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72201117.doc--点击预览
- 2016072201118.doc--点击预览
- 2016072201119.doc--点击预览
- 2016072201120.doc--点击预览
- 2016072201121.doc--点击预览
- 2016072201122.doc--点击预览
- 2016072201123.doc--点击预览
- 2016072201124.doc--点击预览
- 2016072201125.doc--点击预览
- 2016072201126.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 1 -玉溪一中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德语试卷考试时间:120 分 满分 150 分第一部分:听力(共 20 小题,每小题 1.5 分,总分 30 分)- 2 -- 3 -第二部分德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满分 45 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 15 分) 21. Es ist kalt, und wir zittern Kälte.A. aus B. vor C. wegen D. durch22.Jeder Jugendliche liest zu Hause gute Bücher.A . Viertel B .vierter C.vierte D. vierten23.Habt ihr schon Tickets?-----Nein, wir müssen noch besorgen.A. sie B.diese C. keine D. welche24. er sagt, ist reine Wahrheit.A. Was B. Das C. Wie D. Es25. Habt ihr das von eurem Chef gehört?A, Neue B, Neuste C, Neues D. Neuere26. Was kann man nicht sagen, wenn man jemand Glück wünscht?- 4 -A, Viel Glück! B, Viel Erfolg! C, Ich drücke Ihnen die Daumen. D. Ich drücke Ihnen die Hände.27. Es ist sehr heiß, man kaum arbeiten kann.A, dass B, so dass C, ob D, als dass28. Würdest du mir helfen, wenn ich mich dich wende?A. um B. an C. für D. auf29. Sie haben wirklich große in der deutschen Sprache gemacht.A, Erfolg B, Fortschritte C, Vorteilen D. Ergebnisse30. Haben Sie für den Urlaub schon den Flug ?A, bestellt B, erreicht C, gelesen D, gemacht31. Hast du etwas von Helmut gehört? -----Ja, gestern bin ich zufällig begegnet.A, ihn B, ihm C, einem D, zu ihm32. Die Regierung hat , dass neue Arbeitsplätze geschaffen werden müssen.A, entscheidet B, geentschieden C, entgeschieden D, entschieden33. Die Technik und Naturwissenschaft lassen sich voneinander nicht .A, getrennt werden B, trennen C. zu trennen D. getrennt zu sein34. Bald müssen wir alle von hier Abschied .A, nehmen B,geben C, sagen D, machen35. Die Prüfung war leichter, ich gedacht habe.A, wie B, als C, genau so D, so第 2 节 完形填空 (共 20 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30 分) Alles ÖkoIn Deutschland wird getrennt. Und zwar Müll. Glas, Papier und Kunststoff wandern, so 36 das mittlerweile in vielen europäischen Ländern üblich ist, in unterschiedliche Container. Also 37 eigentlich kaum noch Restmüll anfallen. Ist aber nicht so: Statistisch gesehen produzieren 38 Bundersbürger etwas mehr als zehn Kilo Müll 39 Tag und verbraucht über 600 Liter Wasser. Der 40 Teil entfällt(分摊给)auf die Industrie.Deutschland gilt 41 Land mit den international strengsten Umweltauflagen. Und es war das erste Land, in 42 eine grüne Partei in das Parlament einzog. „Öko“ – das war lange Zeit die Lieblingssilbe des Gutmenschen. Alles musste „Öko“ - 5 -sein, 43 der Banane bis zum Pullover. Ob Antiatomkraftdebatte(反对核能的讨论)44 Kampf 45 den „sauren Regen“, der den Wald 46 ,die Anliegen (请求,愿望)der „Öko-Bewegung“ beherrschten die Öffentlichkeit. Sogar die Wirtschaft entdeckte das Thema für sich und das, obwohl man bis in die 1980er Jahre in Deutschland geglaubt hat, 47 Ökologie und Ökonomie nur einen gemeinsamen Nenner haben, 48 das „Ö“. 49 Ob es um Waschmittel oder Zahnpasta, ob es gar um Autos 50 : Man begann, mit Umweltbewussrsein Geld 51 machen. Eine ganze Öko-Industrie 52 . Heute leisten 53 immer noch viele den Luxus, im Reformhaus oder Bioladen ein paar Euro mehr fürs Waschmittel oder den Kaffee zu 54 . Und die Grünen 55 mittlerweile nicht nur im Parlament, 56 sogar in der Regierung vertreten.36. A) dass B) wie C) weil D) als37. A) dürfte B) durfte C) darfte D) dürftet38. A) jeder B) ein C) alle D) der39. A) jeder B) an C) je D) pro40. A) größe B) größste C) größte D) grösste41. A) zu B) als