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制增加固定成本的决策在企业所需零配件由外购转为自制时需要增加一定的专属固定成本(如购置专用设备而增加的固定成本),或由自制转为外购时可以减少一定的专属固定成本的情况下,自制方案的单位增量成本不仅包括单位变动成本,而且应包括单位专属固定成本。由于单位专属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因此自制方案单位增量成本与外购方案单位增量成本的对比将在某个产量点产生优劣互换的现象,即产量超过某一限度时自制有利,产量低于该限度时外购有利。这时,就必须首先确定该产量限度点(利用成本分界点的分析方法) ,并将产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然后确定在何种区域内哪个方案最优。例 1:某公司每年需用 B 零件 860 件,以前一
2、直外购,购买价格每件 84 元。现该公司有无法移作他用的多余生产能力可以用来生产 B 零件,但每年将增加专属固定成本 1200元,自制时单位变动成本 6 元。为了便于了解两种方案的产量取舍范围,可将上述资料绘入直角坐标系内,如图 1 所示。图 1 零件外购与自制成本分界图从图 1 可以看出,B 零件需求量在 500 件以内时,应该外购;而当需求量超过 500 件时,则自制有利。由于该公司 B 零件的需求量为 860 件,因而自制有利。图 1 中的成本分界点也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设 为 B 零件年需求量,则x外购增量成本 18.4yx自制增量成本 206外购增量成本与自制增量成本相等时的年需求量
3、,即为成本分界点:=1200+8.4x6(件)5012.所以,成本分界点的公式为:成本分界点 自 制 增 加 的 专 属 固 定 成 本购 买 价 格 自 制 单 位 变 动 成 本利用公式法确定成本分界点只是将整个需求量划分为 500 件以内和 500 件以上两个区域,要确定这两个区域中哪个方案有利还需将某一设定值代入 或 进行试算:1y2假定产量为 100 件,则=8.4100=840(元)1y=1200+6100=1800(元)2可见,在 500 件以内时外购有利,500 件以上则自制有利。为了促进产品销售,供应商常常采用一些促销方法,如折扣或折让。在这种情况下,外购方案就应考虑购买价格
4、的变动,以作出正确的决策。例 2:某公司生产需要一种零件,若自制的话,单位变动成本为 1 元,并需购置一台年折旧额为 2200 元的设备;若外购的话,供应商规定,凡一次购买量在 3000 件以下时,单位售价 2 元,超过 3000 件时,单位售价 155 元。根据以上资料,可绘制图 62。图 2 形象地说明,当零件需要量低于 2200 件或为 3000 件4000 件时,外购成本低,外购比较有利;零件需要量为 2200 件3000 件或在 4000 件以上时,自制成本低,自制比较有利。此决策也可采用公式法求解:设自制方案的成本与一次购买量在 3000 件以下的成本分界产量为 ,则1x2200+1 =21x(件)201设自制方案的成本与一次购买量在 3000 件以上的成本分界产量为 ,则2x2200+1 =1.552x2图 2 零件外购与自制决策图(件)40152.x于是,整个需求量被划分为四个区域:2200 件以下、2200 件3000 件、3000件4000 件、4000 件以上。至于各个区域自制有利还是外购有利,可设值代入自制方案成本公式及外购方案成本公式进行计算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