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议论文综合练习科普文章阅读(一)10 分科学预测问题异常复杂,充满矛盾,但却无法回避。因为这些问题产生于生活本身。对人来说,文明发展愈进步愈迅速,预见未来事态的必要性便愈迫切,就好比行人要不摔跤,只要看清几步之内的道路有无坑洼,高速汽车的司机必须看到几十米之内有无障碍,否则难免发生车祸。同样道理,随着文明的高度发展,人类预见潜在危险的能力必须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应该使我们“远见”的程度和发展的速度相一致。对人类而言,重要的不仅是能够预测未来,而且要知道,预测的不利事态在何种情况下不致变成现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灾难。没有经验的人认为,物理学或化学这类科学能精确地预言,它所研究的复杂事件的进程,
2、例如宇宙飞船对接的时间地点等等。要预见和计划这种事靠掌握物理定律,也就是靠淘汰法则,使我们从所设想的许多可能的轨道中选出一条实际可行的轨道来。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其它的定律都不能违背,只有依靠这些定律才能进行令人惊奇的预测。但是对于任何过程的发展(包括宇宙飞船的轨道)的预测,都只能是近似的,任何计算都存在这种小小的“近似”。因为第一,正如哲学家所说的,我们只能认识相对真理;第二,我们的世界本性是随机性偶然性的。就预测飞船轨道而言,预测的绝不是轨道本身,而是环绕这一轨道的可行通道。预测的质量在于这一通道的大小,涉及到经常存在的偶然因素。就宇宙飞船而言,涉及到大气密度的变化,发动机燃烧过程的
3、涡流性和其它许多现象。因此,科学技术中任何现象都可以被预测,但预测的精确性是个问题,实际上解决这一问题要复杂得多。1第段文字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1 分) A引用说明_B举例说明C下定义说明 D比喻说明2第段文字中加双线的“这样”指代的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 分) A对人类而言,重要的不仅是预测未来,而且要明白预测的不利事态怎样不致变成现实。B对人类而言,重要的不在预测未来,而是在明白预测的不利事态怎样不致变成现实。C对人类而言,重要的是明白预测的不利事态在何种情况下不致变成现实。D对人类而言,重要的是明白预测的不利事态在何种情况下不致变成现实,而是不预测未来。3第段中加点的“认为
4、”一词指的内容是什么?(2 分) A物理学或化学可以精确地预言它所研究复杂事件的未来。B物理学或化学可以精确预言它所研究复杂事件的未来,例如宇宙飞船对接的时间地点等。C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可以精确地预言它所研究复杂事件的进程,例如宇宙飞船对接的时间地点等。D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可以精确地预言它所研究复杂事件的进程。4对第段划横线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在预测客观世界时,科学家的主观认识有很大的随意性。B世界本身在客观上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变化,会给科学预测带来很大困难。C世界的本质是无穷变化的,是不可知的。D世界的本质是变化的,科学家预测的结论有很大的随意性偶然性。5对第段“
5、预测的质量”中“质量”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预测结果的相对性。B预测结果的随机性。C预测结果的精确性。D预测结果的偶然性。6影响宇宙飞船轨道“质量”的诸因素中,主要取决于(2 分) A大气密度的变化。B发动机燃烧过程的涡流性。C其它许多偶然的因素。D环绕宇宙飞船轨道的通道的大小(二)10 分太阳这样的恒星为什么能在至少几十亿年的时间里稳定地发光,曾是天文学上长期未解决的问题。本世纪 20 年代,根据恒星内部结构的理论计算,太阳的核心温度达 1000 万度级。当时引起在那里产生核能的猜测,核物理的发展支持了这种猜测,并由此发展了以热核反映为主要线索的恒星演化理论。这种理论提出了一个
6、假说:宇宙原始存在的以氢为主的气体云,由于引力的作用,逐渐聚集,形成了所有第一代恒星。由此出发,可以通过计算解释不同原始质量恒星在不同演化阶段的现象。恒星演化过程中的核反应,首先是氢合成氮的核聚变。这种聚变是在恒星一生大部分时间里维持发光及其它热辐射的能源。由 4 位科学家联名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讨论了恒星演化的不同阶段发生的8 种核反应过程。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所有的元素都能从恒星演化中产生,而且产生的不同元素间的比例,基本上与实测的比例相符。这样,“一钥启双锁”,以一个理论工具,同时解释了自然界的两大现象,并把这两种在表面上看不出任何联系的现象,统一到一个极为简单的假设的理
