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831106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第 37 期(总第 39 期)2008 年 12 月 30 日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影响及对策建议市委统筹委课题组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慢,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国内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按可比价格计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9.9%,比上年同期回落 2.3 个百分点,出口增长难度加大,房地产市场持续走低,国内金融风险增加。我市经济增长也呈现趋缓走势,19 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21.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12.2%;财政总收入- 2 -886.7 亿元,同比增长 20.6%,

2、增速比上年同期均有一定回落;再加上受地震影响,土地价格下降,房地产业面临困境,旅游产业形势严峻,财政增收能力下降,市级财政偿债压力增加,灾后重建资金筹措难度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都将面临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的重大挑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利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一、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不利影响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和蔓延,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逐渐显现,将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和挑战,并直接对我市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带来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统筹推进“三个集

3、中 ”的难度加大1、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速度减慢。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向经济危机转化,从虚拟往实体渗透,导致出口增速减缓,工业产品需求减少。2007 年,我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共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734 亿元,签约工业企业数 1253 户。金融危机以来,工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工业企业尤其是鞋业、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小企业,由于国际国内市场低迷、订单减少,效益明显下滑、经营困难,减弱了企业技改、扩能的能力以及向工业- 3 -集中发展区积聚的动力。同时,受地震影响,我市一些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基础设施受到损坏,减弱了工业集中发展区的积聚能力,影响了企业向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进程。2、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

4、集中受到影响。截止 2007 年底,我市农用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 235.6 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1.5%,农业产业 化经营龙头企业 964 家,已经成为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金融危机以来,部分龙头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土地规模经营的投入能力减弱,困难加大;同时,随着农民工返乡人数日益增多,农民放弃承包地的机会成本提高,更加依恋作为基本生活保障的土地,对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造成不利影响。3、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受到影响。目前,我市农村新型社区已建成 831.95 万平方米,共入住 21.4 万农村居民。受经济形势影响,打工机会丧失的农民工回乡务农,一方面减少了农民的务工收入,另

5、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民集中居住的机会成本。根据走访调查的结果判断:一是因为居住地远离承包地造成生产不便;二是因为集中居住后不能饲养家禽家畜导致收入降低;三是农民的务工收入减少,仅靠土地流转收益难以支付集中居住区的用水、用电等生活必需品的支出。换言之,受经济形势影响的农民工返乡、务工收入减少、农民纯收入下降,直接延缓了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的进程。- 4 -(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步伐受到影响1、耕地保护基金筹集可能出现困难。我市原定每年按比例提取土地出让收入为我市耕地保护基金主要来源。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和开发投资状况决定了政府土地出让的价格和数量,即土地出让总收益,进而决定了我市耕地保护基金的筹集

6、情况。今年以来,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走低,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开始下降,到 6 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明显,8 月份下降到 50.47 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减少,土地市场面临困境,出让的土地数量和价格大幅降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不断减少,将导致按比例筹集的耕地保护基金比预计大幅度减少。目前,我市共有 660 万亩耕地,而全市目前通过区(市)县垫资筹集发放的耕地保护基金仅 500 万元,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基金筹集发放的缺口很大。成都市 2008 年 3-9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日期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2008.03 86.922008.04 103.802008.05 1

7、08.142008.06 130.412008.07 71.122008.08 50.472008.09 61.46- 5 -成都市 2008 年 3-9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变化趋势2、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培育难度增大。目前,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正处于确权阶段,农村产权流转刚开始起步,还存在流转市场不规范、发育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尽快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农业市场主体。但当前经济形势加大了农村产权流转的风险,增大了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的成本,同时又减少了相应的收益。从政策角度看,目前国家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流转仍然没有放开,管理较严

8、,宅基地和房屋抵押面临法律风险,地方性金融机构的贷款压力较大,限制了交易流转,加大了我市农村产权流转市场的培育难度。3、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受到限制。我市农村同全国农村一样,普遍存在缺乏金融产品、信誉不高、还款率低、缺少金融机构参与等问题。农村地区人口分散、资金流分散,银行金融机构运营成本高于城市,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金融机构向农村扩张的意86.92103.80 108.14130.4171.1250.47 61.460204060801001201402008.03 2008.04 2008.05 2008.06 2008.07 2008.08 2008.09房 地 产 开 发 投 资 ( 亿 元

