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体能训练教程-第一章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09-11-27 点击数:611 第一章 职业与体育锻炼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繁重的体力劳动大大减少,脑力劳动的比重逐步增加。现代职业人需要体育来适应与胜任工作岗位,提高生活品质。本章核心问题:职业人的健康观必须与时俱进现代职业人更需要体育锻炼职业岗位标准是高职体育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第一节 现代社会分工与现代人特征一、社会分工传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社会分工很少,而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分工的概念分工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
2、分工,根据生理特点从性别、年龄的差别实行的劳动分工,如最早在原始社会氏族内部出现的妇女和儿童进行采集、壮年男子进行打猎的分工。二是社会分工,根据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需要进行的分工。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不同的产业部门,如工业部门、农业部门,或称第一次产业部门、第二次产业部门等称一般分工;把工业再分为轻工业、重工业,以及把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等称为特殊分工。社会分工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分工,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不同部门,以及生产中的不同工序配置不同的劳动力,实行分工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二)社会分工的进程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如在历史上已有过三次社
3、会大分工:第一次是游牧业同农业的分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出现了私有制。第二次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离,出现了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第三次是生产者同经营者分离,出现了商人阶级。一般地说,分工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生产和社会的发展又使分工改变着形式。二、职业的概念与内涵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在分工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上,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以及劳动的支出形式都各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各种职业之间的区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中国职业兴替的周期也越来越快。据统计,中国目前已经有了 1838 种职业,其中不少是新兴的职业,并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一)职业的概念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
4、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二)职业的分类目前,国内外尚没有较为统一的职业分类方法,各个国家有不同的职业分类方法,即使在统一国家也有所不同。1、根据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的理论,在国外一般将职业分为两种类型 (1)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把工作人员划分为白领工作人员和蓝领工作人员两大类。白领工作人员包括: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农场以外的经理和行政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办公室人员。蓝领工作人员包括:手工艺及类似的工人、非运输性的技工、运输装置机工人、农场以外的工人、服务性行业工人。(2)依据各个职业的主要职责或“从事
5、的工作”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较为普遍,以两种代表示例。其一是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把职业由粗至细分为四个层次,即 8 个大类、83 个小类、284 个细类、1506 个职业项目,总共列出职业 1881 个。其中 8 个大类是: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事务工作者和有关工作者;销售工作者;服务工作者;农业、牧业、林业工作者及渔民、猎人;生产和有关工作者、运输设备操作者和劳动者;不能按职业分类的劳动者。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提高国际间职业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和国际交流。2、我国职业分类,根据我国不同部门公布的标准分类,主要有两种类型 (1)第一种: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
6、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1982 年 3月公布,供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该标准依据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即 8 大类、64 中类、301 小类。其 8 个大类的排列顺序是:第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第二,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第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第四,商业工作人员;第五,服务性工作人员,第六,农林牧渔劳动者;第七,生产工作、运输工作和部分体力劳动者;第八,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在八个大类中,第一、二大类主要是脑力劳动者,第三大类包括部分脑力劳动者和部分体力劳动者,第四、五、六、七大类主
7、要是体力劳动者,第八类是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2)第二种: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局批准,于 1984 年发布,并于 1985 年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这项标准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分类,即按其所属行业分类,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四级。门类共 13 个:农、林、牧、渔、水利业;工业;地质普查和勘探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应和仓储业;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科
