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秋菊打官司法律分析[4篇].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96003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菊打官司法律分析[4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秋菊打官司法律分析[4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秋菊打官司法律分析[4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秋菊打官司法律分析[4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秋菊打官司法律分析[4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秋菊打官司法律分析4 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秋菊打官司法律分析的资料 4 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秋菊打官司法律分析(一)法律意识的觉醒?-秋菊打官司的法律反思摘要:秋菊,一位普通的乡村妇女,为讨说法不辞艰辛依次到县里、市里申诉。最终结果却与她的期望相反。这一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文艺上的享受,更多的是深思。思考秋菊的法律意识,考究当代人的法律意识,涉及了法律意识薄弱的讨论以及普法的相关内容。关键词:法律意识 讨说法 人情 法律效率 法治正文:2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的一个小山村里面。秋菊的丈夫王庆来因承包地的事与村长发生了争执,被村长一脚踢中了要害,导致卧伤在床无法劳动。秋菊

2、于是找村长要求道歉遭到拒绝。在李公安调解下村长同意赔偿,但态度傲慢把钱丢到地上。秋菊不服,依次上诉到县公安局和市公安局,无果,在严局长帮助下委托了律师走上司法程序。年三十晚,秋菊难产,最终在村长帮助下才顺利产下一名男婴。本想就此不再计较,却在男婴满月的那天,警车到了村庄,将村长带走了。追着警车,秋菊只剩一脸茫然。我们不禁想问,谁错了?秋菊的丈夫被村长踢了,心里一直想要个说法,这是她心里最质朴的渴求,她没错。各公安局或者公安做的调解,是对村长面子的处处照顾,最终是对公家和私家双重利益的小心维护,反映的是“村长的面子”对中国行政体制运作和基层秩序维护的双重意义1,也没错。法律不近人情,公正判决,将

3、伤人的村长依法拘留,也没错。只是当这些都纠结在一起时,人情出现了,便出现了差错。秋菊一路坚持讨要说法,即使大腹便便依然带上家里的辣子去卖,到县里、市里去上诉,似乎她已经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当她追着警车时的茫然便可知道,她对法律并不了解,更何谈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而即使在秋菊“讨要说法”的过程中,人情社会的影子依然十分浓烈。3首先,秋菊不理解案件的性质,也不清楚司法程序。本来村长踢人了导致了轻伤,只是单纯的民事案件,可以通过调解来解决。不管是李公安还是县公安局的判决,秋菊一直不服,终于在严局长的帮助下走上了诉讼的道路。当法医经过鉴定后,将事件定位为刑事案件,性质因此升级。程序也开始

4、变得繁琐。而秋菊对此一无所知。在帮助之下,秋菊找到了吴律师,吴律师答应全权负责此案,秋菊虽疑惑但还是接受。到后来,秋菊原谅了村长,但当初的诉讼仍未撤销,法院宣布了判决,警车依然来到了村庄,把村长带走了。对程序的不清楚使她以为原谅不原谅村长只在于说法讨到了没有,故在村长帮了她以后便决定不再提起此事,殊不知程序已经启动了,但她没有料想过结果,也没去阻止。要是秋菊知道案件的性质之分,或许她也有权以第三人的身份或是代表自己丈夫,提起这样的民事诉讼,其结果正正是她想要的赔礼道歉2。其次,秋菊不了解律师的职业,也不完全信任律师。当她讨说法一直讨到律师那儿。在见到吴律师后,秋菊有一百个疑问,犹豫再三,出门之

5、后犹豫再三,仍推门进去,她还是那一句话:“我乡里、县里、市上都跑了一个冬天了,都没个说法,我到你这里来,你就能给我一个说法了?”最终的认可也是十分勉强。3 接下来的便是交织在故事发展中的人情。我国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人治的社会,社会上处处都是人4情。所谓出外靠朋友。有人情的帮助,什么事都可以变得方便简单。在秋菊那个贫困的小山村更是如此。秋菊打官司很大程度上不是法律意识强化的表现,她打官司只是为了“讨个说法”,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村长之所以不道歉也是因为“面子”的缘故。李公安也好,局长也好,他们那些“公家人”在调解的时候,也往往顾全到了面子,因为对于他们而言,面子就是权威,即使是村长这些小

