含湿量不变。5.1.3 雾化蒸汽带入热量,为体系入口蒸汽的焓与基准温度下水的焓之差。5.2 外界供给体系的电、功。5.3 外界向体系的传热量。5.4 载能体带入体系的能量。5.4.1 若载能体为蒸汽,则供给能量为体系入口蒸汽的焓与基准温度下水的焓之差。5.4.2 若载能体为热空气、烟气、燃气或其它热流体,则
12、供给能量为相应载能体在体系入口处的焓与其基准温度下的焓之差。5.5 物料带入体系的显热。5.6 有化学反应时,放热反应的反应热。5.7未包括在以上各项中的其他供给能量。6 有效能量有效能量通常包括下列诸条中的一项或几项。6.1 在一般的加热工艺中,从体系入口状态加热到出口状态所吸收的热量。6.2 在工艺要求温度高于出口温度的加热工艺中,从体系入口温度加热到工艺要求温度所需要的热量。6.3 在有化学反应时,吸热反应的反应热。6.4 在干燥、蒸发等工艺中,水分等物质升温和相变所吸收的热量。6.5 产品或同时产生的副产品本身包含有部分可燃物时,有效能量包括这部分可燃物应用基低(位)发热量。6.6 体
13、系向外界输出的电、功。6.7 未包括在以上各项中的其它有效能量。7 损失能量损失能量通常包括下列诸条中的一项或几项。7.1 设备排出的烟气带走的显热。7.2 燃料未完全燃烧时的热损失。7.2.1 化学(气体)未完全燃烧的热损失,为燃烧产物中可燃气体低(位)发热量。7.2.2 机械(固体)未完全燃烧的热损失。7.3 设备外表面的散热损失。7.4 设备的盖、门等开启时的辐射和逸气热损失。7.5 设备排渣、飞灰、残料等带走的显热。7.6 设备的蓄热损失。7.7 有冷却装置时冷却液带走的热损失。7.8 有排风机构时排风带走的热损失。7.9 未包括在以上各项中的其它损失能量。8 其它根据热设备的不同特点
14、,热效率的具体计算,在行业标准中可作补充规定。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Directives for measuring and test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GB 6422 86本标准是对企业用能计量与测试的原则规定,是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制定企业的用能计量、设备能量平衡测试标准,以及有关参数测量、分析方法标准的依据。本标准适用于一切用能企业。1 名词、术语 1.1 监测 monitoring 对需要掌握或限制其数值变化范围的参数进行连续的或定期的测量。 1.2 设备能量平衡测
15、试 measurement and test for energy balance of equipment对进入设备的能量与离开设备的能量进行考察,确定供给能量、有效能量、损失能量和设备能源利用率的全部实验和测量过程。 1.3 效率直接测定法(正平衡法)testing methods of efficiency in direct balance 确定供给能量和有效能量,由此计算设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 1. 4效率间接测定法(反平衡法)testing methods of efficiency in indirect balance 确定供给能量和损失能量,由此计算设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2
16、能源计量 2.1 计量范围 2.1.1 能源计量范围:包括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 2.1.2 应对下述各项实行分别计量:a自用与外销的能源;b企业与企业附属集体单位使用的能源;c用作原料与燃料的能源;d生产与生活使用的能源;e主要生产系统与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使用的能源。 2.2 企业能源流程模型 2.2.1 原则性模型见下图:外销储存加工转换生产用能生活用能企业购入2.2.2 各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具体模型,并确定计量点。2.3 计量器具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工作,暂按国家经委颁布的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通则(试行)执行。3 设备用能监测 3.1 监测目的 a监视
17、、判断用能设备的运行工况;b测量和记录有关参数,为统计计算和评价设备用能状况提供依据。3.2 监测项目a反映供给能量的参数;b反映有效利用能量的参数;c反映主要损失能量的参数;d反映余能利用状况的参数;e反映能量重复利用状况的参数;f为调整和控制用能工况所必需监测的项目;g反映外销能量的参数;h与上述各项有关的分析化验项目;i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规定的其它监测项目。 3.3 监测位置 监测位置应满足下述要求: a正确地、有代表性地反映被测参数;b符合监测仪器仪表使用条件;c兼顾设备能量平衡测试的需要。 3.4 仪器仪表选型 3.4.1 根据监测参数的准确度要求选用,同时考虑仪器仪表的先进性、可靠
18、性和经济性。 3.4.2 根据监测参数的量值范围、监测方式和现场条件选用,同一参数监测可选用一种或相同准确度的几种仪器仪表,并确定优先选用的机型。 3.5 仪器仪表安装方法 仪器仪表安装方法,应符合仪器仪表说明书或其它技术资料规定的要求。3.6 仪器仪表配备3.6.1 设计和选用用能设备时,应将本标准3.23.5条规定列入设计规范和选用条件。3.6.2 新生产的用能设备,应根据本标准3.23.5 条规定,配备监测仪器仪表。3.6.3 企业应根据3.23.5条规定,对现有用能设备配备监测仪器仪表和有关设备、设施。4 设备能量平衡测试4.1 测试目的设备能量平衡测试的目的是对用能设备在规定的测试工
