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课件+试题+学案)(打包13套)新人教版选修3.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专题四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课件试题学案打包13套新人教版选修3.zip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专题四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课件试题学案打包13套新人教版选修3.zip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ppt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doc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ppt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doc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4.3 禁止生物武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ppt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4.3 禁止生物武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doc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第12课时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第13课时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第14课时 禁止生物武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3.doc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ppt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过关检测A卷 新人教版选修3.doc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过关检测B卷 新人教版选修3.doc
  • 全部
    •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ppt
    •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ppt
    •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4.3 禁止生物武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ppt
    •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4.3 禁止生物武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第12课时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第13课时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第14课时 禁止生物武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ppt
    •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过关检测A卷 新人教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过关检测B卷 新人教版选修3.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目标导航 1.结合转基因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转基因生物取得的重要成果。2.根据转基因生物对食物、生物、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说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阅读 P87-88 )1.微生物方面(1)利用 DNA 重组的微生物进行基因制药。(2)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等。2.转基因动物方面(1)培育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2)把转基因动物变成生物反应器,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物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3.转基因植物方面(1)培育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2)种植最多的转基因植物有大豆和玉米,转基因棉花和油菜次之。二、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阅读 P88-93 )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1)科学家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2)转移的基因虽然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但不少是异种生物的基因。(3)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2.转基因生物可能引起的安全性问题(1)食物安全问题: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2)生物安全问题:成为新杂草;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 ,威胁其他生物生存;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通过基因重组产生“超级杂草” 。(3)环境安全问题: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重组微生物降解某些化合物过程中可能产生污染环境的中间产物;重组 DNA 与微生物杂交,产生有害的病原微生物;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含有的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通过蜜蜂进入蜂蜜中,最后进入其他动物和人体内。3.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2(1)应该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2)建立相应的法规,如我国在 1993 年制定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和 2002 年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判断正误:(1)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2)转基因生物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 )(3)对待转基因技术应该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4)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5)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 )答案 (1)× (2)√ (3)√ (4)× (5)√一、转基因成果1.转基因成果的种类(1)植物性转基因成果:如转基因小麦,蛋白质含量比一般小麦高。(2)动物性转基因成果:如转入了人基因的牛,产生的牛奶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3)转基因微生物成果: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前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里提取,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经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生产。2.