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分析.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862255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分析 【摘 要】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应从依托校企合作、实现特色教学、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 毕业生 就业质量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189-02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贡献度的重要标志,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是反映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晴雨表。当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大

2、课题。本文拟阐述高职生就业质量偏低的现状,进而探析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的现状 就业质量是衡量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就业状况的概念。一般来说,就业质量可以用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薪酬水平、享受福利待遇情况、职业稳定性、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职业发展前景等指标来衡量。其中,专业对口率说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认可程度,也说明高校设置的专业是否符合市场实际需求,专业对口率高说明就业质量相对较好;享受福利待遇情况以及薪酬水平是就业质量最直观的指标,薪水高、福利好说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认可,也说明就业质量比较好;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满意

3、度反映职业的稳定性,两者满意度高说明毕业生职业相对稳定;职业发展前景是就业质量的核心体现,反映毕业生未来的就业质量,同时与行业或企业发展情况和个人职业发展规则相关。通过分析可知,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具体情况如下: (一)就业率无法反映真实的就业情况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显示,近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高于80%,总体来说就业率较高。但实际上协议就业率较低,难以反映真实的就业情况。一般来说,每年11月至第二年6月是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跨度约为8个月,毕业生次年6月领取毕业证时所提供的就业证明材料有部分为顶岗实习时的证明材料,而此时很多学生已离开原实习岗位。很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在每

4、年7、8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核查时,很多毕业生已离开提供就业证明材料的工作单位。根据调查,每年8月至少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已经离开原工作单位。 此外,毕业生协议就业率很低,学生提供的就业证明材料为书面协议或劳动合同比例少。按专家推断,高职毕业生协议就业率不足一半。协议就业以外的大部分毕业生都是灵活就业,即学生所提供的就业证明材料为“灵活就业登记表”。所谓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工作场地、收入报酬、劳动关系、保险福利等方面不固定的各种就业形式,如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季节性就业、钟点工等。灵活就业证明材料极为简单,学生方便获取,只要用人单位盖一个章即可。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统计的就业率很难反

5、映学生真实的就业情况。 (二)就业单位层次较低 毕业生就业的量由就业率反映,而就业的质则由就业单位层次的高低反映。毕业生到高层次单位(如大家公认的国家机关、500强企业、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跨国公司等)就业的数量,成为衡量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那些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毕业生才能够到高层次单位就业。一般来说,高职毕业生在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比例都不高,在一些如全国500强企业、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跨国公司等实力雄厚、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或公司工作的人数很少,即使在这些单位工作,也都属于底层人员。 (三)就业起薪低,退出就业市场的学生增多 高职毕业生就业的起薪平均值可以体现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

6、生价值水平的认可度。这也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据了解,高职毕业生的起薪平均值大约为1200元。由此可见,高职毕业生和民工之间薪酬差异不相上下。面对这样的起薪线,很多毕业生宁愿退出就业市场,要么在城市漂流,要么在家里待业做个“啃老族”。 (四)专业就业对口率相对较低 专业就业对口率是衡量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当前高职毕业生包含升学和参军的专业基本对口率都相对较低。据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的就业数据核查或对部分毕业生进行访谈,了解毕业生专业就业完全对口情况,结果是毕业生专业完全对口率仅约为40%。 (五)学生就业满意度较低,违约数量较多 据了解,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7、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基本认可。然而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由于就业单位层次较低、薪水不高、专业就业不对口等情况的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比较低,大概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情况不满意。因为对自己就业情况不满意,很多毕业生到某个单位工作没多久就离开,少数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已经违约。据了解,很多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一个月内就离开原工作单位,导致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困难重重。 二、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策略 (一)依托校企合作,实现特色教学 高职院校应以社会实际需求为依据,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并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为此,高职院校可以以提升学

8、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的选择应有针对性,既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依据实践性、应用性的教学原则,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理论知识的选择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突出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专业课程应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成熟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教学手段的选择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运用情景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重视实践教学,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9、能力。此外,还可以依托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201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关文件提出: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依托校企合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切入点是校企合作,这种模式要求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实现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高职院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以社会需求为主要目标,深化教学改革,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设计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实现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 (

10、二)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其主要特征,也是衡量高职生是否具备就业能力的标准。注重实习实训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然而,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多方面限制,缺乏实训必需的经费、设备、设施和场地,无法建立合格的实训室。要搞好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借助企业资源和社会力量建立合格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利用课堂所学知识顶岗实习,真正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缩短他们毕业后在第一线岗位上工作的“磨合期”,使他们具备就业竞争优势。而且,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基本具备岗位

11、职业能力,合作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已经了解,可以直接吸收合适学生留在企业工作,这样可以实现高职生充分就业。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要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广泛性,教学过程不应仅仅面向某个专业,而应面向一个职业群体或专业群。这样能使学生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适应职业变化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学会生存和发展。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调动学

12、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渗透关键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上述实践教学,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关键能力。 (四)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心,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制定的方向性的方案。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可以尽早地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发展区域,把握职业定位,使自己保持平稳的心态,按照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循序渐进地努力。因此,高

13、职院校应以创业教育为突破口,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使其贯穿三年的高职教育过程,内容包括择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就业心理、择业技巧等教育。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班、就业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大赛和模拟面试等活动,为高职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引导他们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他们确立良好的择业心态,提高抗挫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要做好高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优质、高效、有序地开展,实现教育、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第二,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业务素质精、服务意识强、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使就业指导教师实现由专职到专业再到专家化的转变。第三,建立和健全就业信息服务系统,确保就业渠道的顺利和畅通。 【参考文献】 1周长群.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8) 2孙丽冰.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原因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1(20) 3任彩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责编 吴 筱)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