6、的干部,也是需要的。人情一级级传递,直到严局长建议秋菊走诉讼道路才到了头。因为法律是不讲人情的。等到村长救了秋菊,秋菊便忘记了当初的恩怨,热情邀请村长来喝满月酒而把诉讼的是抛诸脑后,这也是人情,她心里还没有法律这个意识。法律意识的缺失使得最终的“说法”与秋菊的意愿背道而驰。回到我们现实中来,秋菊其实只是我们中某一个的缩影,有的人往往没比秋菊有更多法律意识,甚至还不如那么多年前的秋菊。若干年前的海珠桥跳桥事件便是印证。从农村来到广州打工的农民工,被老板诈骗、拖欠工资。苦苦追索无果,迫于无奈上海珠桥想要自杀,而事实确是想要得到媒体的关注,通过媒体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深入了解过后才发现,他们未曾试过走

7、法律的道路。只是单纯地在工地制造干扰,在公司闹事,法律意识之淡薄让人唏嘘。在农村里边这样的事情更多。甚至还有人包庇犯了罪的亲5人。我国实行以法治国走到了现在,似乎仍存在很多需要加强的地方,其中一项便是法律的普及。可以看见的是,法律的普及有一定效果,但仍远远不够。人们总是抱着一副漠不关心的态度对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剧,轮到自己时却又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向何处表达诉求。这便是普法要做到的一大任务。数据显示,以农民工为例,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这些传统媒体仍然是农民工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 54.64%;通过法制宣传橱窗获取法律知识的农民工占到了总数的 25.24%;以互联

8、网为载体获得法律知识的农民工只占到了总数的1.6%。4故宣传法律知识的方式便值得加强。既然普法已有一定成果,那么是否民众都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呢?答案,却是不一定。虽知法律的存在于作用而不敢去用,不可谓之具有法律意识。而知法而不用法者,原因有三。其一,法律效率。诉讼的效率性价值要求司法审判加快处理案件的速度,效益性价值则强调诉讼过程应尽可能地节省诉讼成本,防止诉讼成本大于诉讼收益。5法律效率的高低是人们决定是否采用法律途径的重要参考之一。生活中我们有这些案例,有些女性被歹徒强暴,因畏惧名声的破坏而不敢报案把歹徒绳之于法,因为名声的破裂对于6她们而言是莫大的成本

9、。又或是消费者权益被侵害,因担心走法律手段太麻烦、时间太长而决定放弃投诉商家,私下获得赔偿,导致下一个受害者的出现。其二,法律援助。目前我国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法治国家,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因此在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进行配套改革,以切实保障当事人进行诉讼的6机会与权利,其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只重要的内容。完善法律援助,有利于帮助向秋菊一样的社会弱势群体。这项制度对于农民特别是经济困难、无钱诉讼的农民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它使农民的权利得以维护,充分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应大力发展这一制度,不断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建设,切实为农民利益服务。不少

10、农民工即使有意去执起法律武器,但却因其高昂费用而却步。法律援助则是对他们极好的帮助。其三,人情社会。事情的解决往往通过走侧门,而非法律这条光明大道。当收到侵害时,明明可以用法律的武器去回击,有的人害怕事件曝光以后会被报复,选择大事化小或是忍气吞声。事件的态势往往没有想象中的简单,一旦走上例如法律诉讼的道路,就必然会在一定的区域内引7起反响。而反向的效果不可估量,当事人也不确定能否承受得住。或是碍于情面,日后或许还要相见;或是碍于日后尚要合作,等等。由此可得,莫说秋菊,即便是现代的人,也并非真正拥有法律意识。除去法学专业或是司法、律师行业的人,又有多少个是了解现行法律的呢?忘了在哪处可得到的法律

