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结构主义语言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8033505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主义语言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结构主义语言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结构主义语言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结构主义语言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将语言作为一个结构系统,主张研究语言在同一时期内各个结构成分间的关系,对语言进行详细描写分析。受其影响,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产生的对比分析假说,主张通过对两种语言系统的对比和分析,探究语言的内在规律,预测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困难和错误,对于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妥善运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关键词: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比分析法;第二语言教学;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常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两种语言项目或结构,帮助学习者区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目的语。对比分析法的提出

2、是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以对比分析法为核心,分析结构主义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并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对比分析理论,开展第二语言教学。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一)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初,其基本理论来源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索绪尔最重要的结构主义原则可以概括为“两个区分”和“两个系统”。 1.区分“言语”和“语言”。言语是指人们日常交流所用的话语,是由个体说出的,而语言则是从个体的话语中抽象出来,具有社会性的语法体系。语言学的真正研究对象是语言而非言语。 2.区分历时语言学和

3、共时语言学。索绪尔认为语言学应该研究语言内部各要素在一定时间内的相互作用,也就是主张语言的共时研究。 3.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每个符号由“能指”(形式)和“所指”(概念)组成。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 4.语言是一个结构系统,是由各成分依照一定关系有序组合而成的。 索绪尔虽没有使用“结构”一词, 但他提出的系统的内在固有秩序的看法,就相当于“结构”的概念,由此也开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的新时期。 (二)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 随着对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 后来的语言学家在索绪尔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着结构主义理论。20世纪30年代,欧洲语言学界主要形成了三个学派:以特鲁别茨柯依和雅克布逊等为代表的布拉

4、格功能语言学派、以叶姆斯列夫为代表的哥本哈根语符学派、以布龙菲尔德等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其中,以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影响最大。它继承和发展了索绪尔语言“系统 ”的理论, 认为语言是一个由各种结构成分组成的系统,主张用共时研究的方法,对语言材料进行科学、客观的描写,揭示系统内部的关系结构。此外,布隆菲尔德还受20世纪中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用刺激反应论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 总体来说,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对语言的结构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描写,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结构分析和描写的方法。第二语言教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本文所探

5、讨的对比分析法就是在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语言研究方法,之后被应用到第二语言教学中。 二、对比分析法 (一)对比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对比分析法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它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对语言结构进行共时、客观、静态的描写,注重语言形式而不注重语言意义。正因为有了对语言结构的细致的描述,不同语言系统中的对比才有了物质基础。 把对比分析运用到第二语言教学中,始于40年代的美国。1945年,美国语言教育家弗莱斯指出:“最有效的教材应该是以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科学描

6、述和仔细对比为基础。”拉多在此基础上正式建立其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对比分析假说,他在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凡是跟学习者的母语相似的项目,对他们就比较简单,而和他们的母语不同的项目,学起来就很困难。也就是说,目的语和母语的相似性越强,越容易产生正迁移,越有利于学习者学习,反之则越困难。 对比分析法大体按照四个步骤进行:描写,选择,对比,预测。描写是对母语和目的语进行详细具体的描写,这是对比的基础;选择是在两种语言中选择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对比是比较所选择的两种语言项目或结构的异同;预测是在对比的基础上,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产生的错误。 (二)对比分析法对第二语言

7、教学的意义 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比较, 尽管只是对语言形式和结构上作静态的描写, 但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帮助很大。第二语言教学是在学习者掌握了第一语言后进行的,因此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不可避免地将两者进行对比。对比分析法有利于教师探究某种语言的内在规律,揭示各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同点、相似点和不同点都能清楚掌握, 就能预测、解释、纠正学习者因母语干扰而产生的错误, 就能及时准确判断出错误的根源, 甚至有效避免这种错误的产生。 因此,对比分析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意义是: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和重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预见

8、性。这对于设计大纲、编写教材和设计课程、改进教学都具有参照性。 (三)对比分析法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其他语言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语法上,没有形态变化,主要依靠语序变化和虚词;二是语音上,有大多数语言所没有的声调;三是词汇上,存在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还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四是汉字,也是许多非表意文字语言中所没有的。这些在汉语第二语言习得中必然形成难点。 以语音教学为例,汉语中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是作为区别特征的,但在英语中,它们是属于同一音位的条件变体,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里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否则在汉语中会造成意义的混淆。 在词汇教

