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生局在医政工作会上的发言这次全国医政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即将全面启动的特殊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指导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医政工作,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明确方向,全面开创医政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一、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医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卫生行政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必须全力以赴履行职责。自新中国和卫生部成立以来,医政司一直是卫生部的主要业务部门,医政工作一直是卫生工作的核心业务之一。几十年来,
2、全国医政系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与医疗机构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共同努力,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标准、规范,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对医政管理,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又寄予了新的期望,党和政府也对医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情况下,进一步定位医政工作,提高对医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显得犹为迫切。(一)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医政工作新的使命。第一,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xx 要求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并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 “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明确要求。党的 xx 大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明确提出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为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 xx 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城乡卫生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必须尽快惠及全体农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按照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人民健康,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国民综合素质、增强群众消费信心、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力措施,大力增加投资,建设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
4、系,强化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改善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提高医疗机构的标准化水平。党和政府对医疗卫生工作高度重视,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这就要求医政战线上的同志们必须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践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抓住有力时机,采取有效措施,因势利导、乘势而上,促进医疗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关怀真正转化为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服务。第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即将全面启动。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原则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五项改革重点的实施方案,相关配套文件也会尽快出台。按照 xx 总理的要求,这次医改是要“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
5、管人员易于掌握” 。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尤其是从现在起到 XX 年,卫生部门将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力推进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到 XX 年,医疗保障覆盖面要提高到 90%以上,同时提高保障标准,其中,XX 年的新农合要提高到人均 150 元。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国将进入具有广泛覆盖的全民医保国家的行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同时,没有健全的保障制度,就谈不上医院的发展,医疗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党中央国务院下决心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澄清基本药物只治小病,只用在基层
6、的认识误区。基本药物既针对常见病、多发病,也针对重大疾病,是防治必需、疗效确切、质优价廉、数量充足、人民群众可以公平享有的首选药。例如,胰岛素已经列为基本药物,糖尿病患者不论收入、民族等等,都能公平获得。其它如抗癌药和一些抗心脑血管病、胃肠道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等的新型药物也列为基本药物,以满足医疗需要。另外,管理部门和医院的院长还要明确基本药物是医疗机构规范诊疗中的主打药物,要保证一定的使用比例。三是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这是为了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和普及公共卫生服务。随着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增加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如果不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能力,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和医护队伍超负荷
7、的工作状态就不会改变,大医院就无法支撑下去。众所周知,健康守门人的制度只有强化基层才能做到。过去,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要求,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再加上过度依靠市场机制,导致了医疗资源向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市的中心区集中。此次改革要加强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而且特别强调县医院的建设,把县医院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之一是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这项工作要抓紧、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包括公共财政支持的老年人定期体检,三岁以下孩子生长发育的定期检查。还有一些重大工程,如,我们要用三年的时间,通过计划免疫,把“
8、肝病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面去;再如,通过孕产妇住院分娩,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这四个基本是改革方案的主体部分,既讲保障,又讲服务;既讲治疗,又讲预防;既讲城市,更讲农村。这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改革措施,是以实际行动落实总书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这些年,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积累了很多问题,看病就医很多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医院。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在把最紧要、最薄弱的环节-农村和基层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解决后,就要集中精力解决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问题。同时,公立医院改革还没有清晰的路径和现成的经验,其他国家的经验也无法简单移植到中国来,完