11、宣传册,又有多少人取阅过?从我自身觉得,法律离我很近,因为它常在耳边提起,各种各样的修订版,各种各样的领域,我却连其中的一条的大概都说不上;法律离我很远,因为它是我间接地不知通过多少次地“被”代表后制定,修订出来的。相信对很多人来说,法律就像一部字典,需要的时候去查阅,你只要想起有这么一部字典,里边的条文可用,就足够了。对于我们,或许不仅需要知道它的存在,还应该关心我们的司法程序是怎么一回事,关注法律的修改内容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或是抽空去听听法官是如何进行审判,了解司法机关的职能,这样对我们的法律意识才是莫大的培养。法律是不近人情的,这正好与我们传统的人情相对立。但是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最终,

12、秋菊始终没有要到她想要的说法。一方面,不论是会扼杀了“救人的村长”的法治,还是会姑息“打人的村长”的人治,都不是秋菊想要的政治。另一方面,传统的人治也好,现代的法治也好,都8没能给受了欺负但又得了救的老百姓一个他们想要的说法,也没能给欺负了人但也救了人的官员们一个他们应得的处理。如今的法治社会,人治不再,人情依旧。法律意识将会是什么形态,每个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我们都必须都有法律意识。参考文献:1 村长的困惑:秋菊打官司再思考 2011 年 02 月 22日2 村长的困惑:秋菊打官司再思考 2011 年 02 月 22日3 含泪的微笑 秋菊打官司之法律思考 吴园妹 2010-12-104

13、 北京宣武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调查报告杨振秀 刘晓京5 法律基础P3496 法律基础P376秋菊打官司法律分析(二)秋菊打官司所折射出的中国当时法律问题9出于对法律知识的渴求,这学期有幸选了王德新老师的“法律经典影视评论与赏析”这门课程。在上课的日子里,伴随着电影和老师的点评,让我在法律知识方面收获很多,课下我也在图书馆借阅了有关法律的书籍增长知识。看过秋菊打官司这场电影后,结合老师的点评和法律书籍,我觉得它所反映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具体如下:该影片借由农村妇女秋菊为夫申诉层层上告村长王善堂踢其丈夫要害,并以此讨个说法为题材,生动刻画出了中国 90 年代我国行政法、实体法、程序法种种的得与失。从

14、全局审视秋菊三次上告的过程,体现了她乡民意识中“讨说法”的情感冲动一步步转化为法律意识的启蒙。具体看,第一次由乡里的李公安进行调节,而这种人为个体单一性的调节,使得结果并不如人意,因为人治的因素大过了法治。我认为这是由于在正式法律和民间法律之间存在差异:后者偏重于过于情感化的人情基础,而这一点在影片中也被多次提及,前者则是立足于法理基础的理性。因为这种区别,所以在首次的上告中,从实质上看李公安是抱着乡村调解纠纷的老派经验,但处理的结果并不理想。村长被要求赔偿 200 元医药误工费,但村长拒绝道歉。村长拒绝道歉的理由很简单,如果村长道了歉认了错,村长的威信就不存在了,日后国家交付的任务也就难以完

15、成了。由此他认为国家会站在他一边,因为国家还有求于10他。表面看,这符合行政法处理的基本原则中的合法性,而双方不满意的争端即在于后一个合理性。在适度性方面有所欠缺,不能更人性化的考虑处于相对弱势方的秋菊。村长的这番言论也充分暴露出了其对法律的相对偏颇的认识是建立在个人高度情感基础上的,忽视了国家公共机构中的上下级法律规范。从秋菊在被调节过程中反复出现的言论:“他是村长,我能跟他计较啥。 ”可见秋菊还是保有上下意识,暴露了其人情心理主导的非理性法律意识。联系两者揭露了他们作为乡民在法律意识的基础薄弱性。第二次上告镇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上告中,秋菊接触了更为丰富的法理知识,为她的法律基础意识转型

16、做了铺垫。区公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第 39条对秋菊的纠纷进行了法理判决,而结果是维持了原判,并且复议书落在了村长手上,这一不符合规定的细节被放大,突出了在行政法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而之后第三次的再次上告市里,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的具体内容,是秋菊的一次主动应用,体现出其思想上的慢慢转型。其实,秋菊的第三次上告也体现出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其所发生的纠纷和争议,在一般情况下行政相对人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法定的机关申请复议,如果对复议不服,再向法院提起诉讼;有的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不相信找不到11说理的地方”,这是全片秋菊屡败屡战但一路上告的信念

