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校师范毕业生就业观转变及对策的调查研究.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861567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师范毕业生就业观转变及对策的调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师范毕业生就业观转变及对策的调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师范毕业生就业观转变及对策的调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校师范毕业生就业观转变及对策的调查研究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日益发生变化,师范类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也呈现许多新特点。本课题采用综合调查法以台州学院师范类毕业生为例,展开对大学生就业观转变的调查研究,为高校特别是台州学院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师范类毕业生 就业观 转变方式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College Normal Graduates Employment Outlook Cha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Take Taizhou

2、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Xin, WANG Linjun, ZHAO Yan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Zhejiang 317000) Abstract Graduates Employment has become a social focus. With competition for jobs intensifies,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increasingly changing, College Graduates Career proc

3、ess also presents many new features. This paper use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aizhou University normal graduates, for example, studies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the employment outlook for college students, especially provide reference for Taizhou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employment. Key words norma

4、l graduates; employment outlook; change; China dream 1 面对“就业难”高校师范类毕业生的态度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各类争论众说纷纭,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对个人乃至全社会的影响之深远。而其中,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其专业背景和职业特性来讲,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更为显著。以台州学院为例,课题组对不同专业的师范类大四毕业生进行访谈,探究师范毕业生面对就业的态度和对此进行的思考。 一位英语师范专业大四的学生谈到就业时,对当前就业形势表示无奈,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导致就业岗位和待就业人数相差太大,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不能

5、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她表示,如果没能够从事教师岗位,她愿意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比如翻译或者外贸工司职员等等。此外,她提到父母的意愿是她选择师范专业的初衷,她的母亲也是一位教师,稳定的收入、固定的假期、和谐的工作环境等因素皆是考虑的首要因素,为顺从父母之意,还需要进军公务员,但是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她认为如今公务员的限制和门槛都太高,表示不适合她。从访谈中可以看出,该师范毕业生对于就业问题的考量较为开放,在选择的过程中清楚明白社会的需求,不强求,不盲从,能够为将来就业做出较为全面的打算。 2 对大学生就业观转变的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本科研组对此展开调查研究,

6、以台州学院为例,以网上问卷和实地访问对台州学院师范毕业生的就业观进行数据分析,被调查者选择师范类专业出于个人意愿的占33.33%,客观条件的占41.18%,父母意向的占25.49%。在调查中发现,有70.59%的师范毕业生对所就读专业的就业前景表示一般,甚至有13.7%表示不乐观。对就业渠道的选择中,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会通过人才网、招聘会、老师朋友亲戚等途径,只有19.61%的被调查者选择媒体途径;在对求职方式的问题上,参加大型小型招聘会和通过社会关系介绍等途径比例相平各占30%上下,而利用网络投递简历的比例却远远低于其他方式,只占5.88%;在对择业所考虑的因素中工作地点、经济收入与福利、个

7、人发展机会是被调查者所考虑的首要三大因素,专业、工作单位性质、工作环境相对次要。当前高校毕业生最为关心的是用人单位较重视应聘者的哪些条件,在对被调查者的调查中得出选择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各占90.2%,其次是社会经验,占56.86%,而选择思想品德、专业成绩和学校名气比例呈降序但均不超过40%;在当前就业准备问题上,有84.31%的被调查者选多求实习机会,积累经验,54.1%选择随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17.65%仍旧对未来非常迷茫没有打算,少数人选择自主创业。 以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影响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有社会需求、毕业生自身实际技能与实践等因素,选择毕业生缺乏实际技能和社会经验的占

8、主体,为64.71%,而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小,竞争人数庞大占43.14%,也是不容小觑的一组数据。当问起被调查者如果没有走上教师岗位,会选择什么职业,数据显示占主流的仍是公务员,为54.9%,但是新的发现是选择公司职员的比例紧随其后,占43.14%,而不是以往被认为是“铁饭碗”的职业。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特征:(1)职业观。职业观就是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如对职业评价、择业方向等的认识,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在过去,选择一种职业往往是个人的志向或者服从父母的意愿,而现在大学生关注的多为客观现实条件,比如工作地点、经济收入与福利、个人发展机会等因素,公务员成为被调查者最为满意的