19、况下的用能状况和性能水平进行考察。4.2 测试内容设备能量平衡测试内容一般包括输入能量、输出能量或供给能量、有效能量、损失能量及其有关参数。4.3 测试分级 设备能量平衡测试一般分三级进行。4.3.1 一级测试适用于新研制产品、改型产品的鉴定,新建造、新安装设备、装置的验收和国家级的监测、检查评比。一级测试必须由经部委、省市(自治区)级部门认可的专业组织承担。4.3.2 二级测试适用于设备的定期能量平衡测试, 以及对新安装的和经大修、改造后的设备的测试。承担二级测试的组织必须经部委、省市(自治区)级部门认可。4.3.3 三级测试适用于对设备及其它设施与耗能有关的某些参数进行测试。4.4 测试基
20、本要求4.4.1 企业的主要用能设备要定期进行能量平衡测试。产品种类、技术规格、运行工况和条件相同的多台设备,可选有代表性的若干台进行测试。4.4.2 三级测试原则上应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即效率直接测定法(正平衡法)与效率间接测定法(反平衡法),并确定其中一种方法为主要方法。 每一种方法的测试次数,两种不同方法测试结果允许绝对偏差和条件相同、方法相同的几次测试结果允许绝对偏差,由各专业设备的有关标准作出规定。4.4.3 各类设备能量平衡测试的有关标准应对下列各项作出规定:测试前和测试时的工况,各项参数测点和分析样品采样位置,读数和取样的时间间隔,测试持续时间、计算方法和误差分析等。 4.4.4
21、测试用的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由各专业设备的有关标准作出规定。4.5 测试准备工作基本要求4.5.1 根据测试任务确定测试负责人,并配备经过培训的测试人员。4.5.2 勘查现场,收集与设备和生产工艺有关的资料、数据。4.5.3 按确定的测试级别,根据设备能量平衡测试的有关标准编制测试方案,一般包括下列内容:a 测试体系的确定; b 计算基准的确定;c 应测参数及相应的测量方法、计算方法及经验公式、经验数据的选定;d 测试仪器仪表的选型;e 测试工况、测试持续时间和各项参数测试程序的规定;f 测试记录表格的制定;g 测试工作计划的拟定。 4.5.4 按照检定周期检定或校准测试仪器,保证在测试过程中功能
22、完好、量值准确。4.5.5 检查设备运行工况,消除影响测试的缺陷,准备测点、测孔和取样孔,安装仪器仪表。4.6 测试工作及结果处理的基本要求4.6.1 按一、二级测试的设备,要进行预备测试。4.6.2 各项参数的测量或化验分析方法,应按照有关标准或规程进行。4.6.3 数据整理应根据参数测量的准确度,按有效数字处理规则进行。计算结果按GB/1.1-81标准化工作导则,编写标准的一般规定附录C修约。4.6.4 测量记录及计算表格主要填写测量者、记录者或者计算者、复核者姓名和日期。4.7 编写测试报告的基本要求4.7.1 测试报告一般包括:概况说明、数据图表、测试结果分析等部分。4.7.1.1 概
23、况说明一般包括:任务提出、测试目的、测试体系、计算基准、对采用非标准测试方法的说明、测试工况等。4.7.1.2 数据图表一般包括:设备主要参数、测量分析项目、测点或采样位置、测试仪器仪表、测量数据汇总、计算公式及结果、能量平衡结果等。4.7.1.3 测试结果分析一般包括:被测设备用能状况和性能水平的评价,合理用能的建议,一级测试的综合不确定度分析。4.7.2 测试报告有计算人、校对人、测试负责人、审核人签字。5 其它5.1 新生产、新安装及经大修、改造后的用能设备,除配备运行时用能监测仪器仪表外, 还应按照各类专业设备的能量平衡测试标准所设所需的测孔、取样孔。5.2 能源计量、设备用能监测和设
24、备能量平衡测试的记录、数据图表、计算书、测试报告和其它有关资料应存档备查。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局提出,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综合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起草人范柏樟、王永泉、叶华宝、夏里杨、张再华、刘履高、王志超、董树隆、蔡杰、孙世主、李周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Method of calculating energy saved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 GBT 132349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能源消耗中节约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能源节约量的计算
25、,也适用于行业(部门)、地区、国家宏观节能量计算的基础。2 引用标准 GB 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2587热设备能量平衡通则 GB 8222企业设备电平衡通则 GB 3484企业能量平衡通则3 企业节能量的概念企业节能量是企业统计报告期内能源实际消耗量与按比较基准值计算的总量之差。4 企业节能量计算的比较基准值41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可选择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量、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量、标准能源消耗定额等作为相对比较的基准。42 标准能源消耗定额由主管部门具体规定。5 企业节能量的分类、使用范围和计算公式51企业产品总节能量511 企业产品总节能量是指按企业各种产品的单位产量节能
26、量之和计算出的总量。512 某种产品单位产量节能量是指按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出的节能量。515 企业产品总节能量是用于评价企业节能效果的指标。514 企业产品总节能量的计算公式: (1)式中:企业产品总节能量,t (标准煤); 第种产品的单位产量节能量,t (标准煤)产品单位; 期内产出的第种产品的合格品数量,t(件、箱等); 期内企业生产的产品种数。 第种单位产品节能量 按式(2)计算: (2)式中:第种产品统计报告期内的单位产量综合能耗量,t(标准煤)产品单位; 第种产品基期的单位产量综合能耗量或单位产量标准能耗定额。52 企业产值总节能量521 企业产值总节能量是指用企业单位产值节能
