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打包8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打包8套.zip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打包8套.zip
20160601369.doc
20160601370.doc
20160601371.doc
20160601372.doc
20160601373.doc
  • 全部
    • 20160601369.doc--点击预览
    • 20160601370.doc--点击预览
    • 20160601371.doc--点击预览
    • 20160601372.doc--点击预览
    • 20160601373.doc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 1 -阶段评估检测(一)(90 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其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B.变形虫的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C.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D.生命系统的各层次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解析】选 D。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其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等生命活动;单细胞生物依靠其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种类的细胞,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但又有各自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2.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罕见细菌,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下列有关该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由该菌可知,细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也可以是生产者D.该菌是光能自养细菌,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解析】选 C。由题意可知,该细菌属于生产者;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细菌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有线粒体、叶绿体等其他细胞器。3.如果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用 a 表示,则初生细胞 a1与衰老细胞 a2的大小为( )A.a1a2 B.a1=a2C.a1a2 D.无法判断【解析】选 C。初生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多;衰老细胞代谢减弱,自由水减少,故 a1a2。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B.某些无机盐是组成 ATP、RNA 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C.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解析】选 B。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代谢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 2 -或直接排出体外;纤维素属于糖类,只含有 C、H、O 三种元素,不含无机盐;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变化,改变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从而影响细胞吸水或失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大,代谢越强,反之越弱。5.(2016·长沙模拟)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从 2 天到 21 天不等,目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主要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接触感染者的尸体。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B.所有动植物的 致病因子一定是病毒C.埃博拉病毒可在实验室中用液体培养基培养D.病毒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层次【解析】选 A。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A 正确;所有动植物的致病因子不一定是病毒,有可能是细菌等,B 错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用普通液体培养基培养,C 错误;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D 错误。6.以下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d、e 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E 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动物细胞内与 A 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糖原B.物质 d 的化学本质是固醇C.e 和 c 的区别是空间结构不同D.在人体细胞中物质 e 共有 4 种【解析】选 C。由图可知,a 是单糖,A 为淀粉,在动物细胞内与 A 作用最相近的是糖原。d 为性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固醇。b 为氨基酸,c 为核糖核苷酸,e 为脱氧核苷酸,c 与 e 的区别是五碳糖和含氮碱基不同。7.下列生物或细胞中,含磷脂最少的是( )A.蛙的红细胞 B.酵母菌C.噬菌体 D.小鼠成熟的红细胞- 3 -【解析】选 C。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含有磷脂;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也无生物膜,不含磷脂。8.(2016·濮阳模拟)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C.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解析】选 D。组成细胞的元素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A 正确;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正确;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也含有少量胆固醇,C 正确;淀粉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因此淀粉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水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D错误。9.(2016·邯郸模拟)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B.构成细胞的多糖,均为细胞的储能物质C.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可产生砖红色沉淀D.等质量的糖类氧化分解比脂肪释放能量多【解析】选 C。性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而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A 错误;植物中的纤维素属于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不是储能物质,B 错误;麦芽糖是还原糖,所以用斐林试剂检测时可产生砖红色沉淀,C 正确;由于脂肪中碳氢比例高于糖类,因此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消耗的 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D 错误。