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推进湖北农业现代化的几个问题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赵 斌2011 年第 6 期 领导专稿“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实现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攻坚时期。我们要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找准促进农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当前,我省农业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不少挑战。从机遇来看,支农政策环境持续向好,国家实施“三化同步”战略,强调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三农”扶持政策的广度、强度不断增加,对“米袋子”、“菜篮子”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前所未有,2011 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 9884.
2、5 亿元,增长15.2%,对农民直接补贴增加 14.7%;“两型”社会建设,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社会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多,农业的战略地位日显突出;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鱼生产基地,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粮食生产、农民收入实现“七年连增”,棉花产量是长江流域第一大省,油菜、水产品产量连续 10 多年全国第一,生猪出栏全国第六;农产品加工发展一年一大步,加工产业走向集群化,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25:1;农产品出口领跑中部六省,多年来淡水小龙虾、禽蛋、食用菌、蜂蜜出口稳居全国第一。这些有利条件,为加快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挑战来
3、看,农业资源刚性约束较强,我省是人多地少省份,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千湖之省”的水资源时空、地域分配不均;抗灾减灾能力较弱,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农业灾害成为常态,多发、频发、重发,常年因灾损失面积在 3000万亩次,占复种指数面积的 3 成左右;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时代,农资价格上涨,服务费用增加,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市场主体不多、不强,经营体制单一、机制不活,农业要素市场化、资本化水平较低,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加强。我们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加快推进湖北农业现代化建设。当前,要着手
4、研究解决七个方面的问题。一、粮食生产问题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更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湖北作为国家的中部粮仓,必须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这几年,受国家惠农强农政策的拉动,我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连续七年增产,七年累计增产近 80 亿斤。在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重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易。同时,还应该看到,我省粮食增产还大有潜力可挖。从粮食产量看,我省粮食总产近几年一直徘徊在 460 亿斤左右,没有恢复到 1997 年历史最高水平的 527 亿斤。而周边的湖南、江西、河南等粮食大省,已经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还创下历史新高。从人均粮
5、食占有量看,2010 年全省只有 806 斤,略微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这与粮食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调整结构、主攻单产、提高品质、促进增产。首先,要确保粮食面积的落实,充分调动市、县两级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加大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加大粮食结构调整的力度,在粮食内部做足文章,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双季稻地区“单改双”,在丘陵岗地发展马铃薯、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 6200 万亩左右。其次,要加大粮食高产创建力度,提高覆盖面,推广集成技术,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出率,确保粮食单产增加 2 公斤以上。第三,要加大防灾
6、减灾技术推广力度,做好防灾减灾预案,减少灾害损失。切实加强粮食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推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千方百计降低病虫害危害程度。二、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2010 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832 元,比上年增长 15.8%,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但是与全国相比,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 10 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的位次由第 11 位下降到第 14 位。从农民收入构成来看,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 56%左右,在全国居第 13 位,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仅占 5%左右,在全国居倒数第 5 位。从近几年
7、农民增收绝对数分析,农民工资性收入已成增收的主要来源,占比达到 45%。2011 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民收入增幅为 8%左右,增加额达到 460 元以上。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从拓展农民增收途径来看,重点是要突破性发展养殖业,以“生猪150”等模式为主,大力发展家庭式规模化标准养殖,提高养殖业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比重;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密切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关系,实现加工附加值增收;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新机制,赋予土地经营权以价值,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规模经营增收,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土地等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