9、 )- 6 -愿将减弱;同时由于流动性短缺,投资主体创办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的意愿也将减弱,农村金融发展创新受到更多限制,将影响我市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步伐。(三)城乡公共事业发展进度减缓我国改革以渐进性、增量改革为特征,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依赖政府不断增加的财政收入。因此,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将直接导致公共事业发展减缓。1、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减少。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下降,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进度明显减慢。据统计,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已从 1 月份的 37.33 亿元下降到 9 月份

10、的 21.88 亿元,政府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随之减少,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受到限制。同时,受地震影响,我市特别是重灾市县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受损严重,灾后重建的责任重、困难多。健全完善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农村社会化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都需要公共财政的大量投入,经测算,仅灾后重建的公共服务类项目就需要投入约 111 亿元,大量的刚性支出与财政短收的矛盾日益凸显,推进城乡公共事业发展难度加大。- 7 -2008 年成都市前三季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情况日期(2008 年)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1 月 37.33 2 月 31.44 3 月 29.7

11、3 4 月 31.43 5 月 28.37 6 月 37.29 7 月 24.50 8 月 17.81 9 月 21.88 2008 年成都市前三季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情况示意图2、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增大。目前,我市农民养老保险是市级统筹,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是市政府兜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省级统筹。为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接轨,我市对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补贴。当前的经济形势造成的政府财政收入缩水,必然会影响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贴资金,造成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增大。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

12、亿 元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8 -(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1、农民对工资性收入的依赖性逐渐增强。近年来,我市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促进了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持续增长;通过统筹推进“ 三个集中” ,加速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2003 年的 3655 元增长到 2007 年的 5435 元,增长了 48.7%。成都市 2003-200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指标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3655 4072 4485 4

13、905 5435工资性收入(元) 1387 1582 1815 2080 2446家庭经营性收入(元) 1893 2069 2145 2209 2283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元) 375 421 525 616 706成都市 2003-200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对比图农3655 40724485 49055435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元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9 -民收入增加的同时,收入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从 2003 年的 38%增加到 2007 年的 45%。成都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对比图2003

14、年 2007 年通过对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已经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到了较大比例,农民对工资性收入的依赖性日趋增强。2、务工农民返乡造成农民收入大幅度减少。受当前经济形势影响,我市大批务工农民返乡,返乡农民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市外务工农民,外地企业倒闭或停产、或减产,企业裁员,许多农民工返乡;二是市内务工农民,市内二、三产业不景气,行业人员饱和,部分在市内务工的农民被解聘;三是在农业产业化企业务工的农民,金融危机造成农业产业化企业经营困难,引发务工农民离职返乡。截止 2008 年 10 月 31 日,全市返乡农民12059 人(省外返乡 7579 人,省内返乡 4

15、480 人),返乡人数肯定工 资 性 收 入38%财 产 性 转 移 性收 入 10%家 庭 经 营 性 收入 52%工 资 性 收 入 家 庭 经 营 性 收 入 财 产 性 转 移 性 收 入工 资 性 收 入45%家 庭 经 营 性 收入 42%财 产 性 转 移 性收 入 13%工 资 性 收 入 家 庭 经 营 性 收 入 财 产 性 转 移 性 收 入- 10 -还会不断增加。务工农民返乡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只能从事工种相对单一、技术含量较低的简单劳动,这使得农民处于容易被替代的弱势地位;再加上没有稳定的劳动合同,缺乏基本的劳动保障,一旦

16、市场不景气,往往成为企业裁员的第一选择。务工农民大量返乡,其工资性收入随之消失,同时,还将压低劳动力市场农民工的工资,进而导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减少。2007 年成都市农村劳动者文化程度构成情况小 学 程 度 23%文 盲 或 半 文 盲 2%大 专 程 度 2%中 专 程 度 4%高 中 程 度 12%初 中 程 度 57%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有拉大趋势。受到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都出现了放缓的趋势。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865 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 5.7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3971 元,