10.下列关于细胞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不同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种类基本相同,但每种成分的含量不同B.白细胞能吞噬某些细菌,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C.不具有流动性的细胞膜一定不具有选择透过性D.不同细胞对同一种物质的吸收量不同,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解析】选 B。不同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种类大体相同,即都含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但每种成分的含量却不同;白细胞吞噬细菌,依赖的是胞吞作用,其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 透过性。功能特性是由结构特点决定的,如果细胞膜失去了流动性,也就失去了选择透过性;不同细胞对同一种物质的吸收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4 -11.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器③⑥都能产生水B.细胞器②⑥的化学成分中不含磷脂C.植物细胞都含有③⑤⑥D.①④都是单层膜结构【解析】选 C。由图分析可知,①为高尔基体,②为中心体,③为线粒体,④为内质网,⑤为叶绿体,⑥为核糖体。线粒体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在核糖体上进行,A 选项正确;中心体和核糖体均为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故其化学成分中不含磷脂,B 选项正确;并不是植物的所有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如植物根尖细胞中就不含叶绿体,C 选项错误;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均为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D 选项正确。12.(2016·济南模拟)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 )A.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B.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C.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D.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解析】选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某种肽酶使末端的肽键水解,这样会得到一个氨基酸和一条肽链,这时多肽链又出现新的末端肽键,继续水解,直到多肽全部水解为氨基酸。13.(2016·揭阳模拟)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含 18O 的氨基酸在 b 过程中产生了 O,则 18O 标记的是氨基酸中的羧基𝐻218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组织液中的碘浓度,这表明 a 是主动运输过程C.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称为胞吐D.将 3H 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则出现 3H 的部位依次是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囊泡和细胞- 5 -膜【解析】选 D。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蛋白质,反应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提供一个—OH,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提供一个—H,—OH 和—H 合成 H2O 分子,故 A 正确。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组织液中的碘浓度,说明碘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则为主动运输,故 B 正确。甲状腺球蛋白在细胞膜内被一层膜包围,形成囊泡,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并向细胞外张开,使内含物排出细胞,这种现象为胞吐,故 C 正确。将 3H 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在细胞中逐渐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这整个合成和运输过程经历的结构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 基体、囊泡、细胞膜,故 D 错误。14.(2016·泰安模拟)将从大肠杆菌细胞中提取到的核酸彻底进行水解,直至形成不能再水解的小分子,则能得到的小分子的种类共有( )A.9 种 B.8 种 C.6 种 D.4 种【解析】选 B。大肠杆菌细胞中同时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因此彻底水解后得到核糖和脱氧核糖、磷酸、五种含氮碱基(A、T、U、G、C)共 8 种小分子。15.下图表示“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基本实验步骤,对该实验基本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表示制片,首先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B.②表示水解,需要用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处理烘干后的装片C.③表示用缓水流冲洗,以免影响染色D.④表示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标本先后进行染色【解析】选 D。染色时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标本进行染色,不是对标本先后染 色。16.(2016·西安模拟)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6 -A.图中 1 和 5 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B.图中 2 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C.若该细胞核内的 4 被破坏,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中心【解析】选 D。图中 1 表示内质网,5 表示核膜,1 和 5 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A 项正确;图中 2 为核孔,通过核孔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 项正确;4 表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若该细胞核内的 4 被破坏,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C 项正确;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D 项错误。17.如图所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 C 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分子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胰岛素分子具有 50 个肽键,合成它的过程中共脱去 50 分子水B.胰岛素分子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C.沸水浴时肽键断 裂导致胰岛素生物活性的丧失D.理论上可通过测定 C 肽的含量间接反映胰岛 B 细胞的分泌功能【解析】选 D。