17、。而从中折射出来的就是一种渐趋成熟的法律意识。这符合当时的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一套诉讼制度赋予和保障公民正当的诉讼权利,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规定。而这原本是中国法制建设中可喜的一步,但是,长期积淀于国民心中的无诉心理抗衡着这种诉讼制度的充分实现。人们总认为打官司是丢面子的事情,村里人的流言蜚语,丈夫的劝阻,怕被认作不好处的言论。都表现出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打官司的当时人民的真实想法与状态。而究其实质则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对人们法律心理的影响。而秋菊的行为从本质上看,可以界定为一个法律心理成熟,意识萌芽的过程。在这其中,必然是有所曲折的。一如在市里找律师上诉时,秋菊就曾与律师争论,自己告的对象是村长而非

18、区公安,如果说这只是体现出法律知识的淡薄,可以通过解释来获取理解的话。那么在律师详细解释后必须层层推翻,按照规定流程,最后反诉村长,秋菊依然处于茫然不解赌气似的不肯上庭,那么这里所体现的就是一种格格不入的疏远,是一种意识上的距离,即使后来秋菊出庭了,也不能说她从本质上理解并认同了法理,她是处于一种茫然的浑浑噩噩的状态。这不仅有法律知识的缺失,更多的是长期缺乏法理普及造成的观念上的法律定势思维的偏差。 其实,电影中秋菊从镇上一直上诉至法院,其成本12已远远超过了秋菊所能得到的赔偿。这些成本包括乘车去镇上、县里、市里的交通成本、住宿成本,获取打官司的可靠信息的成本。她需要了解国家的政策、告状的程序

19、、相关部门的地址、领导的意图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大部分都垄断在社会上层人的手中,这就更加大了难度,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公民不能享受到国家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可喜的是, 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里秋菊所遇到的官还都是好官,尤其是那个市公安局长。在这个维权难于登天的现实面前,我们所得到的启示除了依照合理的“上奏流程”等基本知识之外,更多的则是像秋菊一样的对于正义的坚决捍卫性。 因此行政法就目前看其理想状态,是立法者必须立足于实际国情,注重利用中国本土法制资源,注重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实际。相关部门需加强法律意识教育,使多样化的法律意识向稳定的较为理性的法律观念转变,从而引导社会法律观念向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为法制建

20、设服务,而这是当前国家法治转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工作。作为应用者,在拥有既定的一些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其实是一种趋向理性的法律意识。而这正是秋菊最后只想让村长道歉而不是让他被关起来的话语透露出的根本性上的问题。 总而言之,我们应对现实中的法律应用,找准理智与情感的天平,在微妙的平衡中趋向一种相对的完美。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农村法律宣传制度,让农村群众知法,13懂法,用法,真正发挥法律的作用。最后,非常感谢王老师的课程法律知识讲解,让我们非法律专业的同学了接了很多法律知识。希望王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收获。也希望王老师的这门课越办越火。秋菊打官司法律分析(三)

21、秋菊打官司一 一句话概括故事。秋菊因为丈夫被村长踢的事情得不到说法而不断打官司。二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秋菊的丈夫万庆来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秋菊怀着身孕去找村长说理,村长却不肯认错。经过:秋菊到乡政府告状,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但村长把钱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秋菊先后到了县公安局和市里,但是都败诉了,秋菊不服,最后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14结果:除夕之夜,秋菊难产。在村长和村民的帮助下,连夜踏雪冒寒送秋菊上医院。秋菊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男婴,秋菊与家人对村长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了。可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市法院的判决