9、美的制度在任何国家都还没有建立。我们要通过试点,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立医院的发展道路。(二)医政管理是医疗卫生工作的基石。医政管理核心内涵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医政工作的性质和内涵,决定了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因为医政工作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布局、运转,关系到医疗服务的发展,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关系到满足群众医疗需求,也关系到妥善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XX 年,正是在医政系统同志们的不懈努力和带领下,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全体医务人员
10、,团结奋战,共克时艰,为战胜冰冻雨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及成功化解问题奶粉引发的公共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承载着中国医疗卫生系统白衣战士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因此,做好医政管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保证,医疗服务宗旨的实现才有基础,人民健康才有保障。 1 2 3 4 5 6 7 8 9(三)医政管理关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全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工作的永恒主题和核心内容,也是医疗卫生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之根本。没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疗卫生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在个别地方医患矛盾突出,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11、今年医政工作要点发布后,社会各界很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立即进行报道,新闻频道进行反复、多次滚动播报,中国新闻网等很多媒体和网站进行了专题报道,详细介绍医政工作要点,就是因为今年的医政工作围绕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说明医政部门工作重点选得准、抓得实,契合了政府要求、群众期盼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向。医政工作做得好就会赢得人民群众和整个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认同和拥护。医政系统的同志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既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完善医疗质量保障体系,创新体制和机制,充分总结和借鉴国内外有益
12、做法,包括制定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管理的政策和标准、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临床路径等,这是在医政进入“细节决定成败”阶段的今天,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从而加大医疗服务管理力度,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四)医政管理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的重要基础。新一轮医改的启动,预示着卫生事业包括医政工作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了。面对当前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央决定把关注民生、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有机结合起来,为了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今后三年里面,要增加公共财政投入 8500 亿元,用于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系统的建设,以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卫生状况,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这次全球面临着上世纪经济大
13、萧条以来最严峻的一次金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 3 年投入 8500 亿元,即每年投资 2800 亿元以上,这是在经济困难,财政紧张情况下的投入,用好这笔资金,卫生部门的责任重大!医政系统的同志们肩负着合理规划、科学构建、落实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功能的重任。要下决心、花力气对现有医疗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有保有放,鼓励引导大型公立医疗机构成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力军,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提升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我们要指导帮助公立医疗机构,明确服务宗旨,履行社会义务,落实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特需服务要加以限制,不搞“一刀切” ,但不能超过 1
14、0%。医政系统的同志们按照医改的要求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在大卫生体制下,实行管办分开的途径和方式,提高公立医院的效益,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效果。这些年经过探索,管办分开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值得深思的问题。管办分开不能在卫生管理体制外进行,因为这违反了客观规律。医院是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质医疗资源的工作平台,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医院按照公司运作,不仅违反了规律,也不利于公益性的落实。在卫生部门大的体系下面,成立相对独立的医院管理中心或者医院管理局是一种好的方式。由卫生、财政、发改、社保部门、医院管理专家、财务管理专家和民意代表组成管理委员会或者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才是医院法
15、人治理结构的合理模式。香港地区有成功的经验,香港医院管理局就是设在卫生局下面的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内地也有一些地区在卫生体制内进行了管办分开的探索,为下一步推行积累了经验。 1 2 3 4 5 6 7 8 9医政系统的同志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医药卫生改革的主力军,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调动和保护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医疗机构和医务卫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这是保证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但是,调动积极性不能简单地搞多收多得,要搞绩优勤酬,医务人员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获得较好的报酬。评价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之一是看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特别是人民群众到大医院看
16、病的感受。第一,疾病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对于预防和医疗,我们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工业化、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的情况下,慢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建立全民医保的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疾病治疗的费用不堪重负,有引起医保崩盘的可能性,所以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医院在预防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周恩来同志早就说过“扩大以医院为中心的预防” 。第二是费用,在保障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诊疗不适当,造成支付过多,患者就不会满意。第三是方便程度,如果患者到医院通宵排队挂号,看病却只有几分钟,患者不会满意;在超负荷运作下,有的医生的态度有时可能不十分好,患者也不会满意。所以说,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
