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实践探析 分层分组教学的实验,要求做到以“整体性、主体性、发展性”三大原则为指南,关注到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又不失其主体特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能力。随着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实践证明分组分层教学模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模式,顺应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趋势,这种模式更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分组不再受到老师主导,更能够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爱好,积极学习。 1.教学目标要层层递进 既要照顾到每个目标具有可实现性,同时每个学生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不只是为了完成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但现存的教学模式具有普遍性,虽具有普遍
2、作用,但不能解决特殊性存在的问题,所以对待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进行分组分层的教学模式,从而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所制定的目标要求。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被激发出来,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起来就更有干劲,更加主动,对老师而言上课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分组分层使每个学生成为独立个体 只有重视个体,使个体效能最大化才有利于整体的发挥,做到每个学生都最大限度地发展,那样对整个班级来说才能达到最优。学生分层次主要依据是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但要求每个小组的情况要大体一致,都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里面。不能够给学生被歧视的感觉,为此老师
3、要心中有数,必要的时候可以做些记录,还有就是要给学生营造积极学习的良好氛围。 3.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层次 多种因素造成学生之间进度不一样,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正视这些差异的存在,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应对不同进度的学生。比如,对较抽象或难度大的问题可以由老师统一讲解;对于较易理解的内容,老师可以尝试让优等生独立学习,对中等生采取半独立的方法,这样可以培养中等生自己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对于后进生主要还是采取鼓励方法,辅导他们学习新的内容。课堂上的提问也是要因人而异的,最重要的是给学习较落后的学生回答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如果出现后进生不会或不敢回答问题,教师要积极进行引导和启发,让他们增
4、强自信心,勇于回答问题,这样一来也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在课堂上学生的位置不要过于死板,既然要进行分组教学,那么就要以组为单位坐在一块便于讨论。为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让小组的每一位成员轮流组织小组讨论和发言,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4.课后作业分层次,巩固学习内容 练习题的设计也是要与学生的层次相吻合的,每个小组整体会有一些基本的习题要做,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讨论,这样层次较高的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对层次较低的学生进行辅导。然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会有与此相适应的不等量的作业,比如,后进生一般做一些基础题就可以了,中等生在后进生的基础上再深一个层次,而优等生除了完成以上学生的
5、练习之外还要再加深一个层次。小组讨论和小组监督是这一环节的重点,在遇到小组成员不懂的问题时,先进行小组讨论,比如,一些学生不好意思问老师的问题,就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来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可以跨组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遇到几个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上报老师,在全班进行讲解。小组监督是防止存在学生抄袭作业现象,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5.分组分层进行评价,树立学生自信心 评价是老师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的一种方法。学生的学习行为、自信心的培养等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师评价的影响。评价不能单向度,不能只是一味地批评,也不能刻板印象,好学生就得表
6、扬,差学生就得批评。评价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后练习等都是评价的参考标准。分组分层的教学模式可以避免老师评价时出现片面性。如果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发挥。为了更好地评价,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更多地关注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的教学模式,就可以以组为单位接受批评或表扬,对于一个小组来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生之间不会存在心理阴影,同时也是对集体凝聚力的一种锻炼。但是老师更多的还是采取鼓励学生的形式,这样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学生会更愿意去学习,更主动去讨论,去提出自己的看法,加上老师在一旁适当地点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会越来越快。 “分组分层”教学模式是高中数学的创新,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挥,而且课堂以老师为中心,并不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还徒增压力。分组分层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可以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民族中学)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