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练习+单元检测)(打包5套)岳麓版必修2.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练习单元检测打包5套岳麓版必修2.zip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练习单元检测打包5套岳麓版必修2.zip
201606110421.doc
201606110422.doc
201606110423.doc
201606110424.doc
201606110425.doc
  • 全部
    • 201606110421.doc--点击预览
    • 201606110422.doc--点击预览
    • 201606110423.doc--点击预览
    • 201606110424.doc--点击预览
    • 201606110425.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 14 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练习 岳麓版必修 2一、选择题1.“1917 年 10 月到 1918 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 )A.农奴制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体制解析:农奴制改革是在 1861 年,A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依据题干时间“1917 年 10 月到1918 年夏季”以及“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的信息说明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B 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开始于 1921 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斯大林体制形成于20 世纪 30 年代,也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B2.“……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解析:星期六义务劳动是 1919 年苏俄的工人阶级为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积极响应俄共(布)的号召,在每周末进行的自觉的义务劳动,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故 A项正确。答案:A3.《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解析:从“国有化”“强行征用……剩余农产品”,可以判断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满足了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应付战争的需要,保卫了新生政权,故 A 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流通,不允许存在自由贸易,故 B 项错误;该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从结果来看,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没有实现其目的,故 C 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做法,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关系,故 D 项错误。答案:A4.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于 1920 年到苏俄考察,著有《俄乡纪程》,文中写道:“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立刻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这一言论( )A.基本上反映了当时苏俄的经济探索B.设想在中国进行新经济政策的实验2C.证明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是对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解析:1920 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 A 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是在 1921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促使苏俄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是新经济政策,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 20 世纪 30 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答案:A5.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问题,后来政府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体制D.农业集体化解析:根据材料中“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可知,“某项政策”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了应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农民不满和反抗,后来政府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故 B 项正确。答案:B6.列宁说:“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他认为 1921 年的主要环节是实行有秩序的退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实行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B.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解析: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 年 3 月苏俄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实行有秩序的退却”,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经济条件,故 B 项正确。答案:B7.1930 年的上海《申报丛书》如是描述某经济政策:“解放了个人的商业和个人的工业之束缚,对于农民废止了生活必需量以外的谷物的强制征收。”据此推断,该经济政策(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1930 年”和“对于农民废止了生活必需量以外的谷物的强制征收”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废除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小企业和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故 B 项正确。答案:B8.1928 年 9 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他认为苏联应当( )A.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B.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3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遵循工业化建设的规律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可知,布哈林主张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时,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能盲目求快,故 D 项正确。答案:D9.“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符合这条道路特征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玉米运动解析:从材料“带有强制性”“充分动员群众”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带有强制性,它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筹集资金,故 C 正确。答案:C10.“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为此,苏联实施了( )A.新经济政策B.社会主义工业化C.农业集体化D.赫鲁晓夫改革解析:材料体现了要建立计划经济,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故 B 项正确。答案:B11.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A 项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 项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排除;C 项反映的是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即“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不符合题干“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的表述,排除 D 项。答案:C12.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其(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体制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D.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解析:由材料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可判断 D 项正确。