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应然与实然.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860961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应然与实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应然与实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应然与实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应然与实然 1 数学课程目标的应然追求 数学的应然目标是指数学课程目标中体现出数学教学应该怎样,是一种的理想状态。 (1)旨在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同时,了解数学概念本质并体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结合教学实践,对数学的概念,定理,结论的发展过程及本质的理解,要注意挖掘和提炼当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并有意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探究数学奥秘,体会其中的妙用。 (2)旨在提高学生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会运用符号建立模型,使实际问题数学化,几何代数化,数据科学化,问题最优化,运用假设进行逻辑推理,理性的批判、识别谬误,体现数学思考的价值。 (3)旨在

2、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和解决身边问题来学习隐含于此问题背后的数学科学知识,亲历数学形成、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主获取知识、延伸知识、内化知识的能力。 (4)旨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学习要联系实际生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各个学科及生活,这是我国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认知冲突才会有创新,要注意培养学生独创能力。 (5)旨在使学生爱上数学,培养数学兴趣,培养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情绪,兴趣,动机,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数学学习中作用日益被大家关注,爱上数学,才能钻研数学。 (6)旨在扩大学生数学视野

3、,了解数学史,认识数学的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从单纯的获取知识到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从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美。 2 数学课程目标实施实然现象 数学课程实然目标是指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实际达到的状态,当前相关研究表明,数学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理想高度和现实程度出现了偏离, 2.1 初高中数学课程衔接出现断层 初高中培养方式、课程目标的主线不同,初中数学是以代数与方程,空间几何,概率统计,课题学习为主线安排知识体系的,高中是专题模块相结合的方式,知识结构和体系和初中完全不同,学生有一种知识的断层感,成绩一落千丈,畏难情绪滋生,丧失数学兴趣,对过程,方法,思维,创新的培养成为空谈

4、。 2.2 教师的教法单一,教的是知识 应试教育深入人心,教学目标唯一: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数学教学强调重视数学思想渗透,但在实际教学中思想渗透流于形式,或形式主义,或缺失思维能力,其实很多老师能够认识到MM(mathmethod)教学的重要性,但教学中,却根本不知怎么引导学生学习,就知识讲习题,按部就班,学生靠机械模仿记忆,邀战题海,数学思想方法没有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把利刃。 2.3 为进度而赶进度 高中数学内容量大,课时紧张,加之高考指挥棒的引导,很多学校三年课程两年学完,教学进度和升学压力促使老师将焦点完全聚于考纲,根本顾不得能力,思维,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茫茫题海中对数学的感受就是题

5、,枯燥,累。 2.4 盲目照搬照抄外地先进经验或教学模式 很多地区学校开创出特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各种元素融入课堂,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有些学校,不顾自身校情,师情,学情,学科特点,一味理论观摩模仿,或数学课堂情景泛滥,或课堂发散不严谨、满堂发问,或探究频繁、课件滥用,致使数学课堂表面热闹,华而不实,看似是紧跟课程目标的要求,实际上都是花里胡哨的形式,学生毫无收获,课程目标形同虚设。 2.5 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标准答案崇拜者 高考的震慑力使得学生学习机械模仿、重复记忆对考试知识点的学习,不讲究归类总结思维的培养,很多学生认为补充的数学史,数学趣味都与考试无关,凡是与考试无关的都是无用的,老师

6、课堂上的“花样”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为觉得老师是浪费时间。 3 我们需要:数学课程目标从实然走向应然 应然理想状态和实然现实的差距一直存在的,但是使差距越来越小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1 师生相互信任,接受新理念 老师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够“会学”,淡化应试观点,一切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要信任老师,老师在达成课程目标使会采用多种技巧和形式,看似与考试无关但却意义深远,从本质上给予解答,使得过程简单化,精巧化,类比化,教师应当多看书,看一些相关课程改革的案例,结合波利亚的怎样解题,合情推理等理论尝试将理论付诸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在学生反馈和教师反思中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3.2 课

7、程目标的生成性,融美育于数学教学中 课程目标既预设,也生成,课堂是动态过程,教学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生成的,教师在课前的预设要留有空白,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纳入未曾预料的“精彩生成”,这些空白是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质疑等思维的好时机,利用数学美,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轻易否定学生,在课堂的错误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3 回归生活,防止去数学化 在借鉴成功经验时,要充分考虑师情,学情,教师要重视MM教学,例如应用意识的培养,要源于实际问题,借鉴波利亚的合情推理理论,创设问题情景,如利用银行事务、理财投资,商场促销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先亲身体会真实过程,然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由浅及深,

8、提出更加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推理思考,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3.4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既包括教师演示手段,如几何画板,ppt,matlab,数学教学平台,也包括学生自主操作的平台,像各种学台等,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微观问题宏观化,使静态问题动态化,是抽象问题具体化,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教师演示学生看的被动状态,学生通过自己画图,模拟,发现其规律,让课堂真正归于学生。 参考文献 1吴亮奎.实然与应然:课程与教学评价理论的现实性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0):18-21 2林六十.数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葛洁琨.论新课改目标的应然与实然.琼州学院学报,2009(12):163-164 4黄幼学.对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再理解.甘肃科技纵横,2007(2):175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