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研究姓名:韩韦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会计学导教师:梅世强20070101ABSTRACTAlong with fiercer market competition in recent year. Value Chain Management, as an advanced management theory,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ory and practice field day by day and been an important direction in developing management accounti
2、ng. Value-chain accounting, proposed by Prof. Yan recently, provided the direction and valuable reference for current accounting model revolution. Directed by the theory of value chain management, this paper tries to do exploratory research into value chain budget management based on traditional bud
3、get management method.In this paper, enterprise value chain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was systematically built as the foundation of budget management in an executory way. Besides, this paper also made research on the organiz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of value chain budget. This paper firstly built the
4、system of value chain budge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esented the idea of combining budget index system with Balance Score Card, and added th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value chain into traditional management. Secondly, the impact of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n b
5、udget organization was discoursed i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ways; the steps of value chain budget organization, built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 Activity Base Budget, was combined with strategic organization methods, such as flexible budget and rolling budget, in order to be bett
6、er suited for variable market environments. Thirdl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inciple of selecting value chain budget control mode generally as well, as under different strategic targets, and the reas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y value chain budget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as compared with
7、traditional budget control. Finally, this paper employed the control method of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feedback report and variation analysis, analyzed the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feedback and variation, designed a series of performance feedback report format and researc
8、hed on variation analyze method on the emphasize of activity financial information.Key words: Value Chain, Budget Management, 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Activity-Base Budget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天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
9、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字日期:年/月2么曰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天津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釆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导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曰签字日期:年日月:第-第一章绪论1.1本文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安达信公司“全球最佳实务数据库”中这样定义预算:预算是一种系统旳方 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
10、、实物及人力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预算 管理,是指企业围绕预算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 预算分析、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多个方面。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特利(David Otley)曾说:全面 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 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尽管预算管理在国内外管理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20世纪90 年代以来,由于整个社会经济从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经济时代的转变,企业经营 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的增强,使传统预算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不再完全具备, 预算管理显得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于是各种新型的业绩管理方法开始被提出和 盛