27、量计算的总量。522 企业单位产值节能量是用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计算出的节能量。523 企业产值总节能量是计算行业(部门)、地区、国家节能量的基础、也是衡量企业节能经济效益的依据。 524企业产值总节能量的计算公式: (3)式中:企业产值总节能量,t(标准煤); 企业单位产值节能量,t(标准煤)万元; G期内产出的净产值(价值量),万元。企业单位产值节能量按式(4)计算: (4)式中:统计报告期内的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量,t(标准煤)万元; 基期的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量,t(标准煤)万元。53 企业技术措施节能量531 技术措施是指设备更新、改造和采用新工艺等措施。532 某项技术措施实施后比
28、采取该项措施前生产单位产品(工件)能源消耗减少的数量,称为该项技术措施节能量。各项技术措施节能量之和等于企业技术措施节能量。533 企业技术措施节能量,用于评价企业技术措施总节能效果。单项节能技术措施节能量,用于评价该项技术措施的节能效果。534 企业技术措施节能量的计算公式: (5)式中:企业技术措施节能量,t(标准煤)年; 第种单项技术措施节能量,t(标准煤)年; 企业技术措施项目数。单项技术措施节能量按式(6)计算: (6)式中:第种单位产品(一工件)的生产(加工),采取某项技术措施前所消耗的能源量,t(标准煤)产品单位; 第种单位产品(一工件)的生产(加工),采用某项技术措施后所消耗的
29、能源量,t(标准煤)产品单位; 第种单位产品(一工件)的生产(加工),采用某项技术措施后一年共生产(加工)出该产品(工件)的数量,t(件、箱等); 考核该项技术措施效果的产品种数。54 企业产品结构节能量541 企业产品结构节能量是指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比重发生变化所形成的能源消耗减少量。542 各种产品,均指合格品。543 企业产品结构节能量是分析企业节能因素,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的指标。544企业产品结构节能量的计算公式: (7)式中:企业产品结构节能量,t(标准煤); 第种产品产值在统计报告期内占企业产值的比重; 第种产品产值在基期内占企业产值的比重; 基期内第种产品的单位产值综
30、合能耗量,t(标准煤)万元。55 企业单项能源节能量 企业按能源品种计算的实物节约量称为企业单项能源节能量。56 对某些用工作量或原材料加工量作为能耗考核对象的企业,其节能量的计算,也要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6 企业节能量计算结果的表示61 企业节能量应注明统计报告期的性质、名称。62 计算的结果如为负(一),则表示节能;如为正(+),则表示费能;等于零(O)表明持平。7 节能率71 定义:统计报告期比基期的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称节能率,用100表示。72 计算公式:721 产量节能率= (8) 式中:产量节能率,; 一统计报告期内单位产品节能量,t(标准煤)产品单位; 基期的单位产品
31、综合能耗量,或单位产品的标准能耗定额,t(标准煤)产品单位。722产值节能率= (9)式中:产值节能率,; 统计报告期内的单位产值节能量,t(标准煤)万元, 基期内的单位产值综合能耗量,t(标准煤)万元。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能源管理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工交物资司能源处、国家计委一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起草人文大化、徐支能、张管生、刘庆轩、胡秀莲、梁玉林、刘选秀、吴良宸、唐光明、杨宽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工 业 企 业
32、能 源 管 理 导 则Guides for energy management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 GB/T 15587-1995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实施能源管理的一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能源管理。2 引用标准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 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 12723 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编制通则3 能源管理系统 为实施能源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系统,包括完善组织结构,落实管理职责,配备计量器具,制定和执行有关文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该系统应能保证安全稳定供应生产所需能源,及时发现能耗异