17、人民群众希望医药卫生改革得到良好的服务,卫生事业也希望改革使广大医务人员受益。这就要求医政系统的同志们坚持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使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使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正受惠于医改。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医政管理的许多内容都是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通过加强医政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就能为建立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奠定基础,也能够为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争取空间。(五)医政管理关系群众看病就医的重大需求。医政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直接关系到群众看病就医,如,根据群众的就医需求,调整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医疗服务可
18、及性;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大力推广适宜技术的普遍应用;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风险;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群众就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医疗服务信息共享等等,这些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一)近年来医政工作取得明显进展。近年来,在卫生部党组领导下,医政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全国卫生工作重点,立足于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看病就医问题,着力构建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医疗行业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医政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执业医师
19、法 、 献血法 、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和护士条例等一系列医政管理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建立了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许可制度,实行了医师资格考试、执业注册和护士执业注册制度;建立了血液管理制度;建立了医疗事故处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部分医疗技术准入等制度,这些制度与其他有关医疗服务行为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规章、规范等共同构成了医政管理的基本法律体系。 1 2 3 4 5 6 7 8 9 二是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公立医院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目前,我国有医院万家,其中公立医院约万家,业务量占 90,2100
20、 余所县医院是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在城市初步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省、市级医院相衔接的医疗服务体系,在农村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雏形。三是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强化基础质量、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人才骨干队伍、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供多种诊疗服务等,不断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满足患者医疗需求。XX 年全国医院诊疗人次亿,入院人数 6800 万人次。公立医院的300 多万医务人员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主力军,在抗震救灾中是不穿军装的人民健康卫士。因此,要为 13 亿人民服务,就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医疗服务队伍,不能把医疗卫生队伍与 13 亿人的利益
21、对立起来。公立医院服务不足时,政府可以购买民营机构的能力参与公共服务,但是公立医院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是其天职,这是任何金钱也买不来的。在抗击“非典”中,首批病人中的三分之一是医护人员,他们是为了抢救患者生命,奋不顾身而倒下的,这是金钱买不到的!抗震救灾中,很多医务人员留下遗书,冒死去抢救伤员,这也是金钱买不来的!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可以借鉴一些市场经济方面有用的做法,借鉴一些企业的管理理念。但是,医院决不是企业,绝对不能追逐利润最大化,要既保服务量,又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我高兴地看到,XX 年前 3 个季度的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是%,这在发展中国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一些医疗质量指标也已经接近发达
22、国家。四是血液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特别感谢医政系统的同志们在血液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与十几年前相比,血液供应和血液安全都有了很大好转。无偿献血已基本能够满足临床用血需求,特别是自愿无偿献血已达到了 99%以上。建立了一批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队伍,大批的无偿献血志愿者活跃在这一造福患者的崇高事业中。血站的软硬件建设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特别是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不断加强,血液安全基本得到保障。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不断加强,信息化、体系化的建设初见成效。五是护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护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整体素质显著提高,而且通过护士条例的实施,护士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通过教育、培训和管
23、理,临床护理水平持续提高。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 ,护士的工作很重要,特别是在基层和社区,护士要发挥更大作用。但是这支队伍的规模、水平还不够,还需要大力发展。(二)加强学习,全面提升医政管理水平。第一,要宏观把握医政管理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医政工作虽然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距离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盼以及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医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医政工作的抓手还不够实,方式和手段还比较单一等等。所以,医政部门的同志们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整体布局,做到科学预见,勇于创新。要全面梳理、认真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空白
