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何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人人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展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A. 极力维护宗法等级铁序 B. 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C. 政治权小依据血缘亲疏 D. 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上级对于下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下级不能对于上级实行亲属称谓,显然是等级制度高于宗法关系的体现,故 B 正确;材料中是维护等级制度,不是宗法秩序,故A 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故 C 错误;材料目
2、的不是削弱异性诸侯权力,故 D 错误。2. 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 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 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 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 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说明民未能善主要是不符合上天的原则,王按照天意教化民众,故 D 正确;君权神授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A 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教化民众的作用,故 B 错误;材料没有论证“天人感应”思想,故 C 错误。点睛: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
3、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这就给儒家学说增添了神学的色彩。因此“天人感应”学说既能神化皇权,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的暴政。3. 表 1 为东汉时期某农书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A. 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兴盛 B. 政府严格控制手工业发展C. 民间纺织业只有一定规模 D. 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稳定【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织布、制棉等工序,体现出地主田庄经济的特点,故 A 正确;材料是田庄经济,不是政府控制手工业,故 B 错误;材料中说明不是民间纺织业,故 C 错误;D 属于小农经济,不符合材料主旨。点睛: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
4、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四川出土的一些画像砖,刻画着地主宅院外面的大片稻田、池塘、山林和盐井;山东滕州出土的画像石,则表现了地主田庄中冶铁的情景。4. 贞观之治时期, 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法,同时,魏微负责编写的隋书中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动乱。据此可以推断A. 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 B. 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C. 唐太宗有意塑选理想的君主政治 D. 谏言政治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史书对
5、于唐太宗污点和隋朝暴政进行描述,主要是想塑造理想君主模型,故 C 正确;史学也能反映出历史事实,故 A 错误;B 中完全否定说法错误;谏言政治一定程度能制约君主行为,故 D 错误。5.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宋代形成了一种难以抵挡的“全民经商”的态努,经商团体的构成除职业商人外,也包指军人、官吏、皇室成员及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宗教人士,这-现象说明宋代A. 四民平等已成共识 B. 社会传统信仰改变C. 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 士商阶层相融合流【答案】D【解析】 “经商团体的构成除职业商人外,也包指军人、官吏、皇室成员及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宗教人士”说明宋代经商团体的范围扩大,士商阶层相融合流,故 D
6、 正确;A 中平等说法错误;社会传统信仰仍然没有改变,故 B 错误;儒家思想一直是社会主流思想,故 C 错误。6. 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秉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 。这反映了元代行省A. 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 B. 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C. 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 D. 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答案】D【解析】 “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说明行省决策存在着制衡的机制,故 D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行省效率低下信息,故 A 错误;行省重大事情上报中央,故 B 错误;行省有地方管理和决策权,故
7、 C 错误。7. 表 2表 2 为 16 世纪至 17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对比。这反映出当时东西方A. 科技发展水平不同 B. 文化间的交流加深C. 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D. 政治体制本质差异【答案】C【解析】表格体现出中国科技注重经验总结,西方科学注重自然科学成就,说明当时社会发展趋势不同,故 C 正确;其他均不是材料体现发展趋势。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
8、含义。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8. 我国占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A.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D.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答案】B【解析】古代重视对于地方官的考查主要目的是让官员清正廉洁,保证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 B 正确;A
9、 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材料体现的不是监察制度,故 C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地方制度,不是加强君主权力,故 D 错误。9. 清政府不得不接受战争的结局,认为现在是“西方各国强把它们的意志加在中国身上的时候了” ,随后确立了信守条约的方针。促使清政府出现这一变化的战争是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列强要求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为此,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和外务部来满足列强的需要,故 B 正确;A 主要是商品输出特点;C 主要是资本输出;D 主要是控制清政府。10. 据统计,晚清对外贸易中主要是进口生活消费品,如 1880
10、 年进口物品中棉织品、谷物、糖、煤油等生活消费品占了全年进口总额的 53%。这一现象说明A. 自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B. 民族企业生产受到压制C. 洋务企业面临残酷竞争 D. 对外贸易出现严重入超【答案】A【解析】 “棉织品、谷物、糖、煤油”占据进口大多数,这样会直接冲击中国传统自然经济,故 A 正确;进口生活用品与民族企业发展没有直接影响,故 B 错误;洋务运动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C 错误;材料没有比较对外贸易比较,故 D 错误。11. 表 3表 3 为 19 世纪术 20 世纪初的中国舆论对世界形势的描绘。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维新变法时期华夷观念开始动摇 B.