C) auf D) wie42. A) das B) dem C) diesem D) den43. A) aus B) seit C) von D) an44. A) oder B) und C) aber D) bzw45. A) für B) um C) an D) gegen46. A) schützt B) produziert C) schadet D) zersört47. A) wie B) dass C) ob D) weil48. A) nämlich B) nur C) vielleicht D) dann49. A) ging B) gab C) handelte D) hatte50. A) um zu B) nicht zu C) zu D) /51. A) hat entstanden B) entstand C) wird entstanden D) ist entgestanden52. A) sich B) weiter C) auch D) / 53. A) kaufen B) bezahlen C) ausgeben D) leisten54. A) ist B) wird C) sind D) haben55. A) und B) aber C) auch D) sondern- 6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满分 40 分)- 7 -- 8 -- 9 -- 10 -- 11 -第四部分 写作 (满分 35 分)Schreiben Sie einen Text über Praktikum während der Schulzeit, dabei sollen folgenden Punkte erzählt werden: 1. Sie müssen die Vor- und Nachteile des Praktikums während der Schulzeit erötern?2. Was ist Ihre Meinung dazu und begründen Sie Ihre Meinung?3. Geben Sie Ihrem Text eine Überschrift und schreiben Sie mindestens 150 Wörter.1---5:DCDBD - 12 -6—10:BAABA11—15:CDCDA16—20:DDDDD21—25:BADAB26—30:DBBBA31—35:ADBAB36—40:BAADC41—45:BBCAD46—50:DBAAC51—55:BABCD56—60:AABBA61—65:ABBCB66—70:BCCBC71—75:BBCBA- 1 -玉溪一中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1、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 1 分,共 50 分。 )美国时间 4 月 15 日,西半球夜空出现暗红色的月亮,称为 “血月”奇观。据此完成1~2 题。 1.此次天文奇观中涉及的天体系统不包括( )A.地月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2.出现“血月”奇观的原因是( )A.大气对红光有较强的散射作用 B.红光透过地球大气到达月球表面C.月球表面对红光的吸收能力很强 D.月球大气散射波长较长的红光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材料完成 3~4 题。3.“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4.“数九”期间,我国北方( )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 B.昼短夜长,昼长变短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分析完成5~6 题。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正午太阳高度二分日 6:40 18:40 50°夏至日 5:10 20:10 73.5°- 2 -冬至日 X Y 26.5°5.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100°E、50°N B.110°E、40°N C.125°E、40°N D.130°E、50°N6.图中 X、Y 的时间可能为( )A.8:00、17:00 B.7:50、17:10 C.8:20、17:00 D.8:10、17:10右图示意南半球某河段,读图完成 7~8 题。 7.该河段( )A.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B.堆积岸位于曲流西岸C.沙洲甲将与东岸相连 D.古民居多分布在东岸8.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下图为某地质剖面简图。完成 9~10 题。9.图中岩石按形成时间从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A.石灰岩—砾岩—砂岩 B.花岗岩—砂页岩—石灰岩C.砂岩—砾岩—花岗岩 D.砂页岩—石灰岩—花岗岩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由于受张力易被侵蚀 B.从地质构造看乙处为地垒构造 C.丙处的岩石可能是石英岩 D.图中各类岩石都可能含有化石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 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 11~12题。- 3 -11.图中 P 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12.P 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 月 B.3 月 C.7 月 D.10 月右图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高空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 X、Y、Z 为气压值。读图完成13~14 题。 13.该区域的位置及高空气压中心分别是(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14. 此时该区域近地面天气状况可能是( ) A.气压高、晴朗 B.气压高、阴雨C.气压低、阴雨 D.气压低、晴朗右图为某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 15~16 题。 15.与图中甲、乙之间锋面无关的地理现象是( )A.沙尘暴 B.我国北方夏季暴雨 C.对流雨 D.寒潮16.关于图中各地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温度最高 B.丙地位于南半球C.丁地在冷锋后 D.戊地气压最低- 4 -下图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①、②两地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读图完成17~18 题。17. 与①地相比,②地降水量( )A.春季较多 B.夏季较多C.秋季较多 D.冬季较多18. 夏季影响①地的大气环流是( )A.夏季风 B.副极地低压带C.西风带 D.副热带高压带美国一家天气预报网站拿奥巴马当招牌,用户只要输入城市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奥巴马”就会向其预报天气并给出着装建议,(下图为12 月某日的信息,数字表示当日最高气温,单位为℃)。回答 19~21 题。 19. “奥巴马”的不同着装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有序性 D. 联系性20. 当日昼夜温差最小(仅考虑天气状况)和日均温最低的城市分别是( )A. 新加坡 北京 B. 上海 北京 C. 新加坡 上海 D. 