转基因生物的优缺点分析优点 缺点①解决粮食短缺问题②减少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③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值④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⑤提高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①可能产生新病毒或新过敏原②可能产生抗除草剂的杂草③可能使疾病的传播跨越物种障碍④可能会损害生物多样性⑤可能干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抗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与推广给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3抗逆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农作物具有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毒、抗干旱、抗盐碱等),因此,抗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农作物摆脱土壤和气候的限制,使得作物在不良的环境中更好的生长,提高产量,同时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但是,抗逆作物不能固氮,不会使土壤中无机盐的含量增加,因此,不可能减少化肥的制造量和使用量。你所知道的我国转基因成果都有哪些?答案 中国科学家培育的转基因猪、牛、鸡、鲤鱼等,还有大批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1.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下列不是转基因成果的一项是( )A.抗虫棉花B.能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C.我国奶牛的主要品种——中国荷斯坦牛D.抗除草剂玉米问题导析 (1)转基因生物是指运用基因工程操作程序,即通过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对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等获得的转基因生物。(2)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答案 C一题多变想要获得既高产又抗病毒、抗寒、抗旱、抗除草剂等多重优点的农作物,下列的方法中能做到的是( )A.细胞融合技术 B.转基因技术C.组织培养技术 D.人工诱变答案 B二、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1.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争论的内容(1)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观点 存在安全问题 不存在安全问题4证据①反对“实质性等同”②担心出现滞后效应③担心产生新的过敏原④担心营养成分的改变①“实质性等同”只是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②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 ③科学家对社会的负责态度 ④至今尚未发生食用转基因食品影响人类健康的实例,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物有问题⑤可能会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观点 存在安全问题 不存在安全问题证据①可能成为野生种类或杂草 ②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 ③可能会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④可能产生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①扩散到种植区外很快死亡 ②存在生殖隔离,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 ③表现出新性状,必须具备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以及配套的种植技术 ④花粉传播的距离和存活时间有限(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观点 存在安全问题 不存在安全问题证据①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②降解某些化合物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对人类造成二次污染 ③可能产生有害的病原微生物 ④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物质可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进入人体①转基因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 ②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③抗除草剂农作物的种植,减轻了农田管理的负担,保护了农田的土壤环境 ④新闻报道不实,增加了公众对转基因农作物的恐惧感2.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1)首先认识到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术在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2)要正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切实认识到个别有害转基因生物的危害性,要趋利避害。(3)完善相应的法令法规,利用法律手段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4)增强科学家的法律意识,提高科学家的研究道德水平。1.转基因抗虫玉米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什么?答案 减少了农药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52.如何理解实质性等同?答案 实质性等同是指转基因生物与自然存在的传统生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性状表现的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生理性状、分子特征、营养成分、毒素含量和过敏原等是否具有等同性。如果实质上是相同的,就应该将转基因生物与传统生物同等对待,视为安全。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乌干达木薯业遭到了病害的毁灭性打击。科学家究其原因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的观点是(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 ,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的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问题导析 (1)阅读题干,获取信息: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2)两种病毒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物。答案 B一题多变下列选项中是转基因生物引起的食物安全问题的证据是( )A.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作物B.转基因生物合成的营养物质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C.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可能对某些人造成过敏反应D.转基因产品经过了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答案 C61.自从 1983 年第一株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已有数十种乃至上百种转基因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诞生,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基因污染”应运而生,关于基因污染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基因植物的果实或其他部分作为食物可能会引起食用者产生不良反应B.转基因植物可能与它们的近缘野生种发生自然杂交,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基因污染是一种不可以增殖的污染D.