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阅读教学中的入与出.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858707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学中的入与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阅读教学中的入与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阅读教学中的入与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阅读教学中的入与出 摘 要 阅读教学构成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提倡对话式阅读、体验式阅读和“多元对话”教学。本文试着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融入文本”与“超越文本”的有机结合,从而为学生阅读活动的再创造提供可能。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融入文本 对话 超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061-02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对话式教学理念给语文课程注入了无限生机,极大地激活了课堂的“能量”。该理论强调把文本视为“一种全息的相关主体生命精神与实践活动信息的

2、语言存在”,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展开“对话”。 一、“入”融入文本、体验情境 所谓的“入”,即融入文本深处,进入文本的世界,通过搜集、处理文本所蕴涵的言语信息,达到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继而获得审美体验的目的。当前,有不少的对话课,教师对学生感知文本不够重视,课堂上不给学生感知课文的时间,在学生对课文还没有什么感觉的时候就开始“对话”了,结果落得事倍功半的下场。其实,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注重文本的对话注重学生的对话注重学生与文本相互作用的多重对话。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遵循这样的规律,才能使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深处,才能真正的与文本“对话”。 注重文本的对话

3、。作为言语意义载体的文本对于学生来说,既有一种最初的阅读期待,也有一种陌生感。针对这一特点,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急于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而是采取循循善诱的教学策略。比如,在讲九色鹿一文时,教师在学生默读文本5分钟之后,试探性地问“大家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认为哪些人物值得关注”,结果,许多同学举起了小手,这说明学生已经对文本有了整体的印象,对关于文章讲了什么,有哪些人物和基本故事情节之类的有了初步了解。这里,有一点值得教师注意:在提问之前,一定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阅读时间,避免犯下囫囵吞枣式的形式主义错误。 注重学生的对话。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感知后,必然会对文本做出自己

4、的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用自己的思维、审美观、价值观去审视文本,完成主体对文本的情感体验,锻炼学生思维想象力和批判鉴赏能力。努力做到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充分体现新课标“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的要求。“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文本的无限世界中自由地翱翔! 注重学生与文本(人物、作者)的多元对话。当学生已经熟悉文本,形成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机,促成学生展开与文本作者的对话,积蓄探索文本的情感;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人物角色

5、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的自我关照和对话,在体验反思中升华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出”挖掘文本资源、训练学生思维 首先,阅读教学只注重“入”,容易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在“入”的前提下,还要追求“出”。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个性化情感体验,这只是对文本体验的一个视角。教师还必须适时地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转换思维方式,站在文本之上重新解读文本、体验文本,肯定会获得“别有一番风景”的收获。与前面“顺向引入”相反,这时教师需要采用“逆向引出法”对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思想启发与洗礼。所谓“逆向引出法”,一般采用逆向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考察事物的对立面,从而在全新的视角获得崭新的感受与发现。在

6、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会设计“除了文中这种解决办法,还有别的方案吗?如果不是这样,将会怎样?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安排”类似的话题。通过这样的话题,一方面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良好习惯,发掘文本潜在资源,拓展文本的外延;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良好品质,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搜集与文本相关联的素材,进行讨论和交流。在学完云雀的心愿看云识天气后,搜集有关气候变迁与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组织学生展开研讨与交流,进一步强化文本阅读中的体验。同时,这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要求。作为言语意义的载体,文本所传达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使有限的文本资源得到最大化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谢银根.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思考与实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 2周立群,庞车养编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