斯大林执政后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A 项错误;B 项的表述不全面,没说到国内情况;C 项的表述错误。4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应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人民委员会的指令执行。——《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二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在纳税后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三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以后,播种面积已经扩大到 30%、40%甚至 50%。为什么有这种“冲昏头脑”的功效呢?这是因为农民在单独劳动的时候本来是没有什么力量的,而他们把自己的农具集合起来组织了集体农庄的时候,就变成了极大的力量了。——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1929 年)材料四 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年份 1913 1927 1932 1940 1950谷物产量(万吨) 8 600 7 683 6 987 约 8 585 8 500——据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请完成:(1)材料一中在农业方面提出了什么措施?概括实施这项措施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农业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斯大林关于“集体农庄”的说法是否合理。结合史实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措施:余粮征集制。原因: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在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包围中,战争形势严峻。(2)措施:征收固定的粮食税。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不合理。理由:斯大林推动农业集体化,是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重工业;集体化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合理。理由:集约经营优于分散生产;农业发展为工业化腾飞奠定基础;从材料四来看农业产量有所增长。(两种说法均可)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8 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苏联史》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选集》材料三 1921 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5——《苏联兴亡史》材料四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列宁全集》请回答:(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变化后的措施是什么。(3)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参考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向社会主义过渡,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2)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措施答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即可。(3)由商品交换退到私人买卖、自由贸易,发展商品生产。根本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4)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 1第 15 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练习 岳麓版必修 2一、选择题1.下表反映了 1913—1938 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下列对 1933 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1913 1920 1925 1929 1933 1938汽车产量(万辆) 39 223 427 536 193 249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解析: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导致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购买力下降,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答案:A2.1932 年 6 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步老学长的后尘,也在拼命地找工作了,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教育发达,人才过剩B.新政开展,以工代赈C.经济萧条,失业严重D.产业更新,技术升级解析: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 1932 年的美国找到工作是非常困难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经济危机,故 C 项正确。答案:C3.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在 1932 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首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解析:1932 年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作者质疑资本主义制度是否能够生存下去,这主要是由大危机造成的,故 A 项正确。答案:A4.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玫瑰花”枯萎的原因是胡佛( )A.个人能力不足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C.实施国家干预的政策D.灰心绝望的情绪解析: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仍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这导致经济萧条加剧。题干材料表达了人们对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不满。故选 B 项。答案:B25.美国作家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中写道:美式幽默的溶解剂早已开始向这场危机发起进攻。有笑话说,客房服务员会询问每位登记者:“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针对上述现象,罗斯福政府的应对举措主要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动工业复兴C.帮助民众克服恐慌的心理,恢复对未来的信心D.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救济工作解析:材料中“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反映的是人的恐慌心理,故罗斯福政府的应对举措主要是帮助民众克服恐慌的心理,恢复对未来的信心,C 项正确。答案:C6.《道德经》载:“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解析: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罗斯福新政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故选 B 项。答案:B7.1935 年,罗斯福针对某项新政措施解释道:“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这一措施是( )A.进行社会救济B.推行社会保障C.推行以工代赈D.协调劳资关系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保持个人独立”可知,推行以工代赈可满足材料要求,以工代赈是指罗斯福通过兴办公共工程来扩大就业,达到刺激消费的需要,人民通过政府提供的工作机会来解决经济困境,并不是依靠单纯的救济,故 C 项正确。答案:C8.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降低物价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D.调节农业生产解析:解读材料关键信息,“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罗斯福新政中符合这一预期的措施是工业上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兴办大型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故选 C 项。答案:C9.1933 年 4 月 5 日,罗斯福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黄金持有者将其持有的金币、金块或金元券移送至联储银行。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A.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3D.促使商品价格逐步回落从而保障市场稳定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美国政府实行美元贬值政策。美元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故选 A 项。B、D 两项与史实不符;C 项中的“稳定”表述不当。答案:A10.“为人类争自由,林肯与还,谁与匹者;绎大同之绝学,仲尼而后,意在斯欤!”罗斯福新政举措中最能体现挽联中“大同”思想的是( )A.实行工业复兴政策B.恢复银行信用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调整农业结构解析:林肯为争取自由而献身,孔子提出了世界大同思想。