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筑业的发展史.docx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1812830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DOCX 页数:179 大小:28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业的发展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建筑业的发展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建筑业的发展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建筑业的发展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9页
建筑业的发展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建 筑 业 的 发 展 史第 一 章 建 筑 起 源 世 界 史人类历史的大约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是在原始的蒙昧与洪荒时代度过的。 有 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是短暂的一瞬。 对人类建筑空间的理解与认识, 大约不能不 对人类原初时代的空间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有所了解。第一节空间的启蒙人类文化的原初阶段, 对于环境自身的外在空间的认识与理解处于一种混沌 与朦胧的状态。 在一个相当长的日期内, 原始人不清楚自己的所在, 不理解何以 所载, 何以所复 , 没有空间方位的概念, 没有上下左右的区分, 人们赖以栖身的 巢穴或岩洞,也只是一个直觉的存在。原 始 人 对 外 在 空 间 的 最 早 感 觉 , 是 从

2、对 外 在 自 然 现 象 的 观 察 与 理 解 中 获 得 的。 首先, 给以原始人最深刻印象的, 恐怕就是太阳的朝起夕落。 广泛存在于各 民族文化中的基于太阳崇拜, 生殖崇拜之上的早期神话与原始巫术, 隐蕴了人类 对于外在空间感觉的最初冲动。原始人对上和下的理解, 最初可能也与太阳的起落有关, 人们首先把太阳想 象成为一只可以飞越空中的鸟, 如远古中国人想象太阳为三足乌。 然后, 原始人 又从直接的观察中, 想象其常常栖息在树梢上。 中国神话中的神树东方的扶 桑与西方的若木, 就是为太阳鸟起落之时栖息用的。 古埃及则建造了高耸的方尖 碑, 供太阳临时驻足用。 渐渐地人们又把太阳的行为拟人

3、化, 想象着太阳是乘着 马车或坐着小舟跨越天空和穿越地下的。 埃及古老建筑金字塔的葬仪就是太阳这 种由上界至下界巡游的过程的摹仿。原始民族甚至还曾想到用网捕捉太阳, 以防止它的每日逝。 秘鲁安第斯山脉 有一处关隘, 两旁是两座对峙的山头, 上面各矗立着一座已塌毁的塔, 有铁钩嵌 在它们的墙上, 这是美洲原始民族为在两塔之间拉起一张大网以捉住太阳而设立的 。 中 国 神 话 中 “夸 父 逐 日 ”的 故 事 , 在 观 念 上 , 与 这 种 捕 捉 太 阳 的 企 图 , 不 无 相似之处。第二节祭坛的形成当然, 原始人对太阳更多的还是敬畏和崇拜。 于是便出现了为举行献祭仪式 而建造的祭坛,

4、 祭坛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建造物之一。 献祭活动则反映了人 类最初对世界的理解。最早的献祭活动是以人为牺牲的。 早期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可能分成以下几种 类型:1、世界生于卵;2、 世界由原人的身体, 或被众神所残杀的某类拟人灵体的尸体骸演化而成;3、世界由创世神逐一缔造或相继出生而成。 例如三国以来渐次出现在中国典籍中的神话创世故事“盘古开天辟地” , 盘古生于浑沌如鸡卵的太古时代。 随着盘古的日渐生长, 世界渐由盘古的身体发肤 形成。 古代巴比伦神话中, 恩利尔和马尔都克殛杀女性灵体提亚玛特, 分解其尸, 以上半造天宇和星辰,以下关造大地与动植物。可以猜想, 无论由卵, 或由类人灵体生成的世

5、界, 都与原始人对卵或人体的 神秘生育与生长的力量的了解与崇拜,有所关联。在无数次的献祭过程中, 作为祭品的牺牲, 包括人体的各个部分, 与所为之 奉献诸自然神 (自然万物) 之间, 便逐渐建立了一种神秘的一一对应关系。 而这 一次次献祭仪式则成了原初人类最重要的营造活动的起源。第三节“天启”建筑观最 初 的 建 筑 是 怎 样 形 成 的 长 久 以 来 , 人 们 一 直 认 为 人 类 最 早 的 建 筑 行 为,是为了解决人类遮风蔽雨的需求,是一种简单的自觉与自为的活动。但是, 在作为文化史的建筑历史的研究中, 不同文化间建筑空间与造型的巨大差异常常 使 人 困 惑 不 解 。 因 而

6、 ,人 们 常 常 对 可 能 造 成 这 些 差 异 的 一 些 问 题 感 到 困 惑 ; 人 类 历史上的建筑及其空间形成, 其原初的形态究竟是由何人, 又是怎样才创造出来 的; 人类最原始的建筑活动 , 究竟出于一种什么目的 , 是什么力量驱使人们为了建造一座原初的建筑, 去搬动一块石头, 或树立一根木柱, 在他们的原初意识中, 建筑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我们无法设想, 战战兢兢地生活在无穷无尽的恐惧与禁忌之中的原始人, 会 毫无顾忌地折断一根树枝,或搬起一块石头,搭造起一个全然是新物品的屋舍, 然后无所顾忌地栖身其中。 因为, 在原始人心目中, 这树木、 石头及至房屋本身, 都 是 一

