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监管论文:当前高校安全监管的简述 本文作者:张原鲍敏秦李鑫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实验室安全运行监督过程的博弈 实验室内部监督博弈监督者(实验室安全员)的策略组合为监督,不监督,被监督者(实验室的使用者)的策略组合为违规,不违规。设被监督者违反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即采取违规策略)时被监督者发现并采取措施(即监督者采取监督策略)。那么,实验室的使用者(即被监督者)就可能会付出实验室安全改造的成本并延误教学或者科研工作的进度,负效用为M;设内部监督者采取不监督策略,那么,被监督者至少可以获得短期内的安全成本节省及短期内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正效用为N;如果被监督者采取不违规策略,那么,无论监督者采取
2、何种策略,其收益均为0;如果实验室安全员采取监督策略,被监督者采取不违规策略时,监督者至少要花费监督精力和时间,即监督成本,负效用为K;被监督者采取违规策略时,监督者可能遭受排挤等不公待遇,负效用为G。如果监督者采取不监督策略,那么,违规的实验室的使用者至少会使其遭受心理忧虑方面的损失,负效用为E;被监督者采取不违规策略时,其收益为0。根据以上假设,双方的得益矩阵如图1所示。显然,这是一个非对称的非零和博弈。由于EKG在一般情况下成立,因此,可以对该博弈过程进行如下讨论:图1内部监督博弈得益矩阵(1)无论实验室使用者采取何种策略,对监督者来说,采取不监督策略的收益总是有利的,即不监督是其“上策
3、”,而监督是其“严格下策”。根据严格下策消去法,可以把实验室安全员的“监督”策略从得益矩阵中消去67。(2)如果实验室安全员采取监督策略,那么,实验室使用者采取不违规策略是有利的;如果实验室安全员采取不监督策略,那么,实验室使用者采取违规策略是有利的。(3)由于实验室安全员的策略已经确定为不监督,因此,被监督者的最优策略就是违规。即在消去实验室安全员的“监督”策略后,“违规”是其上策,而“不违规”是其严格下策,因此,也必须将被监督者的“不违规”策略从得益矩阵中消去。在对现有制度和体制不做任何完善和创新的条件下,不监督,违规就成为该博弈的上策均衡。正好与现实情况基本符合,但违背了人们的意愿。其实
4、,用博弈理论是很容易理解的,其解释如下:首先,在该博弈过程中,作为内部监督者的实验室安全员,大部分高校采取实验室内部其他岗位人员兼任的办法,在管理上缺乏权威性,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履行监督职能会使其遭受一定的损失,因此,会采取不监督策略;其次,一般情况下,监督类同于“公共产品”,即监督成本由监督者承担,但其成果却由全体分享,因而实验室安全员也不愿意采取监督策略;最后,从长远来看,监督,不违规是该博弈的最佳策略组合。但是,实验室使用者中的两个主要群体之一学生,其在实验室工作的时间有限,为了在其工作学习期内尽快做出成绩,他们会在安全制度落实上采用短期内收益最大的方案。而另一个群体教师,其在实验室的
5、科研教学工作对时间进度要求较高,同样会在安全制度落实上采用短期内收益最大的方案。因此,在该博弈过程中,只要实验室安全员的策略确定为“不监督”,那么,“违规”就是实验室使用者短期内的最佳策略。外部监督博弈在外部监督博弈过程中,外部监督者采取的策略有“主动监督”(事故前日常监督)和“被动监督”(发生事故后补救监督),而被监督者采取的策略依然是“违规”和“不违规”。为了便于讨论,假定:如果监督者采取“主动监督”策略,被监督者采取“违规”策略,那么,被监督者将遭到处罚,负效用为A;如果监督者采取“被动监督”策略,被监督者采取“违规”策略时,被监督者可获得B的正效用,监督者将受到问责,负效用为F;而当被
6、监督者采取“不违规”时,“被动监督”的监督者可获得S的正效用;而当监督者采取“主动监督”策略且被监督者采取“不违规”策略时,双方的得益均为0。根据上述分析,双方的得益矩阵如图2所示。显然,该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而且,对于博弈双方来说,任何一方采取纯策略都将得到不利于自己的结果。因而双方都会采取混合策略,讨论如下:图2外部监督博弈得益矩阵设被监督者采取“违规”策略的概率为pt(以图3的横轴表示),0pt1,那么,其采取“不违规”策略的概率则等于1pt,纵轴则反映对应于被监督者“违规”的不同概率,监督者选择“被动监督”策略的期望得益,即图中从S到F连线的纵坐标值。很明显,该线与横轴的交点pt
7、就是被监督者选择“违规”的最佳概率,那么,其“不违规”的概率即为1pt。对应于每个pt,监督者选择“被动监督”策略的期望得益为S(1pt)(F)。假设被监督者选择“违规”的概率大于pt,此时监督者选择“被动监督”策略的期望得益小于0,因此,他肯定会选择“主动监督”策略,从而被监督者的“违规”行为就会一次次被抓住,因此,对被监督者来说,大于pt的“违规”概率是不可取的。图3被监督者的混合策略图示反过来,如果被监督者选择“违规”的概率小于pt,则监督者选择“被动监督”策略的期望得益大于0,是合算的。于是,监督者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被动监督”策略。这样又会促使被监督者选择“违规”的概率增大,并最终趋
