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上观潮教学设计+名师.docx.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1856929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观潮教学设计+名师.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上观潮教学设计+名师.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上观潮教学设计+名师.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上观潮教学设计+名师.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上观潮教学设计+名师.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上观潮教学设计+名师四上观潮教学设计+名师怎么写才好呢?小编搜集整理了优秀范文供大家查阅,希望大家喜欢。1、知识与技能.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满天卷地、依旧、恢复” 。.能准确地理解“白线、白色战马”的含义以及所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学会细致的描写某一景物。.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3.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体会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能受到自然美的熏陶。1.能准确地理解“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

2、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满天卷地、依旧、恢复”的意思,并会熟练地运用。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体会到钱塘江的“奇”和学会作者的这种描写方法。3.能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1.让学生学习这七个生字2.教会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奇”和壮观1.导入过程:通过导入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钱塘江的壮观。2.新课的学习A.新字词的学习:目标: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新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并能够用新字造句和组词。过程:、将载有新字的课件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跟着老师念一遍,再自己念一遍,最后跟同桌互念。接着,老师再随机让两个学生起来念,看哪个学生念的好。、将有演示笔

3、顺的小动画演示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拿起手指在空中跟着动画中的笔顺写这个字两遍到三遍,并安排同学们下课后复习以备下节课课前小听写。、让学生给每一个新字组词并造句,并把这些写在自己的作业里面。B.课文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准确的理解“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 “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能独立说出潮水到来前、中、后时的情景和观众的反应。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文章分段,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推选一个同学来讲出自己的分段方式。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分段情况进行引导,得出正确答案。、根据分段对课文进

4、行逐段的学习,并总结出每段的段意。、对课文的重点段第三第四段进行详细的学习。分析潮水到来时候的情景是怎样的,与此相对应的人们的反应是怎样的。、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b、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c、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d、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e、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重新播放视频,让学生再次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C.巩固练习:、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看着视频给同学们讲解、完成课后的练习D、课堂小节:、温习新字、重读课文E、作业: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次钱塘江大潮到来的情景,以此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作文。通过

5、朗读、动画和组词造句让学生正确认写生字词,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钱塘江的壮观,课堂导入视频,教师再针对重点段落和语句加以讲解引导以引导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奇”和壮观,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初步准确地理解本文所用夸张修辞手法,最后让学生们争当小导游讲解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再次感受体会其美丽和壮观。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

6、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课时安排 2

7、 课时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启发谈话:“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生字词。检查新词。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默读课文,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个方面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交流:农历 8 月 18 日午后一点左右,在海宁县盐官镇海塘大坝上, “我们”观看了钱塘江大潮。三、理清脉络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交流后板书:潮来前潮来

8、时潮头过后(或: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第一段(1):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讲潮来之前的景象。第三段(3、4):讲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第四段(5):讲潮头过后得景象。师: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四、指导书写提醒学生注意那些结构复杂、容易出错的生字。如,“蒙”字中间的短横不能丢, “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这些生字可以在学生抄写词语时进行适当指点。五、布

9、置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谈话,板题。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指景象或样子。)导入自然段。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三、合作学习,感悟壮观谈话激发学习第 3、4 自然段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提示: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是哪些,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提出你在学习中的问题,让小组成员帮助你解决的。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组内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天下奇观”的“奇”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深入研读。)反馈交流:主要引导体会江潮的变化,体验观潮者心情的变化。(朗读展示,课件

10、展示)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江潮的变化,体会钱塘潮之“奇” ,然后交流阅读的体会。学生交流时,从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两方面进行引导:从“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 “山崩地裂” “颤动” “风号浪吼”等词语中感受江潮的声威及其变化过程;通过“宽阔” “横卧” “横贯江面”“白浪翻滚” “奔腾西去” “漫天卷地”等词语体会江潮的形状和气势。引导学生重点朗读第 3、4 自然段中,对潮来时的过精彩程描写。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是哪些,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这些写得具体形象的语句。如,可以用“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与课文中的原句进行比较,体会作者是如何

11、把江潮写得更加形象的。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的第 3、4 自然段背诵下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衬托之笔,关注作者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 “人声鼎沸” “踮着脚” , “又沸腾起来” ,从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钱塘江大潮之奇。听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听读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

12、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近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师: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四、积累运用词句积累词汇:归类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如,写声音的“人声鼎沸、风号浪吼” ,写形态的“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漫天卷地” 。比喻句如:比较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

13、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迁移运用。五、全文总结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课文的第 3、4 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

14、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3 归纳中心:观潮这篇课文记叙一次观潮的盛况,描写了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了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六、作业布置背诵第 3、4 自然段。积累优美词句。七、板书设计潮来之前:江面平静 笼罩薄雾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天下奇观 潮来之时:听(声):闷雷滚

15、动 越来越向 山崩地裂看(形):一条白线 一堵水墙 战马齐进潮头过后:满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水涨两丈附:相关链接钱塘江 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中游称富春江,流经杭州始称钱塘江。钱塘潮 是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钱塘江发生这样壮观的潮涌,与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变成陡立的水墙,形成初起的潮峰。每年秋分后的一

16、段时间,地球离太阳最近,所受引力特别大,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绝称的“海宁潮”闻名天下,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王在晋望江台: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李廓忆钱塘: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李白横江词: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

17、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徐凝观浙江涛: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苏轼观浙江涛: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毛泽东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对句子的理解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奇观” ,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战国时庄子在南华经中写道:“浙江之水,涛山滚屋,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 ”这是历史上有关钱塘江的最早记载。观潮

18、的习俗起源于汉魏六朝,唐代形成观潮之风,沿袭至宋,盛况空前。历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描绘过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和观潮的风俗。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出现了一条白线” ,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宋朝诗人杨万里在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中,把这条“白线”比作了钱塘江上的一条白玉腰带。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丈”是长度单位,1 丈约等于米。文中把水浪比作“水墙” ,形容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词语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

19、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奇观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若隐若现一会儿隐蔽,一会儿显现,看不分明。闷雷声音低沉的雷。人声鼎沸人们爆发出的声音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横贯横着通过去。贯:穿,贯通。山崩地裂山崩塌,地断裂,发生巨大的声音。漫天卷地布满天空,席卷大地。形容声势、力量、规模很大。风号浪吼风吹浪涌,发出巨大的声音。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昂首东望仰着头向东望去。昂:仰着。多音字笼:ln(鸡笼 蒸笼);ln(笼罩 笼络)闷:mn(闷热 闷声不响);mn(闷雷 烦闷 纳闷 闷闷不乐)号:ho(号叫 风号浪吼);ho(号令 句号)薄:bo(薄片 薄被 薄脆);b(薄弱单薄 薄雾);b(薄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