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 3.8 个百分点。虽然农村居民人均- 11 -收入的实际增速已超过城镇居民,但可以预计由于农民务工收入减少,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绝对额会进一步扩大。二、坚定不移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是克服当前经济形势不利影响的根本途径克服当前经济形势不利影响,必须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特别是加快农村地区发展,整合利用城乡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刺激城乡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一)必须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从农村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来看,农村经济在我市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克服当前经济形势的不利

18、影响,必须加强统筹城乡发展,特别是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1、农村地区(五城区外的其它区市县,下同)生产总值占我市经济比例持续上升。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 2005 年的 2370.76亿元增长到 2007 年的 3324.17 亿元,年均增幅 18.44%。其中农村地区生产总值由 2005 年的 1246.23 亿元增长到 2007 年的1792.15 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由 2005 年的 52.57%增长到 2007 年的 53.91。从农村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比例来看,我市农村地区经济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12 -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村地区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的

19、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成都市农村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指 标 单位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全市 GDP 总量 亿元 2370.76 2750.48 3324.17五城区 GDP 总量 亿元 1124.53 1285.93 1532.02农村地区 GDP 总量 亿元 1246.23 1464.55 1792.15农村地区所占比例 % 52.57 53.25 53.912、农村地区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据统计,我市地方财政收入由 2005 年的 196.29 亿元增长到 2007 年的 716.78 亿元,年均增幅 99.65%。其中农村地区地方财政收

20、入由 2005 年的158.04 亿元增长到 2007 年的 637.57 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由 2005 年的 80.52增长到 2007 年的 88.95%。从农村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总量和比例来看,农村地区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增长迅速,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呈快速增长势头,农村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已成为我市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成都市农村地区财政收入增长情况指 标 单位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13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96.29 278.39 716.78五城区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38.25 52.10 79.21

21、农村地区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58.04 226.29 637.57农村地区所占比例 % 80.52 81.28 88.953、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逐年增长。我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持续增加,从 2005 年的 3074.25 元增长到 2007 年的 3997.83 元。2005 年至 2007 年我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速度分别为14.16、10.22,从我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总量和平均增幅来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消费已经成为我市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

22、有力支持。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情况指 标 单位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平均增幅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元 3074.25 3343.87 3997.83 14.16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 元 9642.45 10302.4 11702.77 10.22(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克服当前经济形势不利影响,必须进一步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挖掘市场潜力,让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城乡居民。- 14 -1、农村潜在的消费能力,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据统计,2007 年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是 89210 亿元,城市消费零售额是 60411 亿元,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品是 28

23、799 亿元,说明我国消费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县及县以下的消费零售额太低,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就我市而言,2005 年至 2007 年,我市农村百户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持续增加,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电脑、移动电话等拥有量分别从 2005 年的 74.4 台、31.8 台、107.5 台、4.2 台、98.5 部增长到 2007 年的 83.8 台、50.8 台、116.5 台、7.0 台、139.7 部,增长幅度明显超过城市百户居民耐用消费品的增长幅度。随着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农村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将是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24、的可靠基础和持久动力。成都市城乡百户居民耐用消费品增长情况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百户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单位 城市 农村 城市 增幅(%) 农村 增幅(%) 城市 增幅(%) 农村 增幅(%)洗衣机 台 98.3 74.4 99.0 0.71 79.5 6.85 100.7 1.72 83.8 5.41电冰箱 台 96.5 31.8 98.0 1.55 36.1 13.52 99.0 1.02 50.8 40.72彩电 台 145.8 107.5 151.3 3.77 113.0 5.12 148.0 -2.18 116.5 3.10电脑 台 50.5 4.2 58.5 15

