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有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天津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研究姓名:王治民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李万庆20071201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基于有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天津市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研究 摘 要 目前,我国环境的微观治理越来越受到限制,随着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关系认识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发掘污染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原因,研究表明“结构性污染”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天津市是个资源型缺水的城市,自产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六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十分之一,且很多河流都受到污染,加剧了天津市水资源的短缺。随着经济的进一
2、步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的矛盾将进一步凸现,合理调整天津市工业产业结构,对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分别对各工业行业的综合竞争力、相对环境绩效和相对资源绩效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不同行业分为四类,指出天津市应该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目标优化模型,以不同行业的产值为决策变量,以工业增加值最大、新鲜水资源消耗最少和COD排放量最低为目标,对天津市的工业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结果的基础上,指出不同行业应保持的发展速度,并提出了天津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相对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结构性污染,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调整,水资源 基
3、于有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天津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研究 ii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PPROACH OF TIANJIN CITY BASE ON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PACITY ABSTRACT At present, we find the effect of microcosmical environment treatment is limited. More and more scholars try to find the deeper reason of pollution. The r
4、esults of research indicated structural pollution is an un-neglectable issue. Tianjin is a city short of water, the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in Tianjin is one-sixteenth of China average and one-fiftieth of the word average. Most rivers in Tianjin are polluted and this situation aggravates the shor
5、t of water resources.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will be more obvious. So reasonabl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s significant for Tianjin.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data, this paper made the evaluation of integrated competitiveness , relative
6、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and relative water resources performance of various industrial industries of Tianjin. All industrial industries of Tianjin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classes.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was built in this paper. Most value added of industry, least fresh water resourc
7、es consumption and least COD discharge are the objectives. According to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the principle and measure was introduced. KEY WORDS: structural pollution,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water resources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
8、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工业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9、,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资源短缺、环 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继 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也不例外,诸多事实表明, 资源、环境问题已经 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严峻的环境现实提醒着我们:中国不能走,也没有资本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 环境经济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目前,我国环 境的微观治理效果
10、越来越受到局限,随着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关系认识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环境保护工作者开始发掘污染产生的深层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性污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产业结构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它是环境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产生种类及数量的“控制体”1。在大部分文献中,结构性污染主要指工业产业结构对资源消耗、污染物的 产生在种类、 规模以及形成的原因上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阻碍环境质量的改善。 产业结构失调、产业层次低下、区域 产业相似程度高、行业性污染突出等都是我国结构性污染的主要特点。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
11、确要求:“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重组、提升水平的原则,加快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 产品档次、技 术含量和产业集中度”2,可见我们必须在结构调整中求发展,在节约资源中求发展。 1-1-2 选题意义 天津市是严重资源型缺水城市,全市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值10.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832亿m3,重复计算量 0.71亿 ,全市自 产水资源总量为18.16亿m3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60 m3, 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十六分之一,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十分之一,加之引滦水和入境水,人均水资源量也只有360 m3,远远 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000 m3的缺水警戒线,属
