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家训.docx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1812944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家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家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家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家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家 训在 中 华 民 族 浩 瀚 而 又 绚 丽 多 姿 的 古 代 文 化 园 林 中 , 蕴 藏 着 无 限 的 瑰 宝 , 其 中家训 就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它流传久远, 影响至深, 在中华民族道德思 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何谓家训?中国古代进行家庭教育的各种各样文字记录, 包括诗歌、 散文、 格 言、 书信等等统称为家训。 它是中国历代先哲在立身、 处事、 为学等方面训诫后 辈儿孙的家庭教育实录。 它以家范 、 家规、 家诫、 家书等多种形式展现在我们面 前, 这是我们的先人留给华夏子孙的宝贵精神遗产, 对这份宝贵精神遗产的研究、 筛选、 汲取与利用对提高现代家长

2、的教育素养, 提高当代家庭教育水平 , 促进精 神文明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鲁 迅 先 生 曾 经 说 过 : “倘 有 人 作 一 个 历 史 , 将 中 国 历 来 教 育 儿 童 的 方 法 , 用 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 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 是怎样被熏陶下来的, 则 其功德,当不在禹下。 ”在 我 们 这 个 受 着 几 千 年 儒 家 思 想 影 响 、 教 化 的 国 度 里 , 无 论 是 作 为 中 国 传 统 文化局部的家庭, 还是作为其整体的国家 , 我们的祖先多把仁德作为 “修身、 齐 家、 治国、 平天下” 的最高境界和准则 , 并以此作为人生的追求和道德

3、境界中最 理想的人格,且以“修身、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准备。正因为如此,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早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人生的第一课堂, 父母更 是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教育儿童的重任。 自古以来, 为使子女立足社会、 报效国 家, 做父母的很早就在家庭中对孩子开始了训诫和锤炼, 这就是家训得以产生并 发挥作用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历代家训的内容博涉人生世事的方方面面, 凝聚、 积 淀 着 我 们 民 族 心 理 、 民族道德的诸多因素。 譬如: 以德为本, 注重理想人格的熏陶、 塑造; 以志为尚, 注重淡泊宁静、 安仁乐道的崇高精神追求 ; 以读书做人为要, 注重不苟同、 不随 俗 ,

4、 为 求 真 理 而 不 妥 协 的 学 术 风 格 的 培 养 ; 以 孝 、 诚 、 廉 、 勤 、 俭 、 谦 、 和 为 贵 , 培 养 子 弟 尊 老 敬 长 、 诚 实 勿 欺 、 清 廉 宽 厚 、 谦 恭 自 律 、 勤 奋 俭 约 、 敦 厚 温 和 的 处 世之道凡此种种, 足以成为修正当代不正当的家庭教育、 改变错误的家庭教 养态度、探寻正确的家庭教育途径、走出家庭教育误区的攻玉之石。从 家 训 的 特 点 来 看 , 中 国 历 代 家 训 是 先 哲 向 后 人 传 播 修 身 、 齐 家 、 治 学 、 做 人、 处事道理的最基本的方法, 是我国自古以来长期延续而成

5、的家长教育子女的 最基本形式。因此,就家训本身而言,它不仅是古代先哲生活实践的经验之谈, 反射着中国历代卓有成就的家长和历史名人丰富的教子经验和个人智慧的灵光, 而 且 也 是 他 们 以 自 己 的 高 尚 行 为 留 给 后 人 的 、 永 远 具 有 无 穷 激 励 作 用 的 榜 样 力 量。 每个家训都极具针对性、 哲理性、 形象性和丰富感人的情感色彩, 它们切实 浅近、 生动具体、 感人至深 。 很多家训是为人父母、 做人兄长者沾着血与泪写成 的警世诤言。 今天, 当我们再捧起它 , 仿佛捧起了父母兄长们一颗颗滚烫灼热的 心, 当我们再去潜心细读 , 似乎又听到了语重心长的殷殷嘱托

6、, 当我们瞑目回味, 怦然心动之间,似乎听到了长鸣的警世之钟。当 然 , 毋 庸 讳 言 , 中 国 家 训 中 也 有 许 多 封 建 糟 粕 , 理 应 严 肃 批 判 、 认 真 地 加 以剔除, 但就中国家训发展史的总体来看, 仍然是精华胜于糟粕, 进步多于落后, 微瑕难掩大玉。 因此, 对中华传统家训进行梳理、 精选和加工 , 就显得非常重要。一 远古训教 长 老 亲 传长老训教是原始社会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家训得以产生的直接源泉。 所谓长老训教, 就是原始社会中氏族集团的首领、 或富有经验的长者对晚辈所进 行的有关生产方式、生活经验等方面的教育训导。由于原始社会尚未出现文字,