11、行,如平衡计分卡、作业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等等,因此,对于原本处于企 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核心地位的预算管理成为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国外最 为激进的“超越预算”理论就认为:传统预算管理不仅不能适应新的经营环境, 妨碍组织的变化与创新,甚至对组织经营有危害作用。我国目前大量企业实行预算管理,但确实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导致各职能部门、责任中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第-在预算编制上,科学性和合理性上有待改进;预算编制耗时费力,还起不到 应有的效果;企业的预算与市场相脱离,整个预算指标体系难以被市场接受;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业绩评价、激励不合理,引发“预算道德”问
12、题等。预算 管理原本是要通过规划和控制企业资源来提高组织的绩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 化,但是,以上问题往往导致企业价值的毁灭。我国预算管理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理论基础的研究较 少,或者运用旳深度不够;二是预算应用型的研究很少考虑预算与其他管理系统 的集成。从我国预算管理的未来发展看,预算管理实务研究不应仅停留在介绍传 统预算管理的运用方面,更需要对新型预算管理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不仅要从 理论上研究,更需要探索如何将它们用于企业实践,如何与企业管理系统对接。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价值链管理是当前11际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向,也是我 国企业富有潜力的应用领域。随着价值链管理思想被理论
13、界和实务界日益重视和 接受,将价值链管理思想落实到企业会计工作中是必然的。鉴于此,我国阎达五 教授于近年首先提出价值链会计,为现行会计模式变革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极有 意义的参考。通过对价值链各个环节加以协调、优化,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和价值链 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从而为企业赢得可持续竞争优势。那么以价值链 为基础构建预算管理体系,并把预算目标进行分解,不但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实行, 也使得预算管理与价值增值实现完美的统一。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比传统旳第-预 算管理更能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其计划、控制、协调、评价、激励等 各项功能均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对企业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
14、意义,因此 有必要对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进行研究。1.2国内外研究发展过程与现状企业预算管理是现代工商企业的主要管理控制方法,创始于英国,发展于美 国,到今天已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而我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将其作为管 理会计的.一个分支被研究并在企业中广泛运用。随着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 展,预算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并一直是管理界研究的热点。1.2.1在西方的发展与研究进展1) 起源一政府预算现代意义上的政府预算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其初衷是英国国会为了控制 王室的支出,对其从要求报告预算文件到编制年度预算并经国会审核,至19世 纪英国政府预算制度方绩完备。随后,美国在1880
15、年至1920年对预算制度的引 进和发展深化了现代政府预算的内涵,其预算包括政府所有部门的详尽开支,并 经议会的批准和监督及接受民众的监督。美国政府预算一方面遏制了腐败,一方 面提高了政府整体运作效率,其成效使预算这一理念被美国的一些大公司接受和 采纳。2) 形成以标准成本制度和成本会计系统为前提政府预算是为了配合政府部门控制费用开支的需要,还缺乏一套科学管理的 办法。直到20世纪初,标准成本制度及成本会计在企业内部的运用,使预算管 第-理在企业内的推行有了可靠的基础。泰勒的标准成本制的出现,使预算可以通过 实际与标准的比较来实施控制。成本会计系统的完善,为工程师提供详细、准确 的成本核算报告,
16、从而分析和降低成本。第一章绪论1921年美国颁布预算与会计法案,进一步扩大了预算控制思想的影响。 随后,预算管理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工具,其他国家如英国、日本、德国的 些企业开始仿效与采用。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对预箅管理理论进行研究。1922 年麦金西(Mcldnsey)出版了美国第一部系统论述预算控制的著作 预算控制 一书,从控制的角度详细介绍了预算管理理论及方法,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 开始形成。3) 发展一预算功能逐渐完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衰退,使得美国现代工商企业必须以产品市场的需 求为预算的逻辑起点,预测资源的投入量,由此企业预算由过去单纯的成本控制 扩展为对财务资源的规划与控制
17、两大功能。在完善预算内容的同时,预算工作的 组织与程序也得到了规范,一般由执委会担任预算的决策、监督、考评,各职能 部门负责具体的预算执行工作,预算程序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式。20世纪40年代末期,随着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管理学科的发展,对预算 管理理论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组织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着重 研究组织的社会心理系统,注重人的因素及人在具体组织中的行为方式。企业的 不良业绩不是预算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执行预算的人员没有得到适当的指导和 激励,于是,企业预算管理的职能在行为管理方面得到了扩展,由原来的对资源 的规划与控制发展成为兼具计划、控制、协调、激励、评价等功能一种经营机
18、制, 从而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位置。行为科学的参与式管理方法也运用到预 算管理中去,使预算的编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反复循环,形成了参与型的第一章绪论预 算管理。到20世纪90年代的几十年间,预算管理被世界范围内的工商企业普遍 采用,并出现了零基预算、弹性预算等新的预算方法。伴随计算机技术、网络信 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更加准确和及时,使预算管理有了更科 学的资料依据。4) 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明显增强,这种变 化动摇了传统预算管理得以运行的基础和前提,预算管理的不适应性、费时耗力、 各职能之间相互矛盾等诸多缺陷日渐显现。与此同时,全面质