8、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1 金融、保险业;12 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3 其他行业。 (3)第三种:也有专家按行业属性分为 25 大类的:土木建筑建材类、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邮政类、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类、销售服务进出口贸易类、计算机信息通讯类、机械制造加工设备修理类、电气电子设备制造装配类、运输船舶飞机装配制造类、冶金电力类、纺织轻工制造类、食品饮料烟酒制造类、化工、制药、生物类、检验测量标准类、印刷包装广告艺术设计类、金融保险财会类、社会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类、文化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类、文艺媒体美术体育类、医药卫生保健护理类、法律安全消防类、环境保护海洋气象工程类、农林渔牧采矿类、管理人员和
9、行政后勤类、机关事业和社会团体类、其他不便分类的职业(工种)。三、职业与高职专业目录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上是职业岗位教育,按社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专业,以该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来设置课程,根据“必需、够用”原则进行教学和实际训练。立足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敬业、爱岗、创新的知识型劳动者。其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三个方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分类以产业、行业或职业岗位(群)为主要依据,兼顾学科性质,对高职专业的类别进行划分。目录分为 19 个专业大类,下设 78 个二级类,下分为 532 个专业, 19 大类包括:农林牧
10、渔、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水利、制造、电子信息、环保、气象与安全、轻纺食品、财经、医药卫生、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公安、法律。目录分类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突出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的紧密结合。四、职业、体育与现代人(一)现代人应具备的特征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系著名学者英格尔斯对于现代人的品质和特征列举了 14 个方面。1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 2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 3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看法;4注重现在
11、与未来,守时惜时;5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求效率;6计划自己的现在和将来;7热心探索未知的领域,尊重知识;8可依赖性和信任感;9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来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10乐于让自己和他的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的智慧敢于挑战;11互相了解、尊重和自尊;12了解生产及过程;13对自己和社会生活及未来持乐观态度;14平等观念和守法意识。现代人的特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人的独立性和个性自由方面的特征,这是现代人最主要的特征;二是开放性、创造性、开拓精神等方面的特征;三是具有科学知识、技术、理性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特征;四是效
12、率、时间观念、自律、责任感和集体精神或群体意识方面的特征。(二)职业与现代人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工作”和“爱”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工作得是否愉快,关系到我们人生的一半幸福。是的,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从事着某一份工作,人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工作帮人们体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给予人们展现自我和能力的机会,使人保持与社会和环境的亲密接触。但是,日益加剧的竞争、超负荷的工作量、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令不少人感觉压力不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各种压力,对职业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进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危机、身心疾病等。
13、(三)现代人更需要体育体育是现代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必将越来越突出。1.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严重威胁现代人的健康在生活环境日益优化而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现代人的身体健康正面临着新的威胁。通过体育,能增强身心对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与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身心健康水平。2.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居住条件变差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转移与集结,使得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大量的人们生活在与新鲜空气和阳光隔绝的建筑物群中,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通过体育,使人更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忘却烦恼,感受阳光的温暖,体会运动的乐趣,能有效地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使之更
14、能抵抗及耐受病原体的侵袭,并从中获得更强的抵抗力。3.体力劳动大大减少,精神上承受的压力却越来越大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医学模式和人类疾病也逐渐发生演变。已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嬗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人类疾病谱已从原来的主要是由于营养和卫生不良而导致的如肺结核、营养不良、各种典型性的炎症等。发展到主要有社会心理学因素引起的心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以及有营养过剩、环境污染、肿瘤等疾病。而这些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导之的疾病又被称为“现代病”。压力的积蓄是导致疾病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体育是释放、消除压力的最佳手段,通过体育不仅能使人保持更积极的生活态
