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教案中秋月儿圆 中班教案中秋月儿圆1 活动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查阅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诗词歌赋、中秋习俗等,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 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主体参与意识。 活动准备 学生:1、课前查阅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诗词歌赋、中秋习俗等资料。 2、整理。 活动时间:3周。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的准备 1、提出问题师谈话导入:同学们,9月份有一个仅次于
2、我国春节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对, 9月22日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围坐在明亮的月光下,举杯邀月,共享团圆,喜庆丰收,对这个富有浓浓人情味的节日,你喜欢吗?(喜欢)但你们对中秋节有哪些了解?又有怎样的体验呢?面对“中秋节”这三个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我想知道中秋节人没为什么这么重视?它蕴含着哪些内容?我想知道这一天吴刚和嫦娥也在饮酒庆团圆吗?我想知道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我想知道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我想知道现在有多少种月饼?他们的价钱怎么样?哪一种最好吃?”我想知道月饼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我还想自己动手做一做。”我们家乡的中秋节有哪些活动,哪些习
3、俗?中秋节只是汉族的节日吗?别的民族过中秋节吗?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确定主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先将问题归纳汇总,再对某一个或某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分成小组,民主选出组长。 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讨论活动方案。 班内交流活动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组制定了活动方案。 要研究的问题 怎样研究 研究的成果人员的分工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 (1)、 问老师、问父母。(2)、 阅图书或上网查找。 (3)、 将收集到的资料分类,集成小册子话中秋。(
4、4)、 办话中秋手抄报。 (略) 月饼的种类和制作 1、 到商店去调查统计; 2、 去食品厂或询问他人,了解制作月饼的原料。 3、 学习制作月饼。 开一个月饼品尝会。 (略) 中秋节习俗 1、 查资料。 2、 收集有关图片或实物; 3、 向老人,询问,调查家乡中秋习俗, 制作中秋习俗图文集。 (略) 中秋颂 1、查阅图书或上网查诗文; 2、 自由创作。 集成中秋诗文赏读小册子。 (活动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的成果、小组人员的分工均由学生自己来讨论决定,而不是由教师思来代替,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定的计
5、划性,防止活动的盲目性。)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 1、组长组织,自主实践由于学校教师资源的限制,(教综合实践课的教师每周18节课),不能在课上亲自带领学生去实践,所以,只能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小组自己组织活动,并每个同学一封致家长一封信带给家长,阐述了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在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老师利用课上时间,根据小组分工,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各小组班内交流,汇报本组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活动做法,取得的成绩;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不能解决等。通过汇报,同学之间互相出主意想办法,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 探究“中秋节的来历和传
6、说”小组汇报. 探究“月饼的种类和制作”小组汇报 3、各小组兴致勃勃地汇报着下一步的打算。可见同学们的活动热情非常高。(引导学生汇报下一步活动的打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保持学生的活动兴趣。得以下一步活动的延续,保持活动过程的持续性。)师:下一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第三阶段交流成果,活动反思阶段我们准备在中秋节前夕,课上展示交流活动成果,我相信:一本本精致的小册子,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会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一块块各式各样各种.种类的月饼会摆在同学们的桌上供大家品尝;一首首颂中秋的诗歌,会在教室里回荡。一幅幅中秋习俗图片,会使同学们大开眼界;一篇篇实践活动的感受,会给同学们以启迪; (通过活
7、动总结交流活动成果,使孩子们在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品尝着活动中的酸甜苦辣的同时,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同时培养孩子们自我反思的能力。) 中班教案中秋月儿圆2 活动目标: 1.通过中秋知识竞答的形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基本的文化习俗。 2.通过一起过中秋,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体验。 3.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 活动准备: 1.视频月亮姑娘做衣裳、爷爷为我打月饼、中秋月儿圆 2.请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中秋节的来历或者古时候的人怎样过中秋节的知识,月亮的大小变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诗等等) 3.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小问答 4.盘子若