8、民就业技能,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社会化服务问题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我们不仅面临农业生产缺劳、少劳的问题,还面临农村人口老龄化、妇幼化、弱质化问题,“谁来种田”问题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这既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代价”,也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动力所在。目前,发达国家 1 个农业劳动力平均有 15 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提供相关服务,从耕种、收割到储运、销售各个环节,从信息发布、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到期货市场,均有完善的服务,农民种田只要在家打个电话就有相关人员上门服务。只要建立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9、,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可怕。因此,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培植更多的农业服务主体,建立和完善独具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要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是特殊商品,多不得、也少不得,信息服务要超前。最近不少地区再现农民“卖菜难”问题,说明了信息服务的重要性。要大力推进“金农工程”,完善“12316”“三农”综合服务平台,真正为农民建立涵盖全省、全国、全球农产品信息的平台,畅通信息渠道,让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主体能够方便地获得全方位的农业信息,自主选择发展方式,更好地应对大市场的变化。二要稳定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管理在县、服务在乡”的“派驻制”服务模式,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保障农技
10、推广“最后一公里”没有坎,保障动植物生产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三要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体系。提高农机化程度,提升农机作业水平,用机械化解决缺劳问题。四要健全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体系。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培养一批农村管理人才、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领办人,依靠职业化的农民来发展现代农业。四、合作社发展问题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建设现代农业带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问题。近几年,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截至去年底,经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2081 家,比上年增长 75%,拥有社员人数达到 13 万人以上,成为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
11、产品大流通大营销、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成为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让农民分享更多加工流通利润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发展不够仍然是我省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规模较小,合作社平均仅拥有社员 16 人左右,带动能力较弱,其中还有不少是有利则合,无利则散;二是发展还不规范,许多合作社缺少应有的组织形式和运行章程,能人带动的多,民主议事的少;三是组织形式单一,单纯从事营销的多,开展从种到管、到收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少。下一步,加快发展仍然是我省专业合作社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一批省级示范合作社,通过典型引路,带动合作社规范发展;鼓励合作社联合重组,扶持壮大一
12、批集产前服务、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政策引导,为合作社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金融、人才等环境;开展农超、农企对接,鼓励合作社参与各类产品展销会、交易会,促进货畅其流;鼓励创新,发展一批农村金融互助合作社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五、农业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问题这是关系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农业生态和农村环境问题不解决,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不实现,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呈加重趋势,农药、化肥、农膜残留流失的污染在逐步加重,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污水排放污染在急剧上升。与此同时,农村
13、大部分地区缺少垃圾处理设施,造成的污染比城市更大,“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农村生活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了全覆盖,种青养鱼、畜禽发酵床养殖技术、猪沼鱼、猪沼果、生态能源建设等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走出了一条好路子。下一步,一是要着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调整农村能源结构,促进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二是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发展循环农业,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推广节约增效技术,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
14、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减少施肥用药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四是要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促进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六、土地有序流转问题这是事关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效益稳步提高,解决“谁来种田、怎么种田”难题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近几年,全省顺利推进土地二轮延包“回头看”,确权确地到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探索转租、股份合作等流转机制试点与创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步伐加快,土地流转每年增加 1.6%以上。目前,全省耕地流转面积达到 418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 9.3%,涉及农户 84.2 万户,