12、重度缺水地区3。 另外,天津市水资源污染严重。天津市不 仅需要承受海河流域上游大部分暴雨洪水,还要承受上游排泄的污水,随着上游排入天津市污水量以及当地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致使天津市“有河皆污”,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天津市水资源短缺,阻碍了天津市经济发展。 2006年8月,国 务院在批复天津市总体规划中将天津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希望将天津基于有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天津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研究 2建成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4。这意味着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天津市经济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经济的快速 发展和水资源短缺、水 环境恶化的矛盾将进一步凸现。因此,天津市 应从各个环
13、节节约水资源、减少 污染物排放,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天津市也存在结构性污染问题,工业部门中一些行业水资源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其经济贡献量,且这 些行业大部分不是天津市优势行业。因此,在合理范围内对天津市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将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对天津市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论文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本文从结构污染的定义出发,首先总结了天津市水资源的概况,继而从不同行业的综合竞争力、相对环境绩效和相对资源绩效三个方面对天津工业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工业行业进行了分类,接着将分类结果和天津市实际情况及十一五规划相结合,利用多目标模型对工业结构进行
14、优化,最后提出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效措施。 1-2-2 结构安排 第一章,阐述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 结构和内容。 第二章,介绍 工业增长的环境效应、 协调发展理论、结构性污染、区域 产业结构等相关理论,为论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总结了工业结构与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概述天津市社会经济概况和水资源概况,表明经济快速发展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 第四章,从综 合竞争力、相对环境绩效、相对资源绩效三个方面对天津市工业行业结构进行分析,并分类。 第五章,将第四章的分类结果与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和十一五规划相结合,利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对天津市工业结构进行优化。 第六章,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工业结构
15、优化措施。 第七章,总结 本文的创新点,研究意义和研究成果,并 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第二章 基础理论 2-1 工业增长的环境效应 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水平不仅在国与国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在任何一个国家内,由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换和政策变化,其排污水平也随时间而异。一方面,工业增长意味着更高的产量,从而需要更多的物质与能源投入,因而会产生更多的污染物和废物。但在另一方面,工业增长也意味着引进新的资本,更为有效的技术及更高的附加值,所有这些因子又有助于减少单位产出的排放量。旧的缺乏效率的技术、资本和产业被新的技术、资本和产业取代后, 污染物排放的绝对水平就会降低。譬如说
16、在日本,过去十几年的经济增长,就是在大量减少能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量的情况下取得的。德国由于采用了排污许可贸易制度,逐步淘汰了旧的工厂设备,新的技 术丁艺不仅使工业增长得以维持,而且排污量大为降低。因而可见,工 业增长对排污水平的影响,取决于工业化的阶段。在工业化的早地阶段,工 业增长增大排放量;而在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工业增长减少排污量。 经济结构是一个动态特征,它随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一个经济体系随时间产生结构变化也可以通过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差异表现出来。其时间系列变化与当前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现行结构差异特征较为接近。经济增长越快,产业结构变化也就越快,使得工业从弱小变为国民
17、经济的主导部门,从 轻工业,经过重工业,转向技术复杂的产业。宏 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也会随时间而变化。经济和贸 易自由化会淘汰无效率的产业,重塑公有企业,而这些企业常是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但同时,这一自由化也可引致门户开放,允 许那些环境管制严格国家的污染产业进人国内。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自由化政策如减少贸易保护水平或货币贬值,在中、短期内,并不必然导致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减少。但就长期来看,改善竞争和提高经济效率的政策,会减少废弃物排放、促 进副产品再利用和提高资本存量的档次,从而减少工业污染。可 见,尽管在工业化的进程中, 污染排放的一般趋势为先增加而后降低,但政府政策可以阻抑或加速产业结
18、构变化的进程和技术进步,从而修订工业排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5。 2-2 协调发展理论 协调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就一个地区而言,其健康发展必须城乡发展相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人与自然发展相协调。本文所说的协调发展主要指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即 经济、 资源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 发展的实质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经济增长是使发展成为可能的基本手段。经济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带来了环境恶化的负面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经济增长的过程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能源的消耗量和资源的消耗量都在不断增加,因而污染物的排放基于有限水资源和环