9、学中,也会出现母语与目的语没有完全对应的情况。比如英语中的 “他/她/它”分别用“he/she/it” 来表示,而在汉语中虽然三者写法不同,但读音完全相同,需要通过具体文本来判断。 再如“把”字句、无标记被字句等汉语中特有的语法结构,在教学中就应该作为句型操练的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并掌握。 在运用对比分析法时,要注意防止走极端。教师既不能向学生讲解大量的语言对比理论知识, 也不能只重视语言技能的操练而忽视语言对比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而对于语言背后的语言学知识不需要过深的了解,过多专业性的解释反而可能使学生产生困惑。因此,对比分析的研究成果只是用

10、来作为教材编写和教师组织句型操练时确定难点和重点的参考,目的是更好地预测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在编写教材和备课时, 要充分利用对比研究的成果,以明确难点, 突出重点。而在课堂上,应该采取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对容易出错的地方做适当讲解,对会造成干扰的地方多加练习。在练习中,也不能一味只采用听说法进行机械操练,而应注重在对比理解的基础上练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对比分析法的局限性和改进措施 对比分析法盛行于20世纪中期,有一套严密的方法和程序,但也存在其局限性。 第一,对比分析假说认为目的语与母语越是相近,就越容易学习,然而事实表明,两种语言相近虽然能使学习者产生熟悉感,有利于正迁

11、移,但也会因为两个语言项目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而产生干扰,造成负迁移。 第二,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对比分析法只对语言的表层结构进行对比,而且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只重视语言形式,忽视意义和功能。 第三,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错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并不只是因为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差异。 针对以上的局限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把对比分析的范围由语际对比延伸到语内对比 教师不仅可以将母语和目的语进行语际间对比,还可以对目的语系统内部的语言项目进行对比。汉语中有大量的近义词,在词义、程度、色彩等方面有所不同,比如 “交流”和“交换”、“相信”和“信任”、“鼓动”和

12、“煽动”等。在对比分析过程中,对于相似而有差异的部分要尤其注意,多举示例,强化差别,弱化干扰,使学习者能够明显地感知差别并学会分辨和运用。例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的意思,但“开垦”多与耕种土地有关,“开拓”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扩充,“开辟”则强调从无到有的创造性过程。 2.把对比分析的内容从形式层面扩大到功能意义层面 除了对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教师还可以把对比分析运用到语言功能的实践中去,通过语境对比、搭配对比、文化对比等方式,帮助学习者认识并掌握一个词或语言要素在不同语用范围或语境中的条件和用法,使其得以正确而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 比如在表达去学校的方

13、式时,可以说“我坐出租车去学校”“我打的去学校”,但不能说“我坐打的去学校”,这是搭配上的对比。敬语和谦辞、问候和告别、宴请和送礼、色彩偏好等在不同的文化甚至不同语境中也有所不同,教师也可以用对比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给学习者指出并强调其差异。 3.把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 对比分析可以与偏误分析联系起来。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进一步发展。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不仅考虑语际迁移,还考虑语内迁移的影响。两者结合不仅可以更科学有效地预测学习中的难点,还可以验证预测是否正确,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资料。 三、结语 对比分析法是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

14、迁移理论基础上产生的语言研究的方法,虽然60年代后期逐渐受到其他语言学理论的挑战,但它的重要作用却无法抹煞。第二语言教学不仅需要善于运用教学方法,还要有研究意识和预见性。因此,在如今的第二语言教学中,对比分析法在学习者重难点分析和错误预测等方面,依然具有科学性和实践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对比分析法,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通过语境对比、搭配对比、文化对比等方式,使学习者掌握从形式、意义、功能等多方面掌握目的语,达到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富华.对比分析、对比教学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9. 2刘.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熊兵.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回顾与反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4范媛媛.由结构主义看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语文,2006. 5高霞.对比分析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 6汪火焰.简析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2007. 7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8. 8孙德金.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言学本质J.世界汉语教学, 2015.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