7、 种 有 “灵 ”的 存 在 。 他 们 相 信 , 如 果 没 有 巫 师 的 参 与 允 诺 , 任 何 盲 目 的 嬗 越,都可能遭受某种“超自然力”的报复。而第一个 “设计” 出建筑的建筑师, 又是怎样完成他的设计, 如何描述他的 “蓝图”呢?事实上, 人类早期的建筑行为, 有许多并非纯然是为了解决人的简单的遮风 避雨的需求。 如在世界各地的史前遗址中, 广泛存在的史前巨石建筑, 多是一些 尺度巨大的建筑遗存, 如果不是受观念中所崇信的某种超自然力的驱使, 并为了 某种我们今日感觉神秘莫解的原因, 这样庞大的建筑行为,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 原始人那里,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首先, 房屋的

8、选址, 就是一件十分审慎的过程, 需要有一定的巫术仪礼的支 持。 中国古代的相宅术, 传说是黄帝时所创, 其最早的证据, 至迟可以追溯到先 秦 时 代 。 而 这 种 带 有 浓 厚 巫 术 色 彩 的 做 法 ,很 可 能 就 是 起 源 于 原 始 人 选 择 房 屋 基 址的巫占礼仪。 中国古来在建房中的诸多禁忌, 包括择吉日良辰破土, 上梁, “不 可在太岁头上动土”等等,其实都是上古时代巫术 禁忌行为的一种延伸。另外, 建造房屋的时候, 需要砍伐树林。 而砍树在原始时代, 绝不是一件随 意的事情, 必须经过一系列巫术礼仪, 以取得超自然力的默许, “允许他们砍树, 这时巨大的树干倒下

9、来,就不会压着任何人,”反之,则会发生不幸事故。 古印度的吠陀经典中, 就有由祭司主持砍伐用来制作 “献祭木” 的树木的巫术礼 仪的记载。其实, 在原始人的观念之中, 房屋本身的存在, 也很可能并不是一开始就供 之居住的, 而是与一定的神秘力量相关联的, 比如在许多文化的原始穴居中, 如 西亚的史前遗址、爱琴文化的聚落遗址以及在中国西南一些原始民族的村寨中, 往往在室内中央设一个火塘。 古代爱琴聚落大房子中的火塘, 还是一个昼夜由卫 士守护的圣物,并被称之为 Hearth,其中隐蕴了“大地中心” (H eart of Earth)的内涵。 因而, 这火塘就具有了某种神圣的意义, 或者说与某种神

10、秘的宇宙力量 相联属的。同时,也就赋予了建筑物本身以某种神秘的内涵。因此, 最早的房屋很可能是供神灵居住的, 与巨石建筑一样是用于祭祀或巫 术礼仪活动的。 而人类自己 , 在没有能力建筑较大的建筑空间时, 往往会利用山 岩间发现的洞穴。 人们在洞穴中支起火塘, 并在洞穴深处的石壁上, 绘上各种动 物形象的岩画。 于是, 一座为史前猎人们生活起居 , 及进行狩猎前的巫术礼仪活 动而设的具有建筑意味的空间, 就创造出来了。 在法国、 西班牙、 环地中海的北 非、西亚甚至南非地区,都曾发现有这种绘有动物岩画的史前洞穴。即使是这些岩画本身, 对尚处于蒙昧状态的原始人而言, 也不是原始艺术家 们的纯然创

11、造, 而是某种超自然力作用的结果。 原始艺术家是一个术士, 他的图 画具有符咒的全部功效, 是一种妖术。 在原始人看来, 原始绘画, 同原始的舞蹈 一样, 是一种巫术行为, 是超自然力通过原始画家之手, 以展示其自身的神秘力 量的。 在绘画中,艺术家术士,必须进入一种入定状态,思想高度集中, 使自己的灵魂成为“空白” ,然后唤起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他与野牛、猛 犸象、 马或鹿合二为一, 直到被动物本身的灵魂所占有。 于是, 便能够在洞穴的 岩壁上描画动物的形象。由 此 , 我 们 可 以 得 出 一 个 推 测 性 的 结 论 : 亦 即 , 真 正 的 创 作 者 (原 始 人 在 观