25、.84 4.4 4.76 61.5 5.13 7.0 59.09移动电话 部 165.3 98.5 185.0 11.92 115.2 16.95 186.4 0.76 139.7 21.272、灾后重建提供了较大的机遇。 “512”地震对我市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根据拟实施的灾后重建项目统计,我市灾后重建中住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三大类投资约 1225 亿元。按- 15 -照经济学的“破窗理 论” ,我市今后 5 年内潜在的固定 资产投资总量巨大,将极大地拉动经济发展。同时,将灾后重建的政策争取与“试验 区” 建设先行先 试结合起来, 发挥和放大中央扶持政策的效应,加强和对口支援省市的合作

26、互动,我市就有可能变“经济灾区 ”为“政策特区”。农村经济发 展的巨大潜力,将有利于我市克服经济形势造成的不利影响。(三)农村地区投资效率高于城区,投资农村地区有利于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的三个圈层,一圈层 2005 年人均 GDP 为三万以上,为都市区;二圈层 2005年人均 GDP 为 1.8 万到 2.2 万之间,为工业化高速发展区,三圈层 2005 年人均 GDP 为 1.7 万以下,农业人口还高于 60%,为农业地区。统筹城乡离不开投资,对三个不同圈层的投资,其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的效果不同。1、三圈层的投资总量效益最高,二圈层次之。三圈层投资效果总

27、量分析 1圈层 1998-2002 年 2003-2007 年 1998-2007 年GDP 2438.093 5522.570 7960.663一圈层 固定资产投资 1602.590 3370.620 4973.2101 一圈层的 GDP、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高新区,全市大于三个圈层之和,分析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16 -GDP/固定资产投资 1.521 1.638 1.601GDP 1823.097 3531.160 5354.257固定资产投资 544.689 2161.590 2706.279二圈层GDP/固定资产投资 3.347 1.634 1.978GDP 1610.613 21

28、81.294 3791.907固定资产投资 352.425 1121.043 1473.468三圈层GDP/固定资产投资 4.570 1.946 2.573GDP 6760.877 12402.260 19163.137固定资产投资 2551.228 7694.000 10245.228全市GDP/固定资产投资 2.650 1.612 1.870从上表来看,根据投资效果(GDP 与固定资产投资之比)来排序,在 1998-2002 期间,三圈层高于二圈层、二圈层高于一圈层;在 2003-2007 期间,三圈层高于一、二圈层,一、二圈层大致相同;在 1998-2007 期间,三圈层高于二圈层,二圈

29、层高于一圈层,二、三圈层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从上表还看出,在 1998-2002 期间,三圈层的投资效果接近一圈层的 3 倍,二圈层的投资效果超过一圈层的 2 倍;在 2003-2007 期间,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是前五年近 3 倍的条件下,二圈层的投资接近 4 倍,三圈层的投资超过 3 倍,三圈层的投资效果仍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三圈层的投资增量效率最高,二圈层次之、一圈层最低。- 17 -三圈层投资效果增量分析 2一圈层 二圈层 三圈层 全市2006GDP(亿元) 1285.93 785.59 458.2 2750.482007 当年价格计算的 GDP(亿元) 1531.97 961.6 5

30、52.95 3324.42006 价格计算的 2007 年 GDP(亿元) 1461.4 917.295 527.4765 3171.2302006 价格计算的 2007GDP 增量 175.47 131.71 69.2765 420.752006 固定资产投资增量 178.8 111.89 57.5 379.72增量投资效果(2007GDP 增量/2006 固定资产投资增量) 0.9814 1.1771 1.20481 1.1081从当年平均每一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量能为明年增加多少GDP,更能 反映投资 的效果。从圈层来看,三圈层的投资增量效率最高,二圈层次之、一圈层最低。在 2006 年,

31、三圈层的投资效率比一圈层高 20%,二圈层的投资效率比一圈层高 18%以上。从总量和增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我市农村地区的投资,不但有利于城乡统筹、共同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改善投资效果,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四)国家出台的政策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2 一圈层的 GDP、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高新区,全市大于三个圈层之和,- 18 -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同时,国家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测算,到 2010