北京 上海21. 某网友在该日后连续多日查阅发现,北京的“奥巴马”手中都没有雨伞,对此说法较合理的是( )A. 北京纬度高,光照和紫外线强 B. 北京受冬季风影响,多晴冷天气C. 北京受低压控制,多晴朗天气 D. 北京受锋面系统控制,多晴朗天气右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 22~23 题。 22.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 5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23.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 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 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 24~25 题。24.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25.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市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下图示意我国某平原城市 1 月均温分布,读图完成 26~27 题。 26.仅从城郊间热力环流考虑,郊区甲点 1 月份的风向大致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2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点的月均温至少相差 2℃ B.甲点 1 月份的风力很可能小于乙点C.西郊的热岛强度小于南郊 D.该城市可能位于华北平原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 2005 年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相对比例(均已折算成标准煤)。读图回答 28~29 题。28.①、②、③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A.石油、煤炭、天然气 - 6 -B.天然气、石油、煤炭C.煤炭、天然气、石油 D.石油、天然气、煤炭29.M 省可能是( )A.山东 B.贵州 C.新疆 D.河北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我国 0 至 14 岁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从 1982 年的 33.6%下降到2007 年的 19.4%,15 至 64 岁人口比重从 61.5%上升到 72.5%,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从 4.9%上升到 8.1%。老年抚养比上升速度远低于少儿抚养比下降速度,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据此回答 30~32 各题。30.图中能反映 2007 年我国人口比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31.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样的人口年龄结构意味着劳动力资源丰富B.0~14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说明我国人口总量减少C.这样的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非常有利D.人口年龄结构处于黄金时期32.根据目前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推断,今后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读 1981-2009 年不同年代我国南方双季稻可种植区北界变化示意图,完成 33~34 题。- 7 -33.影响我国南方双季稻可种植区北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我国南方降水不断增加B.受国家政策影响,水稻播种面积增加[来C.水稻单产高,水稻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不断扩大D.全球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34. 西南地区水稻北界变化幅度较华东地区小,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降水 D.河流右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 35~36 题。 35.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加剧 B.泥石流频发C.河流含沙量增大 D.土地沙漠化36.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与 10°S 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右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 。据图回答 37~38 题。- 8 -37.该地价变化的可能反映了 ( )A.市区地价较以前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38.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 )A.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B.矿区 C.商品粮基地 D.奶牛养殖场读图,回答 39~40 题。39.中 a、b、c、d 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 )A.a B.b C.c D.d40.在上述城镇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 ( )A.土地生产力大小 B.水资源的多少 C.础设施的建设 D.经济规模的设想下图示意甲、乙、丙三个地区的农业基本情况。读图完成 41~43 题。41.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乳畜业 B.混合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42.与乙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墨累—达令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刚果盆地43.提高丙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程度 B.充分利用水资源C.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9 -自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正式实施,明确禁止和限制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从 8 种增加到 85 种,对我国玩具产业造成较大冲击。读下图完成 44~45 题。44.欧盟进口的玩具 80%来自我国,主要是由于我国玩具产业( )A.科技水平高 B.产品价格低 C.企业规模大 D.产品质量高45.针对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的正式实施,我国玩具企业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减少资金投入,压缩生产规模 B.