12、念 中 认 为 )是 超 自 然 力 本 身 , 在 这 里 , 实 际 上 所 涉 及 到 的 , 是 艺 术 的 “天 启 性” 的问题。 即将艺术的起源归之于原始人所相信的某种超自然力的创造。 而原 始建筑师,或许就是一个巫师,在他感觉没有得到超自然力神灵的默许之时, 是不会有任何作为的。 而一旦当他相信所谓超自然的神力, 在他胸中涌动, 并给 他以种种的隐喻和暗示之后, 建筑的建造过程, 也就循着超自然力神灵启示 的方向,顺利地开展并完成。因此,在原始人看来,建筑也应归于某种“天启” 的产物。第四节古代埃及的建筑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 在这里产生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 筑物

13、。埃及的领土包括上下埃及两部分。 上埃及是尼罗河中游峡谷, 下埃及是河口 三角洲。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 埃及成为统一的奴隶制帝国, 埃及的奴隶主直接 从氏族贵族演化出来, 民族公社没有完全破坏, 公社成员受奴隶主奴役, 地位同 奴隶相差无几。 因此国家机器特别横暴, 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 有很 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 产生了强大的祭司阶层。 皇帝的宫殿、 陵墓以及庙 宇因此成了主要的建筑物,它们追求镇慑人心的艺术力量。古埃及建筑史的三个主要时期:第一、 古王国时期 公元前三千纪.这时候 氏族公社的成员还是主要劳动力, 庞大的金字塔就是他们建造的。 反映着原始的拜物教, 纪念性

14、建筑物是单纯而开 廓的。第 二 、 中 王 国 时 期 , 公 元 前 21-18 世 纪 。 手 工 业 和 商 业 发 展 起 来 , 出 现 了 一 些有经济意义的城市。新宗教形成了,从皇帝的祀庙脱胎出来神庙的基本型制。第 三 、 新 王 国 时 期 , 公 元 前 16-11 世 纪 , 这 是 古 埃 及 最 强 大 的 时 期 , 频 繁 的 远征掠夺来大量的财富和奴隶。 奴隶是建筑工程的主要劳动者。 最重要的建筑物 是神庙,它们力求神秘和威压的气氛。第五节石建筑的能工巧匠尼罗河两岸缺少良好的建筑木材,古埃及劳动者使用棕榈木、芦苇、纸草、 粘土和土坯建造房屋, 并且至迟在古王国时期

15、, 已经会烧制砖头, 会用砖砌筑拱 券。 大约因为难得燃料, 难得大材来制作模架, 所以砖和拱券结构没有重大发展。石头是埃及主要的自然富源, 劳动人民以异常精巧的手艺用石头制造生产工 具 , 日 用 家 具 , 器 皿 , 甚 至 极 其 细 致 的 装 饰 品 。 早 在 用 石 头 做 工 具 的 时 候 , 公 元 前四千纪, 就会用光滑的大块花岗石板铺地面。 公元前三千纪之初, 皇帝的陵墓 和神庙就用石材建造了。 古王国时期大量极其巨大的纪念性建筑物, 砌筑得严丝 合缝, 在没有风化的地方, 至今连刀片都插不进去。 哈弗拉皇帝的祀庙的入口处, 有块石材长达 5.45 米,重达 4200

16、0 公斤。中王国时期,青铜工具还不多,却用 整块石材制作了许多几十米高的方尖碑,最高的竞达 52 米,细长比大致为 110。新王国时期的神庙中,有些石梁的长度已经超过 9 米,而柱子竟有高达 21米左右的。在这些坚硬的花岗石上, 古埃及的劳动者早在主要用石质工具的时期, 就刻 下了大量的浮雕, 用巨大的雕像装饰纪念性建筑物。 不仅在石材上雕出用木材或 纸草的柱子模样,甚至逼真地刻出编织的苇箔的模样来。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 方位和水平的准确, 几何形状的精确都很惊人, 误差 几乎等于零。 在库富金字塔大墓室的门口安置了五十多吨重的大石块, 在神庙大 门前竖立二、 三十米高的修长方尖碑, 在神庙主

17、殿里架设好几十吨重的石梁, 都 是起重运输技术上的重大成就。第六节多层金字塔的演化陵墓模仿住宅和宫殿, 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只能根据日常生活来设想死后的生 活, 另一方面, 人们只能从熟悉的住宅为蓝本, 探索其他各种建筑物的型制和形 式。后来, 皇帝的陵墓渐渐改变了型制。 因为原始的宗教不能满足皇帝专制制度 的需要, 必须制造出对皇帝本人的崇拜来。 这就必须把他们的陵墓发展为纪念性 的 建 筑 物 , 而 不 仅 仅 是 死 后 的 住 所 。 于 是 , 第 一 王 朝 皇 帝 乃 伯 特 卡 ( Nedetka) 在萨卡拉的陵墓, 就在祭祀厅堂之上造了九层砖砌的台基, 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 纪念

