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遵义四中 2010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 史一、选择题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首要目标是: A、掠夺资源和劳动力 B、打开市场,输出商品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D、公使驻京,控制清政府2、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是: A、用暴力手段夺取地主土地归国家所有B、核定全国地价,革命后增长地价归国家所有C、废除小土地所有制,建立资本主义大农业D、没收地主土地,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3、维新派与革命派都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力量,两个派别的相点有: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根本目的具体的途径手段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A、 B、 C、 D、4、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儒家思
2、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A、儒家思想已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B、封建主义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占统治地位 D、资产阶级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5、1924 年,孙中山指出:“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 ”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其晚年革命主张的主要影响是 A、提出反对民族压迫主张 B、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C、提出节制资本主张 D、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6、美国时代1938 年 1 月 3 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 1937 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
3、 13 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7、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政府是: A、广东革命政府 B、广州国民政府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8、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包括: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政策调整国共两党消除了政治上的分歧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强烈A、 B、 C、 D、9、1872 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勤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 ,凡尔纳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尚未出现的交通工具有三轮汽车 内燃机轮船蒸汽车螺旋桨飞
4、机A、 B、 C、 D、10、19 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 ,此话的含义是:A、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 B、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C、肯定英国的工业革命 D、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1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达成一种默契:即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12、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5、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京师同文馆之设,实为良法。臣愚拟请依照同文馆之例,于上海添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选近郡十四岁以下,资禀颖悟、根器端静之文童,聘西人教习三五年后,有此读书明理之人精通番语,凡通商、督抚衙门及海关监督应添设翻译官,承办洋务,即于馆中遴选承充李鸿章请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折(1863 年 3 月)(1)李鸿章为什么选择上海开办外国语言文字学馆?按他的设想和规划,这所学校有什么特点?(6 分)材料二:江苏南通城市剪影(2)图 1 和图 2 反映了南通的什么变化?南
6、通藉状元张謇与此变化有何关系?(6 分)材料三:北京大总统、国务院钧鉴:本月五日,全邑商界罢市。今日起,工界继之, 以致电车交通完全断绝。风潮所致,已有不堪收敛之势。政府对于释放学生,驱斥奸邪,若仍无正当之宣示,恐燎原之祸,迫在眉捷。急迫上陈,伫待后命。 上海全体公民致政府电(3)上引电文为我们了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有用信息?电文中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原文)(4 分)材料四:“东尽钟山之南岗,北据山控湖,西阻石头,南临聚宝,贯秦淮以内。 ” 南京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多彩的历史印痕。 摘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第四章“南京”一节(4)南京的“历史印痕”与众多政权在此建都密切相关。
7、就性质而言,近代有哪几类政权曾以南京为都城?(4 分) 14、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清政府也认识到遣使驻外的迫切性。李鸿章说:“自来备边双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 , “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 。(1) 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必要性有什么认识?你如何评价?(6 分)盛宣怀承旨兴办铁路,募集资金非常困难,他说:“钦政
8、奉旨招商,逾年无效,推原其故,华商无银行,商民之财无所依附,散而难聚” ,他还认为,如不设立中国自己的银行,就“无以通华商之气脉(资金流通) ,杜(杜绝)洋商之挟持。 ”此后盛宣怀筹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近代金融事业逐渐发展起来。(2)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近代银行出现的背景和作用。(6 分)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 ”(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3)张之洞的言论中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以上材料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之种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背影。(8 分)(4)治外法
9、权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一项重要特权。列强是如何获取这一特权的?又是如何被迫放弃这一特权的?(6 分)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1、B 2、B 3、A 4、B 5、B 6、B 7、C 8、B 9、B 10、C 11、C 12、B13、(1)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最大通商口岸,从办学条件和社会需求看,均适于办外语学校。就近招生;主要由外国人任教;培养精通外语、熟悉洋务的人才。(6 分)(2)变化:从传统城市到近代城市的变化。关系:张謇投身实业,兴办大生纱厂和公益工程等,有力地推进了南通城市近代化。(6 分)(3)事件:五四运动。关注:上海“工界”的斗争及其影响。(4 分)(4)近代农民政权;近代资产阶级共
10、和政权;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等。(罗列政权名称,可适当给分)(4 分)14、 (1)李鸿章认为派遣对外使节可以加强对外交往,了解各国情况,办理对外交涉。有利于改变闭关自守的状况,推动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 (6 分)(2)铁路等大型工程建设的筹集资金需要。作用:可以集中的资金;促进民族资金的流通;避免外国银行盘剥(或控制) ;促进近代金融业的发展。 (6 分)(3)一方面肯定西方的议会制度,另一方面又不想使人民真正获得民主权利。西方社会政治理论的传入;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君主专制制度难以难持(或清朝的统治陷于严重的危机) 。 (12 分)(4)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在条约的附件中,侵略者获得领事裁判权。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英美等国被迫同意废除治外法权等特权。 (如学生回答巴黎和会或五卅动动相关史实,叙述正确,可得分) (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