增加管理人员,增大玩具出口量C.退出欧盟市场,开拓新市场 D.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质下图为“我国 1990~2007 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46~47 题。46.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47.下列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K 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C.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城市居民的市内出行往往选择最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以节省时间和金钱。下图是某城市居民市内出行不同距离所选择的交通方式(公共汽车、自行车、步行、私家车)百分比,读图完成 48~49 题。 48. 丙出行方式可能是( )A.公共汽车 B.自行车 C.私家车 D.步行- 10 -49.据图推断,该城市大型生活超市的服务半径约为( )A.1km B.2km C.3km D.4km50.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但是雨林中土壤贫瘠,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综合题(共 50 分)51. (8 分)下图示意某时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1)甲地位于戊地的__________(方向)。(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3)该日,甲、丙、己、庚四地中,昼长最长的是__________,最短的是__________。(4)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时。(5)此时,甲、己、庚三地中,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最大的是__________。(6)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从乙飞往丁地,其飞行方向为先向__________再向__________。52.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1 -(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处地貌是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丁处地貌是_____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①、②、③、④所构成的水循环称作______________循环;目前,人类主要通过改变________ (填数码代号)环节来影响水循环,其中主要通过以下选择项中的________(单选)方式来改变地表水的时间分配状况。A.跨流域调水 B.修建水库 C.节约用水 D.植树造林41、下图为欧洲局部区域某月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 分)(1)A 地较同纬度内陆地区气压偏 (高或低)。此时 B 地天气 。(2)据图推断,该季节 C 地的气候特征是 。(3)C 地的自然带是 ,从 C 地到 A 地的自然带更替体现了 地带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4)D 处于板块的 边界,据此推测地中海将 (扩大或缩小)。- 12 -(5)该区域大部分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53.图(a)和图(b)是甲、乙两个不同时期建设的钢铁基地,图(c)是每冶炼一吨钢所消耗煤、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1)甲、乙钢铁基地都是符合当时工业布局原则的。据图推测: (甲、乙)钢铁基地建设较早。判断的理由是 。(2 分)(2)钢铁工业这种布局的变化得益于 和 发展。(2 分)(3)分析图(b)中建材厂布局的优点和造船厂布局的有利区位条件。(6 分)54.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业产区,对带动我国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下图是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 分)- 13 -(1)从自然条件分析西北地区棉花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 ,限制性条件是 。(3 分)(2)东北和京津沪都是我国牛奶优势产区,东北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京津沪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 。(2 分)(3)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都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填表比较两地农业生产的差异。(6 分)玉溪一中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答案一、选择题(5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C D B D D A C C东北地区 长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农业地域类型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14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A B A C D D A B A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C C A D D B C C D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B B D B C A B A B B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答案 C A D B D B A C C A二、综合题(50 分)51、(每空 1 分,共 9 分)(1)东南 (2)庚;丙 (2)15°S,60°E (3)16(4)甲;庚 (5)东北;东南52、(每空 1 分,共 10 分)(1)向斜 背斜 断层 (2)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3)(山麓)冲积扇(洪积扇) 流水沉积 (4)海陆间 ④ B53、(每空 1 分,共 10 分)⑴低 晴朗 ⑵温和多雨⑶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纬度 热量⑷消亡 缩小 ⑸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人口老龄化54、(10 分)(1)甲(1 分)早期炼钢需要的煤炭多,甲钢铁厂靠近煤炭产地(1 分)(2)科学技术(冶炼技术)(1 分)交通运输(便利的海运) (1 分)(3)建材厂: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资源) ,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2 分)。