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鼻咽癌治疗最新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862769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咽癌治疗最新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鼻咽癌治疗最新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鼻咽癌治疗最新研究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鼻咽癌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摘要:鼻咽癌是起源于鼻咽黏膜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南方地区高发。鼻咽癌具有较强的侵蚀性,对周围组织器官易发生浸润性扩展,且常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由于鼻咽癌早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的特异性,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耳鼻喉科疾病并且不为患者所重视,因此初诊病人多数处于临床分期的期、期。对于处于局部晚期的患者,因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与远处转移率,故临床上多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以放疗为主,辅以化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对鼻咽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化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 鼻咽癌的病因与其它头颈部肿瘤不同

2、,和烟酒刺激关系不大,主要与EB病毒感染、遗传易感性、环境和饮食因素等因素有关。鼻咽癌从组织学角度讲,与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细胞分化程度越高,NIC(Notch1 胞内段)的表达量越高。癌症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慢性炎症细胞,分化型鼻咽癌,未分化型鼻咽癌这些阶段中NIC的表达量各不相同,三种类型细胞NIC的表达量的逐渐增加1。NIC的定位各不相同,从胞质至胞核可见其表达。Notchl通过淋巴细胞浸润相关途径,对鼻咽癌的发生产生促进作用。Notchl对于鼻咽癌发生有促进作用,从侧面印证了EBV感染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学术猜想。鼻咽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含量

3、成正相关2。巨噬细胞对于肿瘤细胞有杀伤倾向,尤其鼻咽癌细胞上清液共培养后TAMs 分泌的细胞因子对于肿瘤细胞有较高的杀伤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体自身的免疫力。细胞外基质mRNA的表达受到miR-29c的表达调控的影响,并且能够对于鼻咽癌的远期转移和表达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PTEN也是重要的影响鼻咽癌的因素,主要通过磷酸酯酶活性的调节,进而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而其外显子片段的缺失是鼻咽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角化型和非角化型鳞癌中,PTEN 基因外显子片段缺失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这两种类型鼻咽癌中,PTEN 基因外显子片段可能具有不同的缺失发生机制,淋巴结转移过程中伴有PTEN 基因外显子片段缺

4、失3。 1鼻咽癌的放化疗治疗 1.1调强适形放疗:目前临床上对于鼻咽癌的治疗采用调强适形放疗4(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所谓调强适形放疗是指在放疗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将放射剂量集中于肿瘤病变区内,将肿瘤细胞杀死,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周围正常组织与器官受到不必要的照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放射治疗的效率与成功率。常规放射治疗,由于重叠照射以及漏照,以及对于周围组织器官的损伤,以至于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其治疗效果与放疗的剂量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从解剖学角度讲,鼻咽癌的发病位置特殊,其周围组织器官较多,包括晶状

5、体、视神经、脑干、脊髓、腮腺、颞颌关节等重要的组织器官,由于鼻咽癌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导致放疗剂量增大的局限性。与常规的三位适形放疗比较,调强适形放疗具有其独特优势,Wong5等分析了大量鼻咽癌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使用调强适形放疗,结果其3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淋巴结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了调强放疗的治疗效果。有资料显示6,对于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 调强适形放疗并没有明显改善,这可能是由于与常规放疗一样,调强适形放疗在区域淋巴结引流区域的放射剂量无明显提高有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区域淋巴结内隐匿的病灶扩散转移。 1.2晚期鼻咽癌的大剂量诱

6、导化疗+放疗治疗:鼻咽癌的术后病理学分析可知,多数鼻咽癌属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这与大部分其他头颈部肿瘤是不尽相同的。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对于放疗与化疗治疗均较为敏感,所以对于晚期鼻咽癌的治疗多数采用大剂量诱导化疗+放疗治疗,这样能迅速的缓解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荷瘤量,具有较高的缓解率,以及总体来说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前期诱导化疗采用的方案多数为PF方案(顺铂+5-FU),化疗疗程需进行2-3个疗程。有资料观察了大剂量诱导化疗+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7,观察组113例患者按照计划的治疗方案,对患者在进行放疗前进行大剂量的诱导化疗,并且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病理分型等一般资料上与观察

7、组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采取单纯放疗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总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术后随访,观察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1.3放疗与化疗同期进行:这一治疗方案是同期放疗的同时进行化疗治疗,可以直接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肿瘤负荷,并且对肿瘤细胞进行同步化疗,能够增加放疗治疗的敏感性,并对肿瘤细胞亚致死损伤的修复进行足够的干扰。虽然同期进行放疗和化疗有一定的副作用,急性或者晚期毒性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的程度均高于单纯放疗组,但大多数毒性反应均为患者可耐受的3级11。而且有研究显示12,同期

8、放化疗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并且局部区域控制率较单纯放疗组有明显提高,与单纯放疗治疗相比,P 2免疫治疗 2.1干扰素治疗:干扰素是临床上用于肿瘤治疗的常用药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的作用。目前对于鼻咽癌治疗使用干扰素治疗的剂量为300万IU每天肌注1次,连用5周,然后用同样的剂量每周肌注3次,再连用5周,总剂量为150106 IU,治疗结束休息1周11。临床资料显示14,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原发灶多数明显好转,证明了干扰素的治疗效果,具有明确的抗病毒、抗肿瘤的效果。 2.2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较为广泛的使用免疫制剂进行治疗,头颈部的肿瘤细胞会浸润周围的淋巴