15、度,保持更旺盛的生命活力,而且能够提高身体的机能水平,以弥补现代社会中因生活、工作条件而导致的活动不足、运动不足等状况。4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冷漠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人的心理压力日趋增强,人际关系更加的复杂化。体育不仅能增进人们之间的接触和交往,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人际间的隔膜,使其以健康的心理互相沟通。而且也是人生成功的催化剂,它会使人变得活泼,富有进取精神,充满干劲,以更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面对新的挑战。鉴于上述存在的种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因素,现代人必须提高人体机能来抵御日趋恶化且在短期内无法改变或无法彻底改变的环境因素。而体育是人类生命过程中最有效的一
16、项健康投资,现代人迫切需要体育。第二节 体育与职业人的发展一、体育重塑职业人的健康体魄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繁重的体力劳动大大减少,脑力劳动的比重逐步增加。在动作技能上,过去那种大幅度、高强度的劳动动作,被由小肌肉群参加的小动作所取代;要求人们灵活、准确、协调地控制生产的过程,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和处理许多仪表的数据;有时还要求屏住呼吸,注视屏幕或凝神细看。这些都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大脑皮层长时间地高度集中。这种集中要比单纯的肌肉活动对人体的要求更高,更容易使人疲劳,更需要进行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调节。体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首先,体育
17、锻炼能促进人脑清醒、思维敏捷。长时间脑力劳动,会感到头昏脑胀,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和缺氧所致。而进行体育锻炼可使疲劳的大脑获得积极休息,改善大脑的供血情况,使大脑保持正常的工作能力。另外,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脑细胞会逐渐衰亡,大脑功能下降,致使人脑变得迟钝起来,但从事体育运动可以延缓这种衰老的过程。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专家们对 2450 岁经常跑步的人进行调查,发现他们中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迟钝的现象不明显,这说明锻炼身体能使年纪增大的人继续保持大脑的清醒敏捷。第二,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实践证明,经常从事有氧运动,能使心脏产生工作性肥大,心肌增厚,收缩有力,心搏徐缓,血容量增加大
18、,这就大大减轻了心脏的负担,从而减少了冠心病、脑中风等现代文明病发生的概率。第三,体育锻炼能调节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从事体育活动,特别是从事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能使人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情感体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由于运动的激励还可以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运动还能调整某些不健康的心理和不良情绪,以及缓解现代社会所带来的精神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最后,参加体育锻炼还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从事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应变能力,使人善于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二、培养职业人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现代职业人必备的心理品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现代的
19、生产及生活方式,更接近于体育中的比赛,在机会相等条件下 ,谁的节奏更快些,竞争意识更强些 ,谁就有可能占据优势。”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证实了生物的进化过程遵循着自然选择,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这是社会和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基本法则。体育的竞争持续性恰恰体现了这一法则 ,只有竞争才有发展,只有竞争才有进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安于现状的行为难以适应社会的这一变化。要在竞争中取胜 ,就必须敢于面对竞争、参与竞争 ,积极的竞争意识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体育竞赛强调规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一旦认可,任何人必须遵从,据此竞争和创
20、新。体育竞赛强调机会均等 ,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要求每个人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争取、去把握 ,从而增强了参加者的竞争意识。体育竞赛给人带来特有的健康向上的竞争意识,成为不可替代的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摒弃了论资排辈、门第世袭、图谋虚妄等封建专制的遗毒 ,为培养现代人提供了意识形态营养。三、培养职业人的团队精神今天,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所有事业和成就都是团队精神的一种反映,任何人都已经不可能在某个领域凭借一己之力取得很大的成就。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更新新技术、新装备愈来愈快,操作也更加复杂,要完成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多种专门人才的共同参与,需要通过集体的知识和智慧才能实现。可见,各行各业都需要
21、合作,它是任何一个成功的行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体育竞赛非常讲究团结合作,人人都应承认和尊重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都应理解别人在比赛中的地位和作用 ,每个队员都应无私地互相协作 ,为提高全队的战斗力而去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体育竞赛尽管只有少数队员代表全队上场比赛,但是它不仅要有几个愿意勇挑重担、善于合作和艰苦奋斗的队员为核心,替补队员心悦诚服地甘当配角 ,而且还要把全队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使场上场下的队员同心同德,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体育运动恰好给现代人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尊重、齐心协力去争取胜利的锻炼机会。它可以培养现代人的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与集体和谐一致