19、境容量的天津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研究 4量也在不断增加,原始的生态环境在不断遭到改变。 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告诉我们: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平均水平存在倒U型的关系,即在经济增长的初期, 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环境质量不断下降,随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污染物的排放趋于下降,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诸多事实已经表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但环境质量却不断下降的阶段。靠牺牲 环境来换取经济的一时的发展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设想没有环境变化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中是广泛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务必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佳的结合点,实现经济 、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经济与资源环
20、境协调发展研究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例如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区域经济与环境的时空分布和优化调控问题,经济管理学主要致力于寻求一定经济目标下的最优环境污染水平等等。 2-3 结构性污染 薛惠锋在2006年8月25日中国环境报撰文指出,当微观的环境污染治理效果越来越受到局限,特别是重污染地区受到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时,污染产生的原因已经不能仅仅看作是技术或工艺的问题,也不能简单 地归结为领导意识薄弱、 环保投资匮乏、管理不严、法律滞后等客 观因素。产业结 构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它是环境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产生种类及数量的“控制体”。结构性污染主要指工业产业结构
21、对污染物在种类、规模以及形成的原因上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结构性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阻碍我国环境质量改善的进程。 工业产业结构是工业系统内部各部门、各行业间的比例关系,是经济结构的主体,主要包括工业部门结构、行 业结构、 产 品结构、原料结构、规模 结构等。工业部门不同、产品不同、生产规模不同,那么单位产值污染物的产生量、性质和种类也不同。因此,在经济目标一定的前提下,通 过调整工业结构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2-4 区域产业结构 2-4-1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判断标准与原则 理论界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内涵解释不一,常见判断标准有如下几种: 1、国际标准 即以钱纳里等
22、人为代表提出的国际标准化原则,他们认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要符合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国际化标准结构。 2、产业平衡基准 即以各产业间比例的平衡与否作为判断产业结构合理性与否的基准。其核心是把合理性定位在各产业部门间的相互关系上。从理论上讲, 经济增长是在各产业协调发展基础上进行的,产业间保持比例平衡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然而在非均衡经济增长条件下,这种产业间比例平衡都是经过调整才能实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现的,而且是短暂的现象。因此,不能将产业间比例平衡绝对化, 认为何时何地产业结构都要保持这种比例平衡才合理。如果这样,会使 经济走上在低水平的基础上重复循环的缓慢增长的轨道。且比例的合理与不
23、合理要受到本区域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如果仅仅从比例关系来看产业结构是合理的,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这样的结构需要进行调整,比例关系的确定是因地区而宜的6。 3、结构效应 基准 该观点认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要求下,实现供求结构平衡、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并取得较好结构效益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 以上大部分是从经济学角度考虑产业间的协调和关联程度,从而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基本合理,较少考虑环境、资 源因素。因此我国学者提出判断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应坚持如下原则7: 1、充分发挥 区域优势原则 这个原则的基本内涵就是要求区域产业结构必须与区域社会、自然与经济条件相适应。具体
24、内容包括各种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区际内外市场条件、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与自然资源的非均衡分布,某些区域与其它区域相比,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或优越的区位条件等,这是区域的绝对优势;但另外一些区域与其它地区相比,并不存在特别的优势条件,可是由于区域内部的各种资源要素也存在差异,按照李嘉图的地域分工原理,仍存在比较优势,即相对优势。因此,找出区域的优势条件并通过产业结构体现是区域产业结构合理的基本原则。 2、资源、环境与产业结构的 协调原则 作为两个相互影响的子系统,经济系统从地理环境中获取资源进行生产消费,并将废气、废料、残渣排到环境系统中。 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
25、状态指标,资源、环境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耦合关系。资源是产业发 展的基础,区域自然 资源的质量、数量以及结构影响了这一地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选择。一个自然 资源贫乏的地区如果全部依靠区域外部的资源输入发展相关产业,形成的产业结构显然抗干扰能力差。 环境通过环境承载力对产业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8,9。经济学中认为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属于经济的外部特征,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使外部不经济降到最低。因此,环境污染不仅仅是对已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治理的问题,应该把环境目标寓于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
26、表现在区域资源的供需平衡、污染物排放不能超出环境的承载力。 2-4-2 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影响一个区域某一时期产业结构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产业结构的演进使许多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几乎可以说,一切影响 经济发展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与产业结构,推进或制约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从因素分析的角度看,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投资结构、自然 资源拥有状况、进出口贸易、劳动力就业结构等,研究 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对调 整产业结构使其合理化具有重要意义10。 1、市场需求 任何社会生产都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决定着一项经济活动的存在价值,
27、它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外在条件,决定着某一产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一项没有市场需求的产业是不能够立足并得以发展的,产业结构与需求 结构存在着对应性。在市 场经济的条件下,任何一个产业的产品都要在市场中进行基于有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天津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研究 6交换,某个产业 的产品失去了市场, 这个产业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地。因此说市场需求直接影响产业结构。 2、技术变动 技术变动是指技术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技术结构变化是产业部门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向专门化和综合化发展的技术现代化过程,技术进步本身就会引起技术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的产业部门拥有 新的有效的生产经营手段,使其产品质量提高或者成本降低
