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803262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一、作为叙事散文,十分注意人物刻画,尤其是写人散文。人物性格鲜明,如长妈妈朴质、愚昧,范爱农耿直古怪,藤野先生严谨认真。 二、刻画人物方法有: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如范爱农眼球白多黑少。如实描写,如写藤野先生衣着马虎等。饱含感情,常有凝练的抒情文字。 三、全书贯穿的人物形象是“我”作者自己。 “我”从充满童心的孩提时代,到身受封建家长制迫害而萌发叛逆思想,离家出走,成为爱国青年等。既具有传记意义,又因注意性格刻画, “我”又是个十分成功的艺术形象。 2012 年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十二 中华考试网() 【大 中 小】 2

2、012 年 1月 5 日 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2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浴海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诗的宣泄。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地球,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出他个性解放的要求呈现出了劳苦大众利益的一致性。中华考试网 二、反抗、叛逆与

3、创造精神的歌唱。反抗、叛逆表现在: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如:凤凰涅磐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 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 创造精神表现在: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3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2、对 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

4、笔立山头展望 。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如晨安 光海 。 2012 年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十三 中华考试网() 【大 中 小】 2012 年 1月 5 日 爱国情思的抒发。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 凤凰涅磐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历史小说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中占有一个特别的位置。他们帮助读

5、者明善恶之分,知兴亡之理。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有: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 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4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 凤凰涅槃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 “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

6、英雄主义的格调。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一、思想内容上。 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二、在艺术上, 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 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三、在诗歌形式上, 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5歌的革

7、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不足之处:他把形式的自由强调到绝端的地步,造成有的诗一泻无遗,有的诗过于散文化。有的诗用语造句属于生造,还夹入一些欧化语法。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基本思想是:1、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鞭挞卖国求荣的民族罪人。 棠棣之花叙述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聂政是重义气的侠客,但他刺侠累的行为超出了“士为知己者死”而升华为雪家国“公仇”而舍身报国的崇高行为。 屈原中的屈原代表的是爱国的政治路线,以郑袖等为代表的卖国路线。剧中的屈原受尽迫害而始终坚持斗争。宣扬“把

8、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鞭挞了暴君的黑暗暴政。 虎符写的是姬夫人舍身窃符,窃符后为不辱信陵君名声而自戕身亡。整个剧本贯穿着“把人当成人”的主题思想。 高渐离歌颂义士高渐离为刺暴君秦王不惜牺牲个人性命的英雄气概,宣扬了“除掉暴君”的思想。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以正义力量对垂死力量的对比悬殊的勇敢抗争及其过程中身历的磨难与痛苦。如屈原经常使人物处于两难处境,来创造浓郁的悲剧情境,从中展示正义人物人格与道义的6美。如聂嫈在扬弟英名与自取灭亡上的现实矛盾等。这些历史剧充满着悲壮的情绪,标志着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新进展。 2012 年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十四 中华考试网() 【大 中 小】 201

9、2 年 1月 5 日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热爱祖国人民、坚贞不屈、勇于和种种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及诗人的气质。屈原的政治主张是面对强秦的侵略,联齐以抗秦。为此,遭到了南后的迫害,南后以“淫乱宫廷”的罪名使他罢官。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屈原不是为个人荣辱,而是为国家的前途忧虑。他愤怒痛斥张仪。屈原的斗争使南后老羞成怒,进行更的迫害,把屈原关在庙中,并阴谋毒死他。屈原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想火山岩浆。写出了震撼人心的“雷电颂”, “雷电颂”是对黑暗势力的愤怒诅咒,是对毁灭黑暗势力的光明与力的歌颂。表现了屈原崇

10、高的内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诗人的气质。结尾屈原随卫士到汉北人民中间去,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7作者大胆地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历史创作原则,如剧中将屈原坎坷的一生浓缩在一天里展开,创造了婵娟形象,以“淫乱宫廷”向屈原问罪等等,都参合着作家的大胆的艺术想象,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 根据历史可能性的原则舍弃了人物某些非必然的生活情节而突出其精神,从而将人物理想化。如屈原潜到汉北以图再起。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大开大阖的戏剧冲突的结合,如雷电颂 。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屈原作为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其主题则是富有战斗性的。因此抗战时期

