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809583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答题时间:20分钟)1.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 )A. 太阳辐射能 B. 重力能 C. 核聚变反应 D. 放射性元素衰变读下面的地貌景观图,回答问题。2. 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丙3. 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搬运作用 B. 风化作用 C. 变质作用 D. 地壳运动*4. 读“世界部分地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A. 地中海属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区B. 红海属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区C. 阿拉伯半岛处三大板块

2、的交界地区D. 阿尔卑斯山处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交界地区,多火山、地震5. 与背斜成山相吻合的构造示意图是 (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6. 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 )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7. 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 东非大裂谷 B. 日本列岛 C. 阿尔卑斯山脉 D. 落基山脉8. 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 )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 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 矿产

3、资源的分布规律A. B. C. D. *9. 读下图,回答问题。(1)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_。(2)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_3_。(3)在图示中画出断层两侧岩体的运动方向。(4)相关部门决定在该区域寻找水源,你认为在_处钻井最合适,原因是什么?*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 乙图为“地中海沿岸地质剖面图”,甲图是乙图岩层局部放大图。材料二 “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1)乙图所示地区位于_板块和_板块的交

4、界处,其边界类型为_边界。判断依据是_。(2)、两处分别可能是_(岩石类型)和_(岩石类型),理由是_。(3)结合材料二和甲图,判断图乙中处至少发生过_次地震 ( )A. 2 B. 3 C. 4 D. 541. D 解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2. D 解析: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褶皱为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而成,也属于内力作用。3. D 解析:由图中可看出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这是地壳水平运动挤压的结果。搬运、风化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变质作用是已有岩石转变为新岩石的过程。4. D 解析:阿尔卑斯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

5、块的消亡边界,属于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交界处。5. A 解析:A为背斜成山;B为背斜成谷;C和D分别为断层构造形成的地垒和地堑。6. A 解析:图示板块边界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高原或山地。7. C 解析: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日本列岛是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8.C 解析: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以及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9. (1)E、D、C (2)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3)左侧上升,右侧下降。(4)G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

6、构造,容易找到地下水。解析:(1)岩层越往下,年龄越老。由图中可看出,先发生褶皱再发生断层,后又有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故年龄由老到新依次为E、D、C。(2)图中有褶皱和断层,说明是由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造成的;图中有花岗岩的形成,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的,故有岩浆活动。(3)由图中可看出,断层左侧的岩层上升,右侧的岩层下降。(4)G处为向斜,向斜底部低凹,易汇集水。10. (1)亚欧 非洲 消亡 图中地质构造为褶皱,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花岗岩 大理岩 处为岩浆侵入地壳凝固,而形成的侵入岩,所以应为花岗岩;处为石灰岩接近岩浆受高温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应为大理岩 (3)B解析:(1)乙图为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图中为褶皱,是由于板块的碰撞和水平挤压形成的。(2)为岩浆进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的,为侵入岩,典型代表是花岗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之后,使地处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发生变质作用,为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3)由甲图可以看出,该处有三次岩浆侵入和喷出,故至少发生过3次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