罗斯福新政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大同的思想观念。故选 C 项。答案:C1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认为,“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这一“修正”的实质是( )A.固守自由放任B.扩大政府职能C.走法西斯道路D.实行福利制度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资本主义大危机”“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可知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是罗斯福新政,其实质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即政府职能扩大。故选 B 项。答案:B12.193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获通过,该法案规定管理局为政府所有,独立经营,有权生产和出售电力。到 1937 年,19 家私营电力公司被迫将全部设备售给该局,私人资本垄断电力状况被打破。这从侧面反映了(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B.美国废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C.发展电力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D.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立法权解析: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内涵,因此,A项正确。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包括了金融、工农业、社会保障等方面,C项说法片面;D 项与题干内容不符。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纽约流行的一首儿歌(1929 年)材料二 罗斯福政府在 1933 年 5 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德·怀特《现代美国(1896—1946)》4材料三 1933—1939 年 PWA 帮助建造了全国近 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材料四 1935 年,美国国会审议通过部分《社会保障法案》,从而建立了包括失业保障、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罗斯福说:“我们要为自己和我们的同胞创造未来的生活,我们就应该抛弃这些黑暗的日子,不惜一切代价。”——唐·纳多尔《富兰克林·罗斯福》请回答:(1)材料一中“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3)罗斯福解决失业的途径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4)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华尔街股市危机发出了经济大危机的信号,美国陷入经济危机中。(2)成立失业救济署;以工代赈,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3)美国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4)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手头并不匮乏,然而丰足却激发不起来慷慨的用度。这首先是因为掌握人类物品交换的统治者们的顽固和无能,他们承认失败而自动退位。……他们也的确作了努力,但是他们的努力脱不开过时传统的窠臼。……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改组我们自然资源的利用。——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材料二 它(田纳西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罗林斯《合作共和国:1933 年田纳西河流域法》材料三 新成立的田纳西工程管理局用全国的专家和国家资源开发化肥生产,教会农民如何提高庄稼产量,控制森林火灾,改造生态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建立大型水电工程,搬迁了 15 000 多户居民,吸引企业投资落户,在环保、经济发展、社会救助、雇用失业人员等方面提供服务。在建坝的过程中,长期居住在此地的农民家庭对田纳西工程十分不满……但工程的工作人员努力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与社区领袖讨论、沟通、解释工程的意义,征求他们的意见,寻求他们的共识。——蓝志勇、李东泉《中国行政管理》请回答:(1)材料一中,罗斯福认为发生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材料三,指出美国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回答,为什么说“它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5(4)田纳西水利工程至今还在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田纳西水利工程取得成功的原因。参考答案:(1)原因:生产过剩与人民购买力不足的矛盾;统治者们的顽固和无能;统治者没有摆脱“自由放任”的政策等。(2)目的: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以维护社会稳定;对田纳西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发展经济。(3)原因:田纳西工程管理局是国营的;独立经营的政府企业;政府企业与私人企业合作。特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4)原因:政府投入资金;立法提供法律保证;体制灵活,充分利用资源;科学决策,综合治理;注重民生,民众参与;正确的指导思想;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私人企业投资等。 1第 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练习 岳麓版必修 2一、选择题1.20世纪 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在本质上表明( )A.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B.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D.美国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解析:美国政府实行采购以及“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说明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 A项正确。美国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政策,故 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产业、社会福利政策,故 C、D 两项不正确。答案:A2.1980年,英国经济中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为 11%,而 2000年约为 2%。在 20年里,英国转让了 5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更多的小型国有企业。这种做法的实质是( )A.发展混合经济B.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C.扩大政府开支D.增加政府税收解析:题干反映的是 20世纪 80年代至 21世纪初国有企业所占比例下降的历史现象,实际说明的是二战后经济政策的调整,即国有企业私有化,故 B项正确。答案:B3.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 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近乎每一个人都是资本家。”与该广告思想相一致的是( )A.“混合经济”B.“经营者革命”C.“人民资本主义”D.建设“福利国家”解析:“人民资本主义”是指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企业股票,符合题意。故选 C项。答案:C4.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我们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休戚相关。……这是我们从一家私人公司转变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标志之一。”“公众公司”的出现体现了( )A.公司变成工人所有B.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D.公司变为国有企业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公众公司”和所学史实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股份制公司,这反映了“人民资本主义”的特点,是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故选 B项。答案:B5.马克思说:“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下列各项中,能与马克思这一观点相印证的是( )2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第三产业的兴起C.“福利国家”的建立D.“新经济”的出现解析:“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多一些”即高福利,“不会消除”“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即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根本改变。故选 C项。答案:C6.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解析:肯尼迪认为,在“自由社会”里,能够帮助众多的穷人,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即实行福利政策的本质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故选 B项。