7、所以当时长老训教的详细情况尚无确考, 但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许多神话故事和 传说却生动地再现了长老训教的丰富内容和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大禹治水, 三 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襟怀; 夸父追日, 敢与日竞走的大无畏气概 ; 精卫衔微木以 填沧海的顽强毅志; 刑天 “无头仍有猛志” 的斗争勇气; 以及神农氏教民稼穑五 谷、 伏羲氏教民钻木取火等的神话传说, 都生动地再现了我们的原始祖先征服自 然、 改造自然的英雄形象 ,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虽然这类故事在原始 氏族时代和奴隶社会初期所起的教育作用已无从考证, 但是它对中华民族后代的 影响却是事实。 马克思曾经热情赞扬古希腊神话是生动的教科书,

8、 我国的原始神 话同样是鼓舞民族精神的最优秀的家训读本。伏 羲 氏 钻 木 取 火 长 老 训 教 这 种 家 训 形 式 到 了 原 始 社 会 末 期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家 学” 的特点。 由于氏族部落首领比他人掌握比较丰富的管理生产、 主持宗教仪式、 指挥作战、 协调氏族公社内部关系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部落首领世袭制 的产生, 这些知识和技能也以世袭的方式被他们垄断起来并传给自己的后代, 借 以巩固自己在部落中的显贵地位。 比如舜的先祖幕通晓候风知识, 有预报气象的 本领, 他把这种知识和本领传授给舜的父亲瞽瞍, 瞽瞍又传之舜, 最终使候风知 识成为舜的世传家学, 这是他

9、们能成 为 “虞君” 的重要因素之一。 禹的父亲鲧以 治水闻名, 他将有关治水的知识和本领传授给儿子禹, 水利知识便成为禹的家学, 禹也因此成为著名的部落首领。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 最早的教育是在氏族家庭内部进行的家庭教育,最早的家训是原始社会的长老训教。 大 禹 治 水 必 须 指 出 的 是 , 这 种 长 老 训 教 是 停 留 在 口 耳 相 传 和 儿 童 对 成 人 行 为的简单模仿上, 没有详明的文字记载, 也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家训。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正规的、有文字记载的家训是西周的姬旦家训 。姬 旦 , 史 称 周 公 , 是 西 周 初 年 杰 出 的 政

10、治 家 , 他 是 周 文 王 的 儿 子 、 周 武 王 的 弟弟、 周成王的叔父和老师。 他帮助武王伐纣灭商, 开国有功, 是西周开国重臣。 周武王死后, 其子成王年幼, 由周公摄政。 周公在摄政期间, 以其卓越的政治才 能和超凡的意志, 使西周的政治 、 思想、 文化和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受到世人 的赞誉。 周公在身体力行、 勤勉从政的同时, 谆谆教诲侄子成王、 儿子伯禽必须 养成勤政爱民、 谦恭自律、 礼待贤才的作风。 周公教诫子侄有 戒子伯禽 和 戒 侄成王二部家训传世,这两部家训合称为姬旦家训 。在戒子伯禽里,周公殷殷告诫代其治理封地鲁国的儿子伯禽说: 我 是 文 王 之 子 ,

11、 武 王 之 弟 , 成 王 的 叔 父 , 我 的 身 份 、 地 位 是 很 高 的 , 可 是 为了求得贤才我朝思暮想, 以至于到了洗头的时候都几次停下的地步, 吃饭时如有 士人来访要几次吐出口中的饭, 起来接待他们, 惟恐失去贤才。 你到鲁国后, 一 定不能因为自己是国君了, 就怠慢了士人和民众。 要礼待贤才, 勤政爱民, 把鲁 国治理好,做诸侯国的榜样。周 公 像 伯 禽 没 有 辜 负 父 亲 的 期 望 , 没 过 几 年 就 把 鲁 国 治 理 成 民 风 纯 朴 、 务 本 重农、 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在 戒侄成王 里, 周公一再告诫成王要修己敬德, 防止骄奢淫逸、 重蹈殷

12、商失德亡国的覆辙。 周公早就意识到国之隐忧不在当前而 在后嗣。 因此, 他要求召公与其共同辅佐成王 , 戮力实施师保之教。 周公对成王 的教育, 既包括治国安邦才能的培养, 也包括个人品格的塑造 。 在周公的努力诱导下,成王终于成长为一代明君,西周成为奴隶制太平盛世。 姬 旦 家 训 对 后 世 有 着 深 远 的 影 响 。 曹 操 在 其 名 篇 短 歌 行 里 高 度 赞 扬 了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的理政治国风范, 并借此表达了自己欲图大业求贤若 渴的迫切心情。 姬 旦 家 训 多 见 于 尚 书 的 君 爽 、 无逸 、 多士等诸篇中,它是 中国第一本成文家训,首开中国古代家训

