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哲学对高校教职工教育研究 1、“贵柔不争”的处世艺术 “贵柔不争”是老子关乎生命的智慧。老子认为,柔弱的事物往往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坚硬刚强的事物“蛲蛲者易折”。其实,现实生活也是如此,一个锋芒太露的人不仅容易伤人,而且也容易使自己受到伤害,因此,老子主张处世含蓄一点为好,“上善若水。”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唯不争,故无尤。”主张具有崇高美德的人理当像水一样的柔润万物、喜居低下、乐善好施、退让不争,唯此才能弃躁,才能让自己处于不受外界干扰的纯真境界,达到内心的平静,最终让自己像天地一样立于不败之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这个“贵柔不争”、“弃躁守静”的处世艺术,实质上
2、不是倡导放弃,自甘落后,而是提倡立身待人应以沉静谦卑的态度,既钟情于自然又胸怀经纬,安身立命、韬光养晦。这对引导高校教职工以出世的态度去做入世的事业大有裨益。时下,社会工具理性甚嚣尘上,功利主义愈演愈烈,浮躁风越刮越盛,人心难得安宁,肉身难负其重,并波及素以高雅知名的大学校园。面对“学而优则仕”、“学术明星”、“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学霸”、逐年高要求的学历学位、与经济待遇相配套的职称评聘向来心高气傲、安于清贫、自尊自爱、本以潜心教学和科研为己任的高校教职工,有一些也为之骚动甚至疯狂。有的固执于虚名浮利而心烦气躁、急功近利、争强好胜、玩命拼搏;有的汲汲于感官和物欲的满足而不择手段争权夺利,伤害了他人
3、也自毁了手足情谊;更有甚者,学术造假、欺世盗名、徇私枉法、权钱交易,反误了前程和卿卿性命。基于老子生命哲学的智慧,高校教职工应对自身的学识、才能和个体的生命要有科学的认识,并尊重自然法则,找准自己的定位,淡泊宁静,“无为无不为”,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世,以柔弱保身全生,回归生命的本根,不为物欲所累,不为利益所移,才能远离心浮气躁的短视,在学术争鸣中不断积累沉淀自己的学识,在团队的协同合作下不断升华自己生命和事业的境界,成就自己的人生。 2、“生死自然”的达观态度 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生命来源于自然,更存在于自然。个体的生死都是生命的自然之道。正如“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
4、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人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出生入死是非常正常的。因此,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有生死变化,面对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和生命的生息,人们一方面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参透生死奥妙,顺应自然变化和世事变化,坦然面对个体生命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养生延年益寿,发挥生命的最大价值。所以,虽然“道生万物”,但“道常无为”,并不主宰万物,而是听任自然,任由生命自由发展,不对万物包括人予以强制性的他律。老子“生死自然”的达观态度,实际上给予了世人一种可资借鉴的生活方式,为人们好好地生活和好好地死亡提供了一条内在超越的途径,亦即为人们解除生之痛苦、死之恐惧提供了心理
5、宣泄和自我解放的途径。”高校教职工毕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和一般人一样也有着正常心理和生理需求,但长期以来社会却片面强调了其职业素质,忽视了他们生命品格的锻造,授予的社会角色有意无意地压抑和否定了他们正常的欲求,致使他们大部分人缺失美好生命体验,疏忽自身个体生命的关怀。竞聘上岗、职称评聘、硬性的科研教学等指标及多方评教、末位淘汰等刚性的管理制度,不仅给他们带来了职业危机感,而且日渐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导致严重的职业倦怠,有的甚至因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走向衰亡。其实,基于老子的“生死自然”的达观态度,高校教职工应量力而行顺应生命的本性去发展,“质真如渝。”面对过多的压力和职业的挫折,及时地调适自
6、己的心理,既要如同婴儿一样纯真,自然地展示自己的本真生命,又要像水一样能屈能伸,能大能小,随物赋形,以体现个体生命的真谛。 3、“死而不亡”的终极超越 老子虽然提倡“生死自然”的达观态度,但道德经中亦有大量的“常”、“长”、“久”、“长生”、“长久”、“不死”、“不亡”、“不去”、“不穷”、“不离”、“不辍”等词语,这并非矛盾,而是老子的辩证统一。它表明了老子也企慕长生的、强烈的生命超越意向。但老子追求的长生不仅是个体自然生命的无限延长,更在于个体生命质量的无限提升,在于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生死。老子期望世人能融“小我”于“大我”,把生命存在的意义放在不求回报地造福人类,能像水和天地一样全心全
7、意地为芸芸众生服务。这是老子“死而不亡”的实质本义,是超越生命的一种最高的境界。为此,老子还提出了生命超越的途径“强行者有志。”意思是说,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有生命价值的人,一定是一个远大志向的人。人贵在志于道。而且,老子强调“修德立志”应放眼天下,追求建立治国平天下的功业。正如道德经54章所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得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诚然,没有人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却都能掌握生命的宽度。人的能力虽然有限,但追求可以无限。生命的本质在于超越。老子的“死而不亡”的生命智慧展现了其炙热而独特的生命意识和注重生命意义的探索,势将很好地
8、引导高校教职工以出世的态度去实现入世的远大志向,以最得体的“无为”方式来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协调统一的“无不为”理想,实现价值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不断超越。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职工绝大多数尽职尽责,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甚至于超越生死也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然而,也还是有极少数的教职工,基于各种因素,工作缺乏热情,自我发展意识萎缩,得过且过,甚至于厌倦自己的职业,有损于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形象。尽管人数甚微,但有一定的传染性,这应引起高等教育管理者的关注,以防微杜渐。同时,笔者认为,对这少数人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引入老子生命超越的哲学智慧也可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 4、
9、结语 综上,每一个人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人生最好的韬光养晦,就是“贵柔不争”、“弃躁守静”,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业,“无为无不为”,回归生命的本根。生命源于自然,更存于自然,应参透出生入死生命的奥秘,“上善若水”、“质真若渝”,顺应自然变化和世事变化,才能把握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本质在于超越,人贵在于立志,要志于“融小我于大我”,超越自我、超越生死,则将虽死犹生。一名优秀的高校教职工,应该既“育人”也“育己”,不断自觉地提高个体生命的质量。个人的能力尽管有限,但追求无限,应把握自己的定位,宁静以致远;顺应生命的本性,迎合社会发展的态势,“随物赋形”,纯真而自然地展现个体生命的价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生命之花自由而全面地绽放。 作者:曹群英单位:福建工程学院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