32、 年底,共投资万亿元。国家出台的政策为我市推动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1、对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有利因素。国家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放松信贷管制,出台了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相关政策,以及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 1200 亿元的鼓励政策,这对我市统筹推进“三个集中” ,进 一步推进 新型工业化提供了 坚强保障和有利条件。在经济形势普遍趋紧的情况下,我市用试验区、灾后重建政策优势大力吸引优势资源汇聚,发展壮大我市现有工业集中区经济实力,有利于推动我市形成经济增长极。2、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因素。

33、决定中关于“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的规定,说明我市近几年的实践完全符合中央精神,更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政策支撑。同时, 决定指出:“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 19 -征地补偿机制。 ”为我市探索以集体建 设用地使用权入股方式推进流转,保证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收益,提供了政策支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对现行农村政策的探索创新,涉及农村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在大量农民返乡的情况下,可能会更彻底地暴露存在的问题,进而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得到更坚

34、实的群众基础,促进改革的推动者政府对农村土地片面的追逐回归理性,端正改革目标。3、对我市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决定将“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作为今后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写入了基本目标任务,提出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农村公共事业的基本内容,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这都为我市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国家出台的十项措施,其中包括“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快 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 “加快医 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加强 生态环境建 设”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表明国家

35、将进一步加大在农村公共事业领域的投入力度,而成都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灾后重建需要,都为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投向我市创造了条件。- 20 -(五)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经验为解决当前经济不利影响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市通过深入实施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 ”科学发展 总体战略,着力从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 问题 入手,探索成都科学发展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7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3324.17 亿元;财政总收入 996.6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716.78 亿元;

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357.2 亿元;市域内区域协调发展,县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应对当前不利的经济形势奠定了坚实基础,2、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的局面初步形成。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按照统筹城乡、 “四位一体” 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在解决“三 农” 问题上 进行了可贵探索,在 实践城乡一体化工作上形成了一系列有效地做法,农民向城镇转移加快,城镇化率提高到 63%。大力推进城乡统筹规划,在理念、原则、编制、执行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成都实际、有自己特色的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办法;按照城乡统筹的规划着手实施并努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取得了较好成效;教育、卫生

37、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城乡一体化和覆盖城乡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体系、- 21 -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取得历史性进展,为全国创造了经验;按照城乡统筹的思想,立足成都实际,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初步形成;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我市在解决“三农” 问题 上 进行的可 贵探索,为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3、干部队伍得到锻炼,组织保障有力。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不断深入,城乡统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市广大党员干部队伍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的思想,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化解各种困难的经验,为克服困难、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工作基础和组织基础。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通过抗震救灾斗争,

38、经受了严峻考验,凝炼和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的 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我们克服困难、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三、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对策及建议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市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既带来了困难和冲击,又增强了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加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对于应对危机、解决困难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既要客观冷静,准确把握大势,正视困难和问题,更要坚定信念,树立- 22 -信心,抢抓机遇,积极从容应对。(一)全面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一方面

39、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活农村各类要素,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农业,解决农业投入问题,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城乡要素的充分流动,实现农村土地、房屋价值的最大化,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促进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有效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1、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可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党的十七大提出“ 创造条件 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是落实农民对土地、房屋的财产权,让农民真正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基础,真正构建起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才能真正建立城乡一体的生产要素市场,让

40、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由流动,真正实现富裕群众的目的,从而激活农村消费市场,落实好扩大内需的方针。2、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投资下乡。由于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农村土地、房屋、资金等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缺失,严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通过- 23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放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为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创造条件。3、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可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拉动农业相关产业发展。推进农村产

41、权制度改革,可以激活农村各种要素,让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这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进入农业农村,形成市场机制能够在农业农村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使之在市场的推动下成长壮大,既可以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农业,解决农业投入不足问题,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也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拉动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因此,要抓住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难得机遇期,加快确权颁证工作进度,做实做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农村产权流转工作,加强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村产权流转的有效形式。(二)加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拉动内需,减轻当前经济形势带来压力的重