22、,村长被拘留。三故事由哪几个大情节组成。每一个情节由哪些事件组成。1. 秋菊的丈夫与村长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秋菊怀着身孕去找村长说理,村长却不肯认错。 秋菊和妹子一同陪丈夫去看病。 秋菊去村长家里告诉村长医生开下的证明,要求村长认错。却遭到村长拒绝。2. 秋菊到乡政府告状,得到了由村长赔偿所有经济损失的决定。 秋菊和妹子一同去找李公安。要求对村长一事给个说法。 李公安去村长家里告诉村长决定:双方进行自我批评。所有经济费用由村长支付。 秋菊带着所有证明去找村长,村长却把钱扔到了地上,秋菊受到了耻辱没有去捡钱。3. 秋菊到了县公安局告状,得到了与第一次相同的决定。 秋菊带着妹子第一次卖掉家

23、里的辣子。赚来的钱用来15去县里。 秋菊去县里托人写了材料。找县公安局告状。 县公安局给这件事情同样的裁决。李公安告诉村长这一次要全部听他的。然后去秋菊家告诉他们村长给他们亲自买了点心赔礼道歉。希望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秋菊一家答应了。但点心销售处却告诉秋菊点心并不是村长买的而是李公安自己买的。4. 秋菊两次到市公安局告状,然后告到法院,转入法律程序。 秋菊带着妹子第二次卖掉了家里的辣子。坐了很远的车来到了市里。 秋菊和妹子寻找便宜的旅馆。旅馆的老头给了秋菊严局长的住址。 秋菊和妹子回到村里。给家里人带去了新衣服。庆来劝秋菊不要再继续打官司,免得村里人觉得与自己家不好相处。 村长把庆来叫到自己家

24、。给他看了市里下的复议书。除了村长再加 50 块钱。与之前的决定几乎一致。村长怂恿庆来拿了他给的 250 元钱。希望事情就这样结束。 秋菊知道市里下的决议书是由村长转交的对此不满而不肯罢休,把钱还给了村长。 秋菊决定继续告下去。和庆来发生了争执。庆来放狠话告诉秋菊如果去了就不要再回来。秋菊带着妹子第三次16卖掉了家里的辣子。 秋菊到公安局找严局长,她告诉严局长她需要的是村长的道歉。严局长建议她可以到法院去寻求帮助并且给她介绍了一个律师。 吴律师告诉秋菊他会全权负责这件事情,秋菊确认之后回到了村里。 秋菊接到了开庭通知。最后却还是败诉了。5. 秋菊继续向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 法院派人到秋菊家调查

25、一下她的案子。秋菊希望自己可以得到个说法。 法院的人让庆来去市里拍片子。配合他们的调查。6. 除夕之夜,秋菊难产。 秋菊难产。庆来去找村长帮忙。在村长和村民的帮助下,连夜踏雪冒寒送秋菊上医院。 秋菊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男婴,秋菊与家人对村长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了。 秋菊孩子过满月。秋菊想要村长到家里来吃饭。却在当天传来市法院的判决,村长被拘留了。四分析秋菊的形象。秋菊的形象个性鲜明,有一种自尊、自重、自强的性格。171. 为了洗清自家的屈辱,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要个说法”。说明她的身上具备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2. 她朴实勤劳,自尊倔强。不捡村长扔在地上的钱。一次次怀着身孕千里跋涉卖掉自己家

26、里的辣子赚钱上诉。3. 她在自己妹子走丢之后担心地流下了眼泪。还有村长最后被带走的时候,她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的茫然和失落,说明她善良温顺以及内在的亲切感。五比较与迫在眉梢的异同。相同点: 都是单线条故事。围绕着一件事情而逐步展开。没有太多繁琐的矛盾。 情节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反映的是现实中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色。反映了真实的现实和人性。不同点: 叙事模式不同。 迫在眉梢里女人出车祸的场景穿插在整部影片中。 秋菊打官司没有复杂的叙事结构。 节奏感不同。 迫在眉梢给人的感觉比较紧迫。高潮的起伏也比较波折。 秋菊打官司整体节奏比较缓慢,也没有大的波折。秋菊打官司法律分析(四)18摘