造船厂:接近原材料产地,降低运输费用;靠近港口,交通便利(4 分)55、(11 分)(1)光照强(1 分);昼夜温差大(1 分);水源缺乏(1 分)(2)饲料丰富 靠近消费市场(2 分)(3)(共 6 分)东北地区 长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 水稻种植业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人均耕地广(地广人稀) 机械化程度高 劳动力丰富- 1 -玉溪一中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化学试卷1、考试时间:120 分钟,总分:100 分。请在答题前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写在相应位置。2、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Ba-137 Br-80 第Ⅰ卷(选择题,共 52 分)1、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52 分)1、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 石油分馏 B. 灼烧干海带 C. 用 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 D. 冶炼金属铁2、下列有关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H2、D 2、T 2互为同素异形体 B. 甲烷和异丁烷互为同系物C. 14C 和 C60互为同位素 C.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该图可以表示 Ba(OH)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C.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只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 化学反应中有旧键断裂就一定有新键形成4、下列现象中,因发生加成反应而产生的是( )A.SO 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5、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 B.过氧化钠的电子式:Na Na C. 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D.Cl - 的结构示意图:Mg 条氯酸钾、氧化铁和铝粉的混合物- 2 -6、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SiO 2和 H2O B.SO 2和 Na2O2 C.NaCl 和 HCl D.AlCl 3和 KCl7、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X、Y 为两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外电路中的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对此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 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B.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C. 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为 X<YD. 若两电极分别为 Zn 和石墨棒,则 Y 极质量增重 CuSO 4溶液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蔗糖、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B. 鸡蛋白溶液中加 CuSO4溶液析出沉淀,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 乙烯和氯乙烯都属于不饱和烃,可发生加聚反应D. 油脂在酸的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9、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最高正化合价:F>O>N>C B.离子半径:F - >O 2- >Na +>Al 3+C.热稳定性:PH 3<H 2S<HCl<HF D.单质的还原性:Al>Mg>Na>K10、海带中含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元素有下列步骤:①在滤液中通入足量 Cl2;②将海带焙烧成灰后加水搅拌;③加 CCl4振荡;④用分液漏斗分液;⑤过滤。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A. ②⑤①③④ B. ①③⑤②④ C. ①②③④⑤ D.②①③⑤④11、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NH3)=0.3 mol·L -1 ·min-1 B. v(N2)=0.01 mol·L -1 ·s-1C. v(N2)=0.2 mol·L -1 ·min-1 D. v(H2)=0.3 mol·L -1 ·min-112、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能够表明反应 A(s)+3B(g) 2C(g)+D(g)已达平衡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B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④容器内B、C、D 三种气体的浓度比为 3:2:1; ⑤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⑥消耗 3molB 的同时生成 2molC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①③⑥13、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醇、乙酸和乙烯均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3 -耳机足量氨水O2 点燃 O2/催化剂加热O2少量 Cl2 加热NaOH溶液NaOH溶液足量盐酸铜片B. 乙醇、乙酸和苯均能发生取代反应C. 可用 NaCl 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D. 苯与溴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可生成溴苯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往某溶液中加入稀 NaOH 溶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说明该溶液一定不含 NH4+B. 用加热的方法可以除去混在 NaCl 固体中的 NH4Cl,说明 NH4Cl 会升华C. SO2气体和 Cl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两者均有强氧化性D. 