22、,把自己溶化在整体之中,并相信集体努力的成果要比个人努力的成果重要得多。体育竞赛对现代人在实际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 ,体现个人的价值 ,团结一致去实现共同的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第三节 高职体育教育的特征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服务目标,以培养技术为主线,强调学生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用能力,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高职体育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多的应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而非照搬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因此体育教育应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体现鲜明的职业特性
23、。 一、未来职业劳动的工作特点高职学生今后的工作特点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相结合。1.类型:根据职业特点,身体姿态相对固定。2.劳动强度:不同类型和工种,劳动强度存在很大差异。3.劳动环境:由于劳动环境的关系,往往会受到一些空气或环境污染。4.重复动作:职业劳动的某些工作,需要经常重复某些身体部位的活动,很容易造成这些部位负担过重,产生过度疲劳,甚至出现职业病。二、职业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谈到锻炼身体,人们往往把职业劳动和体育锻炼相提并论,认为职业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这是非常错误的看法。职业劳动和体育锻炼有很多本质性的不同。1. 目的不同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进身体健康;职业劳动的主要目的是
24、则是发展生产,创造劳动财富。2. 心态不同体育锻炼愉悦身心,累并快乐着;职业劳动要赶时间、赶进度,完成工作 任务,累得疲惫。3. 环境不同体育锻炼一般在户外自然环境中进行,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可以沐浴阳光;职业劳动大多在室内,空气不流通,甚至经常受到一定污染。4.负荷不同体育锻炼的负荷可以根据不同个体的年龄、性别、体质状况、季节、天气等因素而灵活掌握;职业劳动负荷是根据不同职业特点而有所不同要求。5.活动部位不同体育锻炼可以全面锻炼身体,对人体各器官系统都产生良好作用,而且锻炼形式多种多样;职业劳动往往工作单一,从事某一职业,长期进行某些部位的重复劳动,很容易造成身体某些部位负荷过重、过度疲劳,
25、甚至出现职业疾病。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职业劳动是不能代替体育锻炼,职业劳动者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预防职业病。三、高职体育教育的本质属性长期以来,高职体育教育的模式一直沿用本科教育的体系,强调体育学科体系,注重对体育运动技术的传授,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内涵的深化以及对体育教育目的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也逐步从注重竞技技术教学向强调身心愉悦发展方向转变,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虽同属高等教育,但在培养模式与规格上,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高职体育教育有以下两大属性:健康属性:体育学科的本质属性,即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掌握管理、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增强健康层面),以
26、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职业属性:利用体育锻炼的手段和体育载体,着重发展本专业今后从业和胜任工作岗位所需的身心素质,以增强学生就业与从业的竞争力(服务专业层面)。通过体能的提高,使学生尽早的适应工作岗位环境。四、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兴趣爱好习惯”的一个过程。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热爱体育,其学习的热情和持久力才会提高,才会成为未来真正的“体育人口”。依据这一特点 ,形成以基于学生个体兴趣为主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2.切合实际,为专业教育服务高职体育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未来
27、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生存发展的需求实施合理的课程改革。选择体育课程教育内容应该与职业岗位标准紧密结合,从实用性的角度上进行考虑 ,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和工作性质、工作条件紧密联系。在发展学生一般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兴趣的同时,应根据目前所学专业的特点传授与其未来第一职业所需的特殊体育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3.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开发新型项目学校体育直接肩负着“增强全体学生体质 ”和“促进全体学生健康 ”的使命,各类高等职业院校 ,要依据各院校的结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去选择、开发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体育项目。参与文献:1 曹湘君.论体育的社会功能 C
28、.体育论文选 , 北京2 王则珊,卢元镇.群众体育学M.北京: 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87,93-1163 魏琳洁,李慧民.职业技术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大学学报 2006,15(6):32-344 季克异,孙麒麟.高职高专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5 于可红,金福春主编.体育文化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刘卫星,张美娟,杜忠杰.现代人与体育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7 邓树勋. 体育与健康(南方版):三年制. 2001 年 06 月第 1 版8 编委会 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徐春泉.关于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1910 胡振浩.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972-97311 黄晓明.论体育文化对现代人竞争素质培养的价值J 体育文化导刊.2007.1:50-52 12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995,5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增补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