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加坡能源安全战略之政经分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91021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加坡能源安全战略之政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加坡能源安全战略之政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加坡能源安全战略之政经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加坡能源安全战略之政经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加坡能源安全战略之政经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加坡能源安全戰略之政經分析 以國家為中心的治理模式鄭安玲 宋鎮照 (摘要面對全球有限的能源,加上面臨著能源需求的日漸增長,導致能源價格節節上揚,以及造成氣候變遷等環境問題。而且隨著資源日漸枯竭,基於能源供應安全考量以及環境保護等因素的驅動,發展再生能源已成為 21 世紀全球各國在政治、經濟、環境、科技等領域中的重要議題。聯合國於 1992 年簽署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該公約得出二個主要的解決途徑:一是節能減碳,二是再生能源的推動,其目的即在於控制全球能源的消耗,防止地球暖化,便可看出此政策發展趨勢。新加坡為資源匱乏的城市型國家,不受聯合國條約有關設立強制碳減排目標的限制。但因為新加坡屬於

2、能源依存度高的國家,在考量國家的永續發展下,亦承諾於 2020 年的碳排放量在 2005 年基礎上減少 11%。依其再生能源發展藍圖計劃,範圍涵蓋了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從推進再生能源技術,到協助企業建立大規模生展設施,以滿足全球市場的需要;以及從開發研發新再生能源產品,到重點培育相關人才。新加坡如發展再生能源策略奏效,將使其不再過度依賴進口能源,又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不僅達到新加坡人民對環保的要求,又能實踐符合京都議定書的國際責任,未來其能源政策亦將左右著國際能源市場的走向及影響各國的能源佈局。而國家機關(the state )又將採取何種治理模式,以擘劃達成其策略性目標?值得進一步探究。本研究

3、採取歷史結構分析法,來探究新加坡能源政策發展的歷史脈絡,藉由檢視政經層面與能源政策的互動關係,探索新加坡政府的能源安全發展戰略與趨勢。新加坡政府希望建立世界級的再生能源樞紐地位,以及針對符合國家體質制定出替代能源政策,並以階段性執行為評估調整,證明該政策具有可行性及實用性,可以提供台灣在發展新能源及規劃再生能源發展策略及整體安全考量上之參考。國立成功大學政經所博士國立成功大學政經所教授2壹、 前言:以往能源安全的觀點係圍繞於能源供需總量平衡的基礎上,亦即形塑能源供應、能源需求、能源價格、能源運輸、能源使用的安全穩定性環境。然而伴隨著經濟社會之發展與進步,特別是生態體系的重視,能源安全概念已擴展

4、到環境保護、氣候變遷等方面,各國均面臨能源、環境、經濟三方面形勢的嚴峻挑戰。因為,經濟發展驅使能源需求增加,能源的使用會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進而產生外部效應,如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等問題,已對地球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如何使二氧化碳減量、提升能源效率、發展無污染或低污染的替代能源等概念,成為全世界所共同關切的議題。有鑑於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與京都議定書之立約精神,新加坡自1998起,即開始重視國家的能源消耗增長,推動有關政策措施以改善國家的能源效;2007年頒布 能 源 促 進 成 長 國 家 能 源 政 策 報 告 (Energy for GrowthNational Energy Policy

5、 Report), 完 整 勾 勒 中 長 期 能 源 政 策 架 構 ,除 強 化 其 經 濟 競 爭 力 , 確 保 能 源 安 全 外 , 並進一步具體落實節能減碳的行動方案。同時以作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晶片、蓄電池以及太陽能板生產國優勢,政府持續致力於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力爭推動其能源密集型經濟朝向低碳經濟轉變,展現星國政府期以在亞洲地區引領綠色能源、綠色服務的革命旺盛企圖。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環境與清潔能源部主任吳自強(Goh Chee Kiong)表示:“在亞洲,清潔技術產品和服務擁有廣闊的市場,新加坡的目標是全面涉足這些地區。” 新加坡政府希望清潔技術的發展能夠帶動各領域共同進步,如