19、量管理、平衡计分 卡、作业管理法等新的业绩管理方法逐渐盛行,于是,早已成为管理惯例的预算 管理,再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纵观以英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预算方面的大量研究文献,侧重于理论研究 的主要问题包括:预算目标松紧度问题、预算松驰问题、预算参与问题、预算强 调问题。预算目标松紧度问题,Hirst (1990)认为,只有将预算反馈与预算目标难 度配合起来,困难的预算目标才能激励出好的业绩。Stede (2001)根据Anthony (1998)对紧预算的定义,提出衡量预算紧度的五个属性:对预算目标实现的强 调程度;年内预算是否允许修改;预算详细程度;对中期预算偏离的容忍程度; 预算相关
20、沟通程度。预算松驰(Budget Slack)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预算松驰的原因,也有 一些文献研究解决预算松驰的办法。预算松驰是指下级通过故意低估收入或高估 成本进行虚报预算,使收入或成本预算与真实的收入或成本之间出现不合理的差 异。有的从组织环境角度来确定探讨预算松驰的原因,可以称为权变理论的预算 第一章绪论松驰,有的从个人的行为和性格特点方面来研究预算松驰问题,可以称为行为理 论的预算松驰。预算参与问题主要研究预算参与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研究的视角主要有 二种,一是从参与人的性格行为特点来研究预算参与的效果,二是从组织环境角 度,引入调和变量或居间变量来研究参与的效果。预算强调主要是研究
21、预算数据在业绩评价中的地位问题。许多人主张确定 明确的业绩标准,预算强调就是预算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问题。目前,侧重于预算管理方法上的研究,有这样几种创新:作业预算(Activity-BasedBudget, ABB)作业预算是由企业咨询顾问Coopers和Lybrand Deloitte在传统预算方法的 基础上,结合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 ABC)和作 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ABM)的理念设计的一新的预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通 过对企业所有作业进行动态追踪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的一种成本核 算方法。作业管理是通
22、过作业分析和改造企业的作业和业务流程,以更好地满足 顾客和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的一种管理方法。作业预算则是在作业管理的 基础上确保资源和资本的分配与作业管理的要求相一致,侧重于企业经营所需的 作业成本或成本动因的预算方法。作业预算反映出在竞争压力的影响下,人们对 生产作业的关注,目前己成为西方企业作业管理时代最主要的预算管理模式。持续改进预算(Kaizen Budget)持续改进预算是一种在最终预算中明确体现不断改进要求并实施所有改进 计划的预算方法。在持续改进预算编制程序中,预算是以期望的未来经营状况为 基础,而不是像传统预算那样以延续目前的活动为基础。编制持续改进预算首先 第一章绪论要
23、分析目前的状况,找出改进点并确定实现预期改进所需的多种变化,以改进了 的活动或程序为基础来编制。战略预算(StrategicBudget)战略预算是根据管理的权变理论提出來的,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普遍话用 的管理控制系统,应根据不同的组织环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控制系统,其 中一个关键的选择变量就是组织的战略和目标。由于组织环境的不断变化,相应 的就需要调整战略来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导致整个管理控制系统的改变。因此, 预算作为控制系统的重要部分,对不同的战略应有不同的预算管理模式。不同战 略导向下的预算,其核心、作用、范围等因素都应有所不同。超越预算(Beyond Budgeting)1998
24、年1月CAM-1 (跨国高新技术制造企业联合会)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 “超越预算圆桌会议”(Beyond Budgeting Round Table,简称为BBRT)研究论 坛,来研究用什么方法来替代预算管理系统的问题。BBRT 根据最好的实践经验 总结 出一套 “超越预算”模式的原则和方法。该论坛的两位负责人Jeremy Hope 教授和RobbinFraser教授认为,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预算方法和程序,企业则 不能获得环境要求的速度、以顾客为中心、创新和整合,因此他们将组织的管理 控制系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财务预测和计划,主要是通过预算预测组织 未来的短期财务业绩,并设置财务业绩目标;
25、第二部分是以综合指标为基础的业 绩管理与评价系统,如平衡计分卡或关键业绩指标体系,减少在预算控制中人们 操纵短期财务报告数据或预算数据的行为;第三部分是以相对标准为基础设计激 第一章绪论励机制,主要是指运用标杆法对相对业绩水平进行奖励,减少预算中的讨价还价 问题。20世纪8090年代,随着价值链思想和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的相继提出和广泛应用,面向企业价值链, 财务管理(包括会 计核算、预算管理)作为ERP的基本模块之一,已有实践研究,然而从理论上, 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1.2.2在我国的发展与研究
26、进展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企业的预算是附属于国家财政预算,没有形成自 己完整、独立的预算管理体系。20世纪50年代的定额管理,60年代的班组核算 管理,以及80年代的责任会计制度、全面质量管理、市场预测、目标管理等企 业管理方法,均对强化企业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西 方国家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的引入,西方管理会计理论被广泛釆用,预算管理 以全面预算或总体预算的形式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被研究并在企业中广泛 运用。2002年4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 标志着预算管理理念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同并进入到规范和实施阶段。为了探索适 合我国_情的企业预算管
27、理模式,一些诸如以销售为导向、以利润为导向、以现 金流量为导向、以战略为导向的各种预算管理模式也相继出现。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编写的管理会计教材中,至少都会有一章专门介 绍预算管理,此外,也有一些专著也先后出版。潘爱香、高晨编著的全面预算 管理一整合“四流”,创造“一流”,苏寿堂著的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 业预算管理,高晨著的企业预算管理一以战略为导向,王化成编著的全 面预算管理等专著,这些都表明我国对预算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和系统 第一章绪论性。2004年中国会计学会成本与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举办“企业内部控制与预 算管理专题研讨会”,直接讨论预算问题的30多篇。目前,我国对预算管理的
