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课教案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堂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课。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点涉及词语解释,虚词辨析,句子翻译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近年来,课外文言语段的篇幅越来越长,难度也逐步加大,因此,对考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今天我们这堂课,就结合两篇文言短文的学习,讲一讲如何做好课外文言文阅读题。讲阅读训练材料两篇材料都出自晏子春秋 ,讲的有关晏子的历史故事。晏子的情况:春秋时期,齐国继管仲之后的一位大政治家,齐国的国相。生活俭朴,忧国忧民,敢于主持正义。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大。晏子使楚 善于辞令,不畏强暴,能维护国家尊严的外交家。晏子辞千金 安贫乐道 忠于国君 仁爱为民(忠君爱民) 睿
2、智豁达 廉洁高尚的贤臣。二、讲晏子使楚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点评。讲要求:语音读准,句子读通,语气连贯。 (这是阅读理解的第一步。 )请学生解释加点字。 (点评,见材料)讲要求:联系语境,有效迁移,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翻译句子。点评。讲要求:信(准确) 达(通顺) 雅(优美) 具体:字字落实,句句贯通;省略补上,倒装理顺;语气语调,一般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口译当先,笔译在后。默读检查,裨补缺漏。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故事。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借机以“齐人善盗”羞辱他,晏子巧用辞令战胜楚王。讨论分析并概括晏子形象:晏子是一位善用辞令,不畏强暴,能维护国家尊严的外交家。(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
3、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 ) 三、讲晏子辞千金齐读晏子辞千金点评(按照朗读要求)请学生解释加点字。 (点评,见材料) (按照解释词语的要求)翻译划线的句子。 (点评,见材料) (按照翻译句子的要求)学生互相交流提问,也可以问老师,疏通文意。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并概括晏子形象看文题,关键字辞。这则故事就是围绕“辞千金”展开的。看文章,研究几个问题:1 晏子家穷不穷?(表现) 2开头通过晏子“分食食使者” 写出晏子清贫如洗的家境。 (不着穷字,但穷相尽现)景公之叹(倒装句)强调晏子家境清贫程度之甚。突出了晏子含辛茹苦的生活常态。2 作为一国之相
4、,地位不可谓不尊贵,俸禄不可谓不优厚,本应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为什么就如此之穷呢?(原因,可找原句。 ) 晏子家境贫穷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贫穷的原因除了供养众多的家口以外,主要还是将所得俸禄用“以振百姓”与“ 延及交游” 。此处“交游”并非指一般的私交,即私人朋友,而是泛指众多的贤才, 是讲,晏子用自己辛苦所得的薪水来尽力为国家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作为一国之相,晏子为国为民做到了竭尽忠心。3 家境贫穷,最需要的就是钱,而当景公派人把钱送上门来,晏子面对金钱的态度如何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晏子辞。一个字:辞。 )怎么具体写辞的?(找句子,老师作简要分析如下)景公“致千金与市租”, “三致之 ”,
5、 “三” ,多次,言多,与“三族”不同,确数,与“士别三日”也不同,言少。晏子“终再拜而辞” ,表明晏子不是作秀,是出于内心,写出了晏子辞“ 千金”的决心,可谓“坚辞” 。4 既然贫穷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晏子为何“坚辞”千金?(用晏子的理由回答) (简单概括 4 个不:不贫,不忠,不仁,不智) 体现品质:安贫乐道 忠于国君 仁爱为民(忠君爱民) 睿智豁达晏子的家境清贫如洗,十分需要但“坚辞”千金,这本身又体现:廉洁高尚第二段写晏子面对齐景公的亲自劝说,不为所动。此段特别提到了管仲,这对刻画晏子的形象起何作用?对比,衬托,进一步突出晏子的美德。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说:“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
6、小之。 ” )概括晏子形象:是一位安贫乐道、忠于国君、仁爱为民(忠君爱民) 、睿智豁达 、廉洁高尚的贤臣。讲要求:阅读理解题(分析形象,内容概括,道理启示等)的答题要求:理解文意,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具体分析,精要概括。四、总结今天,我们结合两篇文言短文的学习,讲了做好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的四个方面的要求。朗读 :语音读准,句子读通,语气连贯。 解释加点字 :联系语境,有效迁移,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翻译句子 :信(准确) 达(通顺) 雅(优美) 具体:字字落实,句句贯通;省略补上,倒装理顺;语气语调,一般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口译当先,笔译在后。默读检查,裨补缺漏。阅读理解题 :理解文意,理清
7、思路,抓住重点,具体分析,精要概括。希望在平时的训练中,加以运用。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外文言阅读题(一)3译文晏子使楚晏子将要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左右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言辞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说: “等他来时,我们请求捆绑一个人,从大王的面前走过。大王问:干什么的?我们说: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说: “犯盗窃罪。“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晏子饮酒,饮酒正兴浓时,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说:“ 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官吏说: “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生来是善于偷盗的吗? “曼子离开坐席回答说: “我听说
8、,桔树生长在淮南就结桔子,生长在淮北就结出枳,叶子仅仅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啊。现在这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偷盗,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盗窃?“ 楚王笑着说:“ 圣人是不能与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晏子辞千金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 (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 (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 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 ”(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招待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
9、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 (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 (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
10、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 “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 4初三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一)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
11、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二)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5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
12、,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 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 “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注释: 市租:买卖货物的税款。 以:由于,因为。泽覆三族: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振:同“赈” ,救济。厚取之君而施之民: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分给百姓。君民:统治人民。筐箧之藏:用筐箧收藏财物,指敛财。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为宰藏:为家臣蓄积财物。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只有粗布的衣穿,有简单的饭菜吃, 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忧患) 。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地的土地授予管仲。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意,推测。预习作业:1、疏通生字词,将选文朗读五遍。2、运用课内所学的文言知识及工具书,疏通上面两篇文言语段:(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翻译晏子使楚全文及晏子辞千金划线句子。3、思考:根据以上两则故事, 概括晏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