18、性构图萌芽了。到了古王国时期, 随着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和强盛, 越来越刻意制造对皇帝 的崇拜, 用永久性的材料 石头, 建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陵墓, 最后形成了金字 塔。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 大约造于公元前三千年, 它 的基底东西长 126 米 , 南 北 长 106 米,高约 60 米。它是台阶形的,分为 6 层。周围有庙宇,整个建筑群占地约 547278 米。 但是, 昭赛尔金字塔的祭祀厅堂, 围墙和其他附属建筑物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 它们依然模拟用木材和芦苇造的宫殿, 用石材刻出那种宫殿建筑的种种细 节, 不过, 这做法也有一定的艺术效果, 它们的纤细华丽把金字塔映衬

19、得更端重,单纯,纪念性吏强。 昭赛尔金字塔建筑群的入口在围墙东南角, 从这里进入一个狭长的、 黑暗的甬道, 走出甬道, 就是院子, 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 这个建筑处 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 而死后有皇帝仍然在冥界统治着。 光 线的明暗和空间的开阖的强烈对比, 同时震撼着人们的心, 着力渲染皇帝的 “神 性” 。麦登金字塔 ( Pyramid at Meydum) 建 于 第 三 王 朝 末 朝 , 塔 底 边 144.5 米见 方,高约 90 米,塔身下部斜度呈 51。达舒尔金字塔 (Pyramid at Pahshur)建于公元前 2723 年 。 塔 底 边

20、187 米 见 方 , 高 约 102 米 。 塔 身 下 部 斜 度 呈 43,上部斜度呈 5415。 公 元 前 三 千 纪 中 叶 , 在 三 角 洲 的 吉 萨 ( Giza) , 造 了 三 座 大 金 字 塔 , 是 古 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大金字塔, 在今开罗近郊, 主要 由 大 金 字 塔 ( Khufu) 、 哈 夫 拉 金 字 塔 ( Khafra) 、 孟 卡 拉 金 字 塔 ( Menkaura) 及 大狮身人面像(Great S phinx) 组 成 。 周 围 还 有 许 多 “玛 斯 塔 巴 ”与 小 金 字 塔 。 胡夫金字塔, 是其中

21、最大者。 形体呈立方锥形, 四面正向方位。 塔原高 146.4米 , 现 为 137 米 , 底 边 各 长 230.6 米 , 占 地 5.3 公 顷 , 用 230 余万块平均需约 2.5 吨的石块干砌而成。塔身斜度呈 5152,表面原有一层磨光的石灰岩贴面, 今已剥落,入口在北面地 17 米高处,通过长甬道与上、中、下三墓室相连,处于皇后墓室与法老墓室之间的甬道高 8.5 米,宽 2.1 米,法老墓室有二条通向塔 外的管道, 室内摆放着盛有木乃伊的石棺, 地下墓室可能是存放殉葬品之处。 这 座灰白色的人工大山, 以蔚兰天空为背景, 屹立在一望无际的黄色沙漠上, 是千 百万奴隶在极其原始的

22、条件下的劳动与智慧结晶。第七节太阳神庙到了新生王国时期, 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皇帝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 占了 最重要的地位。 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 一个是大门, 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前 面前举行, 力求富丽堂皇, 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 另一个是大殿内部, 皇帝在这里按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 门的样式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 为了加强门道对石墙的体积的反衬作用,门道上檐部的高度比石墙上的大得多。 石墙上满布着彩色的浮雕, 圆雕也着彩色。 这大门的景象是喧闹的, 热烈的,皇帝在这里被一套套仪式崇奉为“泽被万物的恩主” 。方尖碑(obelisk) 古

23、 埃 及 崇 拜 太 阳 的 纪 念 碑 , 常 成 对 的 竖 立 在 神 庙 的 入 口 处 。 其 断 面 呈 正 方 形 , 上 小 下 大 , 顶 部 为 金 字 塔 形 , 常 镀 合 金 。 高 度 不 等 , 已 知 最高者达五十余米,一般修长比为 9-101,用整块的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 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奴隶泥屋 由一杂院与居室组成, 简陋拥挤, 当时奴隶大多沿有固定的栖所。 卡纳克 阿蒙神庙(Great t emple of ammon) 新王国时期,皇帝们经常把大量财富和奴隶送给神庙,祭司们成了最富有,最有势力的奴隶主贵族。 神庙

24、遍及全国, 底比斯一带神庙络绎相望, 其中规模最 大的是卡纳克(karnak 和 鲁 克 索 ( luxor) 两 处 的 阿 蒙 神 庙 。卡纳克神庙卡纳克的阿蒙神庙是在很长时间陆续建造起来的,总长 336 米,宽 110 米。前后一共造了六道大门,而以第一道为最高大,它高 43.5 米,宽 113 米。主神殿是一柱子林立的柱厅,宽 103 米,进深 52 米,面积达 5000 平方米,内有 16 列共 134 根 高 大 的 石 柱 。 中 间 两 排 十 二 根 柱 高 21 米 , 直 径 3.6 米 , 支 撑着当中的平屋顶,两旁柱子较矮,高 13 米,直径 2.7 米。殿内石柱如林