11、 辛亥革命推动进化思想传入中国C. 近代国人国际观念逐渐居于主导 D. 世界战争迫使政府外交转为被动【答案】C【解析】表格中“时局” “日将瓜分中国” “强国之战弱国”说明近代国人逐渐关注国际时局,国际观念逐渐占据主导,故 C 正确;维新变法只是表格部分信息,故 A 错误;辛亥革命属于表格后半部信息,故 B 错误;表格没有体现出政府外交信息,故 D 错误。12. 新青年创刊之初,陈独秀明确标榜不谈政治。1918 年底,陈独秀和李大钊一起创办每周评论作为新的阵地,关注时事,讨论政治问题,以补新青年之不足。这表明陈独秀A. 投身民国初年日益活跃的政党竞争中 B. 试图将俄国革命道路与中国实际结合C
12、. 由温和的思想启蒙转变为激进的革命 D. 意识到政治变革是改造国民性的前提【答案】D【解析】 “关注时事,讨论政治问题,以补新青年之不足”说明政治改革的重要性,故D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党政治信息,故 A 错误;材料讨论的是政治改革,不是采用俄国道路,故 B 正确;温和的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C 错误。13. 1940 年,毛洋东曾指出:“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对于这种政权性质的明确了解和认真执行,将大有助于全国民主化的推动。 ”毛泽东所说的“政权”A. 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 B. 成为边区苏维埃革命的中枢C. 扩大了民族抗争的群众基础 D.
13、开创了中共民主建设的先河【答案】C点睛:本题要注意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时间 1940 年是解答题目的关键,国共十年对峙时间是 1927-1937。14. 14. 图 1 的四幅图分别是 1952 年、1962 年、1972 年、1982 年的人民日报国庆日头版的照片。据此可以推知A. 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意识形态的宣传B. 新时期人民日报已不再作为党的與论工具C. 党媒始終没有受到“左”倾错误影响D. 大众传媒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答案】A【解析】1952 年是建国初期,1962 年是中苏关系恶化时期;1972 年是文革时期;1982 年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报纸作为舆论宣传显然和当时时局
14、变化有关,故 A 正确;人民日报一直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故 B 错误;文革时期受到左倾错误影响,故 C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建国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故 D 错误。点睛:图画是高考重要题型,本题要知道四个时间段中国发生的重大事情,同时要熟知新闻媒体是政治的喉舌这一常识,此题就不难回答。15. 美国作家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中说,当年周恩来和毛泽东为改善中美关系而会见基辛格和尼克松时,双方的动机都来自苏联的威胁。1977 年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万斯时,有两个动机,其中之一是来自苏联的威胁。那么另一个最有可能是A. 推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思如何实现中国现代化C. 取得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D. 参加
15、联合国下的多边外交【答案】B【解析】1977 年是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除了思考中美关系的问题,主要的是如何发展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故 B 正确;A 和 C 属于第一个动机;D 属于新时期外交特点。点睛:解答历史选择题要注意题眼,本题的是题眼就是 1977 年,中国改革开放在即,联系中国当时政治、经济等背景不难作出答案。16. 1980 年初,城镇里出现了各种小摊,如理发摊、修鞋摊、磨刀摊、修自行车摊、卖饮料小吃和各种手工艺品或小商品摊等,有的地方只允许这类小摊在晚上营业。这反映出当时A. 经济向多元化发展 B. 各地人口自由流动C.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 国家取消统销政策【答案】A【解析】材料
16、中“1980”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卖饮料小吃和各种手工艺品或小商品摊”说明政府允许商业开放,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多元化模式发展,故 A 正确;B 中自由流动不符合实际;C 是 1984 年;当时仍然是计划经济模式,国家并没有取消统销政策,故 D 项错误。17. 罗马法规定: 债务人因欺骗行为擅自做主将所有物交付他人的,经债权人诉求,该交付行为不产生效力,则该物仍属于债务人财产的一部分。这说明古代罗马A. 严厉打击商业欺骗行为 B. 注重保护债权人的利益C. 债务人合法权利受限制 D. 经济行为崇尚契约原则【答案】B【解析】材料中说明由于欺骗导致财产转移,债权人诉求可以追回,说明法律保护债权人的
17、利益,故 B 正确;材料不是打击商业欺诈行为,故 A 错误;债务人合法权益是受到保护,故C 错误;材料中不属于契约思想,故 D 错误。18. 古代雅典某思想家认为, “没有比政治权力分配均等更为荒谬的了,应当作为权力分配主导原则的不是一种算术的(机械的均等,而是一种几何的(按照公民的才能来划分等级的)均等。 ”这一观点旨在A. 保障公民民主权利 B. 反对贵族把持政权C. 鼓励公民理性思考 D. 确立民主政治基础【答案】C【解析】 “原则的不是一种算术的(机械的均等,而是一种几何的”的信息说明鼓励公民不要机械思考,要从理性角度思维,故 C 正确;其他说法不符合题意。19. 1566 年,英国女
18、王针对下院经常反驳政府的提案这一情况说道: 有些问题无须下院“摇唇鼓舌” , “上帝不会允许你们(指下院的自由成为我们的枷锁” 。女王因此很不愿意召开议会,在位 45 年仅召开 10 次。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B. 市民阶层已主宰了议会C. 责任制内阁遭到了破坏 D. 议会权力重心移到下院【答案】B【解析】英国的议会分为上院和下院,上院属于贵族院,下院属于平民院。 “下院经常反驳政府的提案” “女王因此很不愿意召开议会”说明下议院的权力逐步上升,体现出市民阶层已主宰了议会,故 B 正确;A 与材料主旨相反;此时责任内阁还没有形成,故 C 错误;D 是权利法案颁布之后。20
19、. 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成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A. 商路中心的转移 B. 契约规则的确立 C. 价格革命的影响 D. 贸易规模的扩大【答案】D【解析】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贸易的范围随之扩大,传统的金融支付方式逐渐不适合贸易扩大需求,因此支票逐渐流行,故 D 正确;A 属于新航路对于商业影响;社会契约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B 错误;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引起革命,故 D 错误。21. 表 4表 4 为 19 世纪早期至 20 世纪早期德国工会组织发展状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20、A. 社会阶层的分化比较明显 B. 社会保障体系已日益成熟C. 代议制民主逐步得以完善 D. 工人的生活水平维持较好【答案】A【解析】表格显示工会组织出现和发展,说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体现出此时社会阶层分化明显,故 A 正确;表格没有体现出社会保障体系信息,故 B 错误;德国代议制是 19 世纪末得以完善,故 C 错误;表格体现工会组织不能说明生活水平提高,故 D 错误。22. 图 2 是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柜子上写着“核战争” ,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该漫画表明A. 美苏展开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 B. 苏联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占优势C. 双方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