浓硫酸可用来干燥 H2、Cl 2、SO 2等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15、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S SO 3 (NH4)2SO4 B.NH 3 NO NO2C.Fe FeCl 2 Fe(OH)2 D.Al NaAlO 2 Al(OH)316、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 aXm+、bY n+、cZ n- 和 dR m-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 m>n,则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 a-c=n-m ②元素的原子序数 a>b>c>d ③元素非金属性 Z>R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 X>Y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只有③17、以下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 B. 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破坏它所需能量较少C.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熔、沸点有影响 D. 稀有气体原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18、如图是某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耳机发声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B. 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声能的能量转化C. 如果将铜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将改变D. 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耳机还能发声19、如图为 N2(g)和 O2(g)反应生成 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常情况下,NO 比 N2稳定 锌片稀硫酸- 4 -B. 通常情况下,N 2(g)和 O2(g)混合能直接反应生成 NOC. 1 mol N2(g)和 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 2 mol NO(g)具有的能量D. 1 mol N2(g)和 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 179.3 kJ20、下列叙述或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铜与浓硫酸共热,产生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酸性B.往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 KSCN 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C.往 FeSO4溶液中通入 NO2气体,溶液始终无明显现象D.往 BaCl2溶液中通入 SO2气体,无沉淀产生,再通 NH3,产生白色沉淀 21、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5H12属于烷烃且有 2 种同分异构体B. 乙烯、氯乙烯、甲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共平面C. C4H10与 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 4 种一氯代烃D. 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所以不能发生加成反应22、下列有关 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某无水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 5.6LH2(标况),则该乙醇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 4NAB. 标况下,22.4L 甲烷与 22.4L 氯气在光照下充分反应,生成的 CH3Cl 分子数一定为 NAC.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1.5 mol H2和 0.5 mol N2 ,充分反应后得到 NH3分子数为 NA D. 常温常压,56g 铁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生成 SO2分子数为 NA23、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 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甲乙丁 B.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戊<己C.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 13D.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24、W、X、Y、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 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 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ZYXW B. 阴离子的还原性:YZC. 氢化物的沸点:YX D.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 25、将两个铂电极插入 KOH 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 H2和 O2即可构成氢氧燃料电池。对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5 -A. 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 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2H2-4e - = 4H+C. 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电解质溶液浓度保持不变D. 该电池在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26、已知:2A(g)+3B(g) 2C(g)+zD(g),现将 2mol A 与 3mol B 混合于 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若反应进行 2 s,A 的转化率为 40%,测得 v(D)=0.2 mol·L-1 ·S-1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z=2 B.2s 末,反应物 B 的浓度为 0.9mol·L-1C. 若反应再经 2s 达平衡,则平衡时生成物 D 的浓度为 0.8mol·L-1D. 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物 A、B 的分子数之比为 2: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8 分)二、填空题27、(12 分) X、Y、Z、W、R 是短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 相关信息X 原子核内无中子Y 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2Z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W 原子质量数为 23,中子数为 12 R 其离子是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离子中半径最小的(1) Y、Z、W、R 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2) Y2电子式为 ;X、Y、Z 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作化肥,该物质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 (填共价或离子);X 与 Z 形成的 18e- 微粒的结构式为 。