25、,仅以 中部与两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侧窗采光, 光线阴暗, 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 “王权 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在 卡 纳 克 神 庙 的 周 围 有 孔 斯 神 庙 和 其 他 小 神 庙 , 宗 教 仪 式 从 卡 纳 克 神 庙 开 始, 到鲁克索神庙结束。 二者之间有一条一公里长的石板大道, 两侧密排着圣羊 像,路面夹杂着一些包着金箔或银箔的石板,闪闪发光。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 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 而这些压抑之感 正是崇拜的起始点,这也就是卡纳克阿蒙神庙艺术构思的基点。第八节古代希腊的建筑公元前 8 世纪起, 在巴尔干半岛, 小亚细亚西岸和爱琴海的岛屿上建立了很 多小小的奴

26、隶制国家, 他们向外移民, 又在意大利 、 西西里和黑海沿岸建立了许 多国家。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总称为古代希腊。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 古希腊的建筑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 它的 一些建筑物的型制和艺术形式,深深地影响着欧洲两千多年的建筑史。但古希腊建筑毕竟还处在 “萌芽和胚胎” 时代。 它们的类型还少, 型制也很 简单,发展的速度也很缓慢。它的艺术的完美同这一点有很大关系。 在几个世纪的时期中, 在型制和形式 大致相同的建筑物上, 反复推敲, 反复琢磨, 终于达到了精细入微的境地。 马克 思 说 : “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 的不

27、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这句话适用于希腊建筑。1 圣地建筑群 在氏族制时代,部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是卫城。部落首领的宫殿里,正厅中央设着祭祀祖先的火塘, 它是维系全氏族宗教的象征。 在小亚细亚、 爱琴 和阿提加地区, 许多平民从事手工业、 商业和航海业, 他们同氏族的关系薄弱了, 地域部落代替了氏族部落, 民间的保护神崇拜就代替了祖先崇拜, 守护神的祭坛 代替了正室里的火塘。 同时, 民间的自然神圣地, 也发达起来, 有一些圣地的重 要性超过了旧的卫城。在有些圣地里, 定期举行节庆, 人们从各个城邦汇集拢来, 圣地周围陆续造 起了竞技场、 旅舍、 会堂等公共建筑, 而在圣地的中心则建有神

28、庙, 它们是公众 欢聚的场所,是公众鉴赏的中心。德尔斐(Delphi)的阿波罗(Apollo)圣地就是这类圣地的代表。它顺应地 势、 修建了曲折的道路, 沿路布置了许多小小的建筑物, 组成了一幅幅富有变化 的,然而各自完整的画面。2 柱式的演进 希腊早期的建筑, 同中国一样, 也是木构架的, 易于腐朽和失火。 古希腊的制陶业发展较早, 技术很高, 从公元前 7 世纪起, 已经开始使用陶器来保护木构架,到公元前 7 世纪之末,除了屋架之外,已经全用石材建造了。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 因此, 柱子、 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 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 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 也都集中在这

29、些构件的形 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 6 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 这 套 做 法 以 后 被 罗 马 人 称 为 “柱 式 ”order。有两种柱式同时在演进。 一种是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里的爱奥尼式( Ionic) , 一 种 是 意 大 利 、 西 西 里 一 带 寡 头 制 城 邦 里 的 多 立 克 式 ( Doric) 。 爱 奥 尼式比较秀美华丽, 比例轻快, 开间宽阔, 反映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 艺术趣味。 多立克柱式粗笨, 有古埃及建筑的影响, 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3 雅典卫城公元前 5 世纪中叶, 在希波战争中, 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

30、义精神战败了波 斯的侵略,作为全希腊的盟主,雅典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建设的重点在卫城, 在这种情况下, 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 庙宇、 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 平。帕提农神庙 卫城建在一个陡峭的山岗上, 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 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上一约 280130 米的天然平台上。 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那.帕提农 的铜像, 主要建筑是膜拜雅典那的帕提农神庙, 建筑群布局自由, 高低错落, 主 次分明。 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 都可看到较完整的丰富的建筑艺术形 象。 帕提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 体量最大, 造型庄重, 其它建筑则处于陪衬地 位。 卫城南坡是平民的群众活动

31、中心, 有露天剧场和敞廊。 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中 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 特别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 面更为杰出。伊瑞克提翁神庙 雅典卫城中还有伊瑞克提翁神庙, (以著名的女像柱廊闻名于世) , 和胜利神庙。第九节古罗马的建筑古 希 腊 晚 期 的 建 筑 成 就 由 古 罗 马 直 接 继 承 , 古 罗 马 劳 动 者 把 它 向 前 大 大 推进,达到了世界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 罗马本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的一个小城邦国家, 公元前 5 世纪起实行自由民 主 的 共 和 政 体 。 公 元 前 3 世 纪 , 罗 马 征 服 了 全 意 大 利 , 向 外 扩 张