13、之先河。二 春秋家训 色 彩 纷 呈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士阶层的崛起、私学骤兴,以及用士养士之风的盛行, 家庭教育引起广泛的注意。 伴随着家庭教育地位的提高, 家训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家教故事。 比如首创私学、 以诗礼传家的孔子的 庭训 ; 清 廉 正 直 、 世 称 贤 相 孙 叔 敖 的 临 终 戒 子 遗 文 ; 世 称 贤 母 敬 姜 的 家 训 ; 素 有 母 仪风范的孟母亻儿氏 “三迁其居 ”、 “断织教子” 的母训, 以及 韩非子 中所记 述的 曾子杀彘 的家教故事, 都充分地显示了春秋战国时期家训的发展及成就。孔 子 教 子 的 庭 训 散 见 于 论 语 中

14、 , 据 论 语 记 载 , 有 一 天 孔 子 独 立 庭院中静默沉思, 其子孔鲤快步从他身边走过 , 孔子突然叫住孔鲤问: “学 诗 乎?” 孔 鲤 回 答 : “未也。 ”孔子教导他: “不学 诗 , 无以言。 ”孔鲤退而学 诗 。 又有一天,孔子又“独立”庭院中,孔鲤快步过其侧,孔子又叫住他,问: “学礼 乎 ?”孔鲤对曰: “未也。 ”孔子教育他: “不 学 礼 , 无以立。 ”孔鲤退而 学 礼 。孔子在家庭教育中要求儿子孔鲤努力学习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学习 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 使之在学业和道德上能够有所建树, 将来 成就一番伟业。圣人孔 子所谓“不学诗 ,无以言”

15、, “不学礼 ,无以立” ,强调的就是读书与做人的结合, 治学与修身的统一, 这是自孔子开始形成的中国 家训的突出特色。 在中国古代史上, 孔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可谓功勋卓著。 孔子在家庭教育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对后世影响很大。 另外, 古人称父教子为庭 训也来源于孔子在庭院中对孔鲤的这番教导。世 称 贤 母 敬 姜 的 论 劳 逸 是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家 训 的 代 表 作 。 敬 姜 是 鲁 国 大 夫 公文伯的母亲, 有一天, 公文伯朝见鲁君后回家, 看到母亲正在绩麻, 就对母亲 说;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 您还要绩麻, 季孙看了会生气的, 以为我不能侍奉您老 人家呢!敬姜听罢儿

16、子的抱怨,训诫道: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 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她认为,上自天子、诸侯、三公、九卿,下至黎民 百 姓 , 都 必 须 劳 动 , 或 劳 心 、 或 劳 力 , 才 能 政 清 人 和 、 国 泰 民 安 , 这 是 治 国 安 邦 的基础和前提。 在此敬姜阐发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 勤勉不怠国则兴; 逸乐怠慢 国则败。 敬姜的诫子家训是载 于 国语 上的有名的家训 , 敬姜因这篇出色的 论 劳逸之文成为有名的贤母。史鱼酉(qi)是春秋时卫国大夫,他的家训有很鲜明的教育意义。卫灵公执政 时,远君子而亲小人,有德有才者不被重用,作为执政大夫,史鱼酉十分忧虑, 他

17、多次向卫灵公进谏, 卫灵公不听 , 史鱼酉忧思致疾, 临终前把儿子叫到病榻前, 嘱托道:我 即 死 , 治 丧 于 北 堂 。 吾 不 能 进 蘧 伯 玉 而 退 弥 于 瑕 , 是 不 能 正 君 也 。 生 不 能 正君者,死不当成礼。置尸北堂,于我足矣。史 鱼 酉 死 后 卫 灵 公 前 来 吊 丧 , 看 到 史 鱼 酉 之 子 没 有 按 照 丧 礼 置 棺 设 灵 , 而 是停棺北堂, 便奇而问之, 史鱼酉之子把父亲的临终遗嘱讲给卫灵公, 卫灵公深受 感动,于是按照史鱼酉的遗愿任用贤人蘧伯玉为卿,罢退了不贤不才的弥子瑕。 史鱼酉以尸进谏,实现了正君教子的双重目的。孟轲之母亻儿氏的母

18、训见于刘向的列女传 。 列 女 传 中 记 载 了 “孟 母 三 迁 ”和 “断 织 教 子 ”的 家 教 故 事 。 在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 孟 子 的 母 亲 亻 儿 氏 以 教 子有方而被推崇为贤母的典范。 “孟母三迁”记述的是孟母教子的故事。孟轲 3 岁丧父, 贤德通达的孟母一方面承担着家庭生活的重担, 帮人浆洗纺织, 同时严 格教子, 她要求孟轲用功读书 , 将来成为有学问、 有作为的栋梁之材。 为了教子 成材, 孟母慎审选择居住环境 , 前后三迁其居。 孟轲家原住在墓地附近, 幼年的 孟轲经常看见送葬扫墓的情景,就与小朋友摹仿起“墓间之事” ,整天做挖坑、 下葬、 哭丧的游