8、干 活动流程: 各位家长好,感谢大家能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天我们邀请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陪我们一起欢度中秋,之前也让家长和孩子们了解了相关中秋节的知识,知道了月亮在中秋节这天是最圆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故事感受月亮形状的变化。 流程一: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看完故事老师总结: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月亮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上。 流程二:中秋知识问答小比拼 有关中秋节和月亮的知识有很多,下面就来考考我们家长和小朋友,来个“中秋知识问答小比拼” 1.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B) A月饼节 B团圆节 C故乡节 D诗人节 2.中秋节又可以称为什么?(A) A仲秋 B
9、月夕 C秋节 D追月节 3.在哪个朝代中秋节才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A) A唐 B宋 C元 D明 4.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馈赠亲友的礼物 C节日食品 D地方小吃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A)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6.在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 B A槐树 B桂树 C柳树 D杨树 7.以下哪个不是中秋节传说? D A嫦娥奔月 B吴刚伐桂 C玉兔捣药 D迎涛神说 8.中秋节在亚洲其他国家也很盛行,在( B ),中秋节也叫感恩节。 A日本 B 韩国 C 新加坡 D 马来西亚 9.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A) A悲欢
10、离合 B天气的好坏 C凶吉的象征 D身体是否健康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 A ) A苏轼水调歌头 B 苏轼中秋月 C王建十五夜 D 辛弃疾太常引 游戏三 猜灯谜 1. 老师提前将若干灯谜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2. 请宝宝们站在教室中间,告诉宝宝们在教室内去寻找灯谜(并拿一个写有灯谜的卡片,让宝宝进行观察,知道去找什么样子的卡片) (1)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月亮 (2)中秋归来-八归 (3)嫦娥下凡-月季 (4)中秋菊开-花好月圆 (5)明月照我还-归有光 (6)举杯邀明月-赏光 (7)举头望明月-当归(
11、药名) 3. 找到后,交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的手中,请爸爸妈妈去猜灯谜,用时最短的家庭获胜。 流程四:合唱歌曲中秋月儿圆、亲子表演 为了庆祝中秋节,我们小朋友学了一首新歌,一起来唱给爸爸妈妈听。 老师还知道小朋友在家和爸爸妈妈也学习了新的儿歌和歌曲,欢迎大家到前面来表演。 中班教案中秋月儿圆3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2、体验与同伴一起过节的快乐。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难点: 知道中秋节的由来,以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与向往。 活动准备
12、: 有关中秋节的图片,月饼(每人一块)、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提问: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2、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一块看一下图中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小朋友们仔细听,听完之后,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要吃月饼(故事开始,从前。) 小结:明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大家一块过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3、教师宣布中秋节的活动开始了,首先,给每位幼儿一边吃月饼,一边听音乐。感受与同伴在一起过节的快乐。 4、音乐停止,教师同幼儿再一次说出“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
13、希望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5、中秋节的活动结束。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今天是不是过的很开心呀,晚上回家后跟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块赏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幼儿已经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有许多小朋友都表现的很被动,所以,这类活动应放在中秋节前后来搞更能加深对节日的概念,以及深入到活动当中。 中班教案中秋月儿圆 【以下为精品推荐,可删改!】 【推荐一:大班中秋节语言教案】 大班中秋节语言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录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说说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3、感受传统节日的风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乡情。 4、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14、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和2 难点:目标3 活动准备 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活动过程 1、导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导入活动主题 2、倾听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3、引导幼儿说说中秋节的习俗,大人,小孩怎样过中秋节。 4、说说课本里的小动物怎样过中秋节?并着重认识“中秋节、团圆”这两个词。 5、老师讲解中秋节的象征意义:中秋节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节曰。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6、结束:老师,幼儿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教学反思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需要,幼儿所熟悉、感兴趣