15、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流转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流转不规范,有的违规搞反租倒包,全省大约有一半的流转土地没有签订合同,仅限于亲朋之间的口头约定;二是未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搞流转,侵害农民利益,有的乡、村政策宣传不够,做群众工作不细致,强行将土地向企业、市场主体集并,有的地方农民出现失地、失业、失根,信访问题比较突出。下一步,要广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作法,研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支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示范、引导、协商、利益调节等办法,引导农民将土地承包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市场化运作,向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16、种养大户集中,把资产变资本,把农民变股民,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七、农民工转移问题我省是劳动力输出大省,2010 年全省外出打工农民已经突破 1100 万人,占全省乡村从业人员的 55%。农民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转移就业、农民的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关系到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大局。当前,受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的影响,农民工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并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农民外出务工最关心五件事:找到工作、拿到工资、工伤大病有保险、有地方住、子女能上学。下一步,我们要围绕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加大职业技
17、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进一步搭建延伸转移就业平台,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推动更多的农民实现农外就业;大力开发农村新型职业,拓展农民就近就业渠道;积极稳妥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探索建立引导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构建乡镇和谐交通管理执法环境心得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原则,与每一个行人、驾驶员和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对人的生命尊重、对守法公民的尊重以及对交通
18、执法人滥用职权的惩戒,为整个社会构建了一个完善的交通安全防范体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保障,然而,自 2004 年 5 月 1 日实施以来,在实际贯彻过程中,不少基层的民警却反映由于新法处罚幅度的提升,受处罚违法行为人意见较大,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农村道路,执法难度更大,执法民警与违法行为人冲突现象时有发生,执法“难” 问题日益突出。我队在经历了几次的群众对抗执法冲突后,围绕构建一个和谐的交通管理执法环境,组织专门人员深入辖区开展调研,在认真摸清辖区交通安全状况,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建立基础台帐,全面分析原因;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执法环
19、境氛围;实行人性化管理,尽量化解被处罚群众的敌对情绪;调动群众参与交通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开展“群防群治” ;延伸各种交通安全管理业务到基层,进一步便民利民;加强警民沟通,强化廉政监督,开辟出一条有效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办法。一、充分摸清辖区交通安全状况,建立台帐,掌握第一手材料要建立和谐的交通管理执法环境,首先要摸清辖区的交通情况及其特点,充分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所要掌握的辖区交通情况包括:辖区人口数,辖区总面积,道路总长度(包括等级道路及非等级道路) 、名称和等级,行政村及自然村数量,各种车辆型号、数量,专业驾驶员人数,分布规律(即每个村有多少部车辆及驾驶员) ,这些车辆主要从事何种营运
20、,其运输时间、路线呈何规律,该辖区的客流、物流有何特点等等,充分掌握这些第一手资料后进行整理,制订详尽的台帐,掌握了这些材料将为创造和谐的执法环境奠定坚定的基础。二、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方式,为构建和谐的执法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的高低、是否理解并支持决定着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而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虽然大部分是取决于自身文化素质,但是也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宣传工作紧密相连的。近年来,我队非常重视乡镇交通安全宣传,废除以往形式单一老一套做法,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以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吸引广大农村群众接受教育。在近年的工作实践中,我队总结出以下行之有效的宣传途径:(一)自
21、身执法宣传。交警的执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载体。一个有着严整的警容风纪、规范化的执法程序的执勤民警队伍本身就是很好的“交通安全宣传牌” ,在执法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喝斥违法行为人等等行为,这样就会令群众对公安交通部门产生排斥感,自然就“敬而远之” 了。我队特别注重执法解释工作,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时先进行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指出违法行为人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及其所存在安全隐患,对自身及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哪些危害,违反了交通法规具体条款等等,让违法群众心服口服,自觉自愿接受处罚,交通管理工作自然顺利展开。(二)新闻媒体宣传。新闻媒体具备了群众接受率高的特点。
22、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民警经常抱怨工作又累,群众又不支持,从事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吃力不讨好 ”等等,这与新闻媒体利用率少,缺乏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是分不开。我队充分利用抚松电视台遍布各乡镇、农村,收视率高的特点,在抚松电视台警务报道专题节目中开辟专栏,将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交通案例及经验教训、民警在开展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苦与累镜头分类系列播出。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拉进民警与群众的距离;让人民群众了解交通安全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人民群众了解参与交通活动时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如何避免不安全的因素造成的危害;久而久之,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与交通文明意识也得到提高。(三)开
23、展交通安全共建活动。我队结合创平安大道中交通安全共建活动,经常组织民警深入设在事故高发路段或重点道路边上的村庄、企业、学校等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交通安全图片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播放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碟片、上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制作交通安全宣传栏等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坚持把交通安全知识送进村、厂、校。通过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充分提高了这些地区交通参与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四)举办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厅。交通违法行为人之所以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通常是因为他们不懂其行为违反了相关交通法律法规或者虽然知道交通违法了但心存侥幸心理,不懂其行为会造成相应的危