28、、市场扩大,利润增大, 进而出发产业的扩张机制。一方面,个别产业 或各个行业以不同的速度扩张,将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另一方面,新的技术体系的出现就会导致新兴产业的诞生,或同时伴随落后产业的淘汰,从而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渐进性的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却不是显而易见的,至少短期内如此。 3、国民经济 的发展水平 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不同产业结构会使国民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反之,一定 时期的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对于产业结构也有相应的要求并通过投资或其它更为直接的手段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对产业结构有一定要求,而
29、且直接制约着产业结构的变化,限制着 产业结构变化的程度和范围。在封闭条件下,一定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下可供支配的资源总量是一定的,这样可供给各个产业或者行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不同的产业结构对稀缺资源需求的量和质是不同的,所以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或变化不可能超越相应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必然要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制约。在开放条件下,资源总量的限制要弱一些,但是由于价格原因,同样也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4、投资结构 投资结构是改变产业结构最显而易见的因素。产业的生成和扩张,没有投资是难以实现的。投资主要是通过其结构来影响产业结构。所谓投资结构,使之投资的方向和每一个方向的数额
30、。投资方向直接决定投资在各个产业间的分布,方向所指, 实力增强。获得较多投资机会的产业发展较快,得到较少投资的产业发展较慢。各个产业得到不同发展条件,产业结构就会发生变化。 5、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体现的是国家和政府关于经济活动的意愿,它主要是通过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来支持或限制产业的发展。 经济政策具有强烈的波及效果,它不仅可以直接扶持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左右大多数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间接的影响产业结构。政府在调整调整产业结构时,通常要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以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以诱导或限制。 6、资源条件 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不同,面积大小不一,它们拥有的资源条件也千差万别。产业结构的立足
31、点之一是产品成本允许的价格所能获得的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考虑本区域内的资源条件和来自外部的资源。资 源条件包括资源的分布、 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由于资源结构的不同, 对一区域有力的产业结构,对另一区域未必同样有利,要在不同的 资源条件下实现同样的经济目标必须选择适合本县特点的产业或行业。 7、环境生存因素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 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问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几十年,由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环境保护也要求对传统的产业和产业结构加以改变,以适应资源环境的要求。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2-5工业产业结构与环境效应研究现状 由于产业结构发展的动态性
32、和环境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工业结构与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不多, 成功的研究结果更少,主要的研究方法有线性规划法、投入产出法、系统动力学、灰色系 统分析法、分析法、GHG-2 模型等11。 2-5-1 线性规划法 线性规划是一种在环境领域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常用的线性规划模型分别以环境、经济或综合效益为目标函数,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建立相应的约束方程组。传统的线性规划方法一般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但从上到下的优化顺序或逆向的优化方法由于所处系统层系的差异,容易造成系统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出入。广州市番禺区环境科学研究所在对番禺区工业结构与环境质量的研究中12,考虑了区域优势对环境的影响,以产值为决定变量,
33、按照污染增加率的不同来设计方案,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2-5-2 投入产出分析法 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具有逻辑清晰,关系明确,善于表现各部门流量和存量的特点。但是在建模时,只从 污染治理的角度引入污染生成部分,没有考虑资源的稀缺性,为弥补这一缺陷,当前学者提出了绿色投入产出模型,在原有产出表中增加了资源投入和所增资源投入的损耗部分13,14。 2-5-3 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是善于处理非线性、多重反馈结构的时变复杂系统,所以在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15。但系统动力学通常从系统、宏观的层面上考察社会经济和自然现象,对工业结构和环境效应的分析较为薄弱,一般只将工
34、业化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两部分,使得对工业结构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不够深入16,17。为了克服这一薄弱环节,有的学者提出了投入产出系统动力学模型18,19,它是按照投入 产出表的划分框架来确定系 统动力学模型的层次结构和研究重点的。 2-5-4 灰色系统分析法 灰色系统分析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工业和环境效应方面,主要是采用建立连续动态的系统微分方程,研究重点在于主导工业产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主导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及不同行业产出对不同资源投入的反应程度。 2-5-5 GHG-2模型 GHG-2模型是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化学系80年代末开发出来,应用于工业结构和污染物排放的定量化研究模型
35、20。它将工业系统按需要划分为若干行业,用产值比例描述结构变量,用主要污染物的万元产值污染物排放量描述污染因子,根据历史经验建立效应模型,实现对污染物的定量预测。 基于有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天津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研究 8第三章 天津市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概况 3-1 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05年底,天津市常住人口为1043万人,比 “九五”末期增加41.86万人,增长4.18%,年平均增长0.82%。全年 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366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457元,约 合4328美元,增长12.8%。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第一 产业完成增加值109.