11、的现实,和屈原时代的历史有着惊人相似之处。这表现在:剧作中屈原坚持齐楚联盟团结抗秦,反对强秦妥协的精神,具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现实意义。屈原的诅咒黑暗、呼唤光明的“雷电颂”,更是喊出了国统区人民的心声,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应和效果。 2012 年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十五 中华考试网() 【大 中 小】 2012 年 1月 5 日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胡适尝试集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主张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基本一致的。 主要思8想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针砭时政,揭露军阀,如威权贯注着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

12、德的否定、批判,如孔丘 。表达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如上山 ,表达对劳动者人道主义的同情、悲悯,如人力车夫 ,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主义的感情,如尝试篇 ,对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 艺术形式:明白清楚,讲求“可懂性”。一扫旧诗词雕琢粉饰是白话诗迥异于旧诗词的一大创新。平实、冲淡的意境。如一颗星星等平实的语言,常见的事物,含而不露的情调,展示出各自的韵味、意境。托物寄兴。如乐观化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意,而以“树”为喻,表达不畏摧折、终将获胜的信念。在诗形和用韵上,句不论长短,声不拘平仄,音节自然,用韵自由。 地位在于:最早尝试用白话写诗,思想倾向上与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向一致。冲破旧诗

13、律绝体的束缚,自创新制,是他的“诗体大解放”理论的实践。胡适是白话自由体诗的开创者, 尝试集作为第一部白话自由体新诗集,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地位。正因为是“尝试”,胡适的诗艺还不免幼稚,有明显的不足:一些作品还未脱旧诗的窠臼,散发出“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缺乏想象力,较少余香与回味;重理轻情,有些诗平铺直叙。胡适的“尝试”有勇,而创造无力。 92012 年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十六 中华考试网() 【大 中 小】 2012 年 1月 5 日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以“平和冲淡”见称于世。主要艺术特色与风格有: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相当浓厚的趣味性和知

14、识性。今人古籍、伟人平民等无所不谈。充分体现了语丝派自由随便、无所顾忌的创作态度以及作者本人的广见博识。恬淡从容,真率亲切。写法随便,不矫揉造作,笔调自然流畅,舒徐自在。如乌篷船以致友人书的形式,介绍故乡的风物,态度亲切随便,在不知不觉中洋溢着乡情和野趣,在潜隐中透露出深厚真挚的故土之恋。简素质朴,庄谐并出。含蓄耐读的“简单味”,有一种寓庄于谐、寓谐于庄。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倪焕之是叶圣陶惟一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倪焕之形象的塑造,比较完整地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时期的追求与遭遇。小说展示了倪焕之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 倪焕之是一个小学教员,

15、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他认为,改革社会在于人,而造就理想的改造社会的人在于教育。他有一套改革教育的10思想,但真正实验时却受到社会恶势力的阻扰。但它的最终失败,却是因为理想化教育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很快被那个社会同化,教育救国的理想破灭了。倪焕之觉悟到改造社会,要走有组织的群众斗争的道路。他从农村到了上海,参加了“五卅”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忧愤而病死。倪焕之道路,说明教育救国、个人奋斗道路不能改造社会,必须走集体主义、群众运动的道路。这是作品重要的思想成就。 倪焕之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人物形象生动鲜明,风光习俗,以工笔细描。 2012 年自

16、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十七 中华考试网() 【大 中 小】 2012 年 1月 5 日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 “意”常见于言外, “情”不外露文中,如多收了三五斗作者对农民的同情深深地潜伏在不露声色的笔致后面。同情与讽刺兼备,是作者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对于潘先生等主人公,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自私自利,不由得要刺他们一下;但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11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样既有讽刺,又有同情,于是讽刺也显得温婉。 结构多变,讲究结尾饶有余味。如倪焕之以一个人的遭遇为纵线;多收了三五斗无一中心人物,颇有

17、散文风。 多收了三五斗 潘先生在难中等不少小说结尾的艺术匠心,尤见功力。 语言平实、纯正。叶圣陶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味,为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简析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叶圣陶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叫“教育小说”,主要思想内容有: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如一篇宣言暴露反动当局对教育的迫害。严峻的解剖与审视知识阶层。名篇如潘先生在难中里的潘先生,写出了知识分子灰色卑琐的人生和自私软弱的性格。展现教育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抗的一面。如抗争中的郭先生、 城中的丁雨生。在中国现代作家