28、研 究主要集中在讨论我国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集团预算管理 问题、预算管理模式的选择等。我国对预算管理的研究,一般都作为实务研究, 仅停留在介绍传统预算管理的运用,并且很少考虑预算与其他管理系统的集成, 也几乎没有继续性研究和争论性研究。回顾十多年来中国会计改革的发展历程,阎达五教授认为,我国会计改革的 重点主要放在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调整上,而忽视了如何发挥会计的整体职能、 充分整合企业价值资源以提高管理效益的改革,并认为,将以实现价值增值最大 化为目标,以价值流动为内容、集核算与管理为一体的现代管理任务交给会计工 作是顺理成章的。于是,阎教授于2003年首次提出价值链会计这一
29、在国内外尚无 人提出和研究的概念,而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作为其中的一个应用问题也被同 时提出;鉴于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关于价值链预算管理的研究文章 还很少,研究内容也只限于基本框架的设计、体系的构建、预算的编制问题等, 总体来看,尚不够系统和深入。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在价值链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价值链会计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 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试图以价值链管理思想为指导,以传统预算管理方第一章绪论法 为基础,对价值链预算管理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对这一新型的预算管理方法,本文研究的框架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预算管理在西方和我国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 第
30、二章,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理论。本章将主要论述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理 论构建的理论基础,分析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的定义及特征。第三章,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本章将主要从组织体系、指 标体系、管理内容体系三方面进行研究,并构建成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使 之成为有效实施预算管理的基础。第四章,企业价值链预算编制的方法研究。本章将讨论预算编制的紀占、流 程、方法、内容等基本问题,分析价值链预算编制的前提条件,并重点论述价值 链分析及优化对预算编制的影响,优化价值链的数学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借鉴作 业预算进行编制。第五章,企业价值链预算的控制方法研究。本章将讨论预算控制的定义、模 式、基本方法等
31、基本问题,分析企业价值链预算控制模式的选择原则,通过与传 统预算控制的比较,分析对行业价值链预算实施控制的原因及特点;重点论述如 何进行价值链预算控制,进而实现企业持续改进的目的。本文将对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组织体系进行构建研究,提出其预算指标体系 与平衡计分卡结合的设计思想,并将价值链分析及优化加入到预算管理内容体系 中;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研究,论述价值链分析及优化对预算编制的影响,鉴 于与作业预算的异同点,建立起价值链预算的编制方法步骤,并与弹性预算、滚 动预算等战略性编制方法结合起来,使其更适应当前多变的市场环境:通过分析 第一章绪论价值链预算控制模式选择的总原则及不同战略目标下预算控制
32、模式的选择原则, 并与传统预算控制进行比较,分析对行业价值链预算实施控制的原因及特点;采 用传统的业绩反馈报告和差异分析方法,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反馈和差 异分析。第二章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理论2.1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理论构建的理论基础预算的发展与企业管理思想的沿革密切相关。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使预算趋 于成熟。与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理论密切相关的理论主要有价值链管理理论、委 托代理理论、管理会计理论、价值链会计理论。 2.1.1价值链管理理论全球经济竞争变得激烈,如何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已成为每个企业生存和 发展的首先要问题。世界上成功的大企业的实践证明,价值链管理是取得竞争优 势的有效管理
33、方法。1)价值链(Vahie Chain)价值链概念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于 1985年在竞争优势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一书中提出。波特将企业看作是围绕某种产品的生产或服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的总和。他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根据特定的行 业和企业战略,每种基本活动又可分为五类:进货后勤(投入品的搬运、存储等)、 生产作业、发货后勤(产成品的存储、搬运、交货等)、市场营销、售后服务; 第二章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理论企业的辅助价值活动包括四种:采购
34、、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 价值是顾客对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价值由总收入来 度量。企业内各价值活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并构成公司价值 创造的行为链条即“价值链”。波特提出的一般价值链如图2-1所示。第二章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理论图2-1波特提出的一般价值链随着价值链理论的发展,波特的价值链被称为“传统价值链”,较偏重于以 单个企业的观点来分析企业的价值活动、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可能的连接,以及 企业从中获得的竞争优势。后人对传统价值链进行了扩充和改进。彼得海恩思(PeterHines)重新定义价 值链的概念为“ “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与波特传
35、统价值链相比,主要差别 是价值链作用的方向相反,波特将利润作为最终目标,而海恩思把顾客对产品的 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利润只是满足这一目标的副产品。约翰纱恩先和非哥芬达拉加对价值链概念进行了拓展,认为企业的价值链 包括价值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而企业则是价值生产过程整个系列中的一个部 分,也就是用战略的眼光将价值链延伸,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还包括企业 的外部价值链,如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购买商、企业与竞争者等方面,扩展后 的价值链如图2-2所示。市场企业基础辅 助 活 动人力资料管理技术开发基 本 活 动生产 作业发货图2-2约翰沙恩先和非哥芬达拉加描述的价侑链第二章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理论