7、论框架中,这无疑是 20 世纪天文学中一项非常出色的理论成就。1第自然段中“由此出发”的“此”指代的内容是(2 分) A恒星内部结构理论B太阳核心产生核能的猜测C以热核反映为主要线索的恒星演化理论D恒星演化理论提出的假说2对第自然段中心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恒星理论解决了太阳这样的恒星为什么长时间发光的难题。B恒星内部结构理论和核物理的发展。C核物理解释了宇宙间恒星的存在和发展D不同原始质量的恒星在不同演化阶段,都有核反映现象。3下面这个短语是从第自然段开头划线的句子中抽出来的,若回到原来位置,恰当的一项是(2 分) 包括星体发生剧烈爆炸的“超新星”阶段A在“过程”之后 B在“8
8、种”之后C在 “阶段”之后 D在“演化”之后4第自然段中“一钥启双锁”的“一钥”指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恒星热核反映猜测B恒星内部结构理论C四名科学家联名发表的著名文章D恒星演化理论(三)10 分自从电脑问世以后,绘画术的创作工具方法手段等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昔日的画笔画纸画板调色盘画刀橡皮等,均可由电脑绘画软件代替。如画笔由电子画笔取代,而且笔宽可以任意调;电脑软件的电子橡皮可把画面上的多余笔画擦得没有任何污迹。另外,绘画软件还增加了很多功能,如画面上一部分的裁剪移幼粘贴删除比例复制放缩与其它作品“对接”等,这些都是人工所不能完成的。在电脑技术的推动下,目前电脑绘画的两大流
9、派最为活跃,即电脑波普派和数学公式画派。使电脑对现代绘画技术影响最大的也许是波普(POPULAR)派,_该派强调现实作品和物品的自由粘贴和任意组合,_当作者将旧日的画面用扫描仪输入电脑或用摄影机将现实事物变为电脑数字信号存储在电脑硬盘中,_有灵感或好的想法,即可将库中的图调出组合拼装,一幅好的作品_产生了。_,电脑使每个梦想成为画家的人的愿望变为现实。用数学公式来绘制精巧的艺术图形是电脑绘画的“远古时代”,最早,它是由一些数学家发起的。开始,他们希望在电脑上表现诸如双叶线心形线之类的数学图形,后来,他们发现很多数学公式都可以产生相当精美的图形,再后来,他们索性制造一些数学公式,着意表现三维空间
10、中的造型。艺术家曾经试图通过电脑程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后来他们发现这是极为困难的,因为这要求用有限的程序语言清晰地表达和阐述人们的想法,于是人们开发电脑绘画“工具”。目前,这类工具软件着力完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绘画的方式方法,二是发挥电脑存储数学计算剪辑移动删除复制放缩等方面的优势。电脑绘画发展的另一方向是机器人作画。1985 年,在日本筑波举行的世界科学技术博览会上,有着身着红蓝外衣的两位机器人画家,凡从它们身边走过的人,都可以向它们提出画人物肖象的要求,只要 3 分钟,机器人画家就可以为您画好一幅速描画,并签上机器人自己的大名。机器人画像不同于普通的照像,它首先用摄像机记录下被画人静止的画
11、面_。目前,尽管电脑绘画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应该指出的是,电脑绘画还停留在“机械加工”阶段,即不能离开人的创造性的思维,要想达到真正的电脑代替人脑创作,看来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1依次填入第自然段横线上的关联词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 分) A因为所以如果就以至B不仅而且只要才所以C因为因此如果就而且D由于因此只要就所以2填入第自然段横线上的一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形成一个可表示浓淡的电子信号,再由电脑分析人的抽象特征(轮廓)最后由机械手从纸上输出。B再由电脑分析人的抽象特征(轮廓),最后由机械手从纸上输出,形成一个可表示浓淡的电子信号。C再由电脑分析人的抽象特征(轮廓),
12、形成一个可表示浓淡的电子信号,最后由机械手从纸上输出。D再由机械手从纸上输出,最后由电脑分析人的抽象特征(轮廓),形成一个可表示浓淡的电子信号。3能概括自然段的中心句是(2 分) A用数学公式来绘制精巧的艺术图形是电脑绘画的 “远古时代”,最早,它是由一些数学家发起的。B电脑使每个梦想成为画家的人变为现实。C使电脑对现代绘画艺术影响最大的是波普派。D在电脑技术的推动下,目前电脑绘画的两大流派最为活跃,即电脑波普派和数学公式画派。4这三个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比较说明_B分类说明C下定义说明 D举例说明5给本文命一个题目,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目前电脑绘画的两大流派