19、戏, 孟母深感此地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立即搬了家。 新家靠 近市场, 邻居是一个屠户, 孟轲耳濡目染的是杀猪卖肉、 讨价还价的事情。 于是, 整天迷恋于摹仿杀猪卖肉的游戏, 孟母感到此地也不宜久居, 再次搬迁, 这次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 自此, 孟轲每天接触的是读书人, 听到的是读书声, 在浓厚 的读书风气影响下, 开始诵诗习礼, 看到这种情景, 孟母喜不待言, 并在此久住 下来。 孟母三迁 “断织教子” 讲述的也是孟母教子的故事。 孟轲小时读书不用功, 有一天他放学回到家里, 母亲问他学习进展如何, 他回答还是老样子, 并流露出 漫不经心、 不以为然的神情, 孟母深感忧虑, 遂将孟轲叫到

20、跟前, 断然操刀割断 织机上纺了一半的布匹,母亲的举动使孟轲迷惑不解,他“惧而问其故” , 母 亲 回 答 : “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今而废之,是不 免于厮役而不以离于祸患也。 ”母亲的一席话使孟轲深受触动,自此,他“旦夕 勤学不息,祖师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成为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 教 育 家 , 与 孔 子 齐 名 , 历 史 上 素 有 “孔 孟 之 道 ”的 说 法 。 如 果 说 孔 于 是 儒 家 学 派 及 其 思 想 的 创 始 人 , 那 么 孟 子 则 是 继 承 和 发 展 这 一 思 想 体 系 的 举 足 轻 重 的 大 师

21、。 他 极 力 推 行 “仁 政 ”主 张 , 多 次 游 学 稷 下 学 宫 , 成 为 “后 车 数 十 乘 , 从 者 数 百人” 的名噪一时的私学大师, 极受齐王的尊崇。 孟轲一生的成就, 与他母亲的 良好教育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一位非凡的母亲培养出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名人。 曾子像 曾 子 杀 彘 的 故 事 载 于 韩 非 子 外 储 说 左 上 , 故 事 充 分 强 调 儿 童 教 育 的严肃性, 要求为人父母者必须随时随地把身教与言教紧密配合, 言行一致, 表 里如一, 做儿童的表率。 故事说的是曾参的妻子欲到集市上赶集, 儿子又哭又闹 非要跟着去, 曾参妻子对孩子说 : 你回去

22、吧, 妈妈从集市上回来给你杀猪吃。 等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 曾参马上就要给孩子杀猪。 妻子制止说 : 我只不过是哄孩子 玩罢了,何必当真呢!曾子反驳道: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 学 者 也 , 听 父 母 之 教 。 今 子 欺 之 , 是 教 子 欺 也 。 母 欺 子 而 子 不 信 其 母 , 非 所 以 成 教 也 。 ”说完,果真把猪杀死煮肉给孩子吃。曾参是孔子的高足弟子,他以品德 高尚、 诚实坦白而著称, 他在家庭教育中特别注重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 特别强 调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和气氛, 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与熏陶, 这是相当 可贵的。就 总 体 而 言 , 春

23、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家 训 尚 未 独 立 成 文 , 一 般 都 是 夹 杂 在 古 籍 文 献 中的片言只语, 不是家训执行者自己撰写成文, 多为后人追忆而成 , 往往以家教 故事的方式流传下来。 尽管如此, 春秋战国时期的家训却为后世家训的发展规定 了基本格调,为后世家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 秦汉家训 沉 寂 再 兴秦 王 朝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个 统 一 的 中 央 集 权 制 的 封 建 王 朝 , 也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最 短 命 的 王 朝 , 仅 存 15 年 。 秦 始 皇 废 分 封 , 行 郡 县 , 统 一 文 字 、 货 币 、 度 量 衡

24、, 积极进行政治、 经济、 文化 、 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革 , 为汉及汉以后中国封建专制 政权的巩固与发展开辟了道路。但由于秦朝实施“禁私学,以吏为师”的政策, 私学曾一度中断, 家学的发展受到限制, 家训的发展呈沉寂状态 。 秦代较有影响 的家训只有孔鲋的家训。孔 鲋 , 名 甲 , 字 子 鱼 , 是 孔 子 的 第 八 代 孙 , 他 肩 负 承 续 祖 传 儒 学 之 重 任 , 沐 浴 暴 秦 “焚 书 坑 儒 ”血 雨 腥 风 之 洗 礼 , 参 加 过 秦 末 农 民 大 起 义 , 陈 涉 兵 败 , 孔 鲋 慷 慨 赴 死 。 现 存 家 训 就 是 孔 鲋 临 终 诫 子 (

25、也 包 括 他 的 学 生 )遗 言 。 孔 鲋 家 训 里 有 句 蕴含深刻的警世名言: “处浊世而清其身, 学儒术而知权变 , ”这是经历了人生的 大波大浪之后的彻底顿悟。 “处浊世而清其身”需要一种 “出污泥而不染,浊清 莲而不妖” , 永远追求伟岸人生的高风亮节, 需要个人道德人格的高度完善 。 “学 儒术而知权变” , 则需要人们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智慧和胆略, 既能在 “焚书坑儒” 的惨祸暴政中学习、 发展儒家文化 , 做一个博达疏通的名师硕儒, 又要掌握 “鱼 和熊掌” 二者得兼的取义不舍生之自我保护之道, 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积蓄再生的力量。 这是儒家在逆境中所追求的获得生存与发展的