从图中可以看出,保留的肽链中含有 51(30+21)个氨基酸,所以肽键的数目=51-2=49(个),A 错误。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也可能含有更多的氨基和羧基(存在于R 基),B 错误。沸水浴时破坏的是胰岛素的空间结构而不是肽键,C 错误。因为合成一个胰岛素分子就要切去一段 C 肽,所以可以通过测定 C 肽的含量间接反映胰岛 B 细胞的分泌功能,D 正确。18.(2014·全国卷Ⅱ)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胞间连丝” “糖蛋白” “吸能反应” “动物的细胞” 。- 7 -(2)关键知识:植物细胞之间的联系、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作用、ATP 水解的意义、动植物细胞中所含糖类的区别。【解析】选 D。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组成成分与作用、ATP 水解的意义、动植物细胞中所含糖类的差别等知识。A 项中,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特有的通讯连接,是由植物相邻细胞的细胞膜连通形成的通道,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正确。B 项中,如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可见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正确。C 项中,细胞耗能时总是与 ATP 水解的反应相联系,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正确。D 项中,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哺乳动物的细胞能合成乳糖而不能合成蔗糖,错误。19.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A.神经细胞的树突 B.线粒体的嵴C.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 D.叶绿体的基粒【解析】选 A。题干关键信息为“增大膜面积” “酶的附着”和“提高代谢效率” ,其中 A 项中的树突增大了细胞膜面积,是有利于神经细胞接受刺激,而并非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 ;线粒体内膜折叠,增大了膜面积并为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提供附着场所,B 不符合题意;内质网具有广阔的膜面积,为大量的酶提供附着场所,可以完成多种生化反应,C 不符合题意;叶绿体增加膜面积的方式是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其上分布着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D 项不符合题意。20.(2016·常德模拟)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制备利用的是蒸馏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水涨破的原理B.分离细胞器可以采用差速离心法C.观察线粒体需要利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解析】选 C。将哺乳动物成熟 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使红细胞吸水涨破,然后通过过滤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A 正确;不同细胞器的重量不同,可以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B 正确;观察线粒体需要利用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C 错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氨基酸的转移途径进而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D 正确。21.(2016·石家庄模拟)如图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8 -A.结构②中的磷元素主要分布在 DNA 中B.结构①③⑥中都含有 RNAC.结构②④⑤都具有双层膜D.结构②⑤的基质中都能产生 ATP【解析】选 B。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为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中的磷元素主要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中;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中均含有 RNA;内质网为单层膜结构;线粒体基质可产生 ATP,但叶绿体基质消耗 ATP。22.蛙的神经元内、外 Na+浓度分别是 15 mmol/L 和 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 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 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解析】选 A。静息电位时,Na +浓度膜外高于膜内,受刺激时,Na +顺浓度梯度由膜外运输到膜内,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故 B、D 两项错误;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过程中,Na +由膜内运输到膜外,属于逆浓度梯度运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故 C 项错误,A 项正确。23.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 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作零界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 9 -【解析】选 A。根据图示,烧杯中的液体为蔗糖溶液,长颈漏斗中的液体为蒸馏水。故在单位时间内,由漏斗中进入烧杯中的水分子比由烧杯中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要多,故开始时液面快速下降,当进出水分子相等时,液面不再下降。24.(2016·长沙模拟)市场上流行的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它利用逆渗透原理,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理论上在较高浓度侧的所有细菌及不纯杂物、可溶性固体物和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不能渗入高精密的逆渗透膜,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逆渗透过程与渗透作用的差异是前者需要消耗能量B.逆渗透膜也具有细胞膜的识别功能C.逆渗透膜上有载体蛋白,可以选择性控制有害物质D.逆渗透膜去除有害物质的能力胜过生物膜,可放心饮用【解析】选 A。逆渗透过程需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形成水压需要能量,故逆渗透作用消耗能量,A 正确。逆渗透不具有细胞膜的识别功能,B 错误;逆渗透膜上没有载体蛋白,C 错误;逆渗透膜去除有害物质能力仅仅是“理论上”胜过生物膜,但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带来有害物质,故饮用时也要注意安全性,D 错误。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共 52 分)25.(8 分)下图为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0 -(1)酵母菌细胞结构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____________;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含有 RNA 的结构有______(填序号)。(3)图中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但能释放 CO2的结构是______(填序号)。