为了防止转基因的扩散,在大面积种植时,必须在周围设置缓冲带作物答案 C解析 食用转基因的食物时,可能会因外源基因产生的性状对食用者不适而造成不良反应,故 A 对;转基因植物是人造物种,可能与自然物种杂交,而危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 B对;在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植物时,要在周围设置缓冲带作物以防转入基因的扩散,故 D 对;基因污染是一种可增殖的污染,可通过繁殖而传递下去,故 C 错。2.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 A.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C.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D.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答案 B3.美国科学家在研究生长在墨西哥某地的野生玉米后发现,这种玉米含有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抗虫毒蛋白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因,由此可见:①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 ②转基因作物可对天然植物的基因多样性构成威胁 ③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 ④自然杂交过程实质是一个长期的转基因过程,两者没有任何区别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答案 C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转基因植物的基因传播到野生植物中,这样会对植物基因多样性构7成威胁。自然杂交是通过授粉的方式实现转基因过程的,与转基因技术中通过重组质粒转基因有一定的区别。4.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对当地栽培作物种类进行调查时,发现有的地方种植了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这种玉米在喷洒除草剂的环境中生长良好,杂草被除草剂杀死,玉米还能正常生长,给农民节省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跟踪调查还发现,这种转基因玉米除直接食用外,还被加工成食品摆在超市的货架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部分同学认为,这种转基因玉米不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如果你同意这种观点,请列举出三条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转基因玉米加工的食品被摆在超市货架上,生产厂商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对产品进行转基因生物标志,这样做是为了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有关标识中,应标注“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该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应标注为“本产品为__________________加工制成,但本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玉米与其他植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②玉米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 ③玉米花粉的存活时间有限(或其他理由也可) (2)消费者的知情权 转基因玉米加工品 加工原料为转基因玉米 转基因玉米 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解析 (1)转基因生物不会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的理由有以下几点:转基因生物虽然具有某些新的性状,但其生命力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强,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时,会很快死亡;转基因生物的种植需有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以及配套的种植技术;转基因生物与其他自然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难以进行自然杂交;许多植物花粉传播距离有限,存活时间有限,具有受精能力的时间更短。(2)2002 年,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以方便消费者自主选择,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对不同产品标注内容不同。基础巩固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 )①食物安全 ②生物安全 ③环境安全 ④社会安全A.①②③ B.②③④8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2.下列选项中明显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的是( )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 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答案 C解析 转基因生物引发食物安全的理由是:对食物的安全性检测不够,担心出现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成分改变;把动物蛋白基因转入农作物,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权益。C 项体现出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A、B、D 三项均不能体现。3.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应做到多环节,下面哪些属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环节?( )①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 ②转基因农作物的农田试种 ③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 ④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化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要多环节、严谨地评价,确保转基因食物的安全。例如在农作物研究、农田试种、大面积种植和商品化等各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4.下列选项不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的是( )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C.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D.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答案 D解析 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对食物的安全性检测不够;担心出现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成分的改变等。D 项属于转基因生物在生物制药方面的应用。巩固提升5.下列观点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由于存在生殖隔离,转基因植物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B.许多农作物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绝对不会造成其他生物的安全问题C.植物花粉的存活时间有限,一般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9D.转基因农作物若缺乏配套的种植技术,也会造成减产答案 B解析 尽管农作物的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但转基因植物的花粉还是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其他植物中,使其他植物具有某些特殊性状。