8、向于pt,均衡点是被监督者以概率pt和1pt分别选择“违规”和“不违规”。此时监督者“主动监督”和“被动监督”的期望得益均为0。事实上,为了让被监督者没有可乘之机,监督者也会选择特定概率分布的混合策略。如图4所示,可以按前述相同的办法得到:pt是监督者选择“被动监督”的最佳概率,则其“主动监督”的概率为1pt。于是,(pt,1pt),(pg,1pg)就成为该博弈的唯一纳什均衡。 高校实验室安全监督博弈结果的分析 (1)对于外部监督博弈,首先考察抑制“违规”行为的结果。如果实验室管理部门为了抑制安全违规行为而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即A增大,在图4中,相当于A向下移动到A。在监督者混合策略不变的情
9、况下,被监督者采取“违规”策略的期望得益为负,于是被监督者会停止其“违规”行为。但是时间一长,监督者选择“被动监督”策略的概率会随着调整至p1g,从而达到新的均衡,而此时被监督者采取“违规”策略的期望得益恢复到0,他会重新选择混合策略。由于被监督者的混合策略概率分布是由图3决定的,并不受A值的影响,因此,加重对“违规”的处罚在长期中并不能抑制“违规”行为,最多只能抑制短期的“违规”发生概率,其作用反而使得监督者可以更多地“被动监督”;因此,安全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制度,保证监督人员将“被动监督”的概率保持在pg以下,则其“主动监督”的概率就会大于1pg。(2)对于外部监督博弈,可以再讨论加重对监
10、督者“被动监督”行为的问责的力度。加重对“被动监督”的问责,意味着图3中的F增大到F。此时,如果被监督者“违规”的概率不变,那么,监督者“被动监督”的期望得益为负,监督者肯定会选择“主动监督”。监督者“主动监督”,被监督者只能减少“违规”概率,直到将pt降到p1t,又达到新的混合策略均衡。(3)上述分析表明,对监督者的“主动监督”行为进行激励及对其“被动监督”行为进行问责,都可以改进监督效果,但考虑到人力资本从长远来看激励的效果远远大于问责的效果,对监督者过于严厉的问责是不可取的。因此,对监督者的“主动监督”行为进行激励是最佳选择。(4)对于内部监督“违规”,如果对实验室安全员上报“违规”的行
11、为实施奖励,同时,即便被监督者采取“不违规”策略时也对实验室安全员的监督成本给予补偿,那么,对实验室安全员来说,“不监督”就成为“严格下策”,于是就可以把实验室安全员的“不监督”策略从图1的得益矩阵中消去,这样,在实验室安全员采取“监督”策略的情况下,被监督者的“违规”策略随之成为“严格下策”,亦可从图1的得益矩阵中消去。于是,监督,不违规策略组合就成为内部监督博弈的唯一纳什均衡,双方都做出对社会最有利的选择。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没有管理部门的干预假设条件下,实验室使用者是没有积极性和能动性进行时间和资金上的安全投入的。因此,这样的局面只会造成实验室安全运行存在风险、安全管理工作
12、效果不明显的后果。如果将激励的因素有效地应用于事故没有发生之前的预防管理中,设计出一种激励机制,使得实验室有积极性对安全运行进行投入,监管者能够主动进行监管,就可以建立一个将激励机理应用于事前干预的安全管理制度的设计,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8。通过对监管机构、实验室安全员、实验室使用者三者之间的安全管理策略选择的博弈分析。最终得到了以下几个有用的结论:(1)高校应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激励补偿机制,一方面对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投入要从财务预算中进行合理的补偿,另一方面对实验室安全员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通过物质收入、精神奖励等方面的手段予以合理有效补偿,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13、2)高校应当为实验室设立专职的实验室安全员岗位,设立专职岗位既可以解决实验室安全员内部监督的权威性不足的问题,同时在选择安全人选上又可以侧重具有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提高了安全监管的专业性水平910。(3)监管部门在进行安全监管时,要注意对所监管实验室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实验室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以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4)高校在加强安全监管部门激励和问责力度的同时,应当适当增加监管部门的人员编制1112。目前,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人员普遍不足,这也是导致监管人员“被动监督”的原因之一。高校实验室学科门类多,对其进行安全监管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并非几个管理人员所能完成,适当扩充监管力量是从根本上解决监管漏洞的对策之一。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