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新形势下,国家加大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资助工作逐步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现行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强化贫困生认定和有效开展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新资助体系;高校贫困生;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7 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在新的资助体系下,国家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大大增强。一是资助额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新设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比例也大幅提升。这对缓解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贫困生认定
2、及资助发放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一、现行体系下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标准,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如何界定贫困生,是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前提,目前高校对于贫困生认定多采用综合认定法。这种认定方法较为全面,但对各因素在贫困生认定中的比重缺乏考虑,较易出现“一个因素定结果”的情况,同时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1.贫困生证明是贫困生认定的基础,是评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依据。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某些地方政府缺乏责任感,对贫困生的家庭状况审查不严格,甚至有家庭富裕的学生家长通过找关系来制造假的贫困证明,这就造成了一些本不在贫困生范围之内的学生,却拿着贫困生证明到学校申请助
3、学金、国 家助学贷款等贫困生资助项目,无形之中增加贫困生认定的难度。 2.在贫困生的认定过程中,目前高校多采用由学生组成的评议小组对申请的同学进行评议,然后辅导员做审核。此方法往往会受到评议小组成员的个人主观意见、学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同时缺乏对贫困生个人隐私的保护。 (二)重资助轻教育引导,助学金资助取向不明确 在现行资助体系下,助学金的资助面增加了3倍以上,同时资助额度增加了近40%,这就使得助学金的发放难度随之增大。根据之前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高校学生中,大部分一般贫困的学生,其家庭经济条件差别较小,很难区分出谁更适合获得助学金资助。为了保证助学金发放的公平公正,辅导员把有限的精力
4、更多的花费在贫困生认定上面,缺乏对受助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助学金对于不同困难等级的贫困生缺乏资助的区分度,助学金的很大一部分将发放给那些家庭经济收入一般,但有能力解决生活问题的一般贫困生,这会在学生群体中产生新的不公平。同时对于特困生而言,资助相对缺乏,助学金的资助取向不明确。 (三)重集体轻个人,缺乏对学生突发事件的资助 在目前的资助体系下,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学费、日常生活费用等,都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和勤工助学补助等途径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大范围的重大事件、自然灾害等,各高校也都有完善的资助体系。但当学生个体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时,例如家庭重要劳动力
5、生病、死亡等情况,缺乏对其有效的 资助。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体系 (一)综合评价时考虑权重因素 家庭经济困难是高校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最主要的原因,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在对贫困生认定时,应对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分配合理的权重,综合考虑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成员、职业现状、家庭人数等各因素,避免因一种因素确定最终的评定结果。 (二)评定过程中引入学生监督机制 在贫困生认定之前,首先应成立包括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贫困生和家庭经济富裕学生等多类别学生的贫困生认定小组,根据参评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结合其日常消费行为及诚信品质进行初步评定。在评定过程中,班级内部同时成立贫困生评议监督小
6、组,对评定结果进行审核,确保评定结果的公平和公正。 三、有效开展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心理教育与引导,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在现行的资助体系下,一些受助的贫困生出现诸多问题。例如诚信缺失,助学贷款还贷及还息情况不佳;感恩意识缺乏,认为获得各类资助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做好贫困大学生物质资助的同时,应广泛开展自强自立教育,使其正确面对贫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诚信和感恩教育,使其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将所获资助转化为进步的动力,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我以回报社会。 (二)使资助向有偿化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资助体系
7、首先,应弱化助学金在资助体系中的作用,逐步减小助学金的比例。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将助学金设置不同的等次,避免针对性不强的局面,加大对特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其次,应加大国家助学贷款,特别是生源地信用贷款的力度;建立高校完善的勤工助学体系;将奖优和助困相结合,扩大各类奖学金的覆盖面。从而培育通过自身劳动付出获得资助的观念,避免等、靠、要的懒汉思想。 最后,高校也应该建立起一种应急资助体系,对家庭经济情况出现意外变化的学生提供一定的资助。当学生家庭遭遇意外变故时,高校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为该同学提供一定的帮助。高校应急资助体系对于完善高校资助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三)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扩大资助的来源 高校在开展贫困生资助的过程中应广开渠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贫困生的局面。如可以设立以一个团体、单位命名的助学金,加大资助来源;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在校期间企业资助高校贫困生,毕业后受资助大学生到对应的企业就业。这样既可以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又可以为用人单位培养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魏东,刘素娟,谈威威,许慧星等.大学生助学金发放的调查与思考.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2). 2黄永斌.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模式探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