26、最高境界。 孔鲋家训中所 流露的明哲保身思想, 反映了中国古代家训的另一个共性: 中国古代的家训多是 先哲们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有感而发, 很多家训都是他们一生经验的最后总结与 升华。汉 继 秦 兴 , 两 汉 兴 盛 时 间 延 绵 达 400 余 年 , 有 大 量 家 训 问 世 。 仅 列 名 家 名 作 就有:刘邦的手敕太子 、孔臧的诫子书 、司马谈的 遗训 、刘向的诫子歆书 、 胎教 、 张奂的 戒兄子书 、 郑玄的 戒子益恩书 、 蔡邕的 女训 等等。 这些名家名作博涉人生世事的方方面面, 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家训的内 容。1论治学,以刘邦的手敕太子 、 司 马 谈 的 遗 训 和

27、 郑 玄 的 戒 子 益 恩 书最为著名。汉高祖刘邦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封建帝王, 手敕太子是他临终 前对儿子刘盈说的最贴心的汉高祖刘邦体己话。 据 史记 记载, 刘邦生逢乱世, 早年不好读书, 不学无术, 尤其不喜欢儒学, 卑劣顽皮, 曾经拿博通经史的儒者 之冠撒尿。秦始皇“焚书坑儒” 、大禁私学倒正中其下怀,他沾沾自喜,谓读书 无益, 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和胜利后巩固政权的重任迫使他不得不改变轻儒贱 学的陋习, 尤其是陆贾 “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 的忠告, 更使他意识到修学 设教的重要,他不仅请人讲书论道,而且认真阅读陆贾所进的新语 。 在 手 敕太子 中, 刘邦认真反思自己浅薄无知的过去

28、 , 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告诫儿子刘 盈一定要勤奋学习, 担当起治国安邦的重任。 正是由于开国皇帝刘邦的良好家教,才为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的文景之治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才为雄才大略的汉 武帝实施“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找到依据,以致于出现了“兴太学,置名师, 以养天下之士” 这样蔚为壮观的文化教育大发展的局面。 可以说, 刘邦的 手敕 太子 是用一种最坦诚、 最亲切的方式实现了教子读书的热望。 最令我们钦佩的 是, 一代开国之君在儿子面前毫不掩饰自己不光彩的过去, 毫不粉饰自己的浅陋 和无知,反映出刘邦所具有的超人的胆识与博大的襟怀。司 马 谈 是 西 汉 史 学 家 、 思 想 家 , 他

29、 的 临 终 遗 训 在 教 子 治 学 上 取 得 的 成 就 是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司马谈是司马迁之父 , 他在临终之时, 洒泪嘱子, 告诫 儿子司马迁一定要完成续写史记的历史重任。后来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 详尽地叙述了自己蒙冤受屈惨遭酷刑的经过, 同时也衷心倾吐忍辱苟活、 著 述 史记 的内在动力。 正是由于父亲家训的无情鞭策和巨大激励, 正是父辈对 历史、 对现实、 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的感召, 才使司马迁虽蒙受世间最大 的 耻 辱 与 不 幸 , 却 能 置 个 人 荣 辱 、 生 死 于 度 外 , 出 色 地 完 成 了 续 写 史 记 的 宏 图伟业, 为中华民族、 也

30、为全人类留下了一份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东汉郑玄(127 200)郑玄是东汉经学家, 戒 子 益 恩 书 是 他 70 岁 高 龄 时 给 儿 子 写 的 遗 嘱 。 郑 玄 在遗嘱中回顾了自己颠沛流离、 著书立说、 笔耕不辍的奋斗里程 , 用自己广征博 引、 虚心求教、 淡泊名利 、 潜心治学的精神教育儿子要努力践行君子之道, 做一 个德才兼备的谦谦君子。 郑玄 的 戒子益恩书 充分体现了作者勤奋、 严谨的治 学精神和高远的人生理想。 这种强调治学与修身统一的观点无疑是对孔子以来强 调读书做人相映增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2论处世之道,以疏广的告兄子言和樊宏的戒子言为代表。 疏 广 是 汉 宣 帝

31、 时 的 太 傅 , 告 兄 子 言 是 他 写 给 侄 子 疏 受 的 家 训 。 他 在 这 篇家训中告诫侄子要知足长乐、功成身退。他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宦至二千石,官成名立, 如此不去,怯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在疏广的诱导下,叔侄俩果然双双称病弃官,安贫乐道,颐养天年。 樊 宏 是 东 汉 光 武 帝 刘 秀 的 舅 舅 , 他 为 人 谦 逊 优 柔 , 不 求 仕 进 , 其 家 训 以 “前世贵戚”为“明戒” ,宣传“保身全己”的思想。以 上 两 则 家 训 , 明 显 渗 透 着 黄 老 学 派 与 世 无 争 、 知 足 常