【解析】(1)酵母菌为真菌,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无叶绿体;酵母菌为真核生物,与作为原核生物的蓝藻细胞相比,其主要区别是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RNA 包括 mRNA、tRNA、rRNA 三种类型,含有 RNA 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3)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分解的底物是丙酮酸。答案:(1)没有叶绿体 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 (2)②④⑥⑧ (3)⑥26.(10 分)(2016·铜陵模拟)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图示部分细胞结构和多种蛋白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B 蛋白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如果运输过程需 ATP 供能,则运输方式称为____________,若运输过程不消耗 ATP,则运输方式称为____________。(2)C 蛋白只能与特定分子结合,结合后使蛋白质的________发生变化,像“分子开关”一样,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是细胞膜完成________功能的分子基础。(3)E 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因其只能与________结合,所以 E 蛋白的功能具有专一性的特点。【解析】(1)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 11 -协助扩散。(2)C 蛋白是离子通道蛋白,其空间结构的变化控制着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进出,有利于电信号的传导。(3)E 蛋白是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答案:(1)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2)空间结构 信息交流(细胞通讯、细胞识别)(3)一种或一类底物27.(10 分)下面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及其中的两种膜结构图,以及在膜上发生的生化反应。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 A 和图 B 所示的生物膜分别表示图 C 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的膜。(填写序号)(2)图 B 中②的本质是________。(3)图 A 中产生的[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 B 中[H]的产生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图 A 中的 O2被图 B 利用,至少要穿过____层生物膜。(5)两种膜结构所在的细胞器为适应各自的功能,都有增大膜结构的方式,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图 A 上进行的反应为水的光解,因此其所示的生物膜对应图 C 中的[3]叶绿体的膜;图 B 上进行的反应为水的合成,其所示的生物膜对应图 C 中[4]线粒体的膜。(2)图 B 中②是酶,其本质是蛋白质。(3)图 A 中产生的[H]的作用是为 C3的还原提供还原剂,图 B 中[H]的产生过程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丙酮酸分解为 CO2。(4)如果图 A 中的 O2被图 B 利用,至少要穿过叶绿体自身的两层膜和线粒体自身的两层膜,因此至少要穿过 4 层生物膜。(5)两种膜结构所在的细胞器为适应各自的功能,A(叶绿体)通过形成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来增大膜面积,B(线粒体)通过内膜内陷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答案:(1)3 4 (2)蛋白质- 12 -(3)为 C3的还原提供还原剂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丙酮酸分解为 CO2 (4)4(5)A(叶绿体)通过形成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来增大膜面积,B(线粒体)通过内膜内陷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28.(14 分)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以致死亡。该外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化合物中含有游离的__________个氨基,________个羧基。(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个氨基酸组成的,区别这些氨基酸的种类是依靠其结构中的__________。(3)组成 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_____种,其中有________个氨基酸的 R 基团相同,这个 R 基团是________。(4)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肽化合物,含有________个肽键。(5)填写虚线框内结构的名称:A.________ ____,B.________(从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角度讲)。(6)该化合物具有 8 个氮原子,其中________个位于肽键上,________个位于 R 基团上。(7)该化合物具有 10 个氧原子,其中________个位于肽键上,________个位于 R 基团上。(8)该外毒素在形成过程中失去了________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解析】解答第(1)~(5)小题可据图分析,该外毒素为环状七肽,具有 7 个肽键,由 5 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其中有 1 种氨基酸出现 3 次,其 R 基团为-CH 3。区别氨基酸的种类依靠其结构中的 R 基团。该化合物没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虚线框内结构 A、B 的名称依次是肽键和 R 基团。解答(6) 、(7)小题可据图计数,每个肽键中各有 1 个氮原子和 1 个氧原子,7 个肽键所含氮原子和氧原子数均为 7 个,R 基上的氮原子和氧原子分别为 1 个和 3 个。解答第(8)小题,形成 1 条环状肽时,有多少个氨基酸参与缩合,即形成多少个肽键,脱掉多少个水分子。答案:(1)0 0 (2)7 R 基团- 13 -(3)5 3 -CH 3 (4)环状七 7(5)肽键 R 基团 (6)7 1(7)7 3 (8)7 12629.(10 分)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该小组选用水生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并作实验假设:假如将其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该小组设计实验步骤如下:①配制质量分数为 10%、20%、30%的蔗糖溶液,分别盛于培养皿中。②从黑藻茎上取下叶片,用吸水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分,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 10 分钟。③取出叶片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选取 5 个细胞测量其 A、B 值(A 为细胞的长度,B 为原生质体的长度)。在此基础上,请你参与设计、分析与讨论。(1)请你设计一表格,用于记录数据,计算并记录 B/A 值。(2)该小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作如图所示曲线。请你对该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1)理解 B/A 值大小与细胞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2)明确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解析】(1)本实验探究的是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是自变量,- 14 -实验过程中设置的质量分数为 10%、20%、30%的蔗糖溶液相互对照;质壁分离程度是因变量,测量其A、B 值并计算 B/A 值,将 B/A 值作为衡量质壁分离程度的指标。