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让语文之花自由绽放.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8304483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语文之花自由绽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语文之花自由绽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语文之花自由绽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让语文之花自由绽放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新课改,无异于一缕春风,带来了语文教学的新气象。语文应该是一首荡气回肠的诗,引人激昂向上;语文应该是一曲哀婉动人的歌,催人感伤泪下;语文应该是一朵芳香四溢的花,让人神清气爽,回味悠长。 然而放眼语文课堂,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近代教育的种种弊端早就消磨掉了教师们的诗意,各级各类的考试,让教师们疲于应对,语文的诗不再激昂,语文的歌不再动人,语文的花朵也早就消散了芳香。缺乏新意的语文教学无异于没有绿意的沙漠,干涩枯燥。 那么如何才能浇灌生命的绿色呢? 申小龙在语文阐释中说:“一部现代语言学史是汉语的人文精神汉语的科学主义矛盾、困扰的历史。”

2、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中国现代语言史争论的主题,这一争论至今仍在延续。但无论怎样争论也无法抹杀汉语的人文性和科学性的双重特性,也难以准确界定二者究竟孰轻孰重。语言,是人文的语言,人文,是语言负载下的人文,二者水乳交融。人文性与科学性一旦刻意隔离,就无异于对人的灵与肉进行强行肢解。人文是鲜活的生命,科学意义上的语言是美化生命,表现生命的皮肤和骨骼。 那么,语文学习就应该是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挖掘美的过程。而人文语文与科学语文之争的焦点就在于是取“美”还是取“考试”的问题,语文不应该是一切为了考试的雕虫小技,即使考试“考”的也应该就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动人心魄的美,语文学习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畅饮华夏文

3、明源远流长的滋养。 当语文教学已无法激发学生审美的冲动,感受不到美的愉悦时,也许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推断:1.审美判断媒介的缺失。2.审美环境的导引偏差导致审美判断的偏差。3.审美的概念不健全,等等。审美判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思维判断能力,并随着环境的熏陶和媒介的导引而逐步走向成熟,并最终形成独立审美的思维意识。由此可知,环境和媒介对于审美对象的作用是巨大的,语文教学的现状应该是与媒介和环境的误导有直接关系。教师、教材、教育环境等时刻都在向学生传递着共同的信息:考试、考试、还是考试。 先来看看课堂,当学生在齐声诵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感悟着滕王阁的气魄与美丽时,教师往往会不失时机地插

4、一句:这是千古名句,历来是考试的重点。哗,一盆凉水从头浇下,语文的美也随着水流渗到了脚下的尘土。再看看学术界,被我们奉为瑰宝的语文教学理论也在随着考试的轮转,审视着或深或浅的车辙,然后告诉我们:学什么,不学什么,怎么学;考什么,不考什么,怎么考。观点不可谓不新,研究不可谓不透彻。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完全摆脱“功利语文”的束缚,宣扬语文醇美醉人的韵律和魅力。最后看看学生,当我们摇头晃脑地赏析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凄美意境,引导学生感受人性的理与情的时候,学生们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老师,考试会考这个吗?” 我们已经习惯于戴着镣铐跳舞,也已经习惯了拿着解剖刀分解着静止的语文

5、、僵死的语文,语文教学需要解放,需要有人能弹奏出那流动着的美的韵律。 师生互动是语文青春的韵律。“教”是指挥,“学”是各种乐器合奏出的美妙乐曲;“教”是灯塔,“学”是茫茫大海上摇动的桨舵;“教”是引爆焰火的引线,“学”是一飞冲天的绚烂烟火。仁爱智慧的“教”激活了“学”的创新思维,张扬了个性,抒写出了生命的美丽。这样“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才能化为和谐的音符,流淌出沁人心扉的美妙华章。 审美是语文教学独特的韵律。语文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但要靠我们去发现,用我们淳厚的文化涵养去发现。“祥林嫂”背后传统文化的沉淀和人性悲情,阿Q身上体现出的哲学思辨;文天祥铁骨铮铮下的无奈,林黛玉傲骨嶙嶙下的自卑。 美

6、,需要创造,要冲出习题的包围、展开思维的翅膀去创造,要挣脱束缚的锁链,释放个性的潜能去创造。以无拘无束的遐想开拓,用纵横驰骋的思辨探究,把热情的青春挥洒沙俄统治下的别里科夫在新中国的土地上也“阴魂不散”,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身上折射的是另类文化的矛盾冲突,徐志摩眼中的康桥撩起几多向往与沉思,余秋雨的散文正流淌出深邃的哲理。 多美的韵律,多美的语文啊。然而,昔日“枝繁叶茂稻花香,蛙唱莺歌人欢笑”的胜景却正如天边的白云越远越淡了,语文也只能无奈地消受“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滋味,祈求上天“喜雨”的恩赐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其实并不缺少“活水”,是我们自己堵住了活水的源头,而这个源头

7、,就是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要发现阶段和确立学生的各种能力、天才、禀赋和个人爱好,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为掌握知识面创造一个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可现在语文的学习空间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远离时代和社会。学校、家庭等这些补充和强化课堂而习得的“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也越来越疏离语文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举很多个理由为“功利语文”辩护,却没有一个借口可以推脱让语文的这棵花朵不断凋零的罪过。“功利语文”就一定要与“生活”势不两立吗? 其实,时代是撩拨激情的琴弦,她可以拨动学生遐想的思维,她可以拨动语文动人旋律。在我们抱怨“北京的胡同”离我们很远时,其实设置一个问题就可以牵引我们从空间上把北

8、京和我们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谈论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太过老套时,引导学生探讨“传统价值观念的演变”就会架起一座由古到今的桥梁;当我们难于理解王维身居高位却向往退隐时,现代社会逐鹿官场的热切可以让我们在比较中参透王维隐居的难言之隐及“官”本位文化的源远流长。 社会是升华情思的小河。语文离不开社会,就像鱼儿离不开水。语文学习只有延伸到社会中去,才能充分展示它的博大与深邃,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语文课堂需要社会大背景的洗礼与充实,语文探究活动更需要在实践中获得灵感和启示。高层次的思想内涵、思辨能力和文化口味更是源于对生活的用心观察与思考。语文学习不应是编故事的矫情,也不能是缺乏底气的口号。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是真正的对人类、对社会、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悟,是对语文中的美的发现、感悟和创造。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感受闹市的一街风景,体验大自然的日升日落,欣赏初春萌发的第一枚嫩芽,关注每一阵秋风的拂面和游走。让语文之花从此自由绽放生命的绿意。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