21、发展 D. 美苏都不希望核危机进一步升级【答案】D23. 1956 年春,苏共中央决定对农业劳动组合章程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并按不同标准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制度。这一措施旨在A. 扩大集体农庄的白主权 B. 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对于超额计划的给与奖励,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是对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改进,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 B 正确;集体农庄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A 错误;此时苏联仍是计划经济模式,故 C 错误;D 是 20 世纪 30 年代推行,不符
22、合时间。24. 冷战结束后,国际事务从西方国家垫断向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的方向转变,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围绕责任、权益的合作与竞争同步增长,新兴大国力图在世界秩序重构中占据主动。这说明A. 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 西方已经无力主导国际事务C. 旧的世界秩序已经完全崩溃 D. 国际力量对比已经完全改变【答案】A【解析】材料显示世界格局中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以及新兴大国的崛起,说明会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故 A 正确;当今西方大国仍然主导国际事务,故 B 正确;C 中完全崩溃说法绝对;D 完全改变说法绝对,排除。25. “他们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的
23、作用,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夺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他们”的作品A. 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 B. 着重于描绘自然的刹那景象C.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 D. 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答案】C【解析】浪漫主义强调主观思考,注重抒情想象,从内心出发,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现实,故C 正确;A 属于现实主义;C 属于印象主义;D 属于现代主义。第 II 卷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 26 题 20 分,27 题 18 分,28 题 12 分,共 50 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10 年,英国议会下院通过安妮法案 。 安妮法案规定在 1710 年
24、4 月前已出版的图书作者或购得此图书出版权利的出版商拥有对该书 21 年的印刷特权;对已完成但并没有出版的图书或今后创作的图书,图书的作者在书籍出版时可获得 14 年出版和重印的权利。若在期限内未经作者允许的情况下,出版或重印此书籍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若作者将图书的版权让渡给出版商,那么出版商将同样获得 14 年的出版及重印权利。14 年期满后,如图书作者没有死亡,图书原稿的版权将重新归还作者,作者将会再次获得 14 年的版权。此外,法案取消了书商公司对印刷行业的多项垄断特权,使得出版行业的自由发展在英国进一步扩大。摘编自姚远英国近代知识产权制度与出版制度的流变材料二 从 1865 年江南制造
25、总局开始,到 1905 年止,中国翻详出版了大量著作。在出版的178 部著作中有 66 部自然科学著作,38 部军事科学著作,35 部工程制造著作,11 部医学著作,7 部农学著作,21 部有关历史和制度的著作。但与日本从 19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对科学的完全制度化和观念化相比,这种对科学的部分吸取的不足在 1895-1984 年的甲午战争中充分表现出来。日本的机械化力量胜过了中国的数量优势,这使许多中国人意识到必须在思想上进行更深刻的变革。对许多知识分子来说,他们第一次感到中国的精神参照框架与现代趋向似乎有些不合适、不和谐。与对过去精神权威信仰的减弱相随而来的是对掌握使西方物质强
26、大的科学精神的渴望。摘编自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史中的唯科学主义(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安妮法案在图书出版方面的规定并说明其历史影响。(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日学习西方的差异,并就图书出版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规定: 对作者或出版商的印刷特权予以承认并作出时间限制;对出版商及作者间的版权转让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取消了书商公司对印刷行业的多项垄断特权。影响: 扩大了出版行业的自由发展;维护了知识产权;悍卫了图书作者的利益;推动了经济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政治统治等。(2)差异: 中国注重学习军事技术、自然科学,在不改变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27、学习西方;日本注重全面学习,并实现了科学的完全制度化和观念化,注重探究西方物质强大的制度因素。认识: 图书出版的内容及其权利义务与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图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转型等。【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出版商拥有对该书 21 年的印刷特权” “14 年期满后,如图书作者没有死亡,图书原稿的版权将重新归还作者” “法案取消了书商公司对印刷行业的多项垄断特权”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一“使得出版行业的自由发展在英国进一步扩大”及所学从知识产权、图书利益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66 部自然科学著作,38 部军事科学著作,35 部