18、中,像叶圣陶这样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教育界的种种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可与匹敌。叶圣陶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2012 年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十八 12中华考试网() 【大 中 小】 2012 年 1月 5 日 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浪漫主义倾向和现实的内涵,外表浪漫实质写实。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使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借异域写故土,宗教氛围和爱情线索中常暴露现实社会的冷酷无情。思想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思想复杂性表现在他作品中的爱国民主意识、人道主义思想和宗教宿命倾向的矛盾;人物性格复杂性,如缀网劳蛛中尚洁, 商人妇中的惜官,在逆境中,她们

19、既有沉稳坚毅积极乐观的一面,也有宿命倾向的消极面。 简析许地山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倾向:许地山早期小说浪漫主义倾向有三要素:异域色彩。故事背景多为缅甸、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南国的自然、人文,风俗等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异域色彩。宗教氛围。既描写了许多宗教习俗和活动,更着重描写了具有宗教信仰的主人公的出世精神。爱情线索。情节上,几乎都贯穿着一条爱情、婚姻的线索。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许地山后期小说改变了早期小说的浪漫倾向,走上了切实的现实主义道路,代表作为春桃 铁鱼的鳃 。 131、 春桃刻画了一位下层劳动妇女春桃,在命运恶浪的捉弄前稳健地驾驶着人生之舟。战乱使春桃的生活中

20、同时出现两个男人,这位朴实坚强的劳动妇女作出了自己勇敢的选择,在“我是我自己的”的信念下,她和两个男人开起了三人公司,以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命运,表现了劳动者在生活的重压下“相濡以沫”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准则。下层劳动者的真实描写,自尊自强的劳动女性的塑造,显示了作品以现实主义为特色。 2、 铁鱼的鳃以报国无门的科学家雷教授的不幸遭遇、不幸结局为基干,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国民党当局的卖国政策,既歌颂了雷教授的爱国热忱,又暗示了“科学救国”纯属幻想。 春桃 铁鱼的鳃以切实的现实背景和鲜明的时代色彩,改变了人们对他初期小说的观感,从浪漫传奇转向客观写实。 2012 年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十九 中华考试网

21、() 【大 中 小】 2012 年 1月 5 日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蚀是茅盾的小说处女作,由三个系列中篇所作成:幻灭 动摇 追求 。三部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整个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14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中的各种矛盾和阶级分化。作者试图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个时期:幻灭、动摇、追求: 一、 幻灭中,作者描写了一个抱着美好幻想的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悲剧。主人公静女士从小在恬静的家庭中长大,把革命也看作是一件诗情画意的事,但现实的社会带给她精神世界的“幻灭”。 “幻想破灭”成了她思想弊病。从静女士的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资产

22、阶级知识分子在踏入革命道路前后的思想境界,毫无准备的投入革命,革命动荡中必然就回出现个人主义的悲观幻灭心态。 二、 动摇反映的是 1927年春夏之交, “武汉政府”蜕变之前,湖北一个小县城的风波。主人公方罗兰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稳定的知识分子典型,在激烈的阶级斗争面前,他表现得软弱动摇,以致让人有机可趁。他对反动势力打击不够,立场也不分明。在对待爱情上也表现出“动摇”的本性。一方面是结发之妻的纯情包围;另一方面是时代女性的性感诱惑。方罗兰是属于即保留着传统道德,同时又呼吸时代新鲜空气的知识分子,在两者的选择中,他永远处在矛盾和动摇中。 三、 追求是描写在大革命失败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各

23、自的追求中所遭受的不同悲剧命运。在上海悲观、颓废等是他们流行的通病,然而,不甘黑暗现实的压迫,企图作一次新的挣扎和追求。通过对张曼青的描写15揭示教育救国梦的破灭;通过王仲昭揭示爱情至上主义的美梦破灭;通过史循揭示了“失败主义者”的失败;通过章秋柳揭示病态反抗者的悲哀。 蚀中的这些主人公,都难以摆脱精神上的枷锁,只能用这种病态的反抗来宣告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他们不是不想有所作为,而是根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所以才在黑暗中盲目地、消极地追求新的出路。 2012 年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二十 中华考试网() 【大 中 小】 2012 年 1月 5 日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