32、, 到 公 元 前 1 世纪末, 统治了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 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的广阔地区。 北面 包括高卢(相当现在的法国、瑞士的大部以及德国和比利时的一部分) , 南 面 包 括埃及和北非。公元前 30 年起,罗马成了帝国。公元 1-3 世纪是古罗马建筑最繁荣的时期。重大的建筑活动遍及帝国各地, 最重要的集中在罗马本城。由于古罗马公共建筑物类型多, 型制相当发达, 样式和手法很丰富、 结构水 平高, 而且初步建立了建筑的科学理论, 所以对后世欧洲的建筑, 甚至全世界的 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辉煌的成就 古岁马的建筑按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1、 伊特鲁里亚时期 (公元前 8-前

33、2 世纪) , 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 的强国。 其建筑在石工、 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 罗马王国与共和 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 罗马共和国盛期 (公元前 2 世纪-前 30 年) , 罗马在统一半岛与对外侵略 中聚集了大量劳动力、 财富与自然资源, 有可能在公路、 桥梁、 城市街道与输水 道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公元前 146 年对希腊的征服, 又使它承袭了大量的希 腊与小亚细亚文化和生活方式。 于是除了神庙之外 , 公共建筑, 如剧场、 竞技场、 浴场、 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跃 , 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 。 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 的精益求精与古典柱式也

34、强烈地影响着罗马。3、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 30 年-公元 476 年) ,公元前 30 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从帝国成立到公元后 180 年左右是帝国的兴盛时期,这时, 歌颂权力、 炫耀财富, 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 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 旋 门 , 纪 功 柱 和 以 皇 帝 名 字 命 名 的 广 场 、 神 庙 等 等 。 此 外 , 剧 场 、 圆 形 剧 场 与 浴 场等亦趋于规模宏大与豪华富丽。 3 世纪起帝国经济衰退、 建筑活动也逐渐没落。 以后随着帝国首都东迁拜占庭, 帝国分裂为东、 西罗马帝国, 建筑活动仍长期不 振,直至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

35、二、最早的建筑理论与型制的形成 古罗马与古希腊柱式比较古罗马建筑在材料、 结构、 施工与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 在空 间创造方面, 重视空间的层次、 形体与组合, 并使之达到宏伟的富于纪念性的效 果; 在结构方面, 罗马人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 发展了综合东西方大全 的 柱 与 拱 券 结 合 的 体 系 ; 在 建 筑 材 料 上 , 除 了 砖 、 木 、 石 外 , 还 有 运 用 地 方 特 产 火山灰制成的天然混凝土。此外, 罗马人还把古希腊柱式发展为五种: 即多立克柱式、 塔司干柱式、 爱 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和组合柱式,并创造了券柱式。在理论方向, 形成了系统的

36、建筑理论体系, 以维特鲁威的 建筑十书 为主, 成为自文艺复兴以后三百多年建筑学上的基本教材。三、恺撒广场 罗 马 的 城 市 里 , 一 般 都 有 中 心 广 场 ( Forum) 。 罗 马 本 城 的 广 场 群 是 最 壮 丽的,它们的演变,鲜明地表现出建筑型制同政治斗争的密切关系。 早期的广场是零乱的建造起来, 没有统一的规划。 在周围造了一圈两层的柱廊,使广场的面貌完整了些。广场上举行角斗的时候,敞廊上层就成了观众席。 共和末期, 恺撒擅权之后, 造了一个封闭的、 按完整规划建造的广场。 它的后半部是围廊式维纳斯庙,广场成了庙宇的前院。维纳斯是恺撒家族的保护神, 因此,广场隐然是

37、恺撒个人的纪念碑。广场中间立着恺撒的骑马青铜像、镀金。 恺撒广场头一个定下了封闭的、 轴线对称的, 以一个庙宇为主体的广场的新型制。四、图拉真广场 帝制建成以后, 罗马皇帝渐渐汲取东方君主国的习俗, 建立起一整套繁文缛节来崇奉皇帝。最强有力的皇帝之一图拉真,竟至几乎要把皇帝崇拜宗教化了。 这时, 在奥古斯都广场旁边建造了罗马最宏大的广场, 图拉真广场。 广场的型制 参 照 了 东 方 君 主 国 建 筑 的 特 点 , 不 仅 轴 线 对 称 , 而 且 作 多 层 纵 深 布 局 。 在 将 近 300 米的深度里, 布置了几进建筑物, 室内室外的空间交替, 空间的纵横、 大小、 开阖、 明