答案:B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读下图《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20 世纪 50年代)》,可以看出英国社会保障( )A.投入构成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资本家缴税B.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C.使英国建立了欧洲最好的福利制度D.标志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解析:统计图表反映出英国的社会福利保障投入最大的是政府补贴,故 A项错误;社会保障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故 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英国建立了欧洲最好的福利制度,故 C项错误;福利投入增加标志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故 D项错误。答案:B8.“……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该言论适用于评价( )A.“混合经济”B.“斯大林模式”C.西方“福利国家”制度D.“新经济”解析:“混合经济”是指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国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它不能促进社会平等,也不能缩短贫富差距,故 A项错误;在“斯大林模式”下,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故 B项错误;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缓和了社会矛盾,故 C项正确;“新经济”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不能缩短贫富差距,故 D项错误。答案:C9.下表显示的是 1983—1984年度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最大积极作用是( )3月收入 50 80 200儿童津贴 13.0 13.0 13.0其他津贴 50.1 30.1 0纳税 0 -7.9 -43.8国民保险 -4.5 -7.2 -18.0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A.保护儿童权利B.增加政府收入C.缩小贫富差距D.进行欺骗宣传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看出,其他津贴收入越低者补助越大,而纳税和国民保险恰恰相反,最终收入差距大大缩小了,这说明了福利政策缩小了贫富差距,故 C项正确。答案:C10.对以下表格反映的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GDP年增长率 失业率 物价指数增长率1968—1972 4.3% 3.2% 4.8%1973—1975 2.4% 5.3% 9.4%A.体现“滞胀”特征B.国家干预经济C.经济“大萧条”D.经济增长缓慢解析:表格中 1973—1975年的增长率有所下降,表明经济发展停滞,而从物价来看明显在增长,反映了存在通货膨胀现象,故 A项正确;国家干预经济是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材料只是一些经济发展现象,无法得出 B项,故排除;从材料来看,GDP 保持了一定的增长率,谈不上经济“大萧条”,故 C项错误;经济增长缓慢只是表格中的现象之一,不能涵盖全部内容,故 D项错误。答案:A11.1984年,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认为英国应该(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D.加大经济干预力度解析:题干中“仰赖他人”指的是福利政策的推行,可知“转为自力更生”即是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故 B项正确。答案:B12.20世纪 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4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D.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解析:依据题干,20 世纪 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滞胀”出现的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解决的措施是减少干预,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应对危机的自我调整,故 A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材料二 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漫长的 20世纪》材料三 经历了 20世纪 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 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向右转”。请回答:(1)结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相关史实说明“没有秩序的自由”带来“破坏性”的表现。(2)概括材料二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在实践中产生的积极意义。(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怎样“把经济政策彻底地向右转”。参考答案:(1)国内:1929—1933 年经济大萧条。国际:货币贬值、贸易保护战升级;法西斯上台并积极对外扩张。(2)主张:在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意义:有利于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降低国有企业比重;削减社会福利开支。14.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 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 年)(单位:英镑)月收入 50 80 200儿童津贴 13.0 13.0 13.0其他津贴 50.1 30.1 0纳税 0 -7.9 -43.8国民保险 -4.5 -7.2 -18.0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 1970年到 20世纪 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5——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参考答案:(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兴办公共工程。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2)原因:高福利挫伤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3)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1第 17 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岳麓版必修 2一、选择题1.亚·尼·雅科夫列夫在《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A.有利于工业化迅速完成B.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C.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忽视轻工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史实。“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强调了斯大林模式忽视了人的存在,即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故选 B 项。答案:B2.“他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该观点评价的是( )A.列宁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罗斯福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他”批判了斯大林,而且对斯大林的批判是其推行改革的条件,故 B 项正确。答案:B3.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农民反对苏维埃的起义C.重工业发展过快D.粮食短缺,人们生活困难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可知,促使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粮食短缺,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答案:D4.1952—1964 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 7.48 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 15.69 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解析:1953—1964 年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这期间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故 D 项正确。答案:D25.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解析:赫鲁晓夫“跨进了新时代”是指他领导下的苏联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冲击。故选 D 项。答案:D6.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领导人开始改革,但是史学界认为有一个时期“措施的政策取向却是朝着回归斯大林模式的路标运动的”。这个时期执政的应该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叶利钦D.