6.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发生争论,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有密切关系。下面关于基因的相关知识中,不可能是争论的原因的是( )A.对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等的了解仍相当有限B.所转移的基因有不少是异种生物之间的基因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D.DNA 重组技术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答案 D解析 公众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有争论是有多种原因的,因为生物科学的发展无论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工程技术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科学家对基因的研究并未穷其根本,转基因技术也只是在逐步完善和成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因此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不完全了解,DNA 重组中极大的随机性,异种生物之间基因转移后果的不可预测,都提醒人们不能不考虑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而 DNA 重组技术中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关键在转移后的基因,技术操作过程的影响是第二位的。7.有人说:“转基因生物所转移的只是一两种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外源基因,它并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 ”上述说法中是否是“同一物种” ,关键应该看转基因生物与原来的生物是否具有( )A.生殖能力 B.地理隔离C.生殖隔离 D.能否杂交答案 C8.转基因植物可能引起营养成分发生改变的根据是( )A.部分 DNA 发生了重组B.某一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C.重组 DNA 控制一种蛋白质的合成D.有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答案 D9.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B.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10C.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不能表达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答案 A解析 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油菜的染色体后则可以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转抗虫基因的植物可杀死无抗性昆虫,对昆虫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所以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生殖隔离,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可以表达;来源于自然界的目的基因导入植物体后,可能破坏原有的基因结构,具有不确定性,外源基因也可能通过花粉传播,使其他植物成为“超级植物”等,所以转基因技术存在着安全性问题。10.如今,从土豆、草莓到西红柿,各种各样的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更有资料显示,我国餐桌上有 50%以上的大豆色拉油属于转基因食品。然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影响健康的争论不绝于耳。例如,1999 年,美国康奈尔大学 Losey 等人将转 Bt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玉米花粉撒在苦芭菜上,喂食黑脉金斑蝶,4 d后死亡率达 44%,而对照组无一死亡,研究者认为该转基因玉米对非靶生物有毒。回答下列问题:(1)据报道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已达 7 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至少已有 10 亿之多,至今没有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实例。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 1983 年转基因作物在美国问世以来,用生物技术改造农产品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飞快。2001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 5×107 hm2。试问:转基因产品到底有什么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是怎样理解转 Bt 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玉米花粉对非靶生物有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会造成基因污染,危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你是怎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转基因食物被煮熟之后,细胞就被破坏了,进入人肠胃系统后,基因被消化成11小分子物质而失去遗传作用。②我们所吃的转基因改良作物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人们食用后并未有不适和影响健康。③转基因食品仅是在农作物品种中加入一两个对人类无害的已知性状的基因等(只要合理即可) (2)①可缩短育种时间;②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③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只要合理即可) (3)转 Bt 基因玉米在培育过程中没有对所有的生物进行毒性检测实验,在逻辑判断上属于不完全归纳(只要合理即可) (4)转基因生物中所含的外源基因可能会通过杂交在环境中传递,可能会由此产生超级杂草、超级害虫以及其他超级动物等,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只要合理即可)解析 本题属开放性题目,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利害关系。转基因生物会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会不会富集,转基因产品中的外源基因是否会在环境中传播,转基因生物能否成为外来物种,是否对环境造成破坏等,都是解答本问题的切入点,如何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评价,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自 1984 年第一例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以来,转基因鱼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如转入生长激素(GH)基因的鱼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但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研究转基因鱼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及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最近,我国科学家只是将三倍体的转基因鱼投入自然系统。(1)转基因鱼成功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人的 GH 是含有 191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若将人的 GH 基因转移到鱼体内,则转基因鱼增加的脱氧核苷酸数目至少是__________。(3)转基因鱼通过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取得了较高的生长速率,以至于生长速率高于非转基因鱼,蛋白质转换效率也显著高于非转基因鱼。