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英语专业教学思辨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摘 要 近年来,思辨能力与英语专业教学关系的问题是我国外语教学界愈发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结合当前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堂操作层面提出实现思辨性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应将思辨能力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英语专业教师应更新思辨教学理念;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教学规划、评测模式、教材建设中。 关键词 英语专业教学 思辨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思辨力(或批判性思维)指运用合理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并做出有理据判断的能力。具备思辨能力的人应是乐于思考、善于发现者,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有见地的观点。美国教育心理学
2、家Bloom在1956年提出了思辨力包含的探索观点、获取知识的六级能力,而后Anderson和Krathwohl在2001年提出包括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的思辨能力类级模型。其中记忆和理解属于较低层次的思维能力,后四种是较高层次的思辨能力。将创造作为最高层次的思辨能力,明晰了思辨力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西方高等教育鼓励“怀疑精神”和“乐于发现与思辨”,将思辨能力和独立创造能力作为教育培养的终极使命。 然而近来年,英语专业人才思辨缺席的问题已成为我国外语教育专家和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研究者们发现经过四年的学习,英语专业学生在思辨能力上的进步弱于其他文科专业学生。英语专业要提
3、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扭转目前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弱势地位,就必须将思辨能力培养纳入核心培养目标,并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导向,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为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本文将从思辨性英语课堂生成的主要要素以及课堂操作层面分析英语专业学生思辨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将思辨能力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缺乏思辨能力训练的问题,部分学者认为原因是:基础语言技能课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所占比重过大;思辨能力培养只有在高年级专业知识课程中才能展开。基础语言技能课程指的是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或综合训练课程等。这些课程的传统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专四、专八通过率为
4、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忽视思辨能力培养。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基础语言技能课与思辨能力培养不是绝对矛盾对立的关系。实质上,无论哪种课程的教与学,只要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将思辨力发展融入到课程学习目标与内容中,都能促进其发展,减少技能课课时、增加专业知识课的课时并不是解决思辨能力训练不足的根本途径。应将思辨能力培养贯穿于教与学的每个环节中,不局限于某一具体课型教学。教师应该在不同课型的教学中大胆尝试思辨性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在低年级阶段适应了思辨性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效果,还能对高年级的专业知识课程思辨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2英语专业教师更新思辨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决定了他们的教
5、学活动设计,因此为实现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目标,教师首先应该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整个教学活动围绕思辨力培养展开。 2.1传统语言技能课程的思辨缺失 部分语言技能课程教师课堂只是完成语言输入任务,忽视语言输出的驱动作用;只重视语言规则、生词和惯用法的显性学习,忽略信息加工和语言运用的隐性学习;或者只是有练习性的语言输出活动,完全没有交际性或思辨性的语言输出活动;只进入有意识的认知和陈述阶段,没有达到联想或者自动化学习阶段。造成学生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记忆、模仿、背诵、语言转换、复述等机械性多于创造性的活动,而分析、运用、评价、创造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训练严重不足。 2.2传统专业知识课程的思辨
6、缺失 在众学者期盼较高的专业知识课程中,这种缺乏思辨性的教学状况也是普遍存在的。据调查,在各类专业知识课堂里,教师主讲时间占70-80%。在教师清楚而详细的灌输性讲解下,学生只是记录知识要点而无需独立思考。教师的讲解内容大多局限课本,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问题的空间。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创新意识低下,普遍缺乏主题分析、发散性阐述、结果及原因探究等方面问题的训练。 2.3教师提高学生思辨力教学的建议 协商互动的思辨性教学对教师语言水平、知识面、理解力、观察力、分析能力、教学内容的临时整合能力以及教学组织能力等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应克服职业倦怠,不断学习进行知识更新,接受思辨性教学带来的挑战。主要依赖记
7、忆的语言学习不会产生深刻的思维,外语教学的目的应是培养理解力、认知技能与策略,而不是获得直接的信息。英语教师要营造平等、轻松的课堂环境,通过设计头脑风暴环节、课堂讨论、启发式提问等鼓励学生质疑与提问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利用大数据的信息优势扩展知识,运用探索式学习、协作学习、自主学习、镜像学习以及项目式学习等学习策略促进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双向发展。 3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教学规划、评测模式、教材建设中 为保证英语专业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基础技能课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不可能完全被专业知识课程取代,但是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评测模式以及教材的改革刻不容缓,改革的目标即是实现英语技
8、能课程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有机结合。 3.1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培养思辨能力 教师应将思辨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科领域带有普遍性的话题听力或英美国家大学讲座和讨论等的听力比日常生活熟悉主题的对话听力更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对有学科深度的社会和国际热点问题开展互动性演讲和辩论的口语课程能够训练学生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的口语思辨能力。阅读课不能只是在寻找标准答案,写作课不应只停留在语言准确性层面上。通过开展实事分享评论、就课文话题开展班级辩论、邀请学生参与备课任务、对作者观点进行评析等环节的教学设计能将语言习得、知识积累与思辨训练结合起来。在读议写
9、的多元教学模式中将读、议、写技能的训练建立在具有学科内容的文本之上,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真正实现技能课程知识化,知识课程技能化。 3.2加强评测内容的思辨性 充分利用形成性评估为思辨力培养服务就是要在不同形式的测评方式中通过任务的完成边学习边训练思辨力。而形成性评估的过程性也是培养思辨力的最佳方式,比如各种写作主观题的评测方式:要求学生撰写阅读后的反思日记,鼓励独立思考;要求学生就阅读材料撰写书评,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分析、对写作的意图及优缺点进行归纳、对论证方式进行解释、对作者写作的意义进行评价等。相类似的测评方式还有问卷调查、原始文献分析以及观察日志等等,在完
10、成这些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明确评测标准的思辨指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所完成的主观性文章开展同伴互评与自评等也能够在争鸣中激发思辨能力的进步。 3.3思辨性教材的编写 教材是英语思辨能力生成的主要要素之一,优秀的英语思辨性教材应是有学科知识背景的内容与英语语言训练的融合。传统的英语专业教材内容大多与生活相关,对抽象思维要求不高,与学生逻辑认知水平脱节。培养思辨能力为导向的教材应选择具有较大争议性的有学科内容背景的话题文章提供给学习者阅读,话题的争议性带来认知的挑战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运用多种认知机能积极思考、分析、推理和评价。并从情感维度优化教材内容,选材要做到真实、多角度、多媒介,引发学习者的
11、兴趣和探索欲望。设置多样化任务,并在任务指令中对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渠道给予提示。教材还应重视语言和思想的多形式输出,促进多种学习策略使用的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应将思辨能力培养贯穿于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并且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开展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语言教学解决基础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课程思辨缺席的问题,并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教学规划、评测模式、教材建设中。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350-355. 2 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
12、2011(3):49-58. 3 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4 李莉文. 试析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J.中国外语2010(6):70. 5 王银泉.教学方法和非语言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48-49. 6 黄小铭,彭元玲.英语教学思辨缺席刍议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4):58-62. 7 Williams,M.& R.L.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