15、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 2、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所选的歌曲和录音故事作为学习的主体始终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儿的比较喜欢,参与性强。 3、幼儿能简单、流畅讲述中秋节的习俗,很好的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大班中秋节语言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图书和童话剧表演,理解故事的内容。 2、根据教师所给的阅读线索,仔细进行阅读并讲述。 3、感受好朋友之间诚挚而深厚的情意。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字宝宝乐园教学挂图(字词:月亮)。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感
16、受小田鼠毛毛的情绪变化。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幅图片):这是一只小田鼠,它的名字叫毛毛,你们看毛毛的心情怎么样?它为什么不开心呢?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二幅图片):毛毛看到了谁?(介绍小灰鼠托托。)这时候他的心情怎样?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三幅图片):毛毛和托托在做什么?看了这幅图,你觉得毛毛这时候的心情怎么样? 4、教师:到底发生里什么事情,让毛毛会有这些不同的心情呢?我们来看看,在书中找一找答案。 二、根据阅读线索进行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幼儿自主进行阅读。 2、集体讨论选择性阅读。 3、教师:为什么一开始小田鼠毛毛会不开心?站在门外的小灰鼠托托是什么样子的?毛毛看到托托
17、做了什么?托托是怎么做的? 4、幼儿再次阅读,边看边听教师讲述故事或倾听教学CD。(教师讲述时,注意在语气上表现毛毛的不同情绪。) 5、围绕话题进行讲述。 三、了解故事所表达的感情。 1、教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讲述自己与朋友之间令人感动的事情。 3、教师:你和好朋友之间有没有过让自己很感动的事情,说给大家听一听。 4、鼓励幼儿两两结伴,模仿股市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表演,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表达的感情。 大班中秋节语言教案3 活动目标 1.听故事,了解中秋节的起源、日期及月饼的来历。 2.理解故事内容,可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中秋节的起源等相关问题。 3.鼓励幼
18、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节日故事中秋节的起源。 2.日历。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中秋节的起源: 我们的祖先以种田为生。他们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里工作,有时翻松泥土,有时灌溉农作物,有时要除虫、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他们才能回家。 他们每年在春天播下种子,到了秋天便是收获的好日子,大家都高兴极了。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里收割稻谷,有的人到果园摘水果,小孩子也会帮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树下收拾大人摘下来的果子。 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气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
19、,家家户户会在一起庆祝丰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晚饭,饭后就在屋前摆放大桌子,上面放满水果,聚在一起谈天赏月,品尝美食。后来,农历八月十五日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节日,相传这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至于吃月饼的习俗,传说和蒙古人当了中国皇帝有关。那时蒙古人非常野蛮和残暴,常常欺负老百姓,有时会强抢人们在路边摆摊要卖的东西,不肯付钱,又随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 于是,老百姓计划在中秋节那天赶走蒙古人。为了要通知其他人一起行动,他们想出用饼来传递消息这个好方法。他们先在纸条上写上“中秋节晚上赶走蒙古人”,然后把纸条放在饼里,送到家家户户去。结果,大家在吃饼时都发现了纸条,于是便在中秋节这天合力赶走了蒙古人
20、。从此以后,人们互相赠送月饼,便成为中秋节的习俗。 2.与幼儿讨论: 农作物到什么季节才会成熟呢?那时人们又忙碌些什么呢?(秋天。收割稻谷和摘水果。) 丰收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怎样呢?会怎样庆祝呢?(高兴。全家人一起吃饭。) 人们选定了哪个日子庆祝丰收呢?这个习俗成为了什么节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你认为在月饼里藏字条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自由回答。) 3.出示一个日历,请幼儿说出中秋节的日期,并请一位幼儿在日历上指出农历八月十五。 大班中秋节语言教案 【推荐二:幼儿园清明节之教案】 幼儿园清明节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通
21、过活动,对清明节有印象。 二、活动准备 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清明节的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介绍清明节 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 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 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3、清明节扫墓 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
22、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图片 (2)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们) 4、清明节的习俗 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5、小结,结束 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 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幼儿园清明节教案2 活动目标 1.