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试分析引起生态安全性问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多倍体鱼类对控制过度繁殖是有效的,刘筠等最近培育成功的三倍体“湘云鲫” ,其形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试从保障生态安全性问题分析只投放三倍体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遗传物质都是 DNA (2)1146 (3)合成了大量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4)转基因鱼与同种野生鱼杂交,使野生鱼带有转基因,具有生长优势,使其捕食对象大量减少,与其他物种竞争,引起生态危机 (5)二倍体转基因鱼加倍为四倍体转基因鱼,然后二倍体鱼与四倍体鱼杂交形成三倍体鱼 三倍体鱼不能繁殖,可以人工控制养殖数量和范围,避免发生杂交、竞争,引起生态危机解析 (1)转基因能够进行的物质基础是各种细胞生物都以 DNA 分子作为遗传物质,DNA 分子都具有相同的物质组成和双链结构。(2)氨基酸数与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的比值是 1∶6,控制合成 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的基因至少含有脱氧核苷酸数为 191×6=1 146 个。(3)转基因鱼体内的目的基因得到表达,合成了大量的生长激素,促进了蛋白质的合成,生长较快。(4)转基因鱼生长较快,能够迅速占领生活的空间,获取大量食物,被捕食的生物迅速减少,与其他物种竞争,引起生态危机。(5)三倍体鱼的培育过程是,先将二倍体转基因鱼加倍得到四倍体鱼,然后用二倍体鱼与四倍体鱼杂交得到三倍体鱼;三倍体鱼高度不育,可人工控制鱼的数量,避免引发生态灾难。走进高考12.(2013·江苏卷,15)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D.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答案 B解析 转基因生物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尚在争论之中,国家为了维护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一般会加贴标注,但不会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B 错误。1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目标导航 通过讨论、阅读、查找资料,简述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检测等生物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和已经带来的伦理问题。一、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阅读 P94-96 )观点 理由不赞成(1)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2)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3)克隆人是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4)克隆技术尚不成熟赞成(1)技术性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得到解决(2)克隆人是一项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应允许研究克隆人中国政府的态度 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原则是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二、设计试管婴儿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阅读 P97-98 )观点 理由不符合伦理道德(1)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2)早期的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的胚胎,无异于“谋杀”(3)有人会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而设计婴儿性别符合伦理道德(1)设计试管婴儿是为了救人,是救治患者的最好、最快捷的方法之一(2)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3)2脐带血是试管婴儿的“身外之物”政府观点中国卫生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中规定:“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三、基因检测引发的伦理问题(阅读 P98-101 )1.支持基因检测(1)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对遗传性疾病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2)对于基因歧视现象,可以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得以解决。2.基因检测引发的问题(1)目前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尚缺乏足够的认识,通过基因检测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很困难的。(2)基因检测结果会给受检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3)造成基因歧视,如个人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势必会造成一支遗传性失业大军。判断正误:(1)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2)中国政府的“四不原则”是针对生殖性克隆人。( )(3)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4)在医学上,通过遗传病基因检测后,进行胎儿性别的选择也是违法的。( )(5)杜绝基因检测是解决基因歧视的正确方法。( )答案 (1)√ (2)√ (3)√ (4)× (5)×一、克隆技术1.克隆的分类克隆根据其目的和水平不同,可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1)所谓治疗性克隆是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 。过程图示:3(2)生殖性克隆是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产生动物(或人类)个体。①原理:动物(或人)体细胞核的全能性。②过程图示:2.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比较项目 治疗性克隆 生殖性克隆克隆目的 治疗人类疾病 用于生育,产生新个体不同点 操作水平 细胞水平 个体水平相同点 都属于无性生殖,产生新个体、新组织,遗传信息相同二、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区别比较项目 试管婴儿 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手段 不需进行遗传诊断 胚胎移植前需进行遗传诊断不同点实践应用 解决不孕不育问题 用于白血病、贫血病等疾病的治疗相同点二者都需体外受精,体外早期胚胎培养,再进行胚胎移植,在生殖方式上为有性生殖三、基因检测1.基因身份证与基因检测(1)基因身份证是把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都检测出来,记录在磁卡上,做一张身份证,称基因身份证。(2)基因检测是指通过基因芯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 DNA 相应分子做检测,分析出被测者所含的各种致病基因和疾病易感基因的情况的一种技术。(3)基因检测的优点: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及早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2.目前基因检测存在的问题(1)对个人所有基因进行检测是不现实的,因为还有很多基因尚未确定。即便是进行少数基因的检测,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的,往往是在有遗传病家族史的个人或某类疾病的高危人群间进行。(2)有致病基因未必就一定会患病。很多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有些病的基因检测相当困难,往往要检测所表达的蛋白质。