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阿 q 正传的读书笔记众所周知阿 Q 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最杰出的小说,所谓“旷代文章数阿 Q”。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 Q 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阿 Q 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另一方面,其塑造形象的方法也是相当高明的,其精当的环境描绘,精彩的对话描写,深刻逼真的心理表现,冷峻峭拔、含蓄精练又饱含讽刺的语言都让人赞叹。可以说, 阿 Q 正传已经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它的很多方面都是今人学习的一
2、个典范。但是,就像光芒四射的太阳也难免有黑子一样, 阿 Q正传也不是白璧无暇,在它第九章大团圆的最后写阿 Q 临刑前看到众看客的眼光的一段心理描绘,在艺术上就存在明显的硬伤。当阿 Q 看到那些等着为杀人喝彩的人们,作者这样写到:“这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只饿狼,永是不近不远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会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
3、西,永远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 ”对于看客,鲁迅是铭心刻骨、深恶痛绝的。在日本学医时看幻灯片,看到外国人杀中国人,而其他中国人在围观,脸上现出麻木的神情,那一镜头极大的刺激了鲁迅,并在他心里定格,他认为, “凡是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健全茁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而自己的第一要做,就在于医治他们的灵魂,从此弃医从文,为改造国民性而奋斗。对于看客内心的阴暗丑陋鲁迅在多篇作品中都有揭露和抨击,在药中写华老栓去买人血馒头时,那些看客的丑态是:三三两两聚集,又围成半圆,脖颈伸得很长,仿佛多鸭,被无形的手提着了似的;在祝福中作者写人们的那
4、种生了蛆的同情是,跟着祥林嫂围观祥林嫂来一遍一遍地听她阿毛的悲惨故事;在小说示众里,鲁迅用整篇小说来揭示看客内心的阴暗;在阿 Q 正传的前文写阿 Q 的丑陋是,从城里回来向别人大谈其杀革命党的见闻,嘴里还津津乐道着“杀头,好看!好看!”在其杂文中也有多处对这种看热闹看杀头的癖好的批判。这里鲁迅再一次用尖锐犀利的语言,穿透了看客的皮肉,活画出看客的灵魂。这样描绘的确使文章更具批判力量,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但这段描绘虽然在思想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上却是失败的,它不符合艺术的真实。一、以阿 Q 的精神境界,他是不会有这样的思想的。阿 Q 是个充满精神胜利的善于自欺欺人的麻木又糊涂的小百姓。以
5、前且不说,就是在决定自己生死的画供时,尚且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懵懵懂懂地立志要画得圆,直到走向刑场,他也没能像窦娥一样觉醒,只是自欺欺人的高叫着“再过二十年又是一个” ,连对这个害他至死的社会的最起码的痛恨都没有。阿 Q 太可悲、太可怜了。可悲又可怜的阿 Q 怎么会突然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对看客产生了入木三分的认识呢?阿 Q 不也曾是一个看客吗?不要说阿 Q,即使是能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有一定认识的比较清醒的知识分子,又有几人能认识到看客内心的丑陋与阴暗呢?这段描写显然不符合阿Q 思想的真实,是作者鲁迅写到这里再也忍无可忍,于是将笔锋一转,借阿 Q 的联想对看客极尽揭露与鞭挞,是作者用自己的思想代替了
6、阿 Q 的思想,这显然是文学创作的大忌,在艺术上是失败的。二、即便阿 Q 有这样深刻的思想,即便这种联想的内容对于阿 Q 来说是合理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一个走向刑场就要被枪决的人,也决不会再在内心对看客表现出那样的痛彻骨髓的憎恨。他可能会痛恨冤枉自己的所谓革命党;可能依然记恨假洋鬼子不准自己革命以至于落到今天的结局;可能怕让王胡小 D 辈知道了笑话;也可能自欺欺人地想,未庄谁敢犯杀头的罪,我阿 Q就敢了,于是就心满意足地走向死地;当然更可能什么都不想,而只是死前的恐惧。总之,无论如何,在临死前的最后时刻,他是不会单单联想到看客怎么样的。作者这样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失真的。也许这一切作者都知道,但写到这里,作者对看客的憎恶已经难以用理性来控制,也别讲阿 Q 有没有这么深刻的思想,也别讲在此刻有没有可能去作如此联想,反正即使犯忌,即使做出艺术的牺牲,也要把自己锋利的匕首投枪掷向看客了。也许在这里作者已没法解决思想和艺术的冲突,只好舍艺术而求思想了。尽管阿 Q 正传存在这样的艺术缺憾,但我们还是能够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的。再说,毕竟瑕不掩瑜,即便如此, 阿 Q 正传仍不失为我国现代文学上最优秀的小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