32、乐 、 消 极 遁 世 的 处 世 哲学,这类家训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史上有一定的代表性。3 论 为 人 之 道 , 以 马 援 的 诫 兄 子 严 、 敦 书 和 张 奂 的 戒 兄 子 书 为 代 表。马援(前 1449 年 )东 汉 人 , 曾 历 任 陇 西 太 守 , 伏 波 将 军 、 新 息 侯 。 42 年 , 马 援任伏波将军期间, 得知他二哥的两个儿子马严和马敦好讥讽议论、 与侠客交往 甚 密 , 于 是 写 信 警 告 侄 子 一 定 要 严 以 律 己 , 宽 以 待 人 , 谦 约 节 俭 , 敦 厚 周 慎 , 切 不可成为轻薄放荡的纨绔子弟。张奂(104 181 年

33、),东汉人,他在家训中告诫侄子要谦恭自律,以礼自持, 善于改过。刘向画像 4论胎教,则以刘向的胎教最为著名。刘向在列女传周 室三母里,以托古改制的方式阐述了胎教的意义和方法,他说:古 者 妇 人 妊 子 , 寝 不 侧 , 坐 不 边 , 立 不 跸 , 不 食 邪 味 , 割 不 正 不 食 , 席 不 正 不 坐 , 目 不 视 于 邪 色 , 耳 不 听 于 淫 声 , 夜 则 吟 瞽 诵 诗 。 正 事 如 此 , 则 生 子 形 容 端 正,才德过人矣。刘向提倡胎教,主张妇女怀孕时不仅要注意睡姿、坐姿、站姿,避免邪味、 邪色、 淫声的不良影响, 而且每天晚上都要听音乐、 朗诵歌诗,

34、进行智育和美育 教 育 , 他 认 为 只 有 这 样 才 能 生 出 “形 容 端 正 , 才 德 过 人 ”的 孩 子 , 这 是 有 一 定 道 理的。从 总 体 上 看 , 秦 汉 之 际 的 家 训 , 尤 其 是 两 汉 时 期 的 家 训 在 数 量 上 大 大 超 过 了前代,其内容也较为丰富,但其形式依然率由旧章,没有大的突破。四 乱世家训 启 后 承 前魏晋南北朝时期, 被史学家们称为中国历史上的 “离乱” 年代、 “继汉开唐” 的 年 代 。 说 它 “离 乱 ”是 因 为 在 这 360 余 年 的 动 荡 岁 月 里 , 国 家 不 统 一 , 政 治 不 安 定 ,

35、 战 争 连 绵 , 政 权 频 繁 更 迭 , 人 民 生 活 朝 不 保 夕 ; 说 它 “继 汉 开 唐 ”是 因 为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 新事物不断萌生 , 新思想、 新观念不断涌现。 仅就家训而 言,名家名作如雨后春笋,如 魏主曹操的诸儿令 、 戒子植 、 遗令 ,蜀主 刘备的临终遗诏敕后主 、颜之推的 颜氏家训 等等,作为不同时期家训的 代表作, 既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 史学价值, 也有相当深远的教育意义, 它们在中 国家训史上宛若群星灿烂,至今仍历久弥新。曹 操 在 家 训 中 , 以 烈 士 暮 年 , 壮 心 不 已 的 悲 壮 情 怀 告 诫 儿 子 : 一 要 恪 守

36、以 法 持军之宗旨, 注意牵情制怒, 二要以国事为重, 在其身后节俭治丧, 在其墓穴中 “无藏金玉珍宝” ,充分表现了他移风易俗,探索革新至死不渝的执著精神。曹操画像蜀主刘备在吴蜀彝陵之战大败后,久病不起,自知将不久于人世, 留遗嘱给后主刘禅, 告诫刘禅努力读书 、 严谨修身, 做一个有德有才的君子。 但 令人遗憾的是, 刘禅这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却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不仅没能成材达 德,而且把江山尽丧。刘 备 托 孤 图 曹 操 和 刘 备 的 家 训 虽 不 失 为 有 特 色 的 经 典 之 作 , 但 若 与 诸 葛 孔 明 的 诫 子 书 和 诫 外 生 书 比 较 起 来 , 却 失

37、色 不 少 。 现 将 诸 葛 孔 明 的 两 部 家 训 全文照录,以现其原始风韵和神彩:诫子书 夫 君 子 之 行 , 静 以 修 身 , 俭 以 养 德 。 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 , 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 。 夫学 须 静 也 , 才 须 学 也 。 非 学 无 以 广 才 , 非 志 无 以 成 学 。 慆 慢 则 不 能 励 精 , 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 。 年 与 时 驰 , 意 与 岁 去 , 遂 成 枯 落 , 多 不 接 世 。 悲 守 穷 庐 , 将 复 何 及 ?诫外生书 夫 志 当 存 高 远 。 慕 先 贤 , 绝 情 欲 , 弃 疑 滞 。 使 庶

