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生物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体验“做科学”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自从教材改革和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探究式教学被广大一线教师青睐,一时掀起了探究热,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偏颇,如不分教学内容随意探究;披着探究外衣的假探究;演给被人看的模式探究;等等。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如何将生物探究式教学落到实处?笔者结合教学经验,立足于以下方面实践。 1.积极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探究式教学一般模式是: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方案实践探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探究就是探本求源,是以问题为核
2、心,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因此要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探究,首先是把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案例1】在“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中,甲教师:举起一粒种子问学生,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请做出假设,并对假设实施实验;乙教师:展示动画课件,一匹小马驮着粮食过河,口袋露了,粮食撒了一路教师提问:你们想一想,撒落在哪里的种子会长成小苗呢?学生展开争论,纷纷作出推测。 从以上两位教师导入新课的方式上看,乙教师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涨。 2.指导学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是要受其知识基础、
3、能力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 【案例2】在“探究霉菌的生殖”一节中,要求学生对霉菌是否通过孢子进行繁殖、霉菌的孢子是否来自空气,两个问题展开探究。由于学生在以往的实验设计中利用实验法进行探究时,往往是对单一的实验因素进行控制,即实验中只含有一个变量。学生对霉菌可能是通过孢子繁殖的,孢子可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这两个变量同时进行考虑并设计实验方案有一定的难度,使探究活动成为空中阁楼。因此,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可将两个问题分开,降低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针对霉菌可能是通过孢子繁殖这一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学生在设计实验时会设置对照组:
4、准备两个灭菌后的带有培养基的试管,其中一个接种某种霉菌的孢子;另一个不接种孢子,同时放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培养。但学生很难考虑到空气中可能含有的霉菌孢子这一干扰因素,没有与空气隔离。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并提出问题:家里的馒头上长出的霉菌是谁接种的呢?若按照这一实验方案进行,没有接种霉菌孢子的培养基中会不会长出霉菌来呢?由此学生考虑空气中是否有霉菌的孢子存在?从而进一步改进实验,最终设计出含有两个变量的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 3.科学合理利用教材,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 教师应以学生为本,科学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合理拓展教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形成的过程
5、,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案例3】在“探究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萝卜条分别在盐水和清水中的变化,推断出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即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然而,学生却提出“怎样才能看到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过程?”学生探究欲望极强,由此拓展教材内容,增加1课时,让学生“探究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方法”。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实验材料(显微镜、番茄、洋葱、黄瓜等植物、载玻片、盖玻片、盐、糖、清水等),让学生根据实验材料和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小组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了从不完善失败反思发现新问题改进方案完善实验方案体验成功等过程,使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了生物学知识,形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科学地运用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论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