6、經濟、石油化學、半導體、教育、運輸和航空等。新加坡自 2007 年起頒布了一系列減免稅、刺激投資、新能源技術合作、以及其他鼓勵政策 1,主要戰略目的與作為即在促進低碳經濟、綠經濟的發展,強化其能源佈局與安全戰略。在新加坡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中,國家機關(the state)始終運用政策性工具扮演著創造者和促進者角色,並居於經濟主導地位與利用區域競爭優勢加以扶持擘劃其發展前景。星國政府關注的在於,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全球經濟及能源供需整體形勢,和全球所關注的氣候變遷、地球暖化及環境保護等相關議題,資源缺乏的新加坡如何站穩腳步,訂定具體有效的能源安全發展策略,逐步建構發展低碳經濟,以達成提升經濟競爭力、

7、能源安全與環境永續維護等三者平衡的終極目標,而國家機關又是以何種治理模式維持確保其於國際世界的1 朱莉萌。2010。力爭領軍亞洲綠色經濟 新加坡發展清潔能源技術。人民網-環保頻道。http:/ 2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引起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和1978年因伊朗爆發革命引發的第二次石油危機,嚴重影響全球能源安全形勢。這兩次石油危機具有共同的特徵,都是由於能源主産國實施石油禁運或能源主産地局勢動蕩引起的能源供應短缺危機。關照能源發展的歷史脈絡,當前世界所面臨的能源安全問題呈現出與歷次石油危機明顯不同的新特點和新變化,它不僅僅是能源供應安全問題,而是包括能源供應、能源需求、能源價格、能源運輸、能源使用

8、等安全問題在內的綜合性風險與威脅。 3從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後,能源發展議題均圍繞在能源價格波動及供應短缺之問題上,因而傳統上的能源安全指的是如何確保能源供給來源和價格的穩定。在1973年石油危機造成油價飆升之後,國際社會創造出了一套能源安全系統。為了避免OPEC國家實施石油減產與禁運的策略等能源危機再度出現,當時以及現今能源安全體系的重點遂放在避免石油輸出國做出不利能源市場的政策。然而,能源安全體系若僅是在避免石油輸出國擾亂油價的舉動,那是無法順應全球化時代中的能源安全。 4同時,隨著環境變遷,特別是生態政治的崛起,能源安全概念擴展到環境保護、氣候變遷等方面,各國均需面對能源、環境與經濟

9、三方面的挑戰。 5這些挑戰超越了過去能源安全的範疇,除應訂定具前瞻性的能源安全政策及規範外,並需藉由國家間的能源安2 唐開太。2008。 區域能源合作 。http:/www.ctpecc.org.tw/publications/rei08.pdf3 熊光楷。2006。 妥善應對新的挑戰 共建全球能源安全 。學習時報。http:/ (瀏覽於 2013 年 3 月 2 日)4 大紀元。2013。 全球化時代的能源安全 。http:/ 張為詩、呂嘉容。2007。永續發展思維下之能源安全新課題 。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 ,8:1-31。4全合作才能妥善處理。因此,以往能源安全觀係圍繞能源供需總量平衡,然伴

10、隨經濟社會之發展與進步,此概念之不足亦逐漸暴露出來,即只注重經濟發展供應數量而缺乏對生存環境安全(供應質量安全保障) 之考慮, 6並不足以彰顯能源安全的涵義。時至今日,能源安全主要由兩個要素所構成,亦即能源供應穩定性及能源使用安全性(如圖 1) 。所謂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即能源經濟安全性,係指滿足國家生存與發展正常需要的能源供應保障的連續與穩定程度,其範圍涉及了社會生產與人民生活的能源消費需求與國防軍事活動的可靠燃料供應,此為量之概念。而能源使用安全性即所謂生態環境安全性,係指能源消耗與使用不應對人類自身生存與發展環境構成任何威脅,此為質之概念。 7 申言之,倘欲建構永續發展之社會並符合能源安全之

