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医院护士调查报告.docx.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1839833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护士调查报告.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医院护士调查报告.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医院护士调查报告.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医院护士调查报告.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医院护士调查报告.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医院护士调查报告医院护士调查报告范文 序言在每个人生命的单程列车上,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钟茂芳 1914 年在第一次中华护士会议中提出将英文 Nurse 译为护士,经大会通过后,一直沿用至今。本研究中的“护士”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护士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护士在医院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她们接触患者的时间远超于医生,护士穿梭在病床间为患者带去欢乐,她们见证无数个生命中的奇迹,她们是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护士的工作就像润物无声的春雨,对于患者健康的康复功不可没。白衣天使们提灯浴火,用爱的光芒,把病人阴霾的心灵照

2、亮,呵护着一个个受伤的生命继续远航。而近些年来,护患关系紧张、医疗暴力频发、护理人才流失、护士社会地位低下等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 XX 年 11 月 18 日发布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数据显示,截至 XX 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万,与 XX 年相比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人提高到人。全国医护比从 1:提高到 1:。医院医护比从 1:提高到 1:,XX 年底,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1022 所三级甲等医院实现全院覆盖,占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总数的%;4858 所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全国二级医院总数的%。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及以上护士占比从

3、%提高到%,其中本科及以上护士占比为%。XX 年 11 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与护联网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919 护士关爱计划”(简称“919护爱计划”),是国内首支为关爱护士而生的公益基金,其宗旨是关爱护士身心健康、救助护士职业伤害、关注护士职业发展。919 护爱计划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国内护士群体工作生活发展现状,于 XX 年 12 月启动“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 ,面向全国除西藏之外 30 个省、自治区,涉及 311所城市共收集了 51406 份在职护士调查有效问卷,回收离职护士群体调查有效问卷共计 168 份,回收公众调查有效问卷 1008 份,对护理院校实地走访、电话

4、访谈共计 22 所,医院护士长现场访谈、电话访谈共计 36 人。通过对样本数据抽丝剥茧,从中探寻护士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工作状态、心理感受,由小见大地从中发现存在的共性,挖掘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的意见。本报告从立项到成稿历时 4 月有余,偏颇之处在所难免,作为国内关爱护士群体的首个公益项目成果,尚有待深入和完善。于 XX 年国际护士节期间发布报告也希望有更多人关注护士群体发展,与 919 护爱计划一起关爱护士,让“南丁格尔”精神广泛传承。第一章调查目的及意义一、了解目前国内护士群体基本情况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国内护士群体基本情况、健康、心理及职业发展相关情况等信息数据。分析护士群体在性别

5、、年龄、学历及医院级别等方面之间的差别和主要的影响因素,了解护士群体生活状态、健康状况、心理状况、职业发展状况等,挖掘造成护士群体流动性大的主要成因。二、为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提供数据参考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为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等提供数据参考,为进一步制定保护护士身心健康、护士群体稳定发展相关政策及维护护士职业优势和改善护士就业情况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三、为改善护患关系的有效方法提供数据支撑护患关系很大程度在沟通层面上是可以解决的,而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矛盾的产生。护士的言行举止,对待病人的情绪上有何种程度的影响,和护士自身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患者在面

6、对护士时的态度,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护士。调研的目的,不仅仅是将真实的护士群体反映给公众,同时是希望在公众 真正了解护士后, 面对护士可以更加友善、客观,希望这次调查研究,为护士和患者之间搭起沟通桥梁,在医患关系逐步平和的同时,护患关系也能逐步改善。四、传播“关爱护士”理念,推进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护士队伍不断壮大截至 XX 年底,注册护士总数达到万,与 XX 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人提高到人。全国医护比从 1:提高到 1:,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护士队伍学历水平增长显著根据本次调查回收的 51406 份样本数据分析显示,在本次被调查的在职护士中,专科以上学历护士占%,

7、本科学历护士达%。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一方面是由于本科院校护理教育生源提高,另一方面是许多护士的毕业后继续教育意识也在增强, 护士在职教育比例逐年提高。职业培训覆盖率较高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的护士所在单位对护士在职业生涯方面有相关培训或规划,各医疗机构均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护士岗位培训和专科护士培训,本次调查护士中 85%均接受过一次以上的相关职业培训,其中 23%的护士参加过 3次以上的相关职业培训。优质护理服务对公众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的调查和访谈中,%的患者及家属感受到护士在工作中传递过来的爱心与关爱,有 85%的公众的心中认为护士是“白衣天使,使用了“责任心、爱心”等词语对护

