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远程非学历教育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的研究 摘 要: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教育效果优劣的评价。远程非学历教育的出现是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由于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怎么能够保证课程有序、有效地开展,怎么能够保证学习者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学习,怎样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保证教学质量,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远程;非学历教育;教学质量 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质量 教育大辞典对教育质量的解释:“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二、远程非学历教育背景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
2、发展,终身学习、持续学习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需要。目前,互联网不断发展,使学习的方式不再局限于线下与教师面对面的模式。远程非学历教育属于新型的学习模式,日渐普及并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利用计算机、手提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多渠道,远程非学历教育可进行微学习、app学习、网络学习。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由于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碎片式学习模式实现了有网络的地方就有学校。但是,学习者的教育背景、学习目的,以及学习中工学矛盾等会影响远程非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怎么能够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动力,怎么能够保证课程有序、有效地开展,怎么能够保障学习者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学习,怎样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进行学习支持
3、服务,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 三、远程非学历教育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1.远程非学历教育的资源 远程非学历教育主要依托网站门户,将多元化的教育资源集中,就像一个教育超市,多样化的教育产品可供学习者选择自己所需的课程。以广州终身学习网为例,该网站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具有区域公共支持服务功能的数字化体系,自主开发了涵盖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学历教育、青少年校外辅导、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公益普适类教育资源。 2.远程非学历教育的学习流程的设计 当学习者根据自我的需求选择课程后就进入学习模式,学习者需要对学习的过程有所了解,才能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在指定的周期内完成学习。 学习流程的设计
4、:学习者报名参加网上开学典礼了解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学习参加教学活动预约鉴定考试参加鉴定考试查询鉴定成绩领取结业证书。 3.远程非学历教育的教学模式 远程非学历教育的教学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是截然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学习者按时间与计划参与到课堂当中,学习者以往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多少知识也是一次性完成,无法重复。远程非学历教育都是在网络上完成,学习者从学习需求出发,主动进行学习。远程非学历教育采用四位一体的网络学习模式,即讲(专家网上授课)、练(网上课程练习)、测(网上模拟、冲刺题)、模(网上考前辅导)。为保证教育质量,在网上授课的过程中,学习者在学习周期内可以重复学习,自主把握知识
5、重点,多次做题练习。 4.远程非学历教育学习者学习动机分析 远程非学历的学习模式是开放式的,但同时也是独立的,学习者自要主完成学习。以广州终身学习网职业教育类学习者为例进行分析,学习者构成成分为高校学生与校外成人,这两者的学习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根据调查,高校学生学习职业技能教育是因为高等教育提供的课程是广而泛的,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实践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学习的知识未必是劳动市场所需的知识,导致学生就业率低,工作能力离准员工相差甚远。有不少在校学生想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因而在校期间报读职业技能教育。校外成人的学习动机一般是为了有效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各种能力,让自己
6、的知识技能与工作匹配,增强职业竞争力,为自己今后职业晋升做准备。 5.远程非学历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 了解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后,怎样使线下的学习者集中到网上的平台,建立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帮助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实现教与学无障碍,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以在线辅导老师、在线督学老师、在线班主任三位一体的教务教学管理模式,实现远程非学历教育的支持服务工作,要求指导老师能够掌握受教育者的教育背景、学习心理与学习需求,并做出准确的引导,提供切实有效的远程教育支持服务。 最后,远程非学历教育是远距离没有地域限制的非学历教育,从教育资源的制作、不断改良到适合不同数字化载体,方便学习者的需求;从探索设计适合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流程与教学模式,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到给予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实现了多维化无障碍的沟通,最大限度地保证远程非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詹姆斯泰勒,王立勋.网上的教与学研究:积极者、旁观者和消极者J.中国远程教育,2002(09). 2李克东编著.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易雪冰.影响网络远程教学质量的要素分析J.教育信息技术,2013(05). 4宋慧.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