33、常情况,予以纠正,并不断挖掘节能潜力。3.1 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3.1.1 企业领导应根据本企业总的经营方针和目标,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确定能源管理方针。3.1.2 应根据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制定能源管理目标。能源管理目标一般以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量确定,并可分别制定年度目标和长远目标。3.1.3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应以书面文件颁发,使企业所有有关人员明确,并贯彻执行。3.2 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管理好以下环节:a. 能源输入;b. 能源转换;c. 能源分配和传输;d. 能源使用(消耗);e. 能源消耗状况分析;f. 节能技术进步
34、。3.3 能源管理职责和权限3.3.1 为实现能源管理目标,企业领导应负责建立、保持和完善能源管理系统,确定能源主管部门,配备具有相应技能和资格的人员,承担能源管理和技术工作,明确规定其职权范围和领导关系。3.3.2 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应系统地分析本企业能源管理各主要环节及其各项活动过程,分层次把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人员和岗位。3.3.3 企业各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能源主管部门的协调安排,完成各项具体能源管理工作。3.3.4 在分配落实能源管理职责的同时,要授予履行该职责所必要的权限。3.4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满足管理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制定和实施有关
35、文件,对计量器具的购置、安装、维护和定期检定实行管理,保证其准确可靠。3.5 文件3.5.1 为了规范和协调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应有系统地制定各种文件,严格贯彻执行。能源管理所需文件包括:管理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3.5.2管理文件3.5.2.1 管理文件是对能源管理活动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联系方法、原始记录要求等所作的规定。如: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及各种规定等。3.5.2.2 制定管理文件应做到程序明确,相互协调,简明易懂,便于执行。3.5.3 技术文件3.5.3.1 技术文件是对能源管理活动中有关技术方面的规定,包括:技术要求、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等。3.5.3.2 制定能源技术文件
36、,应参照国家、行业和地方能源标准,规定的内容应准确、先进、合理。3.5.4 记录 对能源管理中的计量数据、检测结果、分析报告等记录,应按规定保存,作为分析、检查和评价的依据。3.5.5 应对所有文件的制定、批准、发放、修定,以及废止文件的回收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文件准确有效。3.6 企业领导应定期组织对能源管理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价,促使其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见第10章)。4 能源输入管理企业应对能源输入进行严格管理,保证输入能源满足生产需要,准确掌握输入能源的数量和质量,为合理使用能源和核算总的消耗量提供依据。应制定和实施文件并开展以下活动:a. 选择能源供方;b. 签订采购合同;c. 输
37、入能源计量;d. 输入能源质量检测;e. 贮存。4.1 选择能源供方除考虑价格、运输等因素外,还要对所供能源的质量进行评价,确认供方的供应能力,选定符合要求和稳定的能源供方。4.2 与能源供方签订的采购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以下内容:a. 输入能源的数量和计量方法;b. 输入能源的质量要求和检查方法;c. 对数量和质量发生异议时的处理规则。4.3 应按合同规定的方法对输入能源进行计量。明确规定相应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计量和计算方法、记录,以及发现问题时报告、裁定的程序。4.4 可根据使用要求和费用,合理确定输入能源质量检测的项目和频次,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通用方法检验输入能源的质量。同时,明确规
38、定有关人员的职责、抽样规则、判定基准、记录,以及发现不合格时报告、裁定的程序。4.5 应制定和执行能源贮存管理文件,规定贮存损耗限额,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减少贮存损耗。5 能源转换管理企业所用能源需经转换时,应重点对转换设备的运行调度、维护监测、定期检修实施管理,以提高转换效率。5.1 应制定转换设备调度规程,根据生产要求、设备状况和运行状况,确定最佳运行方案,各方面相互配合,使转换设备接近和保持最佳工况。5.2 为使转换设备安全经济运行,运行操作人员要经培训后执证上岗。制定运行操作规程,对转换设备的操作方法、事故处理、日常维护、原始记录等作出明确规定,严格执行。5.3 应定期测定转换设备的效率