(2)根据曲线图分析,注意 B/A 值与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B/A 值的变化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答案:(1)10%蔗糖溶液 20%蔗糖溶液 30%蔗糖溶液细胞B(μm)A(μm)B/AB(μm)A(μm)B/AB(μm)A(μm)B/A12345(2)分析:①B/A 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②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B/A 值下降,说明质壁分离程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1 -阶段评估检测(五)(90 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选 B。小腿抽搐是因为体内钙离子过少, ①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红细胞病变,②错误;尿毒症是肾脏病变,尿素无法排出 体外,③正确;组织水肿是组织液增多引起的,④正确。2.(2016·九江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温度可以随气温变化而变化B.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等C.正常人体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所含有的成分差别不大D.抗体、激素、H 2O、乳酸、血清蛋白等物质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解析】选 D。人是恒温动物,内环境温度不会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生成的组织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回流的组织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中含量较少;抗体、激素、H 2O、乳酸、血清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3.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 pH 会降低,但由于 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 pH 会维持相对恒定B.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多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 3 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D.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 CO2不会引起③pH 的变化【解析】选 B。肌肉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后,与血浆中的 NaHCO3发生作用,使 pH 变化不大;③表示血浆,含有血浆蛋白,⑤表示组织液,③中蛋白质较多;②中的氧气到达④中,- 2 -首先要穿过②的细胞膜(1 层),再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2 层)进入组织间隙,最后穿过组织细胞细胞膜(1 层),至少穿过 4 层膜;细胞②中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不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4.下列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重感冒病人体温升高B.严重腹泻病人脱水现象C.剧烈运动后机体的 pH 变化不大D.小鼠先天缺乏胸腺,易感染疾病【解析】选 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在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或者自身调节功能障碍时会导致稳态破坏。感冒发烧、腹泻脱水和小鼠先天缺乏胸腺易染病都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失调;机体剧烈运动后的 pH 变化不大,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实例。5.(2016·大同模拟)下图表示人体细胞的某些通讯方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传入神经引起神经中枢兴奋的过程与 c 物质引起丙细胞兴奋的过程相同B.若 b 物质能降低血糖浓度,则乙细胞一定具有分泌功能C.甲细胞释放 a 物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人体的细胞通讯离不开内环境的媒介作用【解析】选 A。传入神经引起神经中枢兴奋是神经调节的过程,c 物质引起丙细胞兴奋是体液调节过程,二者不同,A 项错误;若 b 物质能降低血糖浓度,则 b 物质为胰岛素,乙细胞分泌胰岛素一定具有分泌功能,B 项正确;甲细胞为神经细胞,a 物质为神经递质,其释放的过程是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 项正确;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传递信息、体液调节的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因此人体的细胞通讯均离不开内环境的媒介作用,D 项正确。6.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 3 -D.信息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解析】选 D。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小体以胞吐的方式(涉及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不在前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涉及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7.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下图所示。如果在电极 a 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关的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 )A.膜外 b→a;膜内 a→bB.膜外 b→a;膜内 b→aC.膜外 a→b;膜内 a→bD.膜外 a→b;膜内 b→a【解析】选 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与细胞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反。题图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 a 到 b,膜内电流方向也是 a 到 b,膜外电流方向是 b 到 a。8.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解析】选 C。膝跳反射的传入神经末梢为树突末梢,树突末梢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到细胞体,然后再通过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9.(2016·广州模拟)如图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4 -A.②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B.静息状态下无物质进出神经细胞C.一定强度的刺激才能导致 b 处的电位变化D.完成反射所需时间主要取决于⑥的数量【解析】选 B。图中②是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静息状态下 K+大量通过神经细胞膜外流;刺激只有大于阈值才能导致 b 处的电位变化;神经冲动在突触处传递较慢,完成反射所需时间主要取决于突触的数量。10.(2016·福州模拟)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的作用是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是( )A.