36、42亿元,增 长4.3%。第二产业 完成增加值2050.34亿元,增 长17.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04.1亿元,增 长11.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66.5%和32.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3:50.8:44.9变化为2005年的3:56:41。 2005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884.8亿元,增长1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83.02亿元,增长20.4% ,完成工业总产值6774.10亿元,增 长20.8%21。 优势产业拉动作用明显。电子信息、汽 车、石化、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51.
37、35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1.6%,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6%。 “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超出“十五”计划目标3.9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5.7%、16.5%和11.6%。 滨海新区迅速崛起,成为天津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工业总产值从1993年的21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997亿元,增 长17.8倍;新区生产总值达1609亿元,占天津市经济总量的44,比1993年增长13.3倍;外贸出口总值由1993年的亿美元增长到185亿美元,增长36倍。 2006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
38、验区,滨海新区将成为带动整个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增长极。 3-2 天津市水资源概况 天津市是严重资源型缺水的城市,全市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值10.55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832亿立方米,重复 计算量 0.71亿 ,全市自产水资源总量为18.16亿立方米 ,人均水 资源占有量仅160 立方米, 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十六分之一,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十分之一,加之引滦水和入境水,人均水资源量也只有360 m3,远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000 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属重度缺水地区。下面引用2006年天津市统计年鉴的数据说明近几年天津市水资源的基本情况,见表3.1。 为保证天津市的供水安全,国家1982年
39、启动了引滦工程。引滦河道自大黑汀水库坝下至天津全长234公里,全 线隧洞、 泵站、管道桥梁等工程项目共有215个,于 1982年5月11日正式开工,到1983年9月11日全面竣工通水,截至2004年累计向天津供水160多亿立方米,是天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引滦入津工程完工后的近20年中,引滦水基本满足了天津城市发展的需要,但1997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年以来,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主要入海河道先后断流,水库蓄水锐减。特 别是天津市主要水源地潘家口水库,自 1998年进入枯水期,入 库水量大幅度减少,已无法满足天津市的用水需求,天津面临着缺水危机。国家于2000年再度启
40、动引黄济津工程,分别于2000年、2002年、 2003年和2004年4次组织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共从黄河引水33亿立方米,天津市收水16亿立方米。 表3.1 天津市水资源情况(20012005年) Table3.1 water resources of Tianjin(20012005) 年份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量(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 (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人)2001 5.66 3.53 2.14 0.28 56.37 2002 3.67 1.85 2.09 0.27 36.44 2003 10.60 6.15 4.82 0.37
41、 104.82 2004 14.31 9.79 5.16 0.64 139.79 2005 10.63 7.13 4.44 0.94 101.92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0年以后天津市人均水资源最多的年份也仅仅有139.79立方米/人,已经不能达到多年平均水平160立方米,更不用说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另外,天津市水资源污染严重。天津市不仅需要承受海河流域上游大部分暴雨洪水,还要承受上游排泄的污水,随着上游排入天津市污水量以及当地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致使天津市“有河皆污”,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天津市水资源短缺,阻碍了天津市经济发展。 严重缺水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凸现。走经济与
42、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天津发展的唯一出路。 基于有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天津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研究 10第四章 天津市工业结构分析 4-1 天津市工业产值结构分析 4-1-1 “十五”期间工业总量变化分析 “十五”期间,天津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由3081亿元增加到7100亿元,增长了1.3倍,年平均递增21.6%,平均增 长率比“九五”期间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606亿元增加到6774亿元,增 长1.6倍,年平均递增23.7%;工业增加值由747亿元增加到1885亿元,增长1.5倍,按可比价年均递增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630亿元增加到1783亿元,