戈尔巴乔夫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开苏联改革的先河,是以农业为突破口;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与斯大林时期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极为相似;叶利钦执政时苏联已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方面冲破了斯大林模式,另一方面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错误。答案:B7.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 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解析: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着重于研究军事等重工业,造成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失调。答案:B8.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 )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B.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彻底改革,这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所没有的。故选 D 项。答案:D9.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军事工业C.重点放在重工业D.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解析:注意从本质上找共同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苏联社会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答案:D310.有人曾把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B.“方向不明”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向C.“船长”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D.“船长”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祸首根源解析:题干中的“船长”应为戈尔巴乔夫,苏联走向衰败的历史根源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长期存在。D 项过分夸大一个人在历史剧变中的作用,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答案:D11.1986 年,戈尔巴乔夫在其改革之初提出:国家将加大对机器制造业投资,达到“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五年内赶上美国”。他的改革( )A.针对苏联经济停滞对症下药B.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C.未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D.是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探索解析:题干提到,戈尔巴乔夫要在制造业加大投资,苏联的问题在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戈尔巴乔夫没有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C 项正确。答案:C12.1991 年 8 月 19 日,苏共中的保守派软禁了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其经济改革之所以不成功,主要由于( )A.改革完全放弃了苏联传统做法B.改革忽视优先发展重工业C.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D.首先进行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解析: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改革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故选 C 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3.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对旧的经济模式进行修正,同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赫鲁晓夫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和艰巨的任务。正如苏联著名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指出的,放在当时赫鲁晓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是:“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各界的隔绝——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彻底的变革。”——尤里·阿法纳西耶夫《别无选择》材料二 鉴于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情况不佳,苏共中央全会认为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措施,把落后的农业部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地区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农业的蓬勃发展。我们的任务是在最近两三年内充分地满足我国居民对各种食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并保证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供应。——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4材料三 1962 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他认为:“如果只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企业根据所接到的产量和品种的任务应当自己编制充分完整的计划,其中包括劳动生产率、工作人员数、工资、产品成本、积累、投资和新技术各个方面。”为了能让企业在编制计划时能主动、积极、充分地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利别尔曼提出的基本办法是加强利润刺激……采用这个办法的基本原则是“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上台后面临的经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提高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别尔曼建议”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之处。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分析“利别尔曼建议”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参考答案:(1)问题: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根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措施: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3)相同:给企业部分权力;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影响:理论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实践上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或者勃列日涅夫改革。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53 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1894—1971)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 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20 世纪 80 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 1/3 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材料三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六十多年建设,1985 年苏联人均 GNP 为 3 396 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80 年代的居世界第 88 位。1985 年人均住房面积仅 15 平方米,为西方国家的 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 14 辆,仅为西方国家的 17.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比较勃列日涅夫改革和赫鲁晓夫改革有何异同。(2)材料三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根本原因是什么?(3)为解决上述问题,苏联还进行过什么改革?结果如何?5参考答案:(1)相同点:目的:都是为了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结果: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不同点:前者的重点在工业领域,后者的重点在农业领域。(2)问题:经济发展极为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原因:斯大林体制(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失败,导致苏联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