42、要对策,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效方法。1、建立城乡一体的现代交通体系。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地区经济腾飞的首要条件,从其它地区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城际- 24 -快速轨道网可以有效地把区域之间分散的城市连成一个整体,强化城市群之间的联系与分工,增强区域城市之间的配套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节约发展成本,有利于产业群向中心城市集结,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当前,就我市而言,要在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现代交通体系、全面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基础上,加快灾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灾后重建,应积极争取国家“4 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 资金,在有效拉动内需的同时,为我市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

4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进步,但相对于城市来说还很薄弱。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投资力度,把着力点放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上,避免城市重复建设、过度建设,提高投资效率,主要是重点加强农田、水利、供电、供气等基本建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特别是利用好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在直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三)加快发展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立城乡一体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是改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城乡居民消费意识和消费信心的重要手段,是拉动内需、刺激- 25 -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44、当前,应克服经济形势对财政收入增长带来的压力,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保、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事业,依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来消除城乡居民消费的“后 顾之忧” , 建立起城 乡居民消费的信心。(四)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增强消费能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刺激消费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居民收入增加,消费也就有了基础。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就必须加强就业服务,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1、加强劳务开发,帮助进城农民实现就业。要因势利导,多措并举,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一是加强与市外用工企业的联系,积极做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工作;二是利用灾后重建对口支持的契机,组织返乡农

45、民工向对口支援省(市)输送劳动力;三是依托产业结构调整、灾后重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尽可能多招用成都籍返乡民工就业;四是落实统筹城乡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开展并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素质,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2、加强创业扶持,帮助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创新与创业活动作为科学技术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鼓励创业和创新,发挥创业和企业家精神也成- 26 -为近年来各国竞相采取的国家战略。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于我市而言,更应利用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加强创业扶持,在帮助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的同时,为我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应积极

46、实施全民创业计划,重点围绕失地农民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研究切实有效的方法创新扶持小企业创业模式,提高创业成功率,完善创业促就业服务体系。(五)全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是发展农村经济,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要充分利用国家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在宏观调控政策上可能作出的“两个适度 调整” ,即从紧的货币政策适度放松,稳健的财政政策适度积极,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积极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金融服务“三农 ”的力度,为现代农业 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1、扩大有效抵押物范围。农户贷款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有效抵押担保物。在我国农

47、村,一方面,土地使用权抵押严格受限,耕地、集体建设用地等集体土地使用权禁止抵押,可以用来做担保物的不动产资源很少;另一方面,农民尚未收割的农作物、家畜家禽等动产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难以作为抵押担保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 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 27 -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体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当前,应积极研究探索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的途径,盘活农村各类要素,促进农村资源变资本。2、探索建立现代农业保险体系。现代农业保险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市发展农业主要保险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农民虽然有保险需求,但投保能力仍然较低;另一方面,农业的风险特点

48、造成险种费率和经营成本较城市业务高,保险公司对农险费率的测算定价与农民的承受能力差距较大。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加快研究制定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办法,调动金融机构发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性保险,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范围;三是结合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加快研究耕地保护金用于耕地流转担保和农业保险补贴的办法,扩大发展农业保险的覆盖面。3、创新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地震的影响,银行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和运营压力加大,限制了金融机构向农村扩张,减慢了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步伐。应通过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推进农信社改革,加快组建地方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规范和发展多种形

49、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创建村镇银行、各类小额贷款公司,探索发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民间- 28 -金融,建立健全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课题组成员:秦代红 屈松 彭时平 周成 周裕山 郑一 吴昊)送: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分管副主席,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市政府市长助理;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秘书长,市委、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人大农委,市政协农业地方委,市纪委第四纪工委;市委办公厅综合四处、信息处,市政府办公厅二秘、信息处;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分管领导、经发局;各区(市)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统筹委(局、办)。中共成都市委 统 筹城 乡 工作委 员 会 综 合 处 2009年 1 月 4 日印(共印 100 份)- 29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构建乡镇和谐交通管理执法环境心得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原则,与每一个行人、驾驶员和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给中国老百姓带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