38、 几 之 志 , 揭 然 有 所 存 , 恻然 有 所 感 。 忍 屈 伸 , 去 细 碎 , 广 咨 问 , 除 嫌 吝 。 虽 有 滞 留 , 何 损 于 美 趣 , 何 患 于 不 济 。 若 志 不 强 毅 , 意 不 慷 慨 , 徒 碌 碌 滞 于 俗 , 默 默 束 于 情 , 永 窜 伏 于 凡 庸 , 不 免于下流矣。诸葛亮的家训流光溢彩,福泽后世逾千年,是我国古代家训的杰作。 嵇 康 是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杰 出 的 玄 学 家 、 出 色 的 诗 人 和 文 学 家 , 是 曹 操 的 曾 孙女 婿 。 作 为 “竹 林 七 贤 ”的 主 要 代 表 人 物 ,

39、他 深 谙 世 态 炎 凉 , 其 家 诫 屡 屡 将 君 子 与 凡 夫 俗 子 相 比 相 照 , 并 以 后 者 为 戒 , 告 诉 子 女 以 立 身 、 行 事 、 做 人 、 治 学 的道理:一 告 后 辈 要 立 志 , 志 之 必 坚 。 他 说 : “人 无 志 , 非 也 ”, “若 志 之 所 志 , 则 口 与心誓,守死不二,耻 躬不逮,期于必济 ”。否则立志不坚, “中道而废” ,功败 垂 成 , 将 抱 恨 终 生 。 为 此 , 他 特 别 注 重 良 好 意 志 品 质 的 培 养 , 告 诫 子 女 要 “堪 近 患” , “忍小情” ,不“牵于外物” ,不“

40、累于内欲” 。二 告 后 辈 要 “见 义 而 作 ”, 赈 灾 济 贫 。 不 要 做 那 些 微 不 足 道 的 互 赠 礼 品 的 交 往,而要把钱财赠与那些确实需要救助的人们。三 告 后 辈 要 慎 言 。 他 说 : “夫 言 语 君 子 之 机 , 机 动 物 应 , 则 是 非 之 行 著 矣 , 故不可不慎。 ”四 告 后 辈 要 少 欲 , 要 宽 容 谦 恭 , 要 涵 养 “临 朝 让 官 , 临 义 让 生 ”的 “忠 臣 烈 士之节” 。五告后辈不要打探他人隐私。他说: “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强知人知。 ” 六告后辈不要受人之馈。 他说: “匹帛之馈, 车服之赠, 当深

41、绝之” , 因为 “常人皆薄义而重利” ,别人主动向你破财献礼,则必有所求,必图回报,这是“君 子之所大恶也” 。嵇 康 的 家 诫 絮 语 平 实 亲 切 , 多 有 感 而 发 , 它 是 中 国 家 训 逐 渐 走 向 成 熟 的 重要标志。继嵇康之后,徐勉的家训也很有特色。徐勉(466535 年),一生为官清廉, 家无积蓄, 他留给儿孙的只有两袖清风的为官志节和勤奋读书的乐学精神。 徐勉 说, 自古以来 , 很多父母为了能使孩子生活安逸幸福都拼命聚敛财富, 看似爱子, 实则害之, 最终只能使子女由于过分依仗父母之家资而丧失独立创业的志气、 胆 量和能力,坐吃山空。这种父母是愚蠢的、不明

42、智的。在徐勉看来, “遗 子 黄 金 满籝,不如一经” ,他认为做一个合格的父亲,留给予孙的不应是物质财富,而 应是乐善向学的人格风范。 这对今天某些不知教子, 只知敛财的父母将有所启示。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 是 中 国 家 训 发 展 的 关 键 期 , 也 是 成 熟 期 。 这 个 时 期 的 家 训 不仅数量超前, 而且内容丰富, 尤其是出现了独立成篇的家训专著 颜氏家 训 。 颜氏家训 把中国古代家训的发展推向高峰 , 它是一部承前启后、 继往开 来的代表作。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531595 年 ), 被 称 为 是 6 世 纪 后 期 “最 博 学 而有思想” 的学者,

43、 著名的历史学家、 文字音韵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 颜之推 (531约 590 年 以 后 ) 颜 之 推 字 介 , 梁 朝 建 业 (又 称 金 陵 , 今 江 苏 南 京 )人 , 祖 籍 在 山 东琅邪临沂。 出身于士族官僚家庭, 父亲颜协官至梁朝咨议参军, 其家庭有儒学 世承的传统, 早年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熏陶, 奠定了他一生的学术思想基础。 他博览群书,善于著文,辞情并茂,得到梁湘东王萧绎的赏识,19 岁 就 被 任 命 为 国 左 常 侍 , 后 任 散 骑 侍 郎 , 参 加 校 订 史 籍 的 工 作 。 554 年 , 西 魏 攻 陷 江 陵 , 他 和梁朝的王公百官一齐