11、要求,則需達成以下要件 8:1.穩定能源供給,確保能源結構安全。2.維持能源永續利用性,以保障產業社會經濟發展必須之能源供應。3.注重環境保護,考量環境負符的承載限值。6張雷。2001。 中國能源安全問題探討 。 中國軟科學 ,4:頁 9-10。7蔡岳勳。2010。 當代國際新能源政策與法制發展 。台北:Airiti Press,頁 6。8顧洋、申永順。2008。 因應地球溫暖化相關新產業發展勢及國際案例探討 。行政經濟建設委員會研究報告。國家能源安全基本概念 供應保障(數量安全)使用安全(質量安全)主要任務供應穩定性 環境安全性經濟、資源與生態環境基礎涉及領域 能源生產與運輸 能源消費與使用

12、目標 滿足國家生存與發展正常需求的能源供應穩定性及使用安全5圖 1 國家能源安全概念及構成相關關係示意圖資料來源:張雷,中國能源安全問題探討,中國軟科學,2001 年第 4 期,頁7。 (二)能源安全與政經發展 :人類對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是在工業革命以後,起初主要是煤碳。以蒸汽機、煤碳和鋼鐵為主導因素的技術革命推動了社會生產,從依靠人力、畜力到依靠機器的變革,直到20世紀中期,煤碳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戰後歐洲重建的馬歇爾計畫,優先的復興工程在於解決歐洲能源問題,石油趁勢發揮它的高效能,取代燃媒成為主要能源,將歐洲以媒為基礎的經濟轉變成以石油為基礎的經濟型態。從1948年至1972年世

13、界石油消耗量增加了5倍,快速的經濟成長隨著石油消耗量的暴增,出現欣欣向榮景象,這個時期的油源充足供應穩定,稱得上是石油的黃金時期。 9而近半個世紀以來,石油化工和交通業的發展使石油對世界經濟和日常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並開始成為影響國際關係和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之一。 10石油成為工業化國家改變當代景觀和現代生活方式(大規模城市郊區化運動)的基礎。使人們生活、工作和旅行成為可能;石油促進現代化工業和交通的發展,是產業賴以發展的化工原料之基本成分,係現代”碳氫人”新生活方式的物質基礎,推動了全球經濟的快速成長。 11伴隨著人類社會對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逐漸與政治、經濟安全緊密聯繫在一起。對戰略學

14、者而言,石油不僅是國家安全與權力的關鍵因素,也是經濟實力的基礎,爭奪石油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利益。 12因此,石油作為一種資源條件,構成了國家綜合國力的基本要素,既能創造財富、增強國力,也能造成國亡家破。例如石油建立了墨西哥經濟,也腐蝕了墨西哥經濟。伊朗國王在享受石油帶來財富的同時,也毀在了石油財富上。1970-1980年代,作為世界第二大輸出國的蘇聯把大量的石油收益投入在軍事建設和全球爭奪上,削弱和動搖了蘇聯帝國的經濟基礎。曾經是世界最大石油生產國的美國則演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半數以上石油必須進口,削弱了它的戰略地位並大大增加了原已9 Maugeri, Eonardo. 2003.

15、Not in Oils Name. Foreign Affairs. 82(4):165-16610大紀元。2007。 20 世紀的石油危機 。人民網。http:/ 中國石油安全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 29。12李易穎。2009。 中國石油安全戰略中的美國因素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6沉重的貿易赤字。 13而以史為鑒,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曾觸發了二戰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産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産下降了20%以上。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機也成為上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誘因。 14當前的國際能源形勢也不容樂觀,高油價對

16、世界經濟的負面效應已經初步顯現,各類能源、原材料價格全面上漲,各國經濟運行成本明顯增加。 因此,能源可說是工業世界與信息社會安全、繁榮、穩定的關鍵與文明發展旳基礎。經濟全球化與工業全球化的拓展造成能源的巨大需求,世界人口增長與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致使交通、電力、民間能源消費迅速成長,亦導致能源需求的相對增長。 15全球化、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等可說是能源需求增長的三個重要關鍵因素,不僅推拉了全球經濟的成長,也使能源需求趨勢持續穩定增長。而日趨緊張的能源供需形勢、不斷攀升的國際油價、對能源産地和通道的戰略競爭和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污染等問題,都代表著能源安全問題已經給世界政治和經濟的穩定發展構成嚴重挑戰

