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排演沪剧白兔记 陶一铭 The Process of Huju Opera The White Rabbit Legend沪剧白兔记全体演员 下载原图缘起我是一名戏曲爱好者, 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今年刚满 40岁, 目前在普陀区长征社区文化中心工作。可能是受家人的影响吧, 从懂事起我就喜欢上了沪剧, 尤其钟爱沪剧的传统戏, 对老腔老调情有独钟。17 岁时, 经人引荐, 我认识了沪剧表演艺术家王雅琴老师, 自那以后, 我就与沪剧界的老艺人有了频繁的接触, 甚至成为忘年交。我对沪剧的历史和传统剧目有了比较多的了解, 积累了一些素材, 先后自费出版了两本讲述沪剧历史的书籍滩簧乱嚼和申曲拾遗。随着岁月
2、的流逝, 许多沪剧界的老艺人相继离世, 许多剧目也因他们的去世而失传、消亡, 作为一名沪剧爱好者, 我着实感到痛惜。一位健在的老艺人或许就是一座丰富的资料库, 我深切感到记录一些资料实在是一件非常紧迫刻不容缓的事。如今的戏曲界到处都在挖掘传统戏, 作为爱好者, 我也想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于是, 我就联络了一些老艺人, 一起探讨挖掘传统戏, 并做示范性演出。我联络了一些沪剧老艺人, 把我个人的想法告诉他们, 立刻得到了他们热情的响应。老艺人们觉得, 虽然自己年纪大了, 嗓音也差了, 许多地方已经力不从心了, 但是他们想用自己的一些余热, 为沪剧做点事。通过努力, 去年, 老艺人们在浦江镇影剧院演出
3、了一场清装大戏药茶计, 千余人的剧场座无虚席, 深受观众好评。许多观众在演出结束后, 纷纷跑到后台来询问, 何时再演出。看到观众热情高涨, 老艺人们更是劲头十足。今年, 他们在身体状况尚可的前提下, 再次给观众献上一出老戏白兔记。创作白兔记, 又名刘知远白兔记或李三娘, 是我国著名的元代“四大南戏”之一, 家喻户晓, 早在 1924年就被沪剧艺人搬上舞台, 常演不衰。1946年 10月, 根据王梦良改编的新李三娘由文滨剧团演出于中央大戏院, 当时演员阵容非常强大, 小筱月珍饰演李三娘、王盘声饰演刘知远、凌爱珍饰演岳秀英、陈松林饰演岳邦振、筱月珍饰演岳太太、金耕泉饰演窦公、钱逸梦饰演李洪义、周湘
4、君饰演李王氏、孙滨雄饰演咬脐郎, 上演后深受观众欢迎。1947年, 王盘声对其中的“敲更”一段进行艺术加工, 增加了唱词内容, 并与琴师周根生一起对唱腔进行了丰富创新。这段“刘知远敲更”也成了王盘声艺术道路上里程碑式的经典, 传唱至今整整 70年。但几十年来, 这出完整的大戏还从来没有复演过, 令观众十分遗憾。陶一铭 (左图左) 和老艺人们在排练中目前, 曾经参与或看过当年演出的老艺人已是凤毛麟角, 有些仅看过“刘知远敲更”这一片段, 而且他们大多都是 90岁左右的老人了。为了弘扬传统艺术、本土文化, 把沪剧的这份遗产挖掘出来, 许多老艺人一起回忆、整理, 希望把这台大戏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舞台上
5、, 为传承沪剧尽一份力。通过近一年的酝酿, 10月 23日, 这些沪剧老艺人不顾年迈, 聚集在长征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舞台上, 联合献演全本白兔记。根据老艺人回忆, 早年演出此戏一般都从刘知远和李三娘夫妻分别开始演起, 当年王盘声主演的新李三娘也是如此。这次演出, 考虑到剧情的完整性, 让观众对男主人公刘知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特地从刘知远落难开始演, 增加了“庙遇”“许婚”“分家”等内容, 让观众能够知道“偷鸡贼”的出典, 也能凸显沪剧特有的风格。整台演出, 保留了沪剧早期幕表戏时期演员即兴发挥的表演形式, 并对其中“赏雪”“敲更”“井台唱曲”等经典唱段予以整理保留, 充分体现了沪剧白兔记的特
6、色。为了确保“刘知远敲更”这段王派代表作的原汁原味, 特地邀请王派嫡传刘银发老师担任主演。整台戏的唱腔全部以沪剧传统的基本曲调为主, 凭演员自己发挥, 没有定腔定谱, 乐队伴奏也是按照演员的演唱即兴衬托, 丝丝入扣。担任乐队主胡的章藕生是已故著名琴师周根生的入室弟子, 对沪剧的传统伴奏颇有造诣, 发挥出了周根生“瘪派”的伴奏风格。白兔记演出剧照 下载原图幕后舞台上演员总共 14位, 其中朱一飞年龄最大, 已经 91岁, 80 岁以上的有 7位, 70岁以上的 1位, 60 岁以上的 3位, 还有两位是 50和 40岁的。让人惊讶的是, 这些演员的年龄总和竟达 1045岁, 除我之外, 平均 8