13、B电脑使绘画如虎添翼C电脑波普派与数学公式画派的异同D真正的电脑绘画时代尚未到来(四)10 分全球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气象模型认为,当全球变暖时,海洋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将保持恒定不变。但是,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的丁沙门托教授就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警告说:地球变暖可能比气象学家们所担心的速度还要快。逐渐上升的地球温度会使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5%,在大气中遗留下的温室气体进一步加热了地球。海洋每年要溶进大气中 20 亿吨二氧化碳。因为有了这一过程海洋有助于削弱温室效应,这一效应是因为每年加入大气的来源于石油和煤炭等燃料的 60 亿吨碳引起的。科学家们一直怀疑正在升高的海洋温度
14、是不是影响了这个溶进二氧化碳的系统,但以前却从未建立过该变化作用的模型。海洋将二氧化碳从水的表层翻到下面掩盖起来。完成这一过程的关键是海水的对流,这种对流的最大一股就始自北大西洋的“传送带”。因为北大西洋结了冰,留下了浓度较大的咸水,这些咸水沉入洋底,并吸引着它后面的水流,从而形成了环球旅行 1000 年的大洋环流。当洋流返回北大西洋时,它就吸收了少量的二氧化碳。但实验显示,北大西洋的海水变暖起来,洋流变慢或携带的水少了,那它就将排出少量的二氧化碳。普林斯顿模型预言,海洋将变暖 5左右,但洋流将戏剧性地变慢,在北大西洋,注入洋底的水量将缩减到原水量的七分之一以下。1阅读第一自然段,不符合文意的
15、一项是(2 分) A全球变暖时,海洋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变。B全球逐渐变暖,海洋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C全球变暖是由于大气中遗留的温室气体加热了地球。D全球变暖,所以海洋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变。2阅读第二自然段,符合文意的一项分析是(2 分) A削弱温室效应是每年加入大气的 60 亿吨碳引起的。B削弱温室效应是海洋温度正在升高造成的。C每年要有 20 亿吨二氧化碳溶进海洋,这有助于削弱温室效应。D海洋每年要把 20 亿吨二氧化碳溶入大气,这一过程有助于削弱温室效应。3阅读第三四自然段,对其内容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二项是(4 分) A大洋环流的形成是由于海底沉入了浓度较大的
16、咸水。B来自北大西洋的环球旅行的大洋环流吸收二氧化碳。C海洋变暖,洋流变慢,洋底水量减少均为全球变暖的因素。D海洋变暖,洋流变慢,洋底水量减少均为全球变暖速度加快的原因。四结合文章内容,为本文命题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全球变暖可能比预期要快B全球气温可能变暖C论全球变暖加快的可能D关于全球变暖的快慢问题(五)10 分美科学家发现新粒子奇异介子美国圣母大学尼尔卡松教授领导的粒子物理研究小组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及其他五所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利用 介子轰击液氢,找到了一种理论上早已预言的奇异介子存在的证据,有关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杂志上。现代物理学理论认为,介子与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一样也是由夸
17、克组成,但又不同于质子和中子这类由 3 个夸克所构成的强子,普通介子则一正一反 2 个夸克构成。介子种类很多,但因其寿命很短,性质也不稳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存在。尽客理论物理界早在 70 年代末期就预言介子还有一种新的形态奇异介子存在,但近 20 年来科学家仍未能捕捉到这种新粒子的蛛丝马迹。寻觅奇异介子的实验代号为 E852,始于 1989 年,曾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的大力支持。借助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大型粒子加速器,通过对粒子碰撞后残余物的分析,研究人员终于确信,介子家庭还存在一种从未见过的新成员,该介子由一对正反夸克和胶子组成,它便是理论中预言已久的奇异介子。尼尔卡松