使用有机磷,在 a 点给予刺激,b 点释放神经递质B.使用有机磷,在 a 点给予刺激,c 点保持静息电位C.使用蝎毒,在 a 点给予刺激,b 点释放神经递质D.使用蝎毒,在 a 点给予刺激,c 点产生动作电位【解析】选 A。使用有机磷后,在 a 点给予刺激后会传递神经冲动到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在 b 处释放神经递质造成 c 的持续兴奋或抑制;使用蝎毒后给予刺激不会产生动作电位,因此 b、c 没有反应。11.下列有关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语言、文字等抽象信号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B.反射活动必须有大脑皮层特定的区域参与C.必须建立在具体信号引起的反射活动的基础上- 5 -D.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损伤后,必将导致所有高级功能的障碍【解析】选 D。大脑皮层的 某些区域损伤后,必将导致相应高级功能的障碍,而不是所有高级功能发生障碍。12.(2016·襄阳模拟)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 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Ⅱ膜上的 F 表示受体蛋白B.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 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 E 与 F 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 A 细胞D.如上图所示,若 E 与 F 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 X,且 X 使 E 的生成量增加,则此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解析】选 C。缩手反射属于神经调节过程,Ⅰ产生的物质 E 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细胞Ⅱ膜上的受体蛋白(F)结合,引起细胞Ⅱ膜上电位变化;初次免疫过程中,抗原 E 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 T 细胞Ⅱ,会刺激Ⅱ产生淋巴因子;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引起血糖升高;X 使 E 的生成量增加,属于正反馈。13.现有一组对胰岛素不敏感的高血糖小鼠 X。为验证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恢复正常。现将小鼠 X 随机均分成若干组,下表表示各组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1 2 3 4胰岛素 + - + -阿司匹林 - + + -处理方法生理盐水 - - - +实验结果(血糖浓度)? 高于正常 ? 高于正常注:对胰岛素不敏感是指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表示有添加, “-”表示无添加,胰岛素和阿司匹林均用生理盐水配制。A.第 4 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选择血糖浓度正常的个体B.第 1、3 组的实验结果应分别为:高于正常、正常C.为了控制无关变量,三种试剂都应通过饲喂的方式添加- 6 -D.该实验可以同时证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解析】选 B。第 4 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选择对胰岛素不敏感的高血糖个体;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第 1 组没有添加阿司匹林,血糖浓度应高于正常,而第 3 组使用阿司匹林恢复了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浓度应正常;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通过饲喂方式会被水解失去活性,应注射;该实验只能证明胰岛素能降血糖,但不能证明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14.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则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 )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B.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C.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D.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解析】选 B。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说明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体温降低;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促进机体产热增多;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15.(2015·海南高考)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解析】选 A。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有关知识。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蒸发、皮肤散热,其次是呼气、排尿、排便等,A 项错误;安静状态下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运动状态下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B 项正确;通过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热能是人体产热的主要途径,C 项正确;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受器能感受体温变化,D 项正确。16.(2016·周口模拟)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送到靶器官、靶细胞C.脑干 内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解析】选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化学信号;激素进入血液没有选择性,但能特异性地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神经调节的基本方- 7 -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17.(2016·黄山模拟)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高原环境,其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AB 段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B.AB 段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已经失调C.BC 段变化是机体神经调节的结果D.乳酸浓度的变化过程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解析】选 D。据图分析知,AB 段上升是由于此段时间内人体的无氧呼吸加强,而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AB 段不能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已经失调,只能说明人体活动会导致内环境发生改变;BC 段变化是机体体液调节的结果;乳酸浓度的变化过程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18.下图表示一个感染 HIV 的人在细胞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变化,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病毒的数量、T 细胞的数量、抗体的浓度B.病毒的数量、抗体的浓度、T 细胞的数量C.