43、增长1.8倍,按可比价年均递增19.5%。工 业GDP的比重由“九五”期间的45.6%上升到5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国31个省市中位居13位,占全国工业的比重由2.48%提高到2.7%,天津市作为中国制造业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天津市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变化图见图4.1。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012002200320042005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图4.1 “十五”期间天津市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变化图 (Fig.4.1 Gross output value and value added of industry,200
44、1-2005) 4-1-2 “十五”期间产值结构变化分析 天津市在“十五”期间实现工业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冶金、医 药等发展成为天津市的优势产业,这些行业的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超70%,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012005年工业部门各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见表4.1。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天津市在“十五”期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交通运输设备 制造等行业的产值比重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产值比重持(亿元)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续上升,发展成 为天津市支柱产业。相反食品制造、饮
45、料制造、 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造 纸及纸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橡胶制品等行业的产值比重则持续降低。 这说明“十五”期间天津市工业经济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优势产业的原则,不再盲目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的产业结构,并且取得了明显效果,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行 业成功实现了与一汽的重组和与丰田公司的全面合作,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无缝钢管产量居全国第一等。 基于有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天津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研究 12表4.1 20012005年天津市工业部门各行业产值比重(单位:%) Table4.1 The gross output proportion
46、 of various industrial industries of Tianjin,2001-2005 序号 行业名称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1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 0.38 0.5 0.35 0.24 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 4.49 4.92 5.67 5.35 7.01 3 非金属矿采选 0.28 0.27 0.16 0.15 0.15 4 农副食品加工 2.9 2.6 2.7 2.4 1.9 5 食品制造 1.82 1.72 1.46 1.34 1.26 6 饮料制造 1.56 1.47 1.24 1.03 0.97 7 烟草制造 0.15
47、0.24 0.21 0.17 0.11 8 纺织业 2.37 2.15 1.88 1.33 1.21 9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 2.50 2.32 1.93 1.54 1.31 10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造 1.04 0.805 0.740 0.557 0.481 11 木材加工及其竹藤棕草制品 0.43 0.38 0.35 0.31 0.31 12 家具制造 0.77 0.93 0.91 0.65 0.61 13 造纸及其纸制品 1.12 0.992 0.930 0.834 0.740 14 印刷及纪录媒介的复制 0.68 0.84 0.49 0.32 0.25 15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 0.73
48、0.79 0.68 0.49 0.43 16 石油加工 2.36 4.49 4.98 4.30 5.52 17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 11.08 7.92 7.75 6.98 5.02 18 医药制造 2.54 2.50 2.64 2.36 2.06 19 化学纤维制造 0.23 0.21 0.23 0.22 0.098 20 橡胶制品 1.37 1.30 1.26 1.92 0.72 21 塑料制品 1.89 1.79 178 1.54 1.63 22 非金属矿物制品 1.60 1.52 1.59 1.56 1.41 23 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 8.82 8.56 10.62 12.43 1
49、2.38 24 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 1.41 1.61 1.33 1.64 1.42 25 金属制品 4.14 4.04 3.99 4.21 3.56 26 通用设备制造 3.12 3.07 3.21 3.22 3.43 27 专用设备制造 1.66 1.69 1.69 1.54 1.79 2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5.19 5.65 7.77 7.81 8.65 2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5.35 5.01 4.84 4.79 4.93 30 通信设备等电子设备制造 22.69 24.96 21.88 25.10 23.87 31 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制造 0.88 0.85 0.99 0.90 0.75 32 工艺品及其它制造 1.08 0.93 0.71 0.50 0.42 33 废弃起源和材料回收 0.10 0.13 0.04 0.04 0.11 资料来源:由20022006年天津市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4-2 天津市工业产业竞争力分析 4-2-1 产业竞争力 竞争力研究一般局限在国家或者企业层次上。国家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能够达到持续高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