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新闻报道改革后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摘要: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我国新闻报道的改革不断深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传媒业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新闻报道改革中也遗留和凸显出来的问题,我们要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 关键词:新闻报道;改革;问题;改进 2012年12月4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其中一项重要要求就是“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这种自上而下的助推为新闻报道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起人们对新闻报道改革新的要求和期待。 一、新闻报告改革概述 (一)新闻报道改革简述 当代真正意义
2、上的中国新闻报道改革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迅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新闻报道领域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在随后的三十多年里,我国新闻报道改革相继经历了90年代初的经济转轨、新闻专业广泛开设、国内政治改革逐渐开展、舆论氛围日益开放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等发展契机,中国的新闻报道从内容到形式、从方式到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新闻报道改革的内容 当前我国新闻报道的改革既是多层次和全方位共同推进,又有改革内容相对集中的特点,它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新闻报道的媒介功能不断增强。现代大众传媒广泛发展,已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全方位的覆盖
3、和辐射,担负起信息传送、舆论传达、环境保护和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等多种功能,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走向多样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传媒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化等新技术手段不断涌现。这样的变化既对大众传媒的技术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也使得这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不再局限于借助纸质、广播和电视等媒介,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最后,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加侧重于“短、实、新”。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中央媒体示范带动下,地方新闻媒体纷纷跟进。新闻媒体工作者从工作需要、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出发,在报道新闻时纷纷压缩单篇报道
4、的字数或时长,广泛采用直播、快讯等方式,推出以一则报道为主、多篇相关稿件并进的组合式报道方法,创新的改进了新闻报道的方法和效率。 二、新闻报道改革后出现的问题 诚然,纵向来看,我国不断推进和深化的新闻报道改革提高了新闻报道的质量,为公众了解社会时事提供了多种平台。这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传媒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开放。但是我们在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新闻报道改革中遗留和凸显出来的问题,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1、通稿现象广泛存在,成为新闻报道多样化的顽疾。它是指某新闻通讯社在采访到重要新闻(一般是政党和政府的独家授权的新闻报道)后,以统一的
5、稿件方式发给其他媒体,其他媒体再原样转发该新闻。一般来说,通稿现象集中在政治领域,尤其是对国家领导人的相关报道上。对这些领域的报道采用通稿,统一、完整和便捷等好处是显而易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那就是报道中的领导人千媒一面、缺乏亲近感和个性,而且普通公众获得的信息非常少,且角度比较单一。另外当前社会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环境中,不良信息在与价值信息共生共存,每天都会出现各种海量和真假难辨的信息。而通稿现象广泛存在,使得作为信息传播者和加工者的传媒人与传播人不胜其烦。 2、新闻报道中的“泛宣传”色彩弥漫,大大减损了信息传播价值。“泛宣传”以宣传和夸大成绩为己任,缺乏新闻报道应有的批判意识,主要特点
6、是报道视野狭窄、报道视角单一、空话套话连篇累牍和标题空洞夸张等,给读者最直接的感觉是宣传性强、吸引力差,与新闻报道所倡导的理性和批判精神背道而驰。“泛宣传”是现代新闻报道发展的巨大阻碍,它降低了资讯的实质效用和新闻价值,扼杀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扭曲了信息传播的规律性,影响了新闻信息传播效果。 (二)新问题逐渐暴漏 1、虚假宣传现象大行其道,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严重透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新闻报道改革不断推进,使得各种媒体形式迎来了迎来了发展的契机。三十年多来,我国媒介种类、形式和数量迅速增长,新闻从业人员也迅速增加。尤其是近年,互联网、数字电视和数字广播等新媒体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传媒
7、产业和传媒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一些职业道德底下的传媒从业人员受利益驱使,在新闻报道制作中有意忽视或追求导向偏离、新闻有偿,出现了信息虚假、格调媚俗、广告欺诈等异常现象。此外,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传媒对于突发性敏感性问题的报道,怕承担责任,采取故意回避、曲解报道等方式。这些现象导致了新闻报道的公信力流失甚至透支,同时也扼杀了新闻报道的生命。 2、有个人特点的新闻报道供不应求,新闻工作者的主体意识不明显。众所周知,客观性新闻报道的生命所在,也是新闻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电视、即时新闻和 等新兴媒介的出现,公众对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
8、内容和形式上更多的凸现主体意识的新闻报道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以至于时事评论的新闻报道不断抢占着公众的眼球空间,“法拉奇式”风格的新闻报道走向成功就是一个范例。但是纵观我国的传媒业,有这方面特点的新闻报道远不能满足当前国民的需要,这足以说明新闻工作者的主体意识依然不明显。 三、继续完善和推进新闻报道改革 (一)着力解决老问题 1、限制通稿适用的领域,改革通稿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客观地说,通稿的存在必然的土壤和空间,目前完全取消通稿既不现实也并无必要。针对通稿存在的弊端要通过改进和改革的方法予以减小和消除,即必须使用通稿的范围要限制其数量,没有使用通稿必要的领域要禁止;另外支持和鼓励媒体在通稿
9、的传播中有自主行为,把改进新闻报道的目标落到实处,促进新闻报道领域的“百花齐放”。 2、新闻报道求真求实,扭转的“泛宣传”倾向。既要正确理解某些特殊媒体的新闻宣传的任务,也要对广大读者负责。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学习,塑造新闻报道的“必读性”,即努力贴近新闻报道“短、实、新”的要求,争取实现实用性、可读性和易读性的统一。 (二)逐步去除新问题 1、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重塑新闻报道的公信力。新闻报道职业有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地位,这决定了我国传媒业的正常发展,不仅依靠必要的外部监督,更依赖于新闻工作者的自觉和自律。所以,要着力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在传媒业形成一种信念,并触动新闻从业者自身的内在良知,自觉做好新闻报道的质量,重塑新闻报道的公信力。 2、突出新闻报道的个人特色,引领传媒业新的历史发展。在信息传播手段日趋丰富的今天,新闻功能决不能仅局限于客观的传播信息和记录历史。人们喜欢白岩松、柴静等新闻工作者,就是因为他们报道的新闻具有明显的个人特点。所以,要鼓励新闻从业者在新闻报道中加入个人的特色,引领传媒业新的历史发展。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