8、士的职业形象进行赞美。说明护理服务质量获得较大改善,对医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后减少了护工支出成本也有直接体会,公众对护士的满意度逐渐提高。二、调查所发现的问题护理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满足公众身体、心理及社会的整体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还有诸多问题和矛盾需要积极面对和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医疗暴力和职业伤害问题突出1、超过 50%的护士受到不同层面的心理创伤在对护士的职业伤害调查中发现:%的护士在近一年内遭受到患者或家属的过激行为。随着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护士遭受的心理暴力甚至是身体暴力日益频繁,由于患者和家属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导致心理暴力的

9、发生。调查发现,有%的护士心理创伤严重,心理暴力一般不会造成直接身体损伤,但反复多次的心理暴力容易造成心理损伤, 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心理暴力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并对护士进行如何防范职业伤害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必要时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或治疗。2、约 79%的护士在工作中遭受过利器损伤在受到的职业伤害类型中,利器损伤比例最高。38%的护士所在单位没有提供有效防护用具。%的护士认为所在单位对护士职业风险重视程度一般或不重视。%的护士认为工作压力来自于“受到职业伤害” 。对离职护士调查中发现,在离职前有%的护士都遭遇过利器损伤,是所有职业伤害里所占比例 最高的一种。临床科室护士工作时,都在接触

10、注射针头和输液针头等锐利器械及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使临床科室护士经常暴露于职业性危险因素中,利器损伤的情况也会比其他职业损害更多。在护士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安全防护教育工作,护士自身缺乏防护意识,相关机构应加强避免护士职业伤害的干预力度, 尽可能减少职业伤害发生,提高护士自我保护意识。被访谈者:我这个手被划伤,还缝了一针呢!到现在都还有疤痕,这个是我在急诊轮转的时候,当时我就觉得既然选择了做护士,就一定有这个职业的风险性,所以我觉得我的认知还是挺正确的,每个护士都会有被针刺过,不是划伤,就是刺伤,原来在 病房配液的时候,基本上每周手上都会有口子,不是这有口子,就是那里有口子。 我们现在接

11、触的都是病人的血液,血液中肯定有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等,这 种感染的感染病人,在第一次给他抽血的时候,可能不是完全戴着手套在给他操作了,你戴着手套给别人抽血,第一病人可能觉得你怎么戴着手套呢,他的心里有一种不受尊重的感觉,第二就是戴着手套,肯定敏感度不高,必须要足够的敏感度,才能够一针成功。所以护士为了操作方便有时候也不太愿意戴手套,好多方面的原因,护士扎两针还不能找到血管病人就可能有想法了。渴望获得患者肯定和社会尊重1.护士在工作中最看重获得尊重通过对样本数据分析显示, 有 80 . 7 %的护士在工作中最看重“ 获得尊重” 。92%的护士认为“护士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 。%的护士不能明

12、显感受到病人对护士的尊重,90%的护士不能明显感受到社会大众对护士的尊重。通过对样本数据分析显示,有%的护士对未来是否继续从事护士行业的命题选择“否”或选择“没想好” ,有%的护士计划在 3040 岁阶段考虑改变现有职业(护士), 护士在参加工作 6 到 10 年这段时期,职业倦怠感的程度较强烈,辞职人数比例最大,对于月收入越低的护士,离职率越高。曾遭遇过医疗暴力的护士离职几率更大。被访谈者:我觉得护士和患者争执可能是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了解,一定程度上不太了解护士的工作性质,或者对护士的工作性质职责不太了解,病人家属也没有跟医护人员合作过,没有合作过就没有这种信任感,所以有时候我觉得会产生一些

13、误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手术对病情的担心焦虑,以另外一种形式爆发,我觉得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有。2.护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互理解有%的病患及家属认为,护患关系紧张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相互理解,在病患治疗期间,患者急于尽快康复,内心较脆弱, 就会导致对护士的要求增高。同时由于部分护士的自身素质不够、工作中缺乏耐心、业务能力欠缺等,也会成为引起护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一旦发生类似情况很容易就会影响一个群体形象。因此,护士也应该在工作过程中对自己严格要求、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对待患者的态度、提升业务能力水平。3.公众对护士的工作内容理解狭隘在普通公众视角下,护士工作内容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打针发药(%