27、要 秋菊打官司是由张艺谋执导的一部关于农村现实生活的影片,该片围绕秋菊打官司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农民自我意识与权利意识的觉醒。片中,秋菊是一个质朴善良、性格倔强的农村妇女,为了向村长讨要“说法”,秋菊坚定地走上了上访、打官司的道路。本文从自尊自爱自强的上访者、懵懂的传统伦理挑战者、喜剧化荒诞化的抗争者三方面分析了秋菊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以求更加全面地解读秋菊形象。 关键词:秋菊打官司 秋菊 王庆来 农民 秋菊打官司是由张艺谋执导的一部关于农村现实生活的影片,该片围绕秋菊打官司展开故事情节,通过村长强词夺理、秋菊坚持上访、村长赔钱不赔理、秋菊再次上访等情节,真实再现了农村的生活状态与人物关系,

28、表现了农民自我意识与权利意识的觉醒。影片中导演采用了许多偷拍的生活场景,通过带有真实感的镜头展现了秋菊的执拗倔强、单纯朴实,赞颂了农村妇女的朴实、坚强、自尊、自信,表达了导演对社会法治、父权制度等问题的深刻反思。 一 自尊自爱自强的上访者 第一,自尊。 秋菊打官司以上世纪 90 年代为时代背景,在这一时期“文革”的阴影渐渐散去,市场经济得19到长足发展,民主、平等、自由、法治等现代意识开始深入人心,这种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唤醒了中国农民沉睡的自尊意识,普通农民都觉得自己已不再是二等公民,村长已没有什么特权,张艺谋就借秋菊形象艺术再现了农民自尊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片中,村长王善堂踢中王庆来(秋菊

29、的丈夫)的下体,并导致王庆来肋骨骨折,秋菊立即找村长说理,村长不以为然,且拒不认错,秋菊就到乡镇政府去告状,在派出所李公安的调解下村长同意赔偿二百元钱,村长虽然赔了钱,但是心里不服气,就将钱扔到地上,让秋菊一张一张地去地上捡钱。秋菊觉得村长没有向自己道歉,就果断地将钱交给村长,再次到县公安局上访,经过县公安局处理后,村长把钱交给了王庆来,还是没有道歉。为了讨要“说法”,秋菊又踏上了上访之路,并上诉到市中级法院,最终赢得了官司。片中,秋菊以自尊自强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严局长、李公安、县局民警的认可,也博得了人们的理解与支持。 第二,自强。在秋菊打官司中,秋菊是一个内心朴实、性格倔强的普通农村妇女,虽

30、然她生活贫困、知识浅薄、身单力薄,但是她性格坚强,坚韧不屈,为了讨要说法,顽强地踏上了上访、上诉之路。最初她的上访行为获得了丈夫与家族成员的支持,随着矛盾深化,丈夫王庆来和其他家族成员开始反对秋菊打官司,但是秋菊不为20所动,坚持要村长王善堂赔礼道歉,并倔强地走上了上访之路。片中,秋菊常常挺着肚子步履蹒跚地行走于上访的路上,勇敢地面对生活磨难,坚持不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当丈夫万庆来踢成骨折之后,怀孕六个月的秋菊与妹妹拉着板车,踏着积雪把丈夫送到卫生院;在到乡镇告状时,她与妹妹蹒跚地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在去县城告状时,为了筹够住宿费、吃饭钱和路费,秋菊与妹妹拉着辣椒到集镇上叫卖。当村里

31、人对上访告状指手画脚时,秋菊也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勇敢地踏上了弯曲的乡间小道,艰难地坚持“讨要说法”。 第三,自信。秋菊是一个坚强不屈、有主见的农村妇女,她并未像普通女性一样放弃权利追求,而是勇敢地走上了告状之路,并顽强地坚持下去,甚至将村长上诉到中级法院。在告状过程中,秋菊饱受挫折,但是秋菊总是倔强地认为,法律不会歧视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秋菊之所以选择告状,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讨个说法”,其自信心源于她那朴素的公平意识, “我就不相信没有个说理的地方”。这种朴素的公平意识源于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任,也是人类社会的价值理想和终极追求,正是基于这种根植于内心的公平意识,秋菊选择了将上访之路走下去。