24、害。我队在各中队设立一个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厅,悬挂交通安全知识、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挂图,播放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光碟。在查获每起交通违法行为,准备对其进行处罚前首先要求违法人接受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教育让违法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危害性,自觉接受处罚,且促进其在今后参与交通活动时会更注意交通安全了,这比起“重处罚轻教育” 的效果要好很多。(五)开展丰富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寓交通安全教育于娱乐中,大、中队经常组织娱乐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在交通安全共建村、厂、校,提前数天发给参与人一些交通安全知识资料让他们学习,数天后,在这些共建单位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就资
25、料里的内容问答,答对的参与者奖励一些小奖品,这种活动容易提高群众了解交通安全知识的兴趣与主动性。又比如赠送安全头盔。对一些不戴安全头盔的违法人在查获之后,赠与安全头盔,原本以为会受到严厉处罚的违法行为人不仅没受到处罚,还意外获赠,那还有什么“理由” 不戴头盔呢?丰富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经常开展,让辖区群众受到经常性的交通安全教育,久而久之,安全意识也会有所提升。此外,在一些人流聚集地开展交通安全图片展、播放交通安全教育碟片、散发交通安全传单等等活动也能收到很好宣传教育效果。三、实行人性化管理,尽量化解被处罚人的抵触情绪在不少群众眼里,交通民警就等同于“罚款的警察” ,为了消除这种误解,除了大
26、力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极力提高辖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外,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强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人性化管理措施。作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少交通违法行为、遏制交通事故。安全是“目的” , “手段”未必要罚款。为改变以往在群众眼里公安交警“以罚为主” 的交通管理方式,大、中队经常性的开展交通安全劝导活动,对驾驶两轮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车辆违法停放、闯禁行路线等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在被查获后不再进行罚款,而是让交通违法人参与交通执勤劝勉其他人遵守交通法规、协助维持交通秩序来代替处罚,这既扩大了交通管理人员队伍,也改变了以往在群众眼中以罚为主的公安交警形象,既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又能够
27、适应农村经济落后的民情,也能增强对交通违法人的交通安全教育,以教育代罚款,达到减少交通违法行为、改善交通秩序的目的。四、调动群众主动参与交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开展“群防群治”(一)成立各类型车辆“协会” 自治。我队分片划区在农村基层鼓励各种类型的车辆驾驶人员成立协会等组织开展自治管理。目前,抚松全市按乡镇划分成立了客运车队、货运车队、农用车队等13 个,在协会的内部再根据区域(我们管辖的区域各乡镇各行政村)的划分成立了相应的分支机构(即“分会” ) ,层层而下,形成了一个类似“金字塔 ”型的管理机构,这些协会的 “管理者”直接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负责签订安全责任状、定期组织交通安全教育等等
28、,协会的管理章程里也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如:严禁非法载客上路,严禁未无证驾驶无牌车辆等等,他们拥有了充分“自治权”,并相互监管。不仅节省了警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让这些驾驶人员有了“自治” 的感觉,调动其参与交通管理的工作积极性。(二)组织交通安全义务巡逻队。各中队与辖区团组织联合召集优秀青年组成道路交通义务巡逻队,负责各辖区的交通安全工作,开展对占道晒粮、路边堆放砂石建筑材料、乱摆摊设点、非法载客等行为进行劝导,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创造良好的交通执法环境。(三)组织联勤执法队、各部门齐抓共管。交通管理工作并非仅仅交警部门的“独角戏 ”,交通管理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29、尤其在乡镇基层,警力少、管理线路长,单靠交警一部门只会出现心有余力不足的现象,政府与各职能部门的支持起着关键性作用。争取当地政府、党委的支持,联合各职能部门组建一个联勤执法队,齐抓共管交通安全工作,开展社会化交通管理,不仅可以相应解决乡镇基层中队警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相互弥补职能的欠缺,效果尤佳。五、延伸各种业务到基层,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农村基层之所以存在大量的无牌无证车辆,很大原因上是因为地处边远,进城培训驾驶证、车辆挂牌不方便,所以虽然很多乡镇基层中队大力强强整治,但是仍然治标不治本,很多车辆还是在被处罚后不及时参加培训驾驶证、车辆挂牌,而交通管理工作也很容易陷入一种僵局整治力度大却收获小,
30、辖区的交通违法率仍居高不下。抚松交警我队自 2003 年开展“贯彻十六大,全面奔小康,公安交警怎么办”大讨论以来,开展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延伸车管、驾管业务到基层,组建流动车管站、驾驶证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乡镇为边远地区群众挂牌、年检、培训驾驶证让正规购买的车辆方便挂牌,让愿意参加驾驶证培训的驾驶人员方便培训,这样一来便可以使辖区的无牌证车辆大大减少,不仅赢得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便民利民措施的肯定,促进和谐交通管理环境的建设,同时也可以降低辖区的交通违法率。六、加强警民沟通,强化廉政监督近年来,我们大、中队积极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管理对象等在人民群众中带有号召力的人士为廉政监督员
31、,经常性召开通报会议,向监督员传达新的法律、法规和通报部署开展的专项整治活动,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并充当警民沟通的共同桥梁。群众有什么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这些代表向我们反映,而我们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开展的一些专项活动的精神也通过这些代表公布。在执法工作展开时,遇到一些群众“不理解” 的责问时,这些代表便会发挥作用,对这些群众解释我们的工作目的等等,消除误会,使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与群众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建立廉政监督机制、开展民主评议行风等有利于强化警民关系的活动,不仅可以加强警民的沟通,更关键的是也给自己树立一面“镜子” ,通过廉政监督,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工作开展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即使改正或补救,以利于和谐执法环境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