24、点,明确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领域,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在当前,要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完善医政管理法制体系,制定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管理政策,构建控制力强的医疗服务要素(机构、人员、技术)的准入和管理体系、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和血液安全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1 2 3 4 5 6 78 9第二,要加强规划管理,构建运转好、功能清、定位准、质量优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对于发挥医疗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医疗服务需求,保证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就医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部分地区没有对医疗服务体系进行有效的行政干预和科学的市场
25、调节,一些经济效益不好而公众基本医疗服务急需的机构和专业日见萎缩;而另一些大型公立医疗机构盲目扩大规模,导致黑洞效应,出现虹吸现象,影响了中小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区域内的医疗服务能力没有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特别是医政部门要认真研究思考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整体布局,科学确定区域医疗中心的数量,明晰当地医疗服务体系中公立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形成大中小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技术支持的良性互动格局。对辖区内的现有医疗资源要以改革和发展的思路盘活存量。通过精细化到专业人才、诊疗项目、设备设施的配置与医疗需求的合理配比,实现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与诊疗项目、人力配备有机衔接,构
26、建职责清晰、运转高效、质量优良的服务体系。要使医疗服务体系遵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律,与我国国情、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医疗支付能力以及医疗保障水平相适应。第三,要加强医疗机构科室建设和管理,提高专业服务能力。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改善,部分专业和技术水平已经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行列。但是,我国总体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这些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也和市场机制冲击及利益驱动有关。譬如儿科、传染、精神、病理、康复和临床营养等部分学科专业队伍缩小,技术水平落后,服务能力降低。现在有的患
27、者病理诊断还未明确,就大量使用进口的高档药品;手足口病和问题奶粉事件的处置中,暴露了儿科医疗能力的不足;全国精神科医师才 2 万人,而需要精神科医师的诊疗和咨询服务的人员达 1600 余万人,服务能力严重缺乏。如何对待这些学科,既是医院管理问题,也是对能否坚持科学发展观,能否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检验。第四,要配合人事部门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级医院要在公共财政投入下承担起为基层培训住院医师的责任,而不能仅为自己培养人才。住院医师是一个培训阶段,而不是一个工作岗位,经过 3 到 4 年的培训后,大多数到中小医院去工作。这样社区、县医院,甚至是乡镇卫生院都有经过大医院培
28、训的医师,患者才能在基层获得公平的基本医疗服务,公立大医院要在这方面做贡献,做表率。(三)抓住机遇,科学发展,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建国 60 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医院在医院规模、技术能力、装备条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医院管理者应该抓住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第一,要发挥医院功能。城市大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在医疗服务中占有主导地位,要在两个方面发挥功能:一要在提高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发挥专科特色,解决疑难重症的诊断治疗问题;二要开展对基层、社区的培训和指导,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将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9、到社区,并建立便捷的双向转诊体系,引导常见病、多发病和康复患者到社区和基层就医。城市大医院还应该开展对基层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保证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师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上,在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上,具有相同水平,使患者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诊治。 1 2 3 4 5 6 7 89(四)强化安全意识,保护患者安全。医疗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在这方面,我们有教训,卫生部已经作了通报。要把医疗安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警钟长鸣,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完善并贯彻落实各项医疗卫生制度的岗位职责,减少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今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体实施的第一年,指导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30、,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和医政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医院制度,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医政部门和医院的同志们要有所准备,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坚定信念,迎难而上。我们要认真学习 xx 在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领会 30 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医疗工作的成绩是主流,遇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在不断地解决。30 年卫生改革开放总体上是成功的,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要抓住人民群众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迎难而上,迎接挑战,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伟大事业中。二要有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医疗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来不得半点马虎和
31、松懈。医疗质量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医疗工作必须居安思危。三要树立全局观念和群众观念。医政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把医政工作纳入到整个卫生事业改革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去谋划、设计和把握。乡镇卫生院的诊疗行为,也是医疗服务的组成部分。现在有的乡镇医院还存在“三素一汤” 、过度用药的问题。乡镇卫生院的临床技术指南和规范以及行业监管的问题要加快研究,尽快落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医政管理,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落到我们身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医政部门到了建功立业、大有作为的时刻。当前必须重点解决好基本
32、医疗服务问题,同时为适度发展高端医疗服务设计好接口。做好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服务水平,这都是展示我们能力和水平的好时机,我们一定要不辱使命,紧密团结在以xx 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xx 大、xx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求真务实,再创辉煌!第二,要加强内涵建设。大型公立医院自身的发展建设应当以医疗为中心,强化临床教学和科研,重点解决疑难重症,追踪国际先进诊疗技术,引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向。其中,学科体系是医院构成的主体及体现功能的基石,是医院内涵建设的灵魂。提高医院办院水平,必须在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必须坚持以临床为中心,医疗