17、。(三)能源安全與環境保護 :現代經濟體系既然是藉由一種仰賴污染性、便宜、充足的污染性燃料系統所推動,由非再生能源提供大多數動力來源,在增加全球經濟產值的同時,也將溫室氣體排放至大氣中,造成日漸嚴重的全球暖化,導致不可逆轉的氣候變遷,而這也是限制人類資本主義發展的生態邏輯。質言之,由於人類為求經濟發展而過度消耗化石能源,過多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導致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氣候逆亂,產生氣候變遷。 16然而經濟發展離不開能源的使用,而能源的使用往往又會導致環境污染,常常造成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無法兼顧的矛盾局面,進而形成政府與民間的對峙,是一個不得不重視的生態議題。今日的地球,原物料與能源主導了經濟均衡,國

18、際能源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市場資源爭奪激烈。地緣政治風險增加,價格波動頻繁,各國莫不加速戰略調整,能源外交空前活躍,合作與競爭全方位展開,加速國際關係調整。同時,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能源需求增長已是無法逆轉的長期趨勢,化石能源大量消費導致的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及氣候變問題將日益突顯。因此,大力開發利用潔淨的再生能源,13 同 11。14人民日報。2000。 石油危機 。人民網。http:/ 11。16蔡岳勳。2010。 當代國際新能源政策與法制發展 。台北:Airiti Press,頁 9。7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減輕環境污染,遏止全球氣候變遷,共同推動人類社會永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須共

19、同擔負的責任與共識。因此,能源安全不僅僅是簡單的市場、貿易與價格問題,就像國家安全的概念一樣,其超乎市場領域,是一系列的政治、軍事和外交戰略問題,並且是一種很重要的全球性環保議題;能源消費中碳排放的增加所造成的溫室效應,已引起全球的關注。聯合國 1992 年在巴西里約召開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鋼要公約,對人為溫室效應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目標協議,並於 1994 年 3 月 21 日生效,此公約將減緩與適應作為應對氣候變遷的兩項主要措施。 17前者,實指公約會員國透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或增加溫室氣體吸收以預防氣候暖化,此一措施也被稱為預防性應對,亦即力行節能減碳。後者則指透過增強生態

20、系統之與社會制度的適應性,以減輕氣候變遷對人類造成實際或可預期的不良影響,此措施也被稱為調適性應對,目標在於發展再生能源。1997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鋼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大會於日本京都舉行,會中 149 個國家與地區之代表簽訂了旨在限制先進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暖化的京都議定書,要求附件國家在 2008 年至 2012 年間,將其溫室氣體排放從 1990 年的排放基準上平均下降 5%。此議定書於 2005 年 2 月生效(須占1990 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 55%以上的至少 55 個國家與地區批準 ),至 2009 年12 月已有 184 個締約方簽署。 18為目前唯一具法律效力,強制締約雙

21、方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公約。根據京都議定書同中求異的承責原則,先進國家有責任先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此,先進國家,包括 37 個工業國及歐盟須在第一減排承諾期,即 2008 年至 2012 年期間,在 1990 年的水平上,總共減少 5%之溫室氣體。在第二減排承諾期,即 2013 年至 2020 年期間,在 1990 年的水平上,總共減少 18%以上之溫室氣體。無法達目標之國家在下一個減排承諾期,除要彌補未完成的責任,更須承擔比他國家更大之減排目標作為懲罰。 19此也驅使先進國家致力於開發利用再生能源,以獲得潔淨的能源替代形式。17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

22、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Background on the UNFCCC: The international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website: http:/unfccc.int/essential_background/items/6031.php18參照新華網,京都議定書,網址:http:/ 2013 年 3 月 2 日)19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2012. Background on the UN

