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方的爱神与美神2005 年第 1 期辽宁师专(社会科学版)(总 37 期)JOURNALOFL1AON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SEDmON)NO.12oo5GeneralNo.37东方的爱神与美神刘丽杨利辰摘要:本文从审美心理学的视角,解读并挖掘了古典名着 红楼梦 中林黛玉的艺术形象.作者认为林黛玉的美学价值,在于凝聚了封建末世的女性美:典雅柔弱的仪容之美, 叛逆性格的精神之美,诗人气质的才华之美以及爱情悲剧的意绪之美.关键词:古典神话;6-典小说;人;神;美;悲剧精神;叛逆性格中田分类号: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3898(200
2、5)Ol0ol9o2西方的古典神话把神写成人,带有世俗气息,以折射对社会现实的感觉.而中国的古典小说把人写成神,寄予浪漫情怀,以获得审美理想的满足.文学的审美功能之一,就是把一个人的痛苦欢乐,升华为普遍意义的人生体验.借助这样的美学视角,解读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的红楼梦,我们发现鲁迅关于红楼梦打破了所有传统人物写法的论断,绝非姑妄言之.文学大师曹雪芹,依托于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深远背景,满怀充盈悲悯同情和深挚爱意的历史理智与诗意温馨,完成了一部意绪凄凉的悲剧杰作.那支饱蘸血泪之笔,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冰心玉壶,千古绝美林黛玉这一前所未有的形象.在大观园佳丽如云的女儿国,为什么林黛玉如此动人衷肠?她是
3、读者心目中的圣洁修女,她是东方古国的美丽女神!“黛色之玉,“愁凝歌黛欲生烟“,寒冷高贵的气质加上淡许愁凝 ,组成了如诗如画的林黛玉,组成了她那如玉如黛的悲剧人生.那个满口诗香,手执罗帕轻掩淡唇的如烟女子,那个被多少代人怜香惜玉,叹息垂泪的林妹妹,她的抑郁,唯美和经典,展示了传统大家闺秀中的“新人类“ 形象.她外表柔弱,内心却充满睿智;特立独行,与时代,社会格格不入;憧憬未来,却无法挣脱命运的桎梏 .正因她的品格,思想,感情和追求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下被束缚的女性,她便具有了被称之为真正别具一格的女性之美.恰恰为曹雪芹“ 女清男浊“ 说做注的林黛玉,尽显女儿的灵秀之气: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
4、 ,才学横溢,诗人的气质与叛逆的性格,奏响了青春的生命旋律;笔调浪漫,想象奇特,宿情宿恨,降临凡尘 ,爱情的悲剧与破灭的理想,控诉了残酷不公的命运.黛玉的前世是一棵绛珠草,受贾宝玉前身赤霞宫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无以为报,用一生的眼泪以还他恩泽之惠.黛玉出生在苏州,父母先后病逝,家道日渐败落,从官宦小姐落魄成了投靠亲戚的寄食者.“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于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个 “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无牵无挂自负才情,对世俗一切不感兴趣.她不为庸碌的生计发愁,不会关心柴米油盐的琐碎,更不用为家事父母操心.她厌恶吃喝玩乐的平庸,更讨厌
5、鸡毛蒜皮的卑俗,只希望“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曹雪芹熔铸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积淀,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给了林黛玉;赋予其“ 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 “,象征地隐喻了她的悲剧人生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 .然而,使她更具动人心魄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初到贾府时年龄尚幼,却能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言行举止,彬彬有礼,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她才思敏捷,
6、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她对贾宝玉说:“ 你能一日十行,我就不能过目成诵?“的确,林黛玉的聪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寄人篱下,非常敏感.别人开一句玩笑,她认为是对自己的轻侮,极强的自尊心,也是自然的.其实,林黛玉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 ,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做法和要求,19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
7、,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 回房 ,便又 “与湘云同看“. 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 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也很谦和.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每次赛诗 ,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
8、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 甚至说 :“我竟要搁笔了!“林黛玉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我们实应改变“林黛玉心胸狭窄,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儿“ 的偏见.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 远远高出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 ,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激赏因而不断夺
9、魁.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联想,新奇的构思和独持的感受.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情怀.例如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 一句 ,最为传神 .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她的“柳絮词“, 缠绵blH!i10,优美感人,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已,抒发了她身世的漂泊与对爱
10、情绝望的悲叹与愤慨.作为她诗谶的葬花辞,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柳丝榆荚自芳菲 ,不管桃飘与李飞“, 寄有对世态炎凉 ,人情冷暖的愤懑;“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可知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
11、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饱经痛苦而又独抱高洁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崇高的独立人格.富有诗人气质的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 是她不可一日无诗的深刻体验:发泄痛苦和悲愤,抒写欢乐与爱情,表示抗议与叛逆 .被诗化了的圣洁而美丽的灵魂,永远放射着迷人的艺术光辉!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是林黛玉叛逆者的悲剧性格,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在“ 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封建社会 ,她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 ,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 “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五美吟中,她言绿珠为石崇殉葬不值;她咏红拂私奔的壮举.与贾府的逆子贰臣逆
12、子贾宝玉结为同心知己,从思想到行动都予以支持.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 从不说“ 混帐话“ 的,大观园惟她一人而已 ,所以“宝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理想的光彩,叛逆的精神,使她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的所有才女.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新型爱情之中.林黛玉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着,始终如一,至死靡它.他们的爱情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林黛玉的哭.分明是为命运而哭,为理想而哭,为爱情而哭.当同生共命的爱情遭到毁灭时,她“焚稿“,“绝粒“, 以生命相殉.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为之执着并付出一世真情 ,却找不到宿命的顽石;尝尽一生的眼泪,却挽不回远古的相许.木石前盟终挣不脱世俗的枷锁,柔弱的身躯只能经受凄风冷雨.当怡红公子为金玉良姻穿上红袍之口,正是恹恹女儿用颤抖的柔荑,焚尽一生哀怨泣血的诗篇,随飘扬的花瓣远去成灰之时.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纯美精神,与贾宝玉的生死爱情,优美形象的艺术魅力及其哲理蕴涵,都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启迪和享受.,.1,凌海市职业教育中心讲师2,锦州师专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