43.基因检测引发的争论观点 理 由支持(1)通过基因检测可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治疗,挽救患者生命(2)对于基因歧视可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得以解决反对(1)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基因相互作用尚缺乏足够认识,通过基因检测达到预防疾病很困难(2)基因检测会给受检测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3)个人基因资讯泄露会造成基因歧视,导致失业、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问题1.你认为克隆人、试管婴儿是严格意义上的人造生命吗?答案 不是,人造生命的实质应是从遗传物质的设计开始,得到一个全新的生命。2.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中胚胎的处理方式相同吗?答案 不同。治疗性克隆获得的早期胚胎在治疗性克隆中用于获得胚胎干细胞,然后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出所需的特定的组织或细胞;在生殖性克隆中获得的胚胎则通过胚胎移植到母体的子宫内,由母体孕育出婴儿。3.填充:试管婴儿、设计试管婴儿与克隆人涉及的技术手段分别是什么?治疗性克隆有希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的问题。如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利用了动物体细胞融合技术B.上述过程实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C.胚胎干细胞的不断增殖和分化潜能保证①过程的进行D.图示克隆技术有悖于伦理问题,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等“四不”原则问题导析 (1)识图辨析,确认治疗性克隆主要利用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该技术体现了5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2)我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原则是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答案 C一题多变(1)正常情况下,去核的卵细胞取自于女性卵巢排卵后在输卵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卵细胞。(2)重组细胞发育的过程中,细胞开始分化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3)治疗性克隆所用的技术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获得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胚胎,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4)已知患者又是红绿色盲的女性,图中提供卵细胞的为完全正常的年轻女性。移植器官后,该患者所生孩子中红绿色盲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减数第二次分裂 (2)囊胚 (3)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胚胎分割 (4)男孩红绿色盲,女孩不一定1.法国议会投票通过了生物伦理法案,该法案从立法上禁止在法国进行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新法案明文禁止从事治疗性克隆研究的原因是( )A.治疗性克隆带来严重后果6B.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必然会过渡到生殖性克隆C.治疗性克隆严重违反生物伦理D.治疗性克隆就是生殖性克隆答案 B解析 人类生殖性克隆的研究严重混淆了生物伦理,所以被绝对禁止,而治疗性克隆研究必然会滑向生殖性克隆的研究,所以法国明文禁止从事治疗性克隆的研究。2.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诞生的“试管婴儿技术”与“设计试管婴儿”的区别是( )A.根据愿望设计婴儿的性别B.根据愿望生育一个婴儿C.根据需要取用婴儿的造血干细胞D.根据需要取用婴儿的器官答案 B解析 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得到一个孩子;后者是为了获得符合特定要求的孩子,并从这个孩子身上得到细胞、组织等。3.下图为英国诞生的第一个体外受精试管婴儿路易斯和克隆绵羊“多利” ,对其培育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路易斯和“多利”的诞生原理是不相同的B.试管婴儿的培育依赖体外受精技术、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相关技术C. “多利”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细胞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可恢复到类似于受精卵时期的功能D.从科学上讲,动物克隆技术已经成熟;从伦理上讲,人的克隆会在伦理上冲击家庭答案 D解析 试管婴儿诞生的原理是有性生殖,克隆羊诞生的原理是无性生殖,故路易斯和“多利”的诞生原理是不相同的。从科学上讲,动物克隆技术尚未成熟;从伦理上讲,人的克隆将极大地冲击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家庭,将直接在文明和道德规范上威胁人类社会。4.引发伦理问题的生物技术包括( )7①克隆人 ②设计试管婴儿 ③基因身份证 ④体外受精技术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答案 B解析 生物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不仅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也对人们传统的观念造成极大冲击,在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人群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与生物技术有关的伦理问题很多,①②③是其中的热点问题。基础巩固1.严重冲击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伦理道德观念的技术是( )A.基因检测B.设计试管婴儿性别C.克隆人D.植入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答案 C解析 目前严重冲击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伦理道德观念的技术是生殖性克隆人。2.下列做法不符合伦理道德的是( )A.基因检测疾病B.为生男孩而设计试管婴儿C.治疗性克隆D.捐献骨髓而治病救人答案 B解析 设计试管婴儿的性别,会破坏自然状态下的性别比例,有悖于伦理道德。3.下列关于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叙述中,不合乎伦理道德规范的是( )A.利用试管婴儿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救治病人B.利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设计畸形婴儿,以供展览C.利用试管婴儿的脐带血D.设计试管婴儿不一定非考虑他的性别答案 B解析 设计试管婴儿不同于为解决不育夫妇的生育问题出现的试管婴儿,试管婴儿的设计一般是为了救治病人,需要试管婴儿的骨髓、干细胞、脐带血等等,这样的设计都符合伦理道德,而那些为了达到不当目的而设计试管婴儿的做法都违背伦理道德。84.基因检测对下列哪种疾病适合( )A.家族性黑蒙痴呆病 B.肝炎C.流感 D.伤寒答案 A解析 基因检测针对的是由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肝炎、流感和伤寒都不是遗传病。5.下列哪项不是中国政府的态度( )A.禁止生殖性克隆人B.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C.禁止设计试管婴儿D.允许利用试管婴儿技术治疗不孕不育问题答案 C解析 与生物技术有关的伦理问题有很多,中国政府在相关研究上有明确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允许利用试管婴儿技术治疗不孕不育问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克隆人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技术上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难关B.