28、工程制造著作,11 部医学著作,7 部农学著作,21 部有关历史和制度的著作” “日本的机械化力量胜过了中国的数量优势,这使许多中国人意识到必须在思想上进行更深刻的变革”的信息从学习内容角度比较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从社会发展与图书发展关系以及推动社会转型角度思考回答。点睛:结合所学概括信息型非选择题是历年高考中考查形式最多、考查方式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它提供材料(史料),既包括文字也包括图表,通过材料设计出新情景、新问题,让学生阅读然后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论证。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概括能力。此类试题的结构主要由材料和设问两大部分组成,即提供一段或数段材料让学生阅
29、读,然后根据材料内容来设问;按设问类型可以分为:概括变化、概括特点、特征类和通过材料归纳要点类,答题方式主要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关于永乐帝迁都之举,后人不断地提出自己的解释。丘浚说:“朱棣自北平(即北京)入正大统,遂建都于此” 。袁表说;“天地间之形势大抵无如燕京。 ”郑晓说:“京畿负重山,面平陆地,饶鱼盐谷马果窳之利,又转漕东南,财货骈集,天险地利,足制诸胡。 ”摘编自朱子彦论永乐帝迁都北京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 燕京作为帝都已历 660 年之久,当初选择燕京是因为它“握辽漠华夏之中,便于驾驭” 。然而现在已时过境迁,辽蒙已同内地。京
30、城也已失可扼守之隘,列强欲以武力相胁迫,扬帆即可入津沽。况且现处海通之世,各国皆争海利,都城靠海便于与各国往来。所以康有为提议迁都至沪东一带。摘编自倪侃迁都定天下之本康有为迁都思想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永乐帝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迁都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康有为迁都主张的认识。【答案】(1)原因: 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便于抵御蒙古。影响:有利于明王朝政权的巩固;有利于保障边境的安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对外友好往来的开展。(2)因素:历史传统;地理位置;经济战略;军事战略;政治需要等。认识: 主张抵
31、抗外来侵略,具有爱国性;主张与各国往来,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进步性。【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京畿负重山,面平陆地,饶鱼盐谷马果窳之利,又转漕东南,财货骈集,天险地利,足制诸胡”的信息从地理位置、物产、交通以及军事角度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权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等角度归纳回答。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列强欲以武力相胁迫,扬帆即可入津沽。况且现处海通之世,各国皆争海利,都城靠海便于与各国往来”以及材料一从地理位置、交通、军事以及政治等角度分析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抵御外来侵略以及经济发展和巩固统治等角度分析回答。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
32、研究,当代学者一般都强调如图 3 所示的转化链:R 为基础科学研究成果,A 是应用研究,D 为发展,P 为应用技术。这条转化链考虑了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成果,然后影响社会经济的整个过程。因此,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时,学者们通常把科学技术本身当做最初的变量加以处理。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观点: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阐述: 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初步发展,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英国各个工业部
33、门机械化,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最强的国家。19 世纪下半叶,在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下,技术发明成就显著。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意义最为突出,它不仅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改变了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及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示例二:观点; 社会发展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前提与条件。阐述: 18 世纪中期,英国政局稳定,人口与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各行各业兴起了技术发明的热潮,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19 世纪下半
34、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教育的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等,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和条件。【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文字和图标表述先从“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前提与条件”的角度提取观点;论证第一观点可以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发明与创造对于社会生产力、社会关系以及世界影响回答;第二个观点可以从两次工业革命条件和背景归纳回答。点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要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千万不要随意发挥,否则很难得到高分,具体解题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定” ,即根据设问定位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分” ,即对定位的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第三步“筛” ,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第二步分解的观点与所给材料相对照。 第四步“联” ,即把定位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