23、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愿意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 3.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彩蛋,并互相欣赏制作成果。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 2.课件;每个幼儿以个熟鸡蛋,各种图案的彩蛋,秀才比、贴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1.朗诵古诗,导入活动。 -教师朗诵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几月几是清明节?(4月5日)-教师边放课件边讲述清明节的由来,帮助幼儿了解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过草地,爬雪山等)-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课件,教师讲述: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永远还
24、念这些革命英雄,1949年3月30日在广场建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请幼儿询问爸爸妈妈,家里清明节要纪念谁? -教师小结:清明节里,我们都要纪念革命先烈,纪念家里的祖辈,是他们让我们有了现在,美好的生活。 2.引导幼儿讨论:清明节,我们除了扫墓,还要做些什么? -根据幼儿讨论,归纳有人提到的风俗习惯;运动习俗,如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饮食习惯,如吃冷食,吃鸡蛋等等。 -出示彩蛋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机制做兴趣,丰富幼儿感性经验。 3.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幼儿到台前展示作品,并用完整地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请幼儿将彩蛋给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赏,并与小朋友呢们一起玩。 活动建议与提示: 1.中
25、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活动对哦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因事先查传统节日的相关背景资料,并与家长做好沟通。 2.在吃鸡蛋之前,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熟鸡蛋想出多种玩法(滚、转、抛鸡蛋等)比比谁的想法最多。 3.作为活动的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熟悉,了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了解惊蛰、春分等节气的含义,让幼儿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建立传承与发扬的精神纽带。 幼儿园清明节教案3 一、活动目的: 1、使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感受清明节与其它节日在气氛上有何不同。 2、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育幼儿学习古人舍己为人、不争功名的精神。 3、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通过听英雄的演讲培养幼
26、儿尊重烈士的情感,教育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活动准备:请幼儿在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这一天看看家人是怎样过节的。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家是怎样过寒食节的?让幼儿了解寒食节家家户户都吃冷食,还要给家里已经故去的亲人扫墓等民间习俗。 2、讲介之推的故事即清明节的来历。 3、讨论:(1)寒食节是怎样来的?(2)现在人们为什么过寒食节?为了纪念谁? 4、让幼儿知道寒食节的第二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给烈士扫墓的日子。教师: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是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
27、在这一天扫墓。请幼儿观看有关清明节习俗的图片。 5、讨论: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吃鸡蛋、扫墓、踏青等) 教师讲解:扫墓为什么要选择清明呢? 原因之一,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 之二,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 之三,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曾经参加过革命战斗的英雄来为小朋友讲一讲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战斗故事。 6、请革命军人讲革命战斗故事。 7、听军人讲完后请幼儿讲一讲第一次参加这样活动的感受。使幼儿深刻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28、培养幼儿尊重烈士的情感,教育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活动延伸: (1)请幼儿观看电影录像闪闪的红星,感受战火硝烟的战斗生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带领幼儿到户外去进行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感受明媚的春光,体验幸福的生活。 幼儿园清明节之教案 【推荐三:幼儿教育教案过新年】 幼儿教育教案过新年1 活动由来: 春节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忘的喜庆节日,漂亮的新衣服,一把把的压岁钱,好看的舞龙炮,欢天喜地的放烟花,让他们笑开了花。为了让幼儿重新回味过年的趣事、乐事,学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特意为大班幼儿设计了过年真热闹的语
29、言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交流过年的所见所闻所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学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感受喜庆的春节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学会把自己的生活实景创编成儿歌,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重难点: 1、把自己过年的真实生活场景编成儿歌。 2、引导幼儿大胆、流利的与别人交流自己过年的点点滴滴。 活动准备: 1、过年的鞭炮声、锣鼓声、拜年声的录音磁带。 2、迎新年过新年庆新年的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1、老师播放鞭炮声、锣鼓声、拜年声的录音磁带,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什么时候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2、老师提问:春节你们是怎么过的?做了什么事?看到了什么?听