抗体的浓度、病毒的数量、T 细胞的数量D.抗体的浓度、T 细胞的数量、病毒的数量【解析】选 B。HIV 主要侵染人体的 T 细胞,当人体刚感染 HIV 时 ,机体的免疫力仍发挥作用,病毒的数量短期内上升后会下降,抗体的数量增加,T 细胞数量较高;当后期 T 细胞死亡较多时,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抗体含量最终将降低,患病程度加重,病毒大量增殖。19.(2016·衡阳模拟)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8 -( )A.细胞 2、细胞 3 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 4 中含有合成物质 a 的基因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 5 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解析】选 B。细胞 2 和 3 分别是 T 细胞和 B 细胞,它们起源于造血干细胞,A 项正确;每个细胞都有合成物质 a 的基因,只是有的细胞不表达,这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项错误;②和③过程是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糖蛋白有关,C 项正确;细胞 3(B 细胞)迅速 分化为记忆细胞 5 和浆细胞 4,显然物质 a 为抗体,细胞 5 即记忆细胞,有分裂能力,D 项正确。20.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生长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中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处理只有甲B.乙、丙都不弯曲,其原理相同C 丁向左弯曲D.甲和丁都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解析】选 A。甲左侧生长素浓度高,向右弯曲生长;乙伸长区无生长素,不生长;丙无感光部位,直立生长;在右侧光的影响下,M 的生长素含量大于 N,所以丁向右弯曲;甲和丁都是低浓度促进的例子,不- 9 -能说明两重性。2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解析】选 B。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不受抑制,侧芽的生长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受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与光照等环境因素无关;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成熟过程与生长素和乙烯有关;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自变量不是能量,因此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不是主动运输。22.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激素调节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顶芽的幼嫩细胞可利用苏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B.果实发育过程中仅生长素发挥重要作用,而促进果实成熟的主要是乙烯C.不同浓 度的生长素处理生理状态相同的插条,生根数可能相同D.休眠的种子经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解析】选 C。顶芽的幼嫩细胞可利用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果实发育过程中不仅仅有生长素发挥重要作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生理状态相同的插条,生根数可能相同,如最适浓度两侧的不同浓度;休眠的种子经赤霉素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23.(2016·淮北模拟)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导致植物内源激素水平方面的变化。下图表示不同铅质量浓度下黄瓜幼苗叶片中 4 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着铅质量浓度升高,叶片中脱落酸和赤霉素呈上升趋势- 10 -B.据本实验结果推测,赤霉素对叶片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实验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铅有利于植物的营养生长D.黄瓜幼苗期抵抗重金属污染的能力与内源激素水平有关【解析】选 B。从图中曲线变化可以看出,随着铅质量浓度升高,叶片中脱落酸和赤霉素呈上升趋势;图中信息显示,脱落酸和赤霉素变化趋势相似,推测本实验中赤霉素对叶片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铅质量浓度低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呈上升趋势,脱落酸基本不变,说明低质量浓度对植物的营养生长是有利的;由图可知,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则铅的含量较低。24.(2016·鹰潭模拟)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是不能成活的B.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C.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特定的内分泌腺分泌的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解析】选 B。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不容易成活,而不是不能成活;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25.(12 分)(2016·太原模拟)美国神经生物学家埃里克·坎德尔因对海兔缩鳃反射的习惯化和敏感化的杰出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敏感化是指人或动物受到强烈的或伤害性刺激后,对其他刺激的反应更加敏感。下图 1 表示海兔缩鳃反射敏感化的神经调节模式图,图 2 表示短期敏感化前后有关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生理变化。(1)图 1 中最简单的反射弧只含有________个神经元,海兔缩鳃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图 1 中的 c 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图中 a、b、d 三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是__________处。(2)图 2 显示,当海兔受到强烈的或伤害性刺激后,易化性中间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 5-HT,这种信号分子与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后,引起 Ca2+内流量增加,从而使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发- 11 -生易化,即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量____________。(3)如果实验中不小心将海兔缩鳃反射效应器中的某一处损坏,刺激喷水管皮肤时鳃不再发生反应。此时,若刺激图 1 中的 a 处,在运动神经末梢的最末端检测不到电位变化,表明__________受损;若直接刺激鳃,鳃没有反应,表明鳃受损;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运动神经末梢与鳃的接触部位受损。【解析】(1)由题图分析可知,图 1 中有 3 种神经元,而最简单的反射弧只含有 2 个神经元,即只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而没有中间神经元。