38、暗交替; 雕刻和建筑物交替。 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系列的交替酝酿建筑艺 术高潮的到来, 还使用了一些令人感到意外的手法。 在运动中展开和深入, 这是 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不论是轴线的; 还是绕弯子的, 象希腊的圣地那样。五、剧场和斗兽场 角斗场起于共和末期, 平面是长圆形的, 相当于两个剧场的观众席, 相对合一。 它们专为野蛮的奴隶主和游氓们看角斗而造。 从功能、 规模、 技术和艺术风 格各方面看,罗马城里的大角斗场(75-80 年)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大角斗场长轴 188 米 , 短 轴 156 米 , 中 央 的 “表 演 区 ”长 轴 86 米 , 短 轴 54米。观众席大约有

39、 60 排座位,逐排升起,分为五区。前面一区是荣誉席,最后 两区是下层群众的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比较高的公民坐的。为了架起这一圈观众席,它的结构是真正的杰作。运用了混凝土的筒形 拱与交叉供,底层有土圈灰华石的墩子,平行排列,每圈 30 个。底层平面上, 结构面积只占六分之一,在当时是很大的成就。这座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和形式三者和谐统一,成就很高。它的形制完善, 在体育建筑中一直尚用至今, 并没有原则上的变化。 它雄辩地证明着古罗马建筑 所达到的高度,古罗马人曾经用大角斗场,象征永恒,它是当之无愧的。六、万神庙 单 一 空 间 、 集 中 式 构 图 的 建 筑 物 的 代 表 是 罗 马 城

40、 的 万 神 庙 ( Patheon, 它 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在现代结构出现以前, 它一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 大空间建筑。早期的万神庙也是前柱廊式的, 但焚毁之后, 重建时, 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 中式型制。新万神庙是圆形的,穹顶直径达 43.3 米。顶端高度也是 43.3 米。按照 当 时 的 观 念 , 穹 顶 象 征 天 宇 。 它 中 央 开 一 个 直 径 8.9 米 的 圆 洞 , 象 征 着 神 和 人 的世界的联系,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结构为混凝土浇筑, 为了减轻自重, 厚墙上开有壁龛, 龛上有暗券承重, 龛 内置放神像。 神像外部造形简洁, 内部空间在圆形洞口射入

41、的光线映影之下宠伟 壮观,并带有神秘感,室内装饰华丽,堪称古罗马建筑的珍品。第十节美洲古代建筑古代美洲如同古埃及、 西亚、 印度、 中国与爱琴海沿岸一样, 是古代文化的 发源地。 公元二千多年前 , 在中美洲由许多不同语言的土著部落建立起来的农业国。 其中较为突出的有玛雅人、 托尔特克人和阿兹台克人, 在南美的主要有印加 人。古代美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文化形成时期(公元前 1500后 100 年) 有玛雅人建于今洪都拉斯的用土堆成的圆锥形与方锥形金字塔, 现已发现约200 余幢,其中有高达 30 余米者。2、古典时代(100 年-900 年) 突出的有特奥帝瓦现城和玛雅人的提尔卡城。 3

42、、后古典时代(900-1025 年) 有托尔特克人的首府图拉城和在尤卡坦半岛上的奇钦伊查城。此外, 阿兹台克人在今墨西哥城的建筑曾异常辉煌, 后在西班牙人入侵时全 部 被 毁 , 最 近 在 墨 西 哥 城 宪 法 广 场 附 近 发 掘 出 来 的 阿 兹 台 克 帝 国 的 大 庙 , 是 高 36 米的金字塔,基地面积达 6 万平方米。南美洲建筑以印加帝国的库斯科城和玛楚皮克楚城为最盛。 第十一节工业革命的建筑1640 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了近代阶段。而到了 十八世纪末首先在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 继英国之后 , 美、 法、 德等国也先后开 始了工业革命。 到十九世纪

43、 , 这些国家的工业化从轻工业扩展到重工业, 并于十 九世纪末达到高潮。西方国家由此步入工业化社会。这个时期,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与建筑都发生了种种矛盾与变化: 建筑 创 作 中 的 复 古 主 义 思 潮 与 工 业 革 命 带 来 的 新 的 建 筑 材 料 和 结 构 对 建 筑 设 计 思 想 的冲击之间的矛盾; 建筑师所受的传统学院派教育与全新的建筑类型和建筑需求 之间的矛盾以及城市人口的恶性膨胀和大工业城市的飞速发展等。 这是一个 孕育建筑新风格的时期,也是一个新旧因素并存的时期。一、新材料和新技术 开 始 于 十 八 世 纪 中 期 的 英 国 工 业 革 命 导 致 社 会

