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二,三,一、“断发易服” 1.服饰变化 (1)西式服饰传入 民间效仿: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政府变革:清政府不得不改革官定服饰制度;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 (2)中国服饰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易混易错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一,二,三,2.“断发”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逐渐革除。 3.不缠足运动 (1)起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2)主要活动:康有为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其后与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了“不缠足会”,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基本的入学条
2、件。 自主思考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解读诗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提示: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不缠足运动已经开展,社会风俗改革之风悄然兴起。,一,二,三,二、报刊与电影 1.报刊 (1)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报纸开始成为抢手货,民众开始有了“新闻”的观念。 (2)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社会各阶层民众所欢迎的是各类通俗性报刊。 (3)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自主思考清
3、末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这首词强调了近代报刊的哪些功能? 提示:强调报纸的社会功能,即社会评论、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功能。,一,二,三,2.电影 (1)放映与观赏 19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 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一地就有30多所电影院,每天去影院的人达10万之多。 (2)影片摄制 1905年,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定军山。 1913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一,二,三,三、移风易俗 1.背景 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体现贵贱尊卑的日常礼仪。 2.表现 (1)日常礼仪:民
4、国之初,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 (2)婚姻风俗: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 (3)丧葬习俗:19世纪中期,西方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注目。 教材图解观察教材第57页“文明婚礼”图片,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提示:(1)婚姻风俗的变革:民主、平等、文明、自由、简约。 (2)服饰的变化,西式服饰与长袍马褂并行。 (3)发型的变化。 (4)日常礼仪的变化。,一,二,三,3.意义 反映着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4.局限 在广大内地农村几乎看不到新生活气息。 自主思考1930的一项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里,男子中
5、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了什么? 提示:1930年已经是民国时期,京郊一个村子里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充分说明了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探究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史料证明 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 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 (注:“爱皮西地”即ABCD)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
6、究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探究点,提示:(1)表现:大众传媒出现(近代报馆建立),崇尚西方生活方式(西洋化),民众娱乐方式的多元趋势(世俗化),女装时尚化等。 (2)原因:上海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西方科技的引入,新的城市社会阶层的出现,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政治上,国内资产阶级改革及革命运动的推动等。,探究点,历史解释 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因素 (1)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使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涌进我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2)政府政策的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不断推行各种改革,这
7、些改革使中国社会进一步主动发生变化。 (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 (4)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近代先进中国人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探究点,典例剖析 【例题】 (2017课标全国)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探究点,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喜字纱灯”和“蓝袍黑褂”等体现出中国传统的习俗,“钢琴曲”和“白纱”等反映出西方习俗,由此可见,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B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并没有完全实现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仍存在门当户对观念,不可能被颠覆,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仅仅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婚姻习俗的变化,D项说法是对题意的错误理解。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