30、到了什么?(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在春节的所见所闻所感。) 3、老师:小朋友们真棒,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过年的?(播放准备过年过年的课件。) 4、老师:其他小朋友过年和你们过年一样吗?哪些是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让幼儿了解我国南北方的过年习俗,开拓幼儿眼界。) 5、老师小结:过年的很多习俗都是相同的,让我们把这些习俗编成一首儿歌吧!过年前,我们要做什么?春节到了,我们又做什么?看到什么? 活动延伸: 1、在幼儿园的语言区,可以给幼儿提供有关过年的图画书、连环画等,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加深对年的认识。 2、可争取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收集过年的废旧物品,引导幼儿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如用塑料盘制
31、作螃蟹,用塑料瓶制作可爱小人等。 附儿歌:过年真热闹 临过年,灌腊肠,买年货,欢欢喜喜迎春节; 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忙忙碌碌真热闹; 吃年饭,穿新衣,去拜年,娃娃脸上笑哈哈; 放鞭炮,敲锣鼓,舞龙炮,人们脸上喜洋洋。 6、老师和幼儿一起念过年真热闹的儿歌,回味过年的点点滴滴。(老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念儿歌,如分组念,扮演角色念。) 7、老师:过年这么热闹,让我们再来放一放鞭炮、敲一敲锣鼓、舞一舞龙炮吧!(引导幼儿扮演角色,一起放鞭炮、敲锣鼓、舞龙炮到教室外,结束教学活动。) 温馨提示: 1、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大胆的与别人交流,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年的,学会和别人一起
32、分享自己的快乐。 2、老师要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将自己在春节的生活场景创编成儿歌,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如过年前,我们是怎样迎接新的一年的?春节到了,我们都做什么?) 幼儿教育教案过新年2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使幼儿回忆过春节的快乐,共同分享快乐。 2、引导幼儿认真听其他小朋友的讲话,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幼儿春节活动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重现 教师与幼儿互相问春节好。 师:你是在哪里过春节的? 春节你去了哪里玩?和谁去的,看到了什么? 春节你吃过什么好吃的东西? 二、引导发现 1、有的小朋友春节好拍了照片,你们想看吗?大家把春节照的照片拿出来,然后找朋友,一起看。(小朋友三五
33、成群地一起看) 2、幼儿讲述自己在春节时的有趣的事情。 三、交流讨论 现在有小朋友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的照片,那就把你的照片贴到语言区的墙上,给其他小朋友看看你在过春节的有趣的事。 四、延伸活动幼儿边看边讲述边用纸笔画出自己过春节的事。 幼儿教育教案过新年3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歌谣的内容、初步学习用欢快的节奏朗读这首歌谣。 2.感受歌谣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热闹喜庆的音乐和鞭炮声的录音;配乐儿歌朗诵;各种小动物角色图片。 2.经验准备:了解我国民间过春节时的一些传统习俗。 3.幼儿用书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学习用欢快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2
34、.活动难点:感受歌遥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倾听、观察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四、活动过程 1、听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远处传来热闹喜庆的背景音乐和鞭炮声)让幼儿猜猜:是什么事那么热闹啊?教师小结: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2.听听、看看、讲讲中理解儿歌内容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小动物准备过什么节日?有哪些动物在迎接春节?它们是怎样迎接的? (2)欣赏歌谣。 (1)老师以开心的心情、欢快的节奏来进行示范朗读提问:歌谣的名称叫做什么?听了这首儿歌,感觉怎样? (3)再次欣赏儿歌。 提问:小动物分别是怎样过春节的?(教师逐一出示儿歌中的动物角
35、色,与幼儿一起说说、学学小动物所做的事,并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话语来小结。) 3.学习朗读儿歌 (1)引导幼儿看着动物角色练习朗读儿歌, (2)边读边模仿角色的动作以增强朗读的趣味性。 (3)模仿用欢快的节奏朗读儿歌。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小动物们过年时开心的感觉读出来呢?(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表情,并请一些幼儿进行朗读。)教师以两种不同的对比明显的朗读方法让幼儿判断,找出最适合这首歌谣风格的朗读方法。 (3)在喜庆的音乐背景下带领幼儿练习朗读,充分感受歌谣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4)分组比赛等多种形式朗诵儿歌,并组织幼儿从朗读时的节奏、感情等方面进行朗读评价。 4、集体完整朗诵儿歌。 五、评价要素 幼儿是否理解了儿歌的内容,是否感受到过年的热闹和喜庆。是否能以愉悦的心情欢快的节奏朗读儿歌。 六、活动建议 1.可将幼儿的朗读进行录音,既可提高朗读时的趣味性,又可在倾听自己朗读录音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提高朗读的技巧。 2.可引导幼儿将儿歌的内容绘画出来制作成小书:过新年 附歌谣:过春节 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黄狗贴春联,山羊把地扫,猴子买糖果,花猫蒸年糕。 松鼠宝宝剥花生,母鸡大婶搓元宵,三个小猪来拜年,穿着新衣戴新帽。你来舞龙灯,我来踩高跷。放起爆竹劈啪响,恭喜恭喜春节好。 幼儿教育教案过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