在医学上,通过遗传病基因检测后,进行胎儿性别的选择也是违法的C.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是一回事D.用于器官移植时,可以克隆人答案 A解析 解题流程如下巩固提升7.下列选项是反对克隆人的生物学家观点的是( )A.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克隆人很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B.可以通过胚胎分割、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弥补技术的不足C.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家庭、婚姻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D.不能迁就于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可以改变的答案 A解析 A、B 是从技术角度阐述问题,C、D 是从伦理角度阐述问题,前者是生物学家研究的范畴,后者是伦理学家研究的范畴。有的生物学家的观点强调技术的不足易导致严重的后9果,这显然属于反对派,故选 A 项。8.下列关于基因检测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用测定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方法达到检测的目的B.生物芯片的广泛使用,使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检测更加快速简便C.基因检测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基因歧视D.基因检测疾病时,一次只能检测一种疾病,十分麻烦答案 D解析 近年来生物芯片的广泛应用,使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检测更加快速简便。例如,在北京开展的早期癌症检测试验中,在一张蛋白质芯片上,一次便可筛选出 10 种癌,并可以让40 多个人同时进行检测。9.对于生物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的争论,原因是( )A.经济效益不同 B.社会效益不同C.价值观不同 D.法律、法规不同答案 C解析 由于不同地区或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生物技术的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各不相同,但这不是争论的根本原因。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决定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人们看待事物的态度不同,因此才引发伦理问题的争论。10.下列有关基因身份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身份证上可以检测到个人的所有基因B.用基因身份证去看病或预见将来已经实践应用C.基因身份证只对少数、个别基因进行检测D.有基因身份证就可以治疗任何疾病答案 C解析 基因身份证并不是检测个人所有的基因,只是检测一部分基因。我国先后出现了 10位点、16 位点和 20 位点的基因身份证,现在我们国内的首张 24 位点基因身份证日前在重庆问世。基因学家已经能够治愈由单个基因引起的疾病,如血友病。学者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了各种癌症的致病基因,并试图通过引入健康基因的方法来治愈这一顽症。11.20 世纪 90 年代,科学家们曾成功地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小鼠的背上长出了一只人的耳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这项研究属于治疗性克隆吗?它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事例有伦理问题吗?请简要说明。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是。它能为器官移植提供供体器官,有利于救治病人 (2)有。小鼠身上长出了人的耳朵,使人的尊严受到损害,对小鼠而言,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解析 治疗性克隆一般是先从需要救治的病人身上提取一个细胞,然后将该细胞的遗传物质置入一个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之中,该卵细胞开始自行分裂,直至形成一个早期胚胎,从此早期胚胎中即可提取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经过相应的技术处理,便可发展成遗传特征与病人完全吻合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以前器官移植治疗方法中经常出现的排异反应问题,因此得到了彻底解决,血细胞、脑细胞、骨骼和内脏等都将可以更换,癌症、白血病、帕金森氏症、心脏病等顽疾也有望得到有效的治疗与治愈。12.材料一 2004 年 11 月俄罗斯科学院理论与实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分析了老鼠单细胞胚胎细胞核移植前后钾离子浓度变化后发现,针对卵细胞进行的任何外在行为,必将破坏它的生物化学平衡,导致胚胎细胞正常发育进程的改变。因此,对卵细胞的任何行为不可能不留下痕迹。有关专家指出,这一试验成果有助于揭示大量的克隆动物出现不正常的原因。细胞核移植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中常见的现象:克隆、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作用、人工授精等,都要对卵细胞施加外在作用。这种外在行为是否影响未来胚胎细胞的发育与成长?材料二 在当代,医生几乎能在所有人类器官和组织上实行移植手术。但就科学技术而言,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仍是最为头痛的事,如果把“克隆人”的器官提供给“原版人” ,作器官移植之用,则绝对没有排斥反应之虑,因为二者基因相配,组织也相配。问题是,利用“克隆人”作器官供体合不合乎人道?是否合法?克隆技术还可用来大量繁殖有价值的基因。例如,在医学方面,人们正是通过“克隆”技术生产出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长高的生长激素和抗多种病毒感染的干扰素等。(1)根据材料一,可得出大量克隆动物出现不正常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尽管克隆动物在实际生活中还没有很大用途,但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确有巨大潜力,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克隆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和试管婴儿技术相比较,前者属______________生殖,后者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殖。(4)器官移植中排斥反应仍是最头痛的事,原因是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除了通过克隆技术生产人的胰岛素、生长激素和能抗多种病毒感染的干扰素外,还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生产。(6)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利用克隆技术根本不可能培养出完全相同的个体,究其原因,除了发育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影响外,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至少写出两个)。答案 (1)对卵细胞进行的任何外在行为,必将破坏它的生物化学平衡,导致胚胎细胞正常发育进程的改变 (2)通过克隆技术生产胰岛素、生长激素和干扰素等 (3)无性 有性 (4)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或 HLA 不同 (5)基因工程 (6)受细胞质中遗传物质的影响;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解析 克隆技术虽然用到了有性生殖细胞——卵细胞,但并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所以不属于有性生殖。生物的变异包括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其中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