14、)、巡视病房、协助医生接诊治疗。在公众眼中,护士的工作内容最主要就是打针发药,而对护士能够进行护理诊断、护理计划的制定与护理措施的实施的概念较为模糊,如何提高护士群体社会地位,首先应先改变公众对于护士工作内容狭隘的理解。职业发展与晋升需求强烈1.护士对自身职业发展概念模糊根据在职护士样本数据分析显示,约%的护士对未来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目标。在对离职护士群体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大于 60%的护士依然会从事与医疗护理相关的职业,还有近 40%的离职护士选择与自己的专业相关,但还需要融合其他能力的工作。2.针对护士的职业培训有待提高调查数据显示,%的护士所在单位对护士在职业生涯方面有相关培训或规划。%的

15、护士所在单位对护士培训提供政策支持,%的护士所在单位对护士培训提供费用支持,%的护士所在单位对护士培训提供晋升空间。调查数据显示,85%的护士都接受过一次以上相关职业培训,其中%的护士曾参加过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的护士曾参加过执业资格方面培训,%的护士曾参加过专科护士培训。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发现,有超过一半的护士对自身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目标,但绝大多数护士都会参加与职业相关的培训,说明护士对于自身发展有较强意愿,希望通过能力的提升改变发展轨迹。收入待遇严重偏低1、%的护士月收入低于 3000 元根据既往国家统计显示: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为 6700元左右,二线城市的平均工资为 5600 元左右。通

16、过对问卷样本数据分析中发现,有%的护士在工作中最看重“薪资待遇” 。%的护士月收入低于 5000 元,其中约%的护士月收入低于 3000 元, 而月收入 8000 元以上的护士仅占比%。直观显示出护士月收入水平低于城市平均月收入,同时已离职护士数据显示,有%的护士因为收入低而选择离职。数据显示,护士的工作年限对护士的月收入有显著性影响,工作年限越长,其月收入水平越高。2、85%的护士都接受过相关职业培训调查发现,85%的护士都接受过相关职业培训,接受过培训的护士月收入水平显著高于未参加过相关职业培训的护士月收入水平。 护士的工作年限越长、护士的职位和岗位越高,护士对自身的薪金满意度水平越低。3

17、、事业编制的护士月收入整体优越于其他用工性质数据显示:护士的用工制度对其月收入有很大影响,合同制和其他用工制度中,护士月收入在 XX 元以下的所占比例非常高,远远高于事业编收入比例。护士月收入 8000元以上的以事业编用工制度所占比例最高,并且远远高于其他两种用工制度,护士的月收入 50008000 元水平区间中,事业编制护士远高于其他两者用工制度,月收入XX3000 元水平区间中,则是合同制和其他用工性质的护士比例更高。护士群体生存状态堪忧1、近 10%的护士每周工作时间超过 60 小时通过对在职护士的问卷样本数据分析,%的护士每周工作时间超过 40 小时,其中每周工作时间超过 60 小时的

18、比例约%。有%的护士需要经常值夜班。通过对已离职护士问卷样本数据分析显示,有 75%的护士在离职前每周工作时间超过 40 小时。2、护士群体离婚率是全国平均离婚率的 7 倍根据国家民政部统计显示,XX 年中国粗离婚率为 ,而本次护士调查婚姻状况分析显示,护士群体 3040 岁年龄段离异比例为 2%,远高于全国平均离婚率,这种现象与护士工作状态显著相关。3、86%的护士需要心理疏导、 精神减压通过对在职护士的问卷样本数据分析,护士“对心理疏导、精神减压需求程度”有 86%的护士表示“需要” ,其中%的护士表示“强烈需要” 。%的护士所在单位没有“心理疏导、精神减压等措施” 。%的护士认为工作压力

19、来自“护患关系”, %的护士认为主要压力来自“工作要求高” 。 在对已离职护士的样本数据分析中显示,%的护士因为工作压力大选择离职,%的护士因身体原因选择离职。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更新、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护理工作的要求日益严格,护士的心理及体力负荷随之日趋繁重,导致“职业倦怠”现象更加普遍,常见护士有失眠、头痛、胃肠道功能紊乱、易激惹等症状。在离职护士群体中,约 79%的职业病为失眠,主要与护士不规律的工作与作息时间,生物钟完全被破坏有关。第四章结论及建议一、缓解护士工作压力,重视心理疏导护士既要完成平凡、琐碎、繁重的护理工作,又要与患者、家属、探视人员打交道, 每天接触不同性