23、FCCC: The international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http:/unfccc.int/essential_background/items/6031.php(瀏覽於 2013 年 3 月 2 日)8表 1 2009 年哥本哈根會議前後,附件國家減排承諾對照表國家哥本哈根會議前減排目標(基準年)哥本哈根會議後減排目標(基準年)會議前後減排目標的變化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比於 2007 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排進度相比於1990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差額澳洲 5-25%(2000) 5-25%(2000) 不變 1.3% 541,178.7 +30%加

24、拿大 20%(2006) 17%(2005)目標更弱 1.86% 747,041.3 +26.2%克羅西亞 5%(1990) 5%(1990) 不變 32,384.9歐盟 20-30%(1990) 20-30%(1990) 不變 1.3% 541,178.7 -4.3%冰島 15%(1990) 未公布 N/A 0,01% 4,482.2 +31.8%日本 25%(1990) 25%(1990) 不變 3.14% 1,374,255 +8.2%哈薩克 15%(1992) 15%(1992) 不變 0.48%紐西蘭10-20%(1990)10-20%(1990) 不變 0.18% 75,550.2

25、 +22.1%挪威 30-40%(1990) 30-40%(1990) 不變 0.12% 55,050.1 +10.8%俄羅斯10/20-25%(1990)10/20-25%(1990) 不變 4.64% 21,928181 -33.9%瑞士 20/30%(1990) 未公布 N/A 51,264.6 -2.7%土耳其 7%(1990) 未公布 N/A烏克蘭 20%(1990) 未公布 N/A 436,005.3 -52.9%美國 17%(2005) 17%(2005) N/A 15.78% 7,107,161 +16.8%註:聯合國氣候變化鋼要公約將締約方分為三類:1、附件一締約方(已開發國

26、家締約方和其他締約方),主要是指工業化國家締約方和正在朝市場經濟過渡的締約方。這些締約方應制定國家政策和採取相應的措施,通過限制其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保護和增強其溫室氣體庫和匯,減緩氣候變化。其中簽署了京都議定書的締約方答應要以1990 年的排放量為基礎進行減排。承擔削減排放溫室氣體的義務。如果不能完成削減任務,可以從其他國家購買排放指標。2、附件二締約方(已開發國家締約方和其他發達締約方)。這些締約方不9承擔具體削減義務,但承擔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援助等的義務,還應幫助特別易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發展中國家締約方支付適應這些不利影響的費用。3、 發展中國家締約方。這些締約方不承擔削減義

27、務,以免影響經濟發展,可以接受已開發國家的資金、技術援助,但不得出賣排放指標。發展中國家締約方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履行其在本公約下的承諾,將取決於已開發國家締約方對其在本公約下所承擔的有關資金和技術轉讓的承諾的有效履行,並將充分考慮到經濟和社會發展及消除貧困是發展中國家締約方的首要和壓倒一切的優先事項。資料來源:蔡岳勳。2010。 當代國際新能源政策與法制發展 。台北:Airiti Press。 頁 14。表 2 2009 年哥本哈根會議前後,非附件國家減排承諾對照表國家哥本哈根會議前減排目標(基準年)哥本哈根會議後減排目標(基準年)會議前後減排目標的變化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比二氧化碳排放量巴西

28、 36-39% 36-39% 不變 6.6% 405767(1994)中國 減 40-45%碳強度(2005) 減 20-25%碳強度(2005) 不變 16.64% 542893.9(2001)印度 減 20-25%碳強度(2005) 減 40-45%碳強度(2005) 不變 4.32% 1214248(1994)印尼26%;41%(如有支時情況下)26%不變,但没再提及最高 41%的減排目標4.73% 334191.2(1994)南韓 30% 30% 不變 1.3% 542,893.9(2001)新加坡 16% 16% 不變 0.11% 26,859.1(1994)墨西哥 20-30% 未