36、2)价值链管理理论自价值链概念产生以来,大量的研究文献对价值链研究与供应链管理、成本 战略管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价值链管理的概念。David Walters and Geoff Lancaster (2000)认为:价值链管理是以协调顾客价 值、价值生产、价值传递、价值让渡为核心的价值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 有活动被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顾客价值和相关利益者的价 值。张继焦(2001)从价值链管理的目的出发认为:价值链管理实际上所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 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到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它们形成相互
37、关联,又具有 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使企业的供、产、销系统形 成一条价值链。.张鸣(2006)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定义价值链管理,认为价值链管理从本质 上来说,就是基于价值链的以客户价值为核心,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 技术进行战略定位(价值链分析)、战略实施(价值链优化)和战略评价(价值 链实施效果评价)的过程,以实现最终客户最大程度的满意,以及最大程度地实 现企业和价值链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从而为企业赢得可持续竞争优 势。他们对价值链管理定义的区别如表2-1所示。表2-1价值链管理定义的区别定义者第二章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理论分析角度David Walter
38、s and Geoff Lancaster (2000)价值链的整合、顾客价值和相关利益者价值 的实现对企业各个价信增值环节进行有效地管理通过具体实施价值链分析、价值链优化、价值链评价整合价倌链预算管理理论是以一般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的,企业管理的对象、目标、过 程及方法都决定着预算管理理论的方向,同时,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推动着预算管 理理论的创新。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正是以价值链管理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创新 的。2.1.2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在企业两权分立情况下产生的,主要研究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价值管理过程企业替理的目的张继隹(2001)战略管理的角度张鸣(2006)第二章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理论
39、分离问题。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委托人和代理人都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 化,但他们之间又需要相互合作。它所隐含的假设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 着潜在的利益冲突。信息的非对称性及契约的不完全性是产生利益冲突的主要原 因。为减少这种冲突,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趋于一致,企业就必须制定一些 检验和制衡制度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监督,这中间预算将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解决代理问题需要建立三个有效机制:激励机制、监督 机制和制约机制。而这三个机制与预算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委托代理理论为 预算提供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中的权利制衡、信息对称等原则对预算研究也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预算管理
40、对于完善这三个机制也有重要作用。2.1.3管理会计理论20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源于19】年西方管理理论中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 泰罗发表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伴随着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开始被引进到管理会计中 来,并作为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以说企业预算管理理论促进了管理会 计理论的形成。以后,预算管理一直都是管理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理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1999年发布管理会计概念 一文,将管理会计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以前,管理会计的重点是通过预算和成本会计来确定成 本并实施财务控制; 第二阶段
41、:1950年到1965年,受管理科学发展的影响,管理会计的主要内 容是决策分析和责任会计,其重点则由原来的成本控制转向为计划、控制等管理 活动提供有用信息;第三阶段:1965年到1985年,管理会计注重流程分析和成本管理技术,以 此来降低业务流程中的资源浪费;第四阶段:1985年到1995年,管理会计的重点转向通过有效地利用资源, 通过追溯、探寻、关注顾客价值、股东价值及组织创新的驱动因素来为组织创造 价值。由此可看出,管理会计在第一阶段作为一种技术,解决的是如何提高生产效 率的问题;在第二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管理活动提供信息,通过计划、控制 来提高效益;到了第三、四阶段,它通过有效使用资源
42、,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的其 第二章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理论他组织资源,成为管理过程的内在组成部分,并与组织管理的其他部分交织在一 起第二章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理论 121987年,卡菩兰与约翰逊合作出版了轰动西方会计学界的专著相关件消 失:.管理会计的兴衰。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研究,迎来了一个以“作业” (Activity)为核心的“作业管理” 时代。“作业成本法”和“作 业管理”与波特 提出的“价值链”观念相呼应。由此也可看出,管理会计是沿着“效率一效益 一价值链优化”的轨迹来发展的。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致力于建立管理会计新方法 的研究,以适应行业调整变化和全球性竞争带来的挑