9、职业。在对就业前景问题上所持待定的态度也能反映当前师范毕业生的职业观。(2)就业途径观。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和媒体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就业信息随处可见。在调查中发现,师范毕业生寻找就业信息的方式不够“新潮”,仍执着于人才市场、招聘会等现场招聘,途径不够广泛,成本较高,这种方式在逐渐被网络和新媒体招聘等方式所取代。(3)自主创业观,即劳动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资本、资源、信息、技术、经验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创办实业,解决就业问题。在庞大的就业压力下,被动就业已不再可能,就业市场需要的人才也已不再是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更多的则是通过自身努力,做出一番事业的新型人才。从统计数据来看,师范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

10、例并不高,而选择公司职员的比例却比以往高出很多,这是一大就业观的转变。(4)能力观。大学毕业生受过高等的教育,从知识层面上占据优势,但是大学生之间相比,则能力更为评价一个人能否胜任某一职业的标准。用人单位注重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都属于能力的范畴。而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多数也认为自身缺乏实际技能和社会经验,在社会中不能够完全适应等等是影响就业至关重要的因素。 3 针对就业问题采取的措施 “就业乃民生之本”,良好的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准之一。为应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社会各界都为此做出努力,除此之外还需要:(1)政府:解决师范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倚靠政府坚实的“肩膀”。制定有关专业对口的优惠

11、政策,师范类毕业生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做好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关系到广大师范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对不能走上教师岗位的师范毕业生采取补助培训其他技能等惠民政策,提高政府的权威和建设服务型政府。(2)企业:适当降低对师范生的就业门槛,定期提供专业的培训,不断进行人才优化,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做到知人善任。其次,在招聘过程中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鼓励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使大学生能够稳步的走向社会,创造财富。(3)高校:加强对师范生专业技能培训和提供实践的场所。激发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的积极性,开展支教、培训等活动,不断

12、丰富社会经验。此外,还要对师范毕业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在就业方面,提倡多种方式就业观,避免盲从,专注于某一优越职位;提高毕业生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4)师范毕业生自身:提高辨别就业信息的眼力,避免盲从。从自身的优势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就业期望过高而导致长期未就业。自强自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广博的学识武装自己,用熟练的专业技能强化自己。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的就业观,用良好的品行充实自己。师范类毕业生还要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积累社会经验,尤其是所从事职业的社会经验。(5)社会: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信息,逐渐形成公平公正

13、的就业机制,使每个毕业生得到同等的就业机会。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中,就业信息泥沙俱下,筛选出真实的就业信息最为重要,这不仅需要大学生自己的眼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监督,为毕业生成功就业筑起一道保护墙。 4 就业问题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稳定的就业率,应届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无疑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要实现中国梦必定离不开当代青年的努力,离不开当代青年可以发挥其才智的工作岗位。因而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实现稳定的高就业率对中国梦的实现至关重要。 早在2013年5月21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高校毕业

14、生就业工作作出的决策部署,建立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减持续就业率低的专业招生计划。网友纷纷发表评论,其中强调较多的主要包括:(1)应当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2)面向市场,设置当前需求较大的专业;(3)建立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减持续就业率低的专业招生计划;(4)拓宽就业渠道;(5)加强就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从毕业生自身出发,即: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提高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在诸多相关文章和建议中,大多数学者都发出强烈感慨: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梦牵动中国梦。 欧洲时报曾报道: 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

15、调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勉励当代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去,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他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全力以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这番讲话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青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也足见就业梦对中国梦的重要性。 基金项目:本文为台州学院思政部2013年院立课题地方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观与就业方式转变的调查研究以台州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金华.就业关注: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2006. 2 闫秀清.就业形势、就业导向、就业政策J.鸡西大学学报,2005(2). 3 林世军.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A.教育理论研究,2010(3):209. 4 李伟.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是就业促进关键J.华章期刊,2012.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