32、比如,当村长让秋菊拿钱了事时,秋菊理直气壮地对村长说“完不完,你说了不算”。在面对严局长时,秋菊也是这样说的,21“我就不明白,村长为什么不能给我认错?”。 二 懵懂的传统伦理挑战者 在秋菊打官司中,秋菊生活在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的小山村中,这里是以村长为中心的、自给自足的乡村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都带有浓重的宗法社会色彩。在这个封闭的乡村社会中,村长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行政职务,还继承了传统社会中族长的一切职能,是正义、权威、法官的化身。片中,张艺谋借用生活中不太常见的民告官案例,表达了对行政诉讼法的支持以及对中国农民的深切关怀, “农民们那朴实单纯的乡情,以及周围所有人那家庭

33、式的人际关系因此为他们拍了这种电影”。 从社会层面上看,秋菊既是民告官的典型代表,也是自我意识、权利意识觉醒的现代农民。片中,为了给丈夫王庆来讨要“说法”,秋菊走上了艰难的官司之路,直到最终讨到了“说法”。在塑造秋菊形象时,张艺谋并未运用高、大、全的符号化语言,而是将秋菊置于完整的真实场景之中,如屋檐下的红辣椒、载人的农用三轮车、孩子满月时的钻馍圈、集市上的毛主席画像、明星贴画等,通过这些场景营造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特色,构建了落后和潮流并存的乡村图景,也使秋菊形象变得生动形象、亲切自然。比如,为了改变经济状况,提高家庭收入,秋菊22用板车拉着辣椒到集镇上叫卖;进城上访时,为了节约开支,秋菊

34、常住在条件最差的旅馆。这些镜头与故事情节展现了秋菊贫穷、落后、简单的生活状态,也与秋菊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完全吻合。片中,虽然秋菊文化水平不高,也没见过什么世面,但是秋菊并不是蛮不讲理的农村泼妇,相反,在许多地方都显得通情达理。比如,秋菊总是细心地照顾妹妹,能够听取李公安、严局长的意见,还一再声称“钱不重要,只是为了讨个说法”,这些都使秋菊形象变得更加丰满。虽然秋菊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的种种优点,但是秋菊绝不是唯唯诺诺、隐忍退让、逆来顺受的“老好人”,而是传统社会的叛逆者与社会权威的挑战者,她总是勇敢倔强地挑战权威,坚持不懈地讨要说法,直到让村长王善堂受到应有的惩罚。 表面上看,秋菊是受到不公

35、正待遇时勇敢地寻求法律保护的女性形象,是挑战传统权威的现代农村女性形象。事实上,秋菊并不是拥有独立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女性意识的现代女性,她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认知使她不具备颠覆父权制文化中的女性意识,更不足以支持她走上彻底觉醒的反抗之路。只能说秋菊是一个懵懂的传统伦理的挑战者,是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对生儿育女的母亲形象的固执坚守者,是一个现实的、想要儿子的理想母亲。首先,秋菊所讨要的“说法”并不是现代人眼中的公平、正义、尊严、人权等,而是宗法制度下23为人们所看重的家族“颜面”。因为在村民看来,村长就是族长,村长打王庆来就如同家长打孩子一样,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只不过村长踢中了秋菊男人的“命根子

36、”,影响了王庆来做“父亲”的权利,也影响了秋菊能否完成“母亲形象”,正如叔本华所说, “女人的存在仅仅在于繁殖女性最大的人生价值就是完成对母亲职责和母亲身份的认同”。在传统社会中生殖能力是男人尊严与传宗接代的象征,是家族生存与延续的命脉所系,正如古人所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伤害生殖器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羞辱,其意义已经超越了族长权威与家族尊严,正如秋菊所说, “村长就能往人那地方踢?”。正是在这种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的影响下,秋菊决定向村长讨“说法”,并为此进行坚持不懈的抗争。 其次,秋菊锲而不舍坚持的,并不是所谓的公平、正义、自尊等,而是想通过法律权利讨回传统意义上的“面子”。因而,当丈夫王庆