(3)砷(As)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 Y 同一主族,As 原子比 Y 原子多两个电子层,则砷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该族第二到四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4)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能够说明 W 和 R 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有 。a. W 单质的熔点比 R 单质的熔点低 b.W 的化合价比 R 的低c. 常温下 W 单质与水的反应很剧烈,而 R 单质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反应现象不明显d. W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 R 强- 6 -(5) 写出工业上冶炼 R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8、(12 分)实验室制取 SO2的反应原理为 Na2SO3+H 2SO4(浓)=Na 2SO4+SO 2↑+H 2O。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 SO2转化为 SO3的转化率(已知 SO3,熔点 16.8℃,沸点 44.8℃)。(1)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是:→ → → → → → → (填各接口的编号)。(2)从乙处均匀通入 O2,为使 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时Ⅰ处滴入浓硫酸与Ⅱ处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Ⅰ处用大火加热烧瓶时,SO 2的转化率会_______(填“增大” 、 “不变”或“减小”)。Ⅳ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 n mol 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 O2一段时间后,称得Ⅲ处增重 m g,则本实验中 S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10 分)(1)、化学式为 C2H6O 的化合物 M 具有如下性质:M+Na 慢慢产生气泡 M+乙酸 有香味的产物①M 所含官能团名称为 。②写出 M 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类型是 。写出 M 与 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方程式 。(2)、从煤和石油中可以提炼出两种化工原料 A 和 B。A 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 是一种密度比水小的无色液体,仅由 C、H 元素组成,C和 H 的质量比为 12:1,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78。回答下列问题:①A 的结构简式为 ;1mol A 与 Cl2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 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完全取代反应,两个过程消耗 Cl2的总的物质的量是浓硫酸△- 7 -酸溶稀硝酸固体废渣过滤废渣中和Cu(OH)2Cu(NO3)2 溶液NOmol。②工业上可用 A 来制备乙醇,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由 A 生成高分子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 B 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 B 与液溴反应的方程式 。30、(10 分)某工厂的固体废渣中主要含 Cu 和 CuO,还含有少量 Cu2O 和 SiO2等。利用该固体废渣制取 Cu (NO3)2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Cu 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酸溶时,反应温度不宜超过 70℃,其主要原因是 ,若保持反应温度为 70℃,欲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为 (写 2 种) 。(3)过滤后所得废渣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4)由 Cu(NO3)2溶液制 Cu(NO3)2晶体的操作方法是:蒸发浓缩、 、过滤、冰水洗涤、低温烘干。三、计算题(4 分)31、标准状况下将 1.92 g 铜粉投入 100mL 浓 HNO3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 NO2和 NO 组成的混合气体 1.12 L(标况下测定),假设溶液体积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后生成的硝酸铜溶液的浓度为 mol/L(2)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mol玉溪一中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化学期末考答案1、选择题1~5:ABDCC 6~10:ADBCA 11~15:BCBDB 16~20:CACCD 21~26:CACBDC2、填空题- 8 -27、(1) Na>Al>N>O(1 分) (2) (1 分) 离子键 共价键(2 分) H—O—O—H(1 分) (3) 33 As 2O5 NH3>PH 3>AsH 3(各 1 分) (4) 第三周期第ⅠA 族 cd(各 1 分) (5)2Al 2O3=4Al+3O 2↑(2 分) 28、(1)a h i b c f g d(2 分) (2)先加热Ⅱ中催化剂,再向Ⅰ中滴入浓硫酸(2 分) (3)2SO2+O2 2SO3(2 分) (4)减小(2 分) 试管底部有固体生成(2 分) (5)(1-m/64n)×100%(2 分) 29、(各 1 分)(1)羟基 CH 3COOH +CH 3CH2OH CH3COOC2H5+H 2O 酯化2CH3CH2OH+O 2→ 2CH 3CHO+2H 2O (2)CH2=CH2 5 CH2=CH2 +H 2O → CH 3CH2OH nCH2=CH2 → 30、(1) 3Cu+8H + + 2NO3- = 3Cu2++2NO↑ +4H 2O(2 分) (2) 防止温度过高 HNO3分解(或者挥发)(2 分) 搅拌、将固体废渣粉碎、适当提高硝酸的浓度(其它合理答案也对)(2 分) (3) SiO2(2 分) (4) 冷却结晶(2 分) 3、计算题31、(各 3 分) 0.3mol/L 0.05mol催化剂加热催化剂加热Cu/Ag加热电解浓硫酸加热催化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