24、阅读网 ,您的在线图书馆! 2012 年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一 中华考试网() 【大 中 小】 2012 年 1月 4 日 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949 年 7 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16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 年 5 月 2 日至 5 月 23 日由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

25、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讲话使解放区、国统区的问题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向工农兵方向迈进,产生了一系列崭新的作品(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和有创见的论文(如巴人论人情 )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 年 5 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 。 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 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

26、的文学。 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17用。总之, 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 ,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正式

27、掀起文学革命。1918 年 5 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 年 9 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 年 7 月终刊。 人的文学 1918 年 12 月, 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对当时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又利它,利它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

28、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18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2012 年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二 中华考试网() 【大 中 小】 2012 年 1月 4 日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 1921 年 1 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 ,许地山的缀网劳蛛

29、、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创造社 成立于 1921 年 7 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 、 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19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 、郁达夫的茑萝行 、 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

30、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新月社 新月社于 1923 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 1927 年春迁往上海,1933 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 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语丝社 语丝社得名于 1924 年

31、 11 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20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体及文学现象 街头诗 1938 年 8 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 ,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街

32、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对宣传鼓舞群众的斗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中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 新中华报中专门刊登了“街头诗选”。街头诗作者除了诗人,还有很多群众,这使街头诗运动在更广的范围内蓬勃展开。 2012 年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三 中华考试网() 【大 中 小】 2012 年 1月 4 日 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 1919 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

33、催人疑问,促21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两个家庭 、斯人独憔悴 、 庄鸿的姊妹 、 还乡等。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 乡土文学 20 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代表作家

34、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 。许钦文的疯妇 、 鼻涕阿二 、台静农的天二哥等。 语丝文体 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 1924 年 11 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22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美文 京派小说 在 20 世纪

35、 20 年代末期到 30 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 、 萧萧 、 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新感觉派小说 20 年代 30 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

36、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 1928 年9 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 上海狐步舞 、 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232012 年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四 中华考试网() 【大 中 小】 2012 年 1月 4 日 诗歌的“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这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 “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

37、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现代派诗歌 30 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 20 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 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 30 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孤岛”文学 “孤岛”指 1937 年 11 月至 1942 年 12 月被沦陷区包

38、围的上海租界。 “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24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于伶、阿英的剧作,钱钟书、张爱玲的小说,唐弢、柯灵的杂文等都是其优秀代表。孤岛还出版了鲁迅全集 、西行漫记等重要著作及大量文学刊物。孤岛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 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1941 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 ,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 、 大马戏团

39、(剧本)和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因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党语录 、 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2012 年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五 中华考试网() 【大 中 小】 2012 年 1月 4 日 名词解释 双簧戏:1、1918 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 “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5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 ,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9

40、21 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 、 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 创造周刊 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 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

41、、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 诗镌新月(后期) 262012 年自考现代文学史辅导资料六 中华考试网() 【大 中 小】 2012 年 1月 4 日 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成立于 1924 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

42、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 “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27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

43、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 、郁达夫的沉沦 。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

44、阳社。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 1930 年 3月在上海成立。 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鲁迅在28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主要成就: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中国诗歌会:1932 年 9 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会刊新诗歌 。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

45、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京派:是 30 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 、 文学季刊 、 大公报文艺 。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论语派:论语派是 30 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 人间世 宇宙风 ,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46、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29刺。1934 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文协:1938 年 3 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 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孤岛文学:就时间而言,是指 1937 年 11 月上海沦陷至 1941 年 12 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戏剧特别活跃:于

47、伶长夜行 、阿英的碧血花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 主要刊物七月 希望 ,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九叶诗派:是 40 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主要刊物有诗创造 中国新诗 。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30战国策派: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陈铨、林同济。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 ,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您的在线图书馆!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动摇中对土豪劣绅胡国光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政治上他是个投机革命的老奸巨滑的狐狸,玩弄反革命的手腕,善于伪装保护自己。他会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他笑里藏刀,一旦革命是时机成熟,他就会毫不手软地镇压革命。生活上,在剥削阶级荒淫堕落的本质上,他给自己罩上了一层温和的面纱。他的大度蒙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自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