29、公布 不變 1.58% 548499.2(2002)馬紹爾群島 無公布目標 40%(2009) 更積極以色列 20% 20% 不變 0.19% 73,41010(2005)南非 34% 34% 不變 0.98% 379837.2摩爾多瓦共和國無目標 25%(1990) 更積極 0.03% 10518.9資料來源:蔡岳勳。2010。 當代國際新能源政策與法制發展 。台北:Airiti Press。 頁 15。為 因 應 京 都 議 定 書 將 於 2012 到 期 後 的 新 規 範 , 2010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鋼要公約第五次締約大會於哥本哈根舉行,達成以下共識:(1)保持全球平均溫度較前工業

30、化時代的升幅不超過 2 攝氏度,考慮長期目標設立為 1.5攝氏度以內;(2)先進國家在 2010 至 2012 年間共提供 300 億美元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家因應氣候變遷,並為此計劃建立哥本哈根綠色氣候基金。長期資金規定先進國家於 2020 年前每年提供 1.000 億美元。對於哥本哈根協議僅能達成具政治承諾之協議,卻無法簽署具法律拘束力之條約。在一定程度上,氣候變遷談判爭論的是爭奪未來在能源發展和經濟競爭中優勢問題,是各方政治、經濟和科技等綜合實力的較量,是對國際貿易和技術市場的爭奪,它關係到未來國際格局中的定位問題。 20有學者氣候變遷問題的隱憂,歸納有以下三點 21:國家中心、利益本位、程

31、序失調。雖然如此,我們仍可預見一場新的革命即將展開,全球經濟與人類生活方式正要產生大規模的轉變,且此一工業革命還可能帶來另一項重要成果:保護地球免於暖化危機。 22二、國家機關的治理模式國家機關與經濟市場的互動關係,常因政治或國家意識形態的差異,而存在不同的發展模式。在東亞國家經濟發展的解釋中,學者也各持不同觀點,有源自於新古典經濟學理論,激進的依賴理論、世界體系理論,或是發展國家論等,以對東亞國家的發展進行相關的論述。尤其,對於東亞的新興工業化國家(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如新加坡、南韓、及台灣的快速經濟成長,國家角色始終被認為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依發

32、展型國家(developmental state )20王英平。2006。 京都議定書及後京都時代的國際氣候制度 。中國海洋大學國際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1葉俊榮。2010。 氣候變遷的治理模式法律典範的衝擊與轉變 。發表於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中心主辦氣候變遷下的永續環境治理:法律與政策的因應模式研討會。10 月 9 日。國立台灣大學。22 Krupp, Red Hom, Miriam.2010。 大契機:21 世紀綠能新經濟力 (黎甚平譯)台北:木馬文化。11理論,因為國家透過產業政策的施行,使得這些東亞國家不但克服了本身較晚工業化的不利情勢,更迎頭趕上先進已開發國。 23而對

33、於國家干預是否有助於國家整體之經濟,也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有關於國家角色之定位問題主要可分為經濟自由主義與國家機關論者兩派不同觀點,其相關理論之論述,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也各有其解釋性。一、經濟自由主義經濟自由主義的觀點起源於18世紀的啓蒙運動。其假設人是理性、自利的,於自然法傳統中的供給需求法則下,追求資源的最有效運用;市場有價格機能自動調節的機制,任何的政府干預,都只會增加人為的扭曲;因此,政治和經濟是分離的,政府越小越好。 24換言之,經濟自由主義主張市場自由以及減少國家干預。 25市場機能自然成為其中心理念,也很自然地摒除一個國家機關的過度干預,也就是所謂的干預最少的國家機關(或政府),

34、便是最好的國家機關(或政府),國家機關的存在只是在維繫著市場順利操作,減少外力對市場經營與秩序的威脅。 26因此,經濟自由主義 以市場為中心,認為政府應採取放任的政策,由市場機制決定價格與供需,政府只是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此理論認為歐美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所以快速發展,主要是因為政府不介入市場運作機能,是放任市場運作而不作為的守夜型國家。 27由新古典經濟學家的觀點看來,經濟發展的原因主要是來自於市場競爭與自由貿易運作下的結果,透過看不見的手,循著市場需求調整資源配置與生產位置,才是長期經濟發展的基礎。政府該做的,就是提供一個健全的經濟環境與公平的遊戲規則,而非干預市場運作。但是新古典經濟學