18、教授认为,新发现对于深刻认识和理解基本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力意义重大,如果该研究成果获得进一步证实,则有关奇异介子的研究将有可能揭示出夸克构成宇宙万物的细节。奇异介子的发现引起美国物理学界的极大关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理论物理学家特德巴恩斯博士对该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1阅读第一二自然段,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用 介子轰击液氢,找到了一种奇异的介子存在的证据。B用 介子轰击液氢,找到了一种奇异的介子。C用 介子轰击液氢,找到了 70 年代预言的一种新形态的介子。D用 介子轰击液氢,找到了由 2 个夸克构成的奇异的介子。2阅读第二自然段,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介子与质子
19、中子都一样,是由三个夸克所组成的。B介子与质子中子是由同样的夸克组成的。C介子种类多性质不稳定,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D介子种类多,性质不稳定,所以这种粒子根本不存在。3对文章内容理解,其中一项不合文意的是(3 分) A科学家发现了奇异的介子的组成。B科学家发现了新的粒子。C科学家证实奇异的介子是由胶子和正反夸克组成。D科学家证实了奇异介子存在的理论。4对下列词语的排序不合理的一项是(3 分) A粒子基本粒子介子奇异介子B介子 奇异介子夸克胶子C介子中子质子基本粒子D胶子反夸克正夸克_奇异介子(六)10 分据美国天体物理学家说,大量灭绝的恐龙和其他物种,可能是被恒星发出的大量中微子簇引发的
20、癌流行病消灭的。1其他科学家曾推测,来自超新星爆发的宇宙射线可能引起物种大灭绝。但是,地球附近的超新星出现太稀少,无法解释这种灭绝。所以,南卡罗来纳大学的科勒开始观察能产生大量中微子的恒星塌缩现象。2中微子能在任何一种原子核和电子之间任何意穿行。如果中微子从一个方位穿过地球足够多,则有可能与活组织中原子核相撞。活组织中原子核将产生碰撞反弹。这种反弹损伤 DNA,产生细胞突变。3损伤的程度和频度如何呢?科勒计算出恒星塌缩将发生在地球的 20 光年之内,大约每 1 亿年发生一次。每一次恒星塌缩将在每千克的活组织中产生 190000 次反弹,每次反弹可能沿一条 10 纳米长的途径储存 1000 多电
21、子伏的能量。4科勒将这些反弹潜能与常规辐射的伤害作了比较。他提出,一个塌缩的附近的恒星在每 1 千克的活组织中产生约 12 个恶性细胞,每一个这种细胞都可能引发一个肿瘤。5这种作用在较大型的动物中尤为严重,因为它们有更多的组织癌变。而且因为中微子不受肌体外层的阻挡。它们引起的反弹具有科勒所称的像骨髓这样敏感的组织中产生的“恶化因子”的作用。6科勒的计算是比较简单易懂的,但他的结论太令人惊讶,以至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他的论文才得以付印。在描写其观点的论文被物理评论通迅杂志接受以前,他不得对付来自 6 名专业评论员评论。通常,论文只需两三个评论员通过即可。7大灭绝的超新星理论的主要支持者之一,芝加
22、哥大学的施雷姆赞同道,这些不可见的恒星塌缩,在理论上支持科勒提出的方式影响生命。他说,这种作用“显然是大灭绝的原因之一。”81第356 段提到“细胞突变 ”“恶性细胞”“肿瘤”和“恶化因子”。对这四个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细胞突变”就是“恶性细胞”,就是“肿瘤 ”,但不是“恶化因子”。B“ 细胞突变”不是“恶性细胞”,“恶化因子”也不是“肿瘤”。C“ 细胞突变”就是“恶化因子”,“恶性细胞”就是“肿瘤”D“恶化因子”就是“恶性细胞”,也就是“肿瘤 ”2“这种作用在较大型的动物中尤为严重,因为他们有更多的组织癌变”的意思是(3 分) A 较大型的动物可能储存更多反弹潜能,会产生
23、更多恶性细胞,引发更多肿瘤。B较大型动物有更多的癌变组织,会产生更多恶性细胞,引发更多肿瘤。C较大型动物可能储存更多的反弹潜能,引起骨髓组织的恶化尤为严重。D较大型的动物有更多的癌变组织,引起骨髓组织的恶化尤为严重。3对科勒提出的理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距离地球 20 光年的范围内,大约每 1 亿年发生一次恒星塌缩。B恒星塌缩产生的大量中微子从一个方位穿过地球足够多时可能与活组织中的原子_核相撞。C中微子因碰撞活组织中的原子核而发生碰撞反弹,会损伤 DNA,引发细胞突变。D细胞突变最终会引发肿瘤,导致恐龙和其它物种的大量灭绝。4对文章内容的下列四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科勒是一位提出恒星塌缩造成恐龙等物种灭绝的理论的美国天体物理学家。B新的 “恐龙灭绝说”的核心是碰撞反弹引起细胞突变的理论。C科勒通过简单的计算导出了癌流行病杀灭恐龙等物种的结论。D科勒这一理论已经本人观察体验,并获得 6 种专业评论员通过和一位科学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