44、被俘入关, 但由于不愿为西魏政权效力, 终于在 557 年乘 黄河涨水之机, 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家眷乘船逃奔北齐。 到北齐后, 因其才华异众, 受到北齐统治者的重视, 在北齐任职 20 年, 官至黄门侍郎, 曾主持文林馆工作, 主编多部有价值的史书。 577 年, 北齐被北周所灭, 他又被征为北周的御史上士。 581 年隋灭北周, 颜之推又被隋统治者召为学士, 10 年后病逝。 颜之推一生经历 了几十年改朝换代的政治风波, 生活在统治集团掠夺兼并的混战环境中, 政治地 位和私家财产都没有可靠保障, 凭借个人的知识、 学问和本领, 先后为四个王朝 效 力 , 而 又 多 次 成 为 亡 国 之 臣

45、 , 所 以 他 慨 叹 自 己 “生 于 乱 世 , 长 于 戎 马 , 流 离 播 越,闻见已多” 。这样的社会经历使他比别人对社会、对人生、对家庭教育有着 更深刻的认识。 颜之推晚年对保持颜氏家族的家学世承的传统和士族地位念念不 忘,想以自己的坎坷经历和人生体验训诚子孙,鼓励后代承续家业,显学扬名, 于是写作了 颜氏家训 20 篇。 颜氏家训 受到前代 诫子书 、 家诫 等写 作 风 格 和 形 式 的 影 响 , 但 在 内 容 和 体 裁 上 却 大 有 发 展 。 在 颜 氏 家 训 中 , 颜 之 推用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事例阐发深刻的道理, 把封建士大天的立身、 治家、 修 学、

46、 处事等等问题都包括在其中, 使它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训的集大成之作, 成 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进行家庭教育的教科书。颜 之 推 撰 写 颜 氏 家 训 的 主 要 原 因 , 归 结 起 来 主 要 是 : (一 )官 学 衰 落 , 士 族子弟的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依赖家庭进行的,家庭教育是士族教育的基础。 (二 )颜 之 推 不 是 当 权 的 执 政 者 , 他 改 革 教 育 的 主 张 难 以 在 社 会 上 实 施 , 但 作 为 封 建 家 长 , 对 家 庭 有 绝 对 的 支 配 权 , 他 的 教 育 主 张 可 以 在 家 庭 中 贯 彻 执 行 。 (三 )

47、从 狭隘的家族利益出发, 保证颜氏家族在风雨飘摇的政治变动中不致衰败, 需要进 行严格的家庭教育。基 于 以 上 诸 种 原 因 , 颜 之 推 建 构 了 自 己 的 家 庭 教 育 理 论 , 提 出 了 一 系 列 卓 有 见地的家庭教育主张,具体内容如下:1 及 时 早 教 , 勿 失 时 机 。 颜 之 推 认 为 , 一 个 人 的 发 展 , 幼 年 时 期 是 奠 定 基 础的重要阶段, 所以他特别提倡幼儿教育要及早进行。 他引用孔子的话 “少成若 天性,习惯成自然”作为理论根据,又引用民间谚语: “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作为例证,说明早期教育的必要性。他说: “人生小幼,精神

48、专利,长成以后, 思虑散逸, 固须早教。 ”又 在 教 子 篇中说 , “当 及 婴 稚 , 识 人 颜 色 , 知 人 喜 怒 , 便加训诲。 ”这种观点与我们当代所强调的早期教育思想是一致的,符合儿童身 心发展规律。2 威严有慈,爱教结合。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处理好教育子女 和爱护子女的关系。 他认为 , 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能把教育和爱护巧妙地结合起 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往往只爱无教,或只教无爱, 最终造成失之毫厘, 错之千里的不良后果。 颜之推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了解到多 数人没有处理好这种关系。 他说 :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 每不能然, 饮食云为, 恣

49、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 ”很多父母对孩子只爱不教,在生活上尽量满 足要求, 完全放任, 毫无限制 , 孩子做错了事本该训诫反而奖励, 孩子说错了话本该责备反倒一笑了之, 使儿童不能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这种错误的教养方式 持续一久, “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 , 孩子恶习已成, 再去改造他, 则悔之晚 矣。 颜之推认为爱护子女是人之常情, 但爱中要有教, 只有教育好孩子, 才是最 大的爱护。父母应当严肃地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对孩子严格管教,严加督训, 并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树立父母的威信, “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他说: “父母威 严而有慈,则子女畏而生孝矣。 ”为了树立父母的威信,甚至不惜使用鞭挞,让 儿童犯了错误之后尝到皮肉之苦,得到刻骨铭心的教训。我们当然不赞成体罚, 但爱教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琴棋书画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