39、,确定其转换效率允许最低基限,作为安排检修的依据。为保证检修质量,掌握设备状况,应制定并执行检修规程和检修验收技术条件。6、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安全连续供给,降低损耗。企业应制定和执行文件,对内部输配电线路、供水、供气、供汽、供热、供油管道实施管理。6.1 应明确界定内部能源分配传输系统的范围,规定有关单位和人员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以及有关管理工作原则和方法。6.2 要合理布局设置内部能源分配传输系统,合理调度,优化分配,适时调整,减少传输损耗。6.3 对输配电线路供水、供气、供汽、供油、供热管道,要定期巡查,测定其损耗,根据运行状况,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检修。6.4
40、要建立能源领用制度,制定用能计划。对各单位用能准确计量,建立台帐,定期统计。7 能源使用管理能源使用管理是企业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要通过优化工艺、耗能设备经济运行和实施定额管理,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7.1 优化工艺7.1.1 产品生产工艺的设计和调整,应把能源消耗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合理安排工艺过程,充分利用余热、余压、回收放散可燃气体,使整个加工过程耗能量最小。7.1.2 对各工序,特别是主要耗能工序,要优选工艺参数,加强监测调控,改进产品加工方法,降低能源消耗。7.2 耗能设备经济运行7.2.1 选择生产设备,应以有利环保、节能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原则,选用节能型设备,淘汰高耗能设备。7
41、.2.2 应根据设备特性和生产加工需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使耗能设备在最佳状况运行。7.2.3 要严格贯彻执行操作规程,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加强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使耗能设备正常运行。7.3 能源消耗定额7.3.1 企业应制定能源消耗定额,作为判断能耗状况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并考核完成情况。应制定管理文件,对以下活动作出明确规定。a. 能源消耗定额的制定;b. 定额的下达和责任;c. 实际用能量的计量和核算;d. 考核。7.3.2 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应按照 GB 12723、GB 2589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分别制定各用能单位、主要耗能设备和工序的能源消耗定额。7.3.3 能源消耗定额应按
42、规定的程序逐级下达,并明确规定完成各项定额的责任部门、单位和责任人。7.3.4 要落实有关人员的职责,按规定的方法,对各用能单位、主要耗能设备和工序的实际用能量进行计量、统计和核算,在规定时间内报告。7.3.5 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选定适当的方法对定额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当实际用能量超出定额时,应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7.3.6 应根据生产条件变化和完成情况,及时修定能源消耗定额。8 能源消耗状况分析企业应对内部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掌握各种影响能耗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挖掘节能潜力。8.1 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全企业能源消耗状况及其费用进行分析,各用能单位应对本单位管辖的主要
43、耗能设备、工序的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8.2 分析方法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灵活选择,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以下三种。此外,还可创造和采用其它分析方法。8.2.1 能源审计。是以企业为体系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一般用于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宏观分析。8.2.2 能量平衡。以全企业为对象的能量平衡可根据需要进行;对内部用能单位和主要耗能设备、工序,当耗能异常原因不明时,或产品、生产工艺和设备发生变化时,应进行能量平衡测试。能量平衡按GB 3484及有关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8.2.3 统计分析。可根据本企业特点,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能耗有关数据进行处理,设计和绘制各种图表,用以对能耗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8.3 分析完成后应提出分析报告,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a. 能源管理目标或能源消耗定额完成情况;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