43、战,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和观 念上的转变也对发展和重构预算管理理论体系提出了要求。1) 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Management, ABM)ABM是由作业成本法 (Activ丨ty-Based Cost, ABC)发展而来的。ABC 建立 在两个基础之上: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ABC 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 以作业作为一种过渡的成本计算对象,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 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得 出最终产品成本。ABC的数据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作业基础管理,更好地识别作业和选择作 业,从而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44、ABM关注的是如何 为提高价值而 有效地管理企业作业或流程。2) 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是以实现目标利润为目的,以确定的目标成本为依据,应用先 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的耗费实施严格的控制管理。它 是对企业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考核以及保证企业以尽可能少的 投入获取最性的经营绩效的有效手段。3) 标杆法标杆法最初是通过对提供类似的服务或产品的企业中最成功的企业进行研 究,为本企业的管理提供借鉴的过程,后来,标杆的范围逐渐扩大,既有外部标 杆,也有内部标杆,标杆法提供了一种确定相对目标或标准的方法。4)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 BSC
45、)BSC是90年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最为重要的发展之一,引起管理会计理 论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BSC是一种以“因果关系”为纽带,战 略、过程、行为与结果一体化,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融合的绩效评价系统。 通过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维度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绩 第二章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理论 13效。而所有维度的评价都旨在实现企业的一体化战略。这是一种体现战略导向的 超越财务的绩效评价系统。5)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第二章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理论 n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要持续不断地削减成本并且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各的理 念。
46、TQM包括质量管理的责任分工、为决策制定提供高质量的 评估手段以及质 量业绩的评价和奖励。TQM要求更加关注非财务指标。这些管理会计的新方法在功能上有很多方面与预算管理是类似的,传统预算 管理在新时期暴露出来的种种缺陷,可否在吸收它们的精华而进行创新,是本人 在研究过程中考虑的一个方面。2.1.4价值链会计理论阎达五教授在价值链理论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价值链会计研究这一新课题。 他将价值链分成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管理主要解 决降低企业内部成本问题,如管理成本、生产成本、储存成本等。纵向价值链管 理主要解决企业的产业定位问题,如产业进入和退出、纵向整合,即企业究竟应 该在
47、整个纵向价值链中占据多长。横向价值链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竞争优势问 题,即企业与相同地位的竞争对手相比,如何提高竞争能力。他对价值链会计定 义为: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亦即收集、加工、存储、 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能够 合规、高效、有序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和价值分配的一种管 理活动。价值链会计对象的实质是价值链信息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其表现形式是 价值链,涉及的范围包括资金流、信息流和实物流。价值链会计的目的大体上可 归纳为:疏通信息传递渠道,调整企业价值链从而协调各部门、环节间的协作关 系,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
48、增值,即利用会计的特有功能与方法为企业价值增 值最大化服务。于富生教授认为,价值链理论强调以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为管理对象,以价 值增值最大化为管理目标,以信息技术为管理手段,不仅重视战术性管理,而且 重视战略性管理。价值链会计第一层次的管理主体是核心企业,第二层次是价值 链联盟,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价值链会计管理的视角不仅立足于本企业,而 且扩展到范围更广的价值链联盟。价值链会计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方面,实际应 用方面的研究还较少。价值链预算管理作为价值链会计理论的一个应用问题也被 同时提出。本文将借鉴价值链的管理思想,构建以价值增值为指导思想,并实现 “物流”、“资
49、金流”、“信息流”集成的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樽式。第二章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理论 14.2.2企业价值链预算管理的定义及特征2.2.1基于预算管理研究对价值链的定义价值链是由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销售给顾 客为止的一系列价值生产作业所构成的。就价值链预算管理研究而言,本文将价 值链按内部价值链、供应商价值链、顾客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来进行分类, 并进行预算管理的研究。内部价值链指企业内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主要活动及相 关支持活动;供应商价值链指那些为本企业提供商品物资的企业的一系列价值活 动;顾客价值链指从本企业购买商品的企业的一系列价值活动;竞争对手价值链 指竞争对手的一系列价值活动。供应商价值链、内部价值链、顾客价值链组成企 业纵向价值链,即行业价值链。2.2.2与价值链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5) 价值链与作业链作业指相关的一系列任务的总称,或指组织内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 源的活动。作业链是与成本标的(即归集成本的最终点,通常指产品、服务等) 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有序作业的集合。在特定的作业链上,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都 要消耗一定量的资源,同时又有一定价值量的产出转移到下一个作业,依次转移, 直到形成最终产品提供给顾客。作业的转移伴随着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