44、 、 思 想 和 人 类 文 明 的 巨 大 进步,对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革命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 是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 同时又是一场剧烈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一方面是生产方式和建造工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不断涌现的新材料、 新设备和新技术, 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 的前途。正是应用了这些新的技术可能性,突破了传统建筑高度与跨度的局限, 建筑在平面与空间的设计上有了较大的自由度, 同时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 这 其中尤其以钢铁、混凝土和玻璃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最为突出。二、初期生铁结构 以金属作为建筑材料, 早在古代建筑中就已开始, 而大量的应用, 特别是以钢 铁

45、作 为 建 筑 结 构 的 主 要 材 料 则 始 于 近 代 。 随 着 铸 铁 业 的 兴 起 , 17751779 年第 一 座 生 铁 桥 ( 设 计 人 : Abraham Darby) 在 英 国 塞 文 河 上 建 造 起 来 , 17931796 年在伦敦又出现了更新式的单跨拱桥桑德兰桥,全长达 236 英尺(72 米) 。 在房屋建筑上,铁最初应用于屋顶,如 1786 年巴黎法兰西剧院建造的铁结构屋 顶 (设计人: Victor Louis) 以及 1801 年建的英国曼彻斯特的萨尔福特棉纺 厂 (设 计人: Watt and Boulton) 的七层生产车间, 这里铁结构首

46、次采用了工字形的断面。 另外, 为了采光的需要, 铁和玻璃两种建筑材料配合应用, 在十九世纪建筑中取 得 了 巨 大 成 就 。 如 巴 黎 旧 王 宫 的 奥 尔 良 廊 ( 1829-1831,P.Fontaine) 、 第 一 座 完 全 以 铁 架 和 玻 璃 构 成 的 巨 大 建 筑 物 巴 黎 植 物 园 的 温 室 ( 1833, Rouhault) , 而 最著名的则是 1851 年建造的伦敦“水晶宫”三、钢铁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最初在美国得到发展, 其主要特点是以生铁框架代替承重墙, 外墙不再担负承重的使命,从而使外墙立面得到了解放。18581868 年 建 造 的 巴 黎圣

47、日内维夫图书馆, 是初期生铁框架形式的代表。 此外还有: 英国利兹货币交 易 所 、 伦 敦 老 火 车 站 、 米 兰 埃 曼 尔 美 术 馆 、 利 物 浦 议 院 、 伦 敦 老 天 鹅 院 、 耶 鲁 大 学 法 尔 南 厅 等 。 美 国 1850-1880 年 间 “生 铁 时 代 ”建 造 的 大 量 商 店 、 仓 库 和 政 府大厦多应用生铁构件门面或框架, 如圣路易斯市的河岸上就聚集有 500 座以上这 种生铁结构的建筑, 在立面上以生铁梁柱纤细的比例代替了古典建筑沉重稳定的 印象, 但还未完全摆脱古典形式的羁绊。 在新结构技术的条件下, 建筑在层数和 高度上都出现了巨大的

48、突破, 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 筑 是 芝 加 哥 家 庭 保 险 公 司 大 厦 ( 1883-1885, William Le Baron Jenney) ,共 十 层 , 它的外形仍然保持着古典的比例。四、 “带形城市” (line ar city)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 “带形城市”的规 划 原 则 是 以 交 通 干 线 作 为 城 市 布 局 的 主 脊 骨 骼 ; 城 市 的 生 活 用 地 和 生 产 用 地 ,平 行 地 沿着交通干线布置; 大部分居民日常上下班都横向地来往于相应的居住区和工业 区之间。 交通干线一般为汽车道路或铁

49、路, 也可以辅以河道。 城市继续发展, 可 以沿着交通干线 (纵向) 不断延伸出去。 带形城市由于横向宽度有一定限度, 因 此居民同乡村自然界非常接近。 纵向延绵地发展, 也有利于市政设施的建设。 带 形城市也较易于防止由于城市规模扩大而过分集中,导致城市环境恶化。较有系统的带形城市构想, 最早是西班牙工程师 A.索里亚 伊 马塔在 1882 年提出的。 他认为有轨运输系统最为经济、 便利和迅速, 因此城市应沿着交通线 绵延地建设。 这样的带形城市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系起来, 组成城市的网络, 不仅 使城市居民便于接触自然,也能把文明设施带到乡村。1892 年 , 索 里 亚 为 了 实 现 他 的 理 想 , 在 马 德 里 郊 区 设 计 一 条 有 轨 交 通 线 路 ,把两个原有的镇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弧状的带形城市,离马德里市中心约 5 公里。1901 年铁路建成, 1909 年改为电车。 经过多年经营,到 1912 年约有居民 4000 人。 虽然索里亚规划建设的带形城市, 实质上只是一个城郊的居住区, 后来由于土地 使用等原因, 这座带形城市向横向发展, 面貌失真。 但是, 带形城市理论影响却 深远。苏联在 20 年代建设斯大林格勒时,采用了带形城市规划方案。城市的主要 用地布置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琴棋书画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