9、细胞,使得其对头颈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不如外周血的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强15。动物实验显示11,免疫抑制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分级现象,是指对于原发灶越近的淋巴结,免疫抑制作用越明显,而IL-2能使这种免疫抑制逆转。研究表明16,对于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使用不同的抑制剂或者生物反应调节剂直接进行局部作用,具有较为明确的治疗效果以及轻微的不良反应。用白介素2(IL-2)对鼻咽癌进行治疗,局部或者全身免疫治疗17。发现患者的外周血NK细胞,IL-2、TNF-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浓度水平与正常健康成年人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 3基因治疗 人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抑癌基因,其中p53基因是人体内最为重要

10、的抑癌基因,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亚型。但是p53基因一旦发生突变,则失去了其自身的抑癌基因的作用,这是因为突变的p53基因无法对细胞周期进行阻滞和诱导细胞凋亡22。而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放化疗对于鼻咽癌的治疗,其起效方式主要是利用p53基因,继而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当p53基因发生突变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功能下降,均会导致肿瘤细胞出现耐药性,使得放疗的治疗效果欠佳23。重组腺病毒p53(recombinant adenovirus-p53,rAd-p53)基因,是一种特殊的能够对p53基因进行功能修复以及增加鼻咽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基因4。其作用原理是rAd-p53通过复制的作用,

11、向肿瘤患者体内导入功能正常的野生型p53基因,从而恢复原有体内p53基因的作用。临床研究证明利用野生型p53基因联合化疗或放疗进行治疗,完全缓解率优于单独化疗或放疗治疗,并且治疗组的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独放疗或化疗组,与对单独放疗或化疗组相比,P 4小结 对于早期鼻咽癌患者,单纯放射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常常导致治疗失败,为了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减少远处转移,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同步放化疗,结合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念,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大临床肿瘤工作者的响应,综合治疗正形成主流趋势,是我们目前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2、: 1张芳婷,万汇涓,李明华,等.Notehl 胞内段在鼻咽癌组织及鼻咽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 : 2782-2784. 2彭娟.丁童等.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鼻咽癌进展和预后的影响J.癌症,2006,25(11) : 1340-1345. 3梁艳芳,曾今诚,阮建波,等.PTEN 基因外显子片段缺失表达在鼻咽癌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 2012,12( 5) :574-576. 4孙健达.李德锐.鼻咽癌的治疗进展.医学综述,2010,16:3255-3259. 5 Wong FC,Ng AW,Lee VH ,et al.Whole-field simul

13、taneous integrated-boost intensity-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carcinoma.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0,76(1);138-145. 6 Han L,Lin SJ,Pan JJ,et al.Prognostic factors of 305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

14、y J.Chin J Cancer,2010,29(2):145-150. 7陶仲强,司勇锋,梁建平,等.大剂量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中国癌症杂志,2008,18:380-384. 8 Baujat B,Audry H, Bourhis J,et al.Chemotherahy in loc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meta-analysis of eight randomized trial and 1753 patientsJ.Int J Radiat Oncol

15、 Biol Phys,2006,4(1):47-56. 9Huncharek M,Kupelmick bined chemoradiation versus radiatiotherapy alone in loc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esults of a meta-analysis of I 528 patients from six randomized trial.Am J Clin Oncol,2002,25:219-223. 10 Kawashima M,Fuwa N,Myojin M,et al.A multi-inst

16、itutional survey of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Jpn J Clin Oncol, 2004,34:569-583. 11司勇锋,陶仲强,等.鼻咽癌的综合治疗研究.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21(5):236-240. 12Lee A W,Lau W H, Tung S Y,et al.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study on therapeutic gain by concurr

17、ent chemotherapy for regionally-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ncer Study Group.J Clin Oncol, 2005,23:6966-6975. 13沈冬,茅卫东,刘少平,等.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效果J. 广东医学, 2012,33( 24):3809-3811. 14杜平.癌症的干扰素临床治疗.第1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13. 15 Jeffrey WB,Alan Ge, Chen, et al. Inhibnon of Lympbocyte.Function by hea

18、d and neck carcinoma cell lune soluble facter.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7,123:855-857. 16杜广辉,章咏裳,周惜才,等.实体肿瘤的局部免疫治疗.中国肿瘤临床, 1996,23:568-572. 17陶仲强,司勇锋,张政.鼻咽癌的局部免疫治疗.陕西肿瘤医学,2001,9: 93-95. 18吴皓.头颈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进展.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1,15:23-26. 19 Khamis ZI,Iczkowski KA, Sang QX. Metastasis suppresso

19、rs in human benign prostat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invasive cancer: their prospects as therapeutic agents. Med Res Rev,2012,32:1026-1077. 20张欣欣,孔红,董寝,等.转移相关因子CD44v6在喉癌中的表达意义.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8,5:28-31. 21司勇锋,张政,周日晶.白细胞介素-2局部及全身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CD44v6阳性表达比较.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0,7:109-111. 22兰桂萍,苏纪平,司勇锋,等.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341-2344. 23 Dey A,Verma C S,Lane D P.Updates on p53:modulation of p53 degradation as a therapertic approach J.Br J Cancer,2008,98(1): 4-8.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