35、卻無法解釋不同國家對不同產業介入下,所產生的不同結果。 28也就是說,新古典經濟學對於國家社會的關係視為不變的常數,忽略了不同的產業部門、不同的國家中,在結構上的差異,對於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創造的競爭優勢,也缺乏足夠的研究。 29另外,新古典學派也比較適用於健全市場的分析,但是當市場失靈的時候,則往往顯得束手無策。 二、國家機關論23陳良治。2012。 國家與公共研究機構在產業技術升級過程中的角色及演化:台灣工具機業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24(1):20。24 蕭全政。2004。 何謂政治經濟學? 。台北:桂冠圖書。25 吉爾平羅伯特 原著。1994。 國際關係的政治經濟分析(the po

36、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楊光宇譯 )。台北:桂冠新知叢書。26宋鎮照: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 , (台北:五南出版,1995 年) ,頁 23-24。27Weiss, Linda. nuclear energy to be in focus. Singapore: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td80 Ibid 63.303、吸引外資投資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是新加坡經發局區域總部計畫的重點行業。目前,歐盟和美國對新能源進口的限制,給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和地區帶來更多引資機會。 2011年星國持續吸引中資企業

37、前往新加坡建立區域總部,重點引資對象包括能源、製造業、電子等行業。以光伏企業而言,大部分產品依賴出口,但目前歐盟反傾銷等活動影響其海外市場業績,而新加坡的地理優勢可以幫助中國的新能源企業將出口業務輻射至東盟、印度、中東等地。在新加坡經發局的幫助下,中國河北英利綠色能源公司在新加坡設立全資子公司英利綠色能源新加坡有限公司,作為其東南亞區域總部。英利綠色能源公司有60%的產品出口歐洲,目前,歐洲經濟疲軟,因此英利為開拓新市場,選擇投資新加坡;因為,新加坡作為一個東盟的中心,能夠覆蓋澳大利亞和南亞。不僅英利綠色能源公司在新加坡成立光伏研究中心,中廣核和四川漢龍集團也在新加坡設立了研發中心。 81星國

38、政府發展清潔能源的目標十分明確,依靠充足的高水平勞動力、優惠的稅收政策、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優越的投資環境,挪威再生能源公司、世界第一大風能渦輪機制造商維斯塔斯公司(Vestas)、德國能源公司E.on等,也相繼進駐新加坡。 82因為,新加坡能提供一個全方位的研發合作,包括對企業開放研發基礎設施,在新加坡國內進行應用試驗等。待產業化後,企業產品從新加坡出口,也能在稅收、融資等方面提供支援。總之,新加坡的能源安全戰略已緊跟隨著全球能源安全的長期發展趨勢,朝平衡3E的目標能源安全、經濟成長、環境保護(對抗暖化)等策略發展。在對內政策上,除了多元化能源供給、訂定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相關措施外,並積極透過

39、替代燃料和提高燃油經濟標準、開發天然氣資源、利用境外資源、能源開發、節流、再生與部門合作,確保能源安全。在對外策略上,運用政治、外交、經濟,和世界各國地區,尤其是和產油國簽署各種能源合作,以建立穩定供應的多元化油氣進口管道。並致力於發展再生能源、替代能源,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以朝低碳經濟目標邁進。逐步建立區域合作的機制,積極辦理國際能源論壇,加強國際間的對話與提升能源新技術;並藉由東協及亞太區域內相關國際能源組織的對話與協調機制,積極參與區域能源合作,以成為全球再生能源樞紐,達成符合全球趨勢的節能減碳之目標。81 新加坡擬重點引資光伏等能源行業。2011。 香港矽片回收網。5月20日。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