37、来被村长踢得骨折之后,秋菊并未要求村长承担刑事责任,也未向村长索要赔偿,仅仅是让村长给她道个歉,甚至不想因为“讨要说法”损害村长的权威,即便是村长间接道歉,秋菊也觉得有些颜面。显然,秋菊所讨要的“说法”不过是村长的道歉,而不是公民应当享有的法律权利。 三 喜剧化、荒诞化的抗争者 秋菊打官司是有着地方色彩与风土人情的现实24主义力作,片中张艺谋以嘲弄的笔法颠覆了传统道德与理性价值,并在喜剧性之中植入了荒诞的情感,创造出一种发人深思的荒诞感。 第一,戏剧性。 秋菊打官司中,巩俐一改传统的美女形象,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山村农妇,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陕北妇女的特点。比如,影片中有一段秋菊与她妹子的对话, “

38、咱到人家局长家,空手去不好吧他就天天看,就能记着咱的事情了”,在这段对话中秋菊使用了“妹子”、 “啥”、 “咱”、 “么”等陕北语言,使影片透露出别样的文化韵味。再如,在给王庆来看病时,秋菊这样说到, “我看那个(医生)像兽医”,这句话轻松地打消了王庆来的思想顾虑。此外,影片中音乐也带有浓郁的喜剧意味,烘托了秋菊的人物形象。比如,不论是秋菊走在热闹的集市上,还是颠簸于崎岖的山路,总是伴随着欢快的陕北小调。每当秋菊出门时,总是会出现“走嘞”、 “桃花依旧笑春风”等唱词,这种秦腔有着浓郁的地域风格,也衬托了秋菊倔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荒谬性。在封闭落后、生活贫瘠的农村地区,村长是最高的行政长官,也

39、是道德正义的化身,村长的权威往往会超越法律,而秋菊却要向村长王善堂讨要“说法”,并通过上访、上诉等方式要求王善堂赔礼道歉,这无疑带有荒诞的意味。片中,秋菊坚定而执着地“讨要说法”,但25是她并未意识到法律的严肃性与规范性。这种坚定而执着地告状,既体现了农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也表达了农民对法律意识的无知。因而,影片中出现了荒诞的一幕:在孩子顺利出生后,在秋菊要感谢王善堂鼎力相助时,中院却下达了“拘留王善堂十五天”的判决,这着实让秋菊感到意外和茫然,于是她慌忙出门追赶警车。再如,秋菊为了“讨个说法”,追求社会公正,一次次地奔波于上访的路上,但影片结尾秋菊变成了“恩将仇报”的负心汉,因为秋菊难产时村长

40、连夜帮她到王庄叫人,帮助她顺利生下孩子。这种目的与结果完全相反的剧情,使影片充满了荒谬的意味。 此外,虽然秋菊打赢了官司,却输了人情世故的支持。因为在封闭落后的乡村社会中,亲情伦理维系着社会的正常运行,秋菊打官司则打破了这个平静的人情社会,引发了村民的“公愤”与“鄙夷”。显然,秋菊打官司符合了当代法治精神,但却违背了传统的亲情伦理,这无疑显示了现实生活的荒谬。 电影秋菊打官司中,张艺谋借秋菊形象表讲述了民告官的社会问题以及弱者捍卫自我尊严的艰难,折射了中国农民从蒙昧走向觉醒的思想历程,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伦理社会、法治建设等问题的思索。 参考文献: 1 冯利军:从秋菊打官司到惊蛰论26张艺谋与王

41、全安在相似文本中相异的女性观念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3 期。 2 陈柏峰:秋菊的“气”与村长的“面子”秋菊打官司再解读 , 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年第 3 期。 3 应星:“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 ,开放时代 ,2007 年第 6 期。 4 任庭义:出于蓝而胜于蓝论秋菊打官司之于原著的典型化提升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年第 3 期。 5 刘嘉军:秋菊打官司人物形象分析 , 唐都学刊 ,2010 年第 4 期。 6 罗雪莹:写人叙事内涵秋菊打官司访谈录 , 当代电影 ,1992 年第 6 期。 (邱中成,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