海兔缩鳃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2)图 2 显示,当海兔受到强烈的或伤害性刺激后,易化性中间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 5-HT,这种信号分子与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 Ca2+内流量增加,从而使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发生易化,即末梢释放神 经递质的量增加。(3)如果实验中不小心将海兔缩鳃反射效应器中的某一处损坏,刺激喷水管皮肤时鳃不 再发生反应。此时,若刺激图 1 中的 a 处,在运动神经末梢的最末端检测不到电位变化,表明运动神经末梢受损,a 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导到运动神经末梢的最末端;若直接刺激鳃,鳃没有反应,表明鳃受损;若刺激图 1 中的 a处,在运动神经末梢的最末端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直接刺激鳃,鳃有反应,表明运动神经末梢与鳃的接触部位受损。答案:(1)2 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 d(2)特异性受体 增加 (3)运动神经末梢 刺激 a 处,在运动神经末梢的最末端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直接刺激鳃,鳃有反应26.(14 分)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理,请据图回答:(1)由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图中 A 处的信号转换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______。(5)若甲细胞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________(填“C”或“B”)端乳酸含量会增加。若甲细胞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________(填“C”或“B”)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____________(填激素)增加,它作用于甲细胞促进____________,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解析】(1)由图可知,由于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受体,因此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2)图中 A 处释放神经递质,信号的转换过程是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若甲细胞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血浆从 B 端流向 C 端,使图示中 C 端乳酸含量增加;若甲细胞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 C 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增加,能作用于甲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答案:(1)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受体(只要合理即可)(2)电信号→化学信号 (3)减少 负反馈(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C C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只答肝糖原的分解也可)27.(12 分)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 1,结果如图 2。- 13 -(1)实验中,对 B 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 A 组小鼠的________处理。(2)从图 2 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_______,说明血清中的___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 A 组小鼠的 T 细胞后,在 4 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___________,说明该组 T 细胞(活化 T 细胞)________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 T 细胞或血清的____天。【解析】(1)实验中,对比分析:对 B 组小鼠进行注射生理盐水的处理,是作为 A 组小鼠注射细菌 X 的对照处理。(2)结合图 1 分析图 2 结果,从图 2 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相同,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 A 组小鼠的 T 细胞后,在 4 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说明该组 T 细胞(活化 T 细胞)能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T 细胞参与的是细胞免疫,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细胞内。(3)根据题意,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细菌 X,分析图 2 可知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 T 细胞或血清的前 1 天。- 14 -答案:(1)对照(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3)细菌 X 前 128.(14 分)(2013·全国卷Ⅱ)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 α-淀粉酶,用 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 α-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 mL。回答下列问题:(1)α-淀粉酶催化____________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____________。(2)综合分析试管 1 和 2 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 1 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 2 中的____________,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综合分析试管 2、3 和 5 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 GA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分析试管 2、3 和 4 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对酶合成的影响。(1)α-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淀粉水解后生成的二糖由两个葡萄糖组成,所以- 15 -此二糖为麦芽糖。(2)试管 1 和试管 2 两组进行对照,自变量为是否有胚,因变量是试管中淀粉的含量。在此实验中淀粉的含量由生成的 α-淀粉酶的量决定,α-淀粉酶含量高,则淀粉被水解得多;α-淀粉酶含量低,则淀粉被水解得少;无 α-淀粉酶,则淀粉不被水解。检测时,加入碘液后,颜色较深的含淀粉多,颜色较浅的含淀粉少。(3)对比试管 2、3 和 5,仅有试管 3 中的淀粉被水解,说明试管 3 有 α-淀粉酶产生,而试管 3 的种子做了去胚处理,故可以推断 GA 溶液在无胚的情况下可诱导种子生成 α-淀粉酶,进而促进了淀粉的水解。(4)观察试管 2、3 和 4,三者加入的 GA 呈梯度增加,GA 含量越高,试管中的淀粉被分解得越多。由此可推测,GA 浓度高对 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答案:(1)淀粉 麦芽糖(2)少 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产生 α-淀粉酶,使淀 粉水解(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诱导种子生成 α-淀粉酶(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GA 浓度高对 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