33、、教学、科研全面发展的办院思路,构建龙头学科、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三级学科体系;必须加强学科队伍建设,重视学科制度的建立,完善学科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医院实力和发展动力,规避医院远期发展乏力的风险。为引导医院走内涵建设的道路,卫生部决定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评比创建一批全国知名的临床重点专科。医政司最近召开了有关工作的研讨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和学会、协会等中介机构都积极支持和拥护这项工作,认为这项工作抓得准、抓得及时,意义深远。医政司还要就如何做好这项工作进行调研和论证,进一步完善方案和措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是三定方案赋予医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对于医院的健
34、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大医院要积极予以配合。第三,要提高工作效率。目前,随着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增加,大医院的业务量逐年上升,且有继续快速上升的趋势,医院的就诊压力将不断加大。应对这种情况,单纯靠扩大面积、增加床位等方式是没有止境的,解决办法也是比较肤浅的。必须研究可行的、有效的、长远的解决方案,要通过引进先进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挖掘内在潜力,调动职工积极性,合理设计工作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双向转诊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的建设为我国医院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有利于医院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也陆续出台,各医院
35、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四)加强医政队伍建设,提高驾驭医疗事业发展的能力。医政部门的同志们要担当起改革创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创医疗工作新局面的历史使命,必须加强学习实践,提高驾驭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能力。提高驾驭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能力要做到勤思考、多实践。广大医政干部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五项改革重点的实施方案,深入思考加强医政工作,提升管理水平的新方法新举措。要注重实践,通过实践发现规律、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对规律的认识,通过探索和实践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医政管理制度。要不断提高从宏观和战略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
36、、有效处置的能力;提高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和指导医院、管理医院的能力;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也要注重加强医政队伍工作作风建设,按照卫生发展规律办事,说实话,求实效,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注重细节。三、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做好新时期医政工作医政工作十分重要,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基石,无论业内还是社会都十分关注。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全力以赴,心无旁鹜,主动作为,围绕医政管理体系建设,全力做好新时期医政工作。这是卫生部对大家的要求和期望。 1 2 3 4 5 6 7 8 9下面,我重点强调几方面的工作。(一)进一步完善医政管理法制体系建设。加强医政管理法制体系建设是实施我国依
37、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行医的必然要求。目前,医政管理的法制体系仍不完善,还有一些空白和薄弱环节,比如医疗质量管理有关政策、规章、制度、规范等,要尽快制订完善。把医疗服务的各种要素和每个环节都纳入法制管理中,以保证医疗服务的结构质量、环节质量,并最终保证医疗服务的终末质量。(二)加强准入管理体系建设。要制订完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医疗技术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并确保贯彻实施到位。在机构准入方面,要严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准入,落实各个医疗机构的功能和任务,保证医疗机构的基本设备设施条件和人员配备,人才结构和人员资质以及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能够满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38、,城市和农村都需要新建医疗机构,民间资本投资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的积极性也很高,医疗机构的准入关一定要把好。在人员准入方面,除贯彻实施执业医师法和护士条例 ,做好医师护士的准入管理外,还要研究建立其它医技、药剂人员的准入制度,保证每一个进入医疗机构为患者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都经过了严格考核,具备所需的医疗服务技能。在技术准入方面,要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准入和管理制度。医疗技术和所有技术一样都是双刃剑,具有两面性,科学合理使用才能保证医疗安全,造福人民群众。否则,无论是不成熟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还是成熟技术的滥用、乱用,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三)进行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制和体系建设。为加强医
39、疗质量管理,要着手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制和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行为、相关要素、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检查,建立医疗服务提供主体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守的执业规则;逐步建立完善国家和省级专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充分发挥各级质量控制中心的控制和管理作用,提升医疗服务品质;要完善医疗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和重点部门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标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并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形成良性互动。目前,医院越来越多的收入来自医保,医保基金是政府组织的用于医疗保障的资金,随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将会越做越大,而且会成为医院收入的主体来源,所以把诊疗规范做好,既能保证质
40、量,规范程序,又能够控制费用。如果这种规范是卫生部门和医保部门共同认可的,医院和医保部门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在此,我想着重讲一下制定完善临床路径的问题。临床路径是美国卫生界人士在 80 年代提出来的,第一个目的是减少随意性,规范行为,防止小病大治。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控制费用。我国的一些医院也很有积极性,在这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医政司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起草了相关疾病的临床路径,指导一些医疗机构进行了试点。我们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组织有关的专家或者委托一些机构分批逐步研究常见病和费用高的诊疗项目的临床路径,争取每年都制订出台一批,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促使在诊疗服务行为中采取适宜技术和使用基本药物,避免不合理治疗。临床路径还可以突破技术劳务价格调整的瓶颈,医疗和医保部门研究采取单病种付费方式,才能解决医疗价格长期偏低的问题。今后,医务界要不断提升卫生经济学的意识,逐步改善医疗事业的投入产出比,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