20、格、脾气、知识、经济背景的患者与家属,应对患者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经常面临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使护士长期精力透支,身心疲惫。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层次的提高及临床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医疗机构规模扩展很快,而护士队伍规模并未相应增加。护士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分工不科学,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容易产生紧张、压抑情绪。综合以上因素,使大部分护士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自信和工作热情,从而产生心理失落感,进而衍化为各种心理疾患。对处于 2635 岁这个压力较大的年龄段的护士应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心理疏导,让护士能够减轻工作、生活中的压力,稳定护士队伍。同时,护理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

21、士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了解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措施对于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稳定护理队伍、改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建议联合相关机构开展护士心理解压项目,组织心理专家团队给予护士心理测评分析,并组建心理导师团开展心理解压课程,形成长期疏导机制,逐步降低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倦怠感。二、关注护士职业发展,完善保障和培养体系对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护士给予正确的职业规划引导,使新入职的护士对自身的工作充满信心与热情。注重本科及以上的临床护士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使高学历的护士能够在职业生涯中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完善医院保障体系和培养体系,合理规范护士的

22、日常工作安排,增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护士自身素质能力和技能。护士群体自身也应该提高自身素养,不但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还能够有耐心、爱心和同情心,更好地贯彻优 质护理服务。护理院校对护生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护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护生应对一些突发医疗情况的处理能力,注重护生处理护患关系的能力,注重护生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注重我国护理学人才的培养, 将护理学学科打造成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性、 操作性的学科, 而且还是能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提 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三、 传播护士正能量, 增强社会认同度充分利用社会和媒体资源,加强护士正能量宣传,从正面去弘扬护士职业的辛劳,让公

23、众了解护士需要被理解、被包容,让公众能够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地认识护士这个职业,在就医过程中能够尊重护士,理解护士。护士是一名患者的全部医嘱执行者, 但是护士的患者远远不止一名。建议从公众角度全方位解读护士的职业特点、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将“白衣天使”形象和“南丁格尔”精神广泛传播。四、 规范管理体系, 减少职业伤害应重视职业伤害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利器损害和心理暴力产生的影响,对护士进行有关在工作中如何防范职业伤害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必要时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在护士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安全防护教育工作,提高护士防护意识,加强护士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培训,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护

24、理技能水平,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加大对护士职业伤害的干预力度,进而减少护士职业伤害。建议规范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强普及职业防护知识,鼓励护士间分享职业防 护经验与做法。提高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降低护士职业伤害风险。五、 改善护士待遇水平, 提高护士满意度国家相关部门关于提高医护人员的薪资待遇的政策一直在出台,呼吁卫生部门及医院的管理部门能够认真落实与执行,改革用人制度、实行同工同酬,充分体现公平原则,使护士群体的薪资待遇与她们工作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正比,能够更有效地减少离职率,增强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更加投入地为自己的职业付出与奉献。医院护士调查报告范文 在大部分上班族每天工作8 小时的同时,这个城

25、市还有一部分人群护理工每天却要工作 19 至 24 小时,但高强度的工作没有给她们带来高收入。为了解上海护理工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上海市妇女学学会、复旦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和交通大学医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课题组在对瑞金、静安区中心医院、淮海地段医院等 30 家医院的护理工调研后,发布了首份上海女性护理工现状调查报告 。护工职业认同度较高调查显示,有%的人认为自己做护理这份工作非常满意和满意,有%的人认为一般,认为不满意的占%。他们中有%的认为“工作中最大的快乐是挣到钱” ,有 28%的人认为“为了病人的康复” ,有%的人认为“是得到病人的尊重” 。被调查者中有%的人认为护理工作能给自己提供很多学习和

26、发展机会,也有 26%的人持不同看法。此外,还有%的人认为从事护理工作能认识更多的人,能建立社会关系。上述情况表明,护理工本人对这份职业的认同度较高,认为这份工作能积累知识和经验,岗位比较稳定。工作强度大收入低护理工每天的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强度较大。调查显示,有%的人每天工作 8 小时,有%的人每天工作 9 至 12 小时,有%的人工作 13 至 18 小时,还有%的人工作时间每天达 19 至 24 小时。另一方面,有 47%的人平均每天护理 2至 3 个病人,而每天护理 4 个或 5 个病人的分别占%和%。相比之下,护工的月平均收入却偏低。在被调查者中,月平均收入在 500 元以下人占%,500 至 1000 元的人占%,1000 至 1500 元的人占%,1500 至 XX 元的人占%,XX 元以上者占%。但是本市女性与外地来沪女性从事护理工的收入差异较大。从研究结果看,本市女性从事护理工的收入明显高于外地女性,其原因与接受知识的能力,与病人沟通、服务等方面有关,而病人也喜欢有上海生活背景的人护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