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3= 9+7= 9+4= 9+6= 9+9= 9+2= 9+5= 9+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
2、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
3、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
4、、2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领会左和右,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那咱们一起唱一曲吧!(放歌曲,师生共同唱,并做拍手动作) 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的手?(手) 1、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师: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这双灵巧的手,(学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2)找找身体
5、上的左右 师:坐手、右手是对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体上还有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桌说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小结:在我们身体上有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请这些好朋友帮忙,来辨别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音乐、游戏情境,以谈话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6、1、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来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2、各种方位感知左、右。 师:刚才通过游戏老师发现你们能很快辨别出左右,现在我们再来试试 师说学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学生找,点到名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一排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从右数第3个孩子是谁? 从左往右数第5个孩子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边动手操作边用语言表达,说
7、与做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成功中感到喜悦。】 三、整理应用,内化提高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很快就能辨别左右。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一只可爱的小蚂蚁,看看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困难? 课件展示课本13页第六题练习题。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听取信息) 2、师:小蚂蚁的问题解决了,可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 老师举起左手,老师举的是哪只手? 同桌互相说说。 请学生面对面,都举起右手?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课本13页练习:生活中的左右 师: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况,走楼梯时靠哪边行走!靠谁的右边? 我们很快就要成为少先队员了,行队礼时应该举哪个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8、课后作业,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既强化了新知,有提高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课虽终而趣尤浓。】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可以说说你自己。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教
9、学设计 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
10、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 2、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在这个同学的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3、左
11、、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鼓掌的?(手。)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师:请举起你的右手。 师:左手、右手是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同学互相看看,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找找看。 要求学生摸着说,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摸一摸。 师:认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来活动活动,好吗? 先请同学看屏幕上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再让学生学着做。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你的左、右都有哪些同学呢? 4、相向左、右。 师:
12、现在请同学举起右手。(教师面对学生也举右手)老师举的是哪一只手呢?(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争执)有说左手的,有说右手的,到底是哪只手呢?没关系,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老师举起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师:请同学看屏幕(楼梯图),这是什么?学校要求同学上、下楼梯要靠哪一边?(右边)。这里有两个小朋友,一个要上楼梯,一个要下楼梯,上楼梯要靠右行,应是靠哪边?你能帮他找找吗?(出示箭头)这个小朋友要下楼梯,他靠右行了吗?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靠右行呢?又应靠哪边呢?两个同学要同时上、下楼梯,你们看他们都靠右行了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避免相撞。)平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做个讲文明
13、的好孩子。 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 师:老师带来一些水果,想利用今天所学知识来摆一摆(苹果、梨、香蕉、草莓、葡萄)。 按要求摆在桌上。先放苹果,在苹果右边摆上葡萄,在苹果左边摆上香蕉,在香蕉左边摆上梨子,在葡萄右边摆上草莓。 师:一共摆上几种水果?从左往右数,香蕉排在第几个?从右往左呢? 师小结:同一种水果,从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要说清楚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 师:葡萄摆在苹果的上面,香蕉摆在苹果的下面,草莓摆在梨子的右边。 师:小朋友看看桌面上有哪些学具?(让1名学生说)。你能利用今天所学上、下、前、后、左、右来整理吗?怎么摆就怎么说。 展示摆
14、的结果。(请3位同学介绍。) 师:文具摆放有一定位置,有助于学习,平时,小朋友整理过房间吗?你能帮助图上这位小朋友整理吗?整理之前我们来认识这些生活用具,它是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上、下、前、后、左、右把它摆在合适的位置,同桌商量,看哪一小组摆放最妙。(交流。) 小结:老师认为各个小组都有特色,你们回家后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整理呢?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左、右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坐在汽车上,汽车是向左拐,还是向右拐呢,你要懂得判断,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个例子说说吗?学会了上、下、前、后、左、右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以下为
15、精品推荐,可删改!】 【推荐一:一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 一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
16、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 2、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
17、们又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在这个同学的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鼓掌的?(手。)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
18、,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师:请举起你的右手。 师:左手、右手是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同学互相看看,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找找看。 要求学生摸着说,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摸一摸。 师:认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来活动活动,好吗? 先请同学看屏幕上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再让学生学着做。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你的左、右都有哪些同学呢? 4、相向左、右。 师:现在请同学举起右手。(教师面对学生也举右手)老师举的是哪一只手呢?(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争执)有说左手的,有说右手的,到底是哪只手呢?没关系,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老
19、师举起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师:请同学看屏幕(楼梯图),这是什么?学校要求同学上、下楼梯要靠哪一边?(右边)。这里有两个小朋友,一个要上楼梯,一个要下楼梯,上楼梯要靠右行,应是靠哪边?你能帮他找找吗?(出示箭头)这个小朋友要下楼梯,他靠右行了吗?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靠右行呢?又应靠哪边呢?两个同学要同时上、下楼梯,你们看他们都靠右行了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避免相撞。)平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 师:老师带来一些水果,想利用今天所学知识来摆一摆(苹果、梨、香蕉、草莓、葡萄)。
20、按要求摆在桌上。先放苹果,在苹果右边摆上葡萄,在苹果左边摆上香蕉,在香蕉左边摆上梨子,在葡萄右边摆上草莓。 师:一共摆上几种水果?从左往右数,香蕉排在第几个?从右往左呢? 师小结:同一种水果,从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要说清楚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 师:葡萄摆在苹果的上面,香蕉摆在苹果的下面,草莓摆在梨子的右边。 师:小朋友看看桌面上有哪些学具?(让1名学生说)。你能利用今天所学上、下、前、后、左、右来整理吗?怎么摆就怎么说。 展示摆的结果。(请3位同学介绍。) 师:文具摆放有一定位置,有助于学习,平时,小朋友整理过房间吗?你能帮助图上这位小朋友整理吗?整理之前我们来认识这些生活用具,它是
21、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上、下、前、后、左、右把它摆在合适的位置,同桌商量,看哪一小组摆放最妙。(交流。) 小结:老师认为各个小组都有特色,你们回家后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整理呢?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左、右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坐在汽车上,汽车是向左拐,还是向右拐呢,你要懂得判断,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个例子说说吗?学会了上、下、前、后、左、右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一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2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
22、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3、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
24、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
25、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
26、想问的?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
27、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
28、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回答。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
29、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X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
30、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31、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P6P7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
32、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3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
33、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34、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
35、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
36、: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 一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 【推荐二: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2、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 二、
37、知识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 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 3、小结: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4、试一试:26、31、67、49、89、90。 5、二次小组学习: 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填一填) 6、汇报交流。 7、小结: 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 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8、比大小。(第6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第7页第2题) 2、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 (1)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 (2)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说说有什么特点。 (4)
38、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 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75页两道题的课件。 2.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
39、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 5+3+2= 8-2-3= 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5+3-2 10-5+3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
40、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2”,把算式写完整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学生: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或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 4+3-2”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和“”两部分。 教师: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学生:第二步是7减2,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2,所以是7减2。 2.学习例2。 (l)在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