7、0岁高龄, 这在沪剧演出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由于年龄等因素, 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大型演出了, 可能这场白兔记会成为他们难忘的封箱之作。这次演出能够请到这些老艺人是非常不容易的, 因为他们都住得非常远, 朱一飞老师住在南汇、汪蝉丽老师住在高桥、顾文元和周慧懿老师住在嘉定、沈宝荣老师住在崇明。特别是苏州吴县沪剧团的赵燕芳和无锡沪剧团的丁越娥两位老师, 为了这次演出, 她们特地从外地赶来, 这股热情可想而知。其实组织这一台演出前, 许多朋友都为我担忧, 因为他们认为我胆子太大, 请如此高龄的老人来演出, 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万一出点意外怎么办?有的朋友让我别搞了, 也有的建议我与老人们签订自愿演出协
8、议, 可以起到一点保障作用。朋友们的想法让我心里感到非常纠结, 晚上也睡不好, 一直在想怎么办?权衡再三, 我一家一户地上门, 与老人及他们的子女进行情况说明, 每一位高龄老人必须有家属陪同方能参加演出, 否则只能放弃。我的想法与提议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减少了我的后顾之忧。演出结束后, 朋友们都说着实为我捏了一把汗。为了这次演出, 老艺人们是相当认真, 有些幕后故事实在令人感动。饰演李三娘的汪蝉丽老师已有 84岁高龄, 演出前一个月, 因胆囊炎复发送进医院治疗, 体重一下子下降十斤, 但为了支持我, 刚出院就来参加排戏。汪老师说沪剧演古装戏从没包过大头, 这次演出也算史无前例。开场前汪老
9、师感到头晕不适, 吞服了两粒保心丸。我得知后, 非常担忧。一来, 担心老人的身体;二来, 担心演出, 万一汪老师不演了, 这台戏就泡汤了。好在化妆师及时采取措施, 拆了重包, 还减少了头饰, 看到汪老师舒服了许多, 我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饰演窦公的朱一飞老师是本次演出中年龄最长的一位, 已有 91岁。他家住南汇黄路, 离演出的剧场非常远, 为了准时报到, 他一清早就请他的戏迷学生开车送他过来。舞台上的朱老师用足了浑身劲道, 唱念做表都十分卖力出彩。他嗓音洪亮、吐字清晰, 念白运用了沪剧的中州韵, 表演上还借鉴了京剧动作, 颇有麒派神韵, 极具魅力, 一招一式令观众信服。85岁的赵燕芳老师是石筱
10、英老师的高足, 在戏中饰演嫂嫂, 可算是全场的亮点, 她把嫂嫂这个人物刻画得非常到位, 令观众叫绝。只要她一出场, 整个舞台就被她拿捏住了。赵燕芳老师思维反应也非常敏捷, 排戏时, 我对嫂嫂逼走刘知远的一场戏有点异议, 感觉嫂嫂羞辱刘知远语句比较简单。演出当天上午, 我把想法与赵老师进行沟通, 赵老师当即说她会增加几句。演出时, 当刘知远唱道:“我刘知远如今虽然身落难, 以后也会有超生”时, 赵老师立刻用排比句的形式, 唱出了种种不可能的比喻。如“偷鸡贼若然有超生, 咸鱼会得跳龙门;偷鸡贼若然有超生, 鸭蛋铺到北京城;偷鸡贼若然有超生, 阵头雨要变水线粉;偷鸡贼若然有超生, 咸菜甏里叶放青”等
11、等, 一口气连唱数十句, 引来全场掌声。有了如此绝情的比喻, 才能让刘知远愤然离家出走。站在舞台上的我, 心里暗暗为赵老师叫好。说实话, 这次演出还是比较粗糙的, 因为基本没有排练, 也考虑到演员们的年龄身体情况, 又住得比较分散, 有的还在外地, 要连续多天聚集在一起排练又没有条件。为了安全起见, 我就安排了 10月 21日这一天, 召集大家碰个面进行排戏。虽然称之为排戏, 实际上就是角色安排和讲述每一场戏的大致内容。负责排戏的是从苏州赶来的赵燕芳老师, 赵老师经验老道、思路清晰, 把每个人物都讲解得清清楚楚, 不愧是吴县沪剧团的老团长。大家按照自己在戏中所扮演的角色, 按幕表单上的顺序简单
12、地走一遍就算排戏完成了。按道理, 搞一台演出是需要一个团体许多部门共同完成的, 而这次白兔记的演出忙前忙后却只有我一个人, 从演员、乐队、服装、化妆、道具, 以及演职人员的午饭订购, 而且还要演前半场的刘知远, 劳心的程度可想而知。还好有许多贴心的朋友, 为了我的演出, 特地赶来帮忙, 有的还是请假出来的, 让我轻松了许多。这场演出是一次公益性的为民服务活动, 首先是长征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此次演出无偿提供了剧场, 还将所有票子都免费发送给社区的居民。整台演出, 除了服装道具等部分必要的开销是由文化中心出资外, 所有的演职人员都是无私奉献、不计回报, 甘愿为社区百姓、沪剧戏迷服务。老艺人们希望能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志愿者, 利用